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细支卷烟剖切位置对卷烟质量指标的影响,对不同剖切位置的细支卷烟进行了物理指标及空头剔除率等质量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细支卷烟重量、吸阻、硬度、含末率随剖切位置的变化无明显变化趋势,而细支卷烟剖切位置与空头剔除率、端部落丝量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对空头剔除率、端部落丝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降焦减害”驱动下,细支卷烟产、销、购已风靡全球,大力助推了卷烟工商业对细支卷烟的开发研究与品牌文化构建。本文着重描述了国内细支卷烟研发成果与趋势,并分析了研发技术瓶颈及如何在“全球化”压力下稳扎根基求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卷烟辅材接装纸透气度变化对不同规格卷烟感官质量和烟气化学成分的影响,以相同烟丝制备的不同接装纸透气度的常规、中支及细支卷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接装纸透气度变化对3种规格卷烟的物理指标、感官质量、烟气指标、烟气化学成分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接装纸透气度同卷烟吸阻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同卷烟的总通风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程度均随烟支圆周的降低而变大;2)接装纸透气度对常规和中支的感官影响均比细支卷烟显著,随接装纸透气度增加,常规和中支的感官质量总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对于细支烟,感官质量总分呈先上升又略有下降的趋势;3)接装纸透气度与卷烟的单口焦油、单口CO及单口烟碱释放量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对单口焦油、单口CO的影响程度常规及中支大于细支卷烟,对单口烟碱的影响程度中支及细支大于常规卷烟;4)每克烟丝所释放的烟气化学成分,总量上由大到小为中支卷烟,细支卷烟,常规卷烟.其中,酮类、醛类质量分数细支明显高于常规及中支,酚类质量分数细支明显低于常规及中支,烯类、酯类、呋喃类及醇类质量分数细支与中支卷烟相当,高于常规,氮杂环类、酸类质量分数细支与常规相当,低于中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叶片成丝方式对细支卷烟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细支卷烟烟支重量、吸阻、密度、硬度等物理指标及主流烟气、烟支空头剔除率的变化作为效果评价指标,开展了平刀与矩形刀2种叶片成丝方式对细支卷烟质量影响的对比评价。[结果]2种叶片成丝方式下的烟丝结构差异明显,平刀切丝方式以长丝(3.35 mm)占比为主;矩形刀切丝方式以中短丝(1.00~3.35 mm)占比为主;矩形刀切丝方式的烟支吸阻、硬度及重量的标准偏差均显著低于平刀切丝细支卷烟;矩形刀切丝方式所得的细支卷烟总粒相物、焦油、烟碱及一氧化碳释放量水平显著低于平刀切丝样品;采用矩形刀切丝方式的细支卷烟烟支空头剔除率降低0.03~0.20百分点。[结论]相较于传统平刀切丝方式,采用矩形刀切丝方式有利于提升细支卷烟卷制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对细支爆珠滤棒物理性质及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不同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的细支爆珠滤棒的吸阻、硬度、圆周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的细支爆珠滤棒所卷制的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结果表明:细支爆珠滤棒重量、吸阻、硬度与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23和0.863.对于不同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的细支爆珠滤棒,添加爆珠会使滤棒圆周、圆度、吸阻和硬度分别平均增加0.01 mm、0.02 mm、455.50 Pa和0.22百分点,但不会影响三醋酸甘油酯的施加.细支爆珠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与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呈负相关,当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为12~42 mg/支时,三醋酸甘油酯施加量每增加10 mg/支,细支爆珠卷烟主流烟气中苯酚释放量就下降0.54μg/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受不同卷烟材料参数,即卷烟纸透气度(X_1)、接装纸透气度(X_2)、成型纸透气度(X_3)和滤嘴丝束规格(X_4)的影响,运用均匀设计实验制备了不同材料组合的实验卷烟样品,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建立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与不同材料参数的数学模型,再对模型进行主效应分析、单因素效应分析、边际效应分析,并进一步开展参数优化和实验验证,明确了以上4种卷烟材料参数对细支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卷烟材料对氢氰酸释放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X_2X_4X_1X_3;②接装纸透气度X_2、卷烟纸透气度X_1和滤嘴丝束规格X_4的交互与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呈负相关,接装纸透气度X_2的平方、成型纸透气度X_3和滤嘴丝束X_4的交互作用与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呈正相关;③细支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较低的材料参数组合为卷烟纸透气度为100 CU、接装纸透气度为800 CU、成型纸透气度为6 000 CU、滤嘴丝束规格为6.0 Y/17000;④与实验组的最低值相比,氢氰酸释放量降低了40.3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C牌号细支卷烟梗签剔除量与梗签含丝率、含梗签烟支数及卷烟含梗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可通过回归方程确定含梗签烟支数等拟合值的预测值,来指导工厂对C牌号细支卷烟梗签剔除量进行合理设定,并通过感官评价验证,在保证卷烟质量的情况下,确定合适的梗签剔除量为55 g/min,以期降低烟丝消耗和提升烟支外观或物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细支卷烟主要物理特性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评价细支卷烟的物理特性,对某牌号细支卷烟样品的物理特性进行测试、统计分析并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重量与吸阻、滤嘴通风、总通风,圆周与长度之间均达到显著性正相关;因子分析共提取得到通风因子、长度因子和重量因子等3个主因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将综合测试台改造为可检测5.4 mm直径细支卷烟的方法。在原设备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加工了送料斗、圆周长度单元、吸阻通风度单元、硬度单元的部分零部件。改造后的综合测试台可满足测量5.4 mm直径细支卷烟及滤棒的检测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细支卷烟打叶片烟尺寸的适宜范围,开展了>50.00 mm、>40.00~50.00 mm、>25.40~40.00 mm、>12.70~25.40 mm、6.36~12.70 mm 5种不同片烟尺寸对细支卷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片烟尺寸对叶片形状系数、烟丝理化指标、卷烟的物理指标、燃烧落头倾向率、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对卷烟的烟气指标无明显影响。适宜片烟尺寸下叶片形状更接近圆形,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有利于卷烟烟丝尺寸分布、丝中含梗签率、卷烟物理指标的控制,感官质量较优。片烟尺寸小的卷烟具有烟支密度分布均匀性好、卷烟燃烧落头倾向率低、烟枪后4.00 mm以上长丝率低等优点,具有烟丝碎丝率、卷烟含末率、端部落丝量高,烟丝整丝率低,填充能力差的缺点。>12.70~25.40 mm片烟尺寸的卷烟重量和吸阻稳定性好、烟枪后>2.00~4.00 mm中丝率最高,通过烟枪后烟丝尺寸聚类分析可将片烟尺寸划分为>40.00 mm、>12.70~40.00 mm、6.36~12.70 mm 3组。综合细支卷烟质量要求,打叶片烟尺寸应适中,适宜范围为&...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细支卷烟打叶复烤适宜的打叶工艺,从叶片质量、叶丝质量、卷烟质量3个方面对菱形框栏、六边形框栏片烟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六边形框栏片烟具有大小相对均匀、含水率及成丝稳定性好、烟支密度分布均匀等优点,不足之处在于抗造碎性弱、整丝率及烟丝利用率低,而菱形框栏片烟相反;(2)与菱形框栏片烟相比,六边形框栏片烟经卷烟加工后,单支质量、烟支吸阻、总粒相物、焦油稳定性好,燃烧飞灰、持会性有所改善,燃烧时间短,抽吸口数少,叶丝填充值及其他物理烟气指标无明显变化。从卷烟内在品质的角度为出发点,细支卷烟选择六边形框栏加工的片烟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再造烟丝、梗丝、膨胀丝(以下统称为"三丝")在不同掺配比例下对卷烟理化指标的影响,分别对"三丝"在五个掺配梯度下进行试验设计,在保证掺配后烟丝水分和卷制后烟支硬度稳定的条件下,考察掺配"三丝"后烟支的物理指标和卷烟烟气指标。结果表明,烟支重量、CO、TPM、烟碱、焦油随"三丝"掺配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卷烟吸阻与之相反;掺配再造烟丝对降低卷烟CO释放量效果较明显,膨胀丝的添加能够有效地降低卷烟重量并提高吸阻,掺配梗丝对降低卷烟TPM、烟碱、焦油的释放量效果显著,因此在烟支卷制过程中"三丝"应合理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指导烤烟打叶加工工作科学开展,构建适宜的叶中含梗率控制指标,通过调整打叶加工中叶中含梗率,研究叶中含梗率控制对打叶加工及卷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降低叶中含梗率(由1.5%降低到1.2%),能够维持烟叶的叶片结构处于适宜水平,满足后端卷烟生产的需要,能够有效保障原烟的经济效益;降低叶中含梗率后,能有效减缓烟支卷制环节的梗签剔除压力,降低卷制烟支中的梗签含量,提高烟支中的烟丝纯净度。同时,常规烟支在叶中含梗率控制在1.5%以内时,烟支中的刺破基本可控,而细支卷烟在叶中含梗率控制在1.2%以内,并结合卷包剔梗,烟支中的刺破亦基本可控。建议打叶复烤环节细支卷烟原料、高档卷烟原料的叶中含梗率控制在1.2%以下,其他卷烟原料控制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14.
朱波  关欣  张东  李高坡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8):114-116
通过神经网络多层感知与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细支卷烟烟丝尺寸分布与物理指标的相关性,确定影响细支卷烟物理指标及其稳定性的烟丝尺寸分布.结果表明:(1)对细支烟物理指标影响较大的烟丝尺寸主要分布在8~3.35mm和1~2.5mm;(2)≥3.35mm尺寸烟丝对吸阻产生极显著正相关影响(P<0.01),对总通风和总通风标偏产生显著负相关影响(P<0.05),2.5~1mm尺寸烟丝对硬度产生极显著负相关影响(P<0.01).(3)细支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降低超长丝(>8mm)比例,增加8~3.35mm烟丝尺寸比例,可以很好地平衡各项物理指标,提高物理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打叶加工过程中叶片结构控制对卷烟生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大片率的片烟原料对卷烟制丝及卷包生产的影响,其中T1处理的大片率均值为65.49%,T2处理的大片率均值为45.41%,T3处理的大片率均值为33.61%。结果表明:打叶加工过程中大片率过高,制丝环节烟丝缠绕严重,超长丝偏高;当大片率控制过低时,制丝后碎丝率偏高,超出新版卷烟供应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不利于后续的卷烟生产;打叶加工过程中的大片率与制丝环节整丝率、长丝率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与碎丝率存在一定的反向关系;打叶加工过程中大片率控制适宜,有利于提升卷制烟支的物理质量,提高卷制烟支质量、吸阻等物理指标的稳定性;就落头倾向而言,各处理片烟卷制常规烟支均优于常规卷烟A,而对细支烟的落头倾向除T1处理外,其他2个处理与对应规格的细支卷烟B相当。因而,在打叶加工中采用适宜的措施,优化加工后成品片烟的叶片结构,能够有效提升打叶加工加工后片烟叶片结构与制丝、卷包工艺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胶囊滤棒对卷烟烟气指标的影响.[方法]试验制备了"人参皂苷"胶囊及胶囊滤棒,并考察了"人参皂苷"胶囊滤棒对焦油及7种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卷烟危害性指数、卷烟香气特征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人参皂苷"胶囊滤棒可选择性降低7种烟气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及卷烟危害性指数;"人参皂苷"胶囊滤棒可改变卷烟的香气特征,使一支卷烟同时具有2种香气风格.[结论]研究可为"人参皂苷"胶囊卷烟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中支、细支卷烟市场的兴起,传统的打叶复烤片型结构已满足不了现在烟丝结构及烟支卷制质量的要求,为此,必须对打叶复烤片型结构进行针对性调控。从烟叶片型结构对烟丝及卷制质量的影响,气候及物理特性、设备参数、打叶框栏设备等对片型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将打叶复烤片型调控的焦点从"框栏"转移到"筛分"与"二次处理"的新方向上来,在展望的同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路线,以期对该领域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升细支卷烟品质。[方法]运用方差分析,从加工过程稳定性、混合均匀度、物理指标稳定性、主流烟气以及感官评价5个方面,对比薄片丝掺配和片掺配2种模式下的细支卷烟样品。[结果]薄片丝掺配加工过程稳定性较优;薄片丝掺配混合均匀度高于薄片片掺配;薄片丝掺配较薄片片掺配样品,端部落丝量小、吸阻和密度有更高稳定性;薄片丝掺配降低烟碱和CO的作用较薄片片掺配有显著提高,且焦油、烟碱、CO等各项烟气指标更稳定;薄片丝掺配样品的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指标较优,总体质量优于薄片片掺配样品。[结论]对于提高细支卷烟的品质稳定性,薄片离线加工后丝掺配方式比传统薄片叶掺配模式更优。  相似文献   

19.
卷烟吸阻稳定性不仅对卷烟的烟气化学有重要影响,同时对抽吸时的轻松感、卷烟的感官质量影响较大。为了研究卷烟吸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都宝品牌为研究对象,通过烟支重量、烟支内烟丝密度分布、劈刀盘规格几个方面分析烟支吸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烟支重量和劈刀盘规格对烟支吸阻稳定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烟支长度对加热卷烟烟气主要成分逐口释放量的影响,以烟支长度分别为60、66和72 mm的样品为研究对象,设置相同的加热曲线参数进行抽吸,测定了加热卷烟逐口动态吸阻和主流烟气气溶胶捕集量(ACM)以及烟碱、甘油、水分的逐口释放量,分析了单支逐口烟气释放量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RSD),并研究了其对主流烟气中烟碱、甘油和水分转移率以及单位质量烟草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支长度的增加,烟支同口序逐口抽吸动态吸阻增大;逐口烟气主要成分释放稳定性递增,烟气中的ACM、烟碱和水分释放量递增,烟支长度66 mm卷烟的甘油释放量最低,烟支长度72 mm卷烟最高。随着烟支长度的增加,烟碱和水分在卷烟烟气中的转移率下降,烟支长度66 mm卷烟的甘油转移率最低。当烟草段长度为30~42 mm时,不同烟支长度加热卷烟逐口烟气中ACM、烟碱、甘油及水分释放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