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莓栽培中土壤改良的方法及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和阳  杨巍  刘双  赵新兵 《北方园艺》2010,(14):46-48
蓝莓适合生长于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因此大多地区要经过土壤改良才可栽培。现概述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菌根真菌对蓝莓生长的影响,介绍了不同改良方法在蓝莓栽培中的应用,为我国蓝莓栽培中的土壤改良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蓝莓栽培中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蓝莓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果树。由于其对土壤要求苛刻,喜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限制了其栽培范围。该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文摘系统概述了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菌根真菌对蓝莓生长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土壤因子对蓝莓生长影响机理;介绍了不同土壤改良方式在蓝莓栽培中的应用,为我国蓝莓栽培中的土壤改良工作提供了必需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蓝莓对土壤要求比较苛刻,除土壤p H值外,就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据研究土壤中有机质的多少与蓝莓的生长及其果实的产量并不表现为正相关,但土壤有机质却在改善土壤结构、疏松土壤、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促进根系生长发育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蓝莓园肥力的主要指标,也是生产优质高档蓝莓的基本条件。一些发达国家的许多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0%~12.0%,而我国蓝莓主产区测土的结果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正>蓝莓生长需要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我国南方土壤偏黏重,有机质含量低,因此蓝莓种植前,需添加泥炭、松树皮等偏酸性的有机物料,改良土壤疏松性并为蓝莓生长提供养分,从而使土壤适宜蓝莓生长。土壤中添加有机质的区域(黑色区),蓝莓根系生长量大,蓝莓根系沿着土壤中的有机质分布区域生长(图1),缺乏有机质的土壤区域根系少。但是实际生产中,较多种植户未意识到有机物料对蓝莓生长的重要性,在土壤改良时添加有机物料不足(图2),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陕西澄城引入蓝莓试验示范栽培。结合多年实践观察,我们总结了本地蓝莓栽培中的常发多发问题及应对措施。1园土改良蓝莓根系较浅,纤细没有根毛,要求土壤疏松,透水性、通气性、排水性良好,土壤pH值4~5.5,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定植前,必须对园地进行土壤改良,否则会造成植株叶片失绿黄化,新梢少而弱,生长不良,甚至大面积死树。栽培园地要避开风口和晚霜频发地块,  相似文献   

6.
蓝莓栽培土壤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栽培蓝莓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适宜蓝莓种植的pH范围、有机质含量以及不同改土材料和改土措施对蓝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蓝莓合理化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pH 4.5,有机质在5%以上,改土材料为生草炭∶有机肥∶原土=1∶1∶1,蓝莓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基质对密斯蒂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高丛蓝莓密斯蒂为试材,配制不同基质处理并进行盆栽试验,用99.5%硫磺粉进行pH值调节,常规施肥管理。定期采样和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和叶片元素。比较不同基质和pH值对密斯蒂蓝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土壤改良方案,为该品种的推广栽培提供参考。结果看出,密斯蒂在园土∶椰糠土∶有机肥=2∶1∶1的基质和pH值5.61条件下生长发育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木醋对蓝莓土壤pH值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用松针土、玉米秸秆和园土按1∶1∶3比例(体积比)配制的2年生"蓝丰"蓝莓的盆栽基质为对象,以土壤施用一次硫磺粉为对照,研究了每月土施不同量木醋对土壤pH值及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磺粉和木醋均能降低土壤pH值,前者降速较慢,处理后6个月土壤pH值降至4.9,而木醋处理后3个月即能将土壤pH值降到4.9左右。同一时期,与施用硫磺粉相比,施用木醋对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影响显著。木醋是一种能快速降低土壤pH值且易于施用的土壤pH值改良物质,可用于蓝莓栽培的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9.
正蓝莓的生长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透气排水性等条件有严格的要求,不适宜的土壤条件可导致蓝莓苗木生长缓慢、产量降低等不良后果。我国适宜蓝莓种植的土壤较少,而常规土壤改良费时费力,不能彻底改良土壤性能。基质栽培技术可以选取适宜蓝莓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方、控制基质pH,在增加透气排水性的同时具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可以为蓝莓的生长提供最佳的根际环境,极大促进蓝莓生长和挂果速度,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蓝莓种植土壤要求酸性、透气性强、有机质含量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蓝莓均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以适宜蓝莓生长。近年来,蓝莓基质栽培由于可以较好地控制蓝莓生长所需的根系环境,极大地促进蓝莓生长,提高产量,从而在我国云南地区发展迅速。然而现有的蓝莓基质栽培方法要求专用的基质盆以提高排水性,同时栽培基质大部分为  相似文献   

11.
蓝莓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国内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果树。但其对土壤、水质、栽培等方面要求较特殊。本文概述了京津地区蓝莓栽培的园址选择、土壤改良、栽培方式、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正蓝莓为须根系,根系分布浅,多分布于地表下1~20厘米土层中,再生能力弱,对土壤条件要求苛刻。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和土壤通透性良好是生产优质高档蓝莓的基础条件。在蓝莓生长过程中每年要消耗大量有机质,需施用有机肥来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现在蓝莓生产中多采用高垄栽植,垄坡覆盖防草布防草和护垄,给蓝莓追施有机肥带来了不便,为减少施肥用工,笔者总结出蓝莓垄面加单侧表施有机肥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鹤 《河北果树》2014,(4):53-54
<正>1园地选择选择土壤标准是:坡度不超过10%,土壤pH值4.0~5.5,最好4.3~4.8;土壤有机质8%~12%,最少不低于5%;土壤疏松,排水性能好,土壤湿润但不积水。一是水湿地潜育土。这类土壤上野生蓝莓分布广泛,土层主要由枯枝落叶及腐苔藓组成。土壤疏松,通气良好,土壤pH值4.8,有机质高达56%。土壤中含氮量很高,达900 mg·kg-1,这类土壤往往位于深林区,土壤水分充足,是蓝莓栽培较为理想的土壤类型。二是草甸沼泽地。这类土壤一般偏酸性,pH值5.0~5.7,有机质10%,夏季土壤黏重。栽培蓝莓时需要挖排水沟、  相似文献   

14.
陈珣  裴文琪  刘成  龚娜  刘国丽  肖军 《北方园艺》2016,(17):172-174
以5年生长势强和弱的蓝莓植株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联合法、干筛法、湿筛法,研究了蓝莓植株根际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结构对蓝莓植株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长势与土壤总孔隙度呈正相关,而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长势强的蓝莓根际土壤0.25mm团粒所占比重大于长势弱的蓝莓根际土壤,结构保持率也明显大于长势弱的蓝莓根际土壤;长势强与长势弱蓝莓根际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土壤结构分析各指标在0.05和0.01水平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1土壤改良廊坊市永清杨家营地处永定河故道区,土壤以砂壤质潮土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低,pH值为8.1,发展蓝莓观光采摘需土壤改良。栽植前34个月,667 m2均匀撒施无块状硫磺粉200 kg,用旋耕机械将硫磺粉与地表20 cm深的土壤均匀混合后,平整土地。定植穴应在栽植前按照直径50 cm、深度40 cm左右挖好,将挖出的土与10 kg充分腐熟的牛粪和各种秸秆堆肥、  相似文献   

16.
正杏适应性强,栽培条件要求不高,抗旱、耐寒、耐盐碱、耐瘠薄,不论在山区、丘陵都能生长结果。在山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杏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土壤改良山地地下水位低,有机质含量少,土层较薄,土壤结构差,不能满足杏树正常生长发育对土肥水的要求,因此山地建园必须进行土壤改造。一是采取沿等高线建立梯田、撩壕、挖鱼鳞坑等方法,借以涵蓄水源、减少径流,防止冲刷;二是深翻客土,使根系分布层土  相似文献   

17.
<正>蓝莓生长需要酸性、有机质含量高、透气排水性好的土壤。我国完全适宜蓝莓生长的土壤比较少,一般都需要通过添加硫黄粉改良土壤酸度,或者添加泥炭、松树皮等有机物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虽然添加有机物料也可改良土壤透气排水性,但是要彻底改良性能比较困难。因此在建设蓝莓园时,应特别重视土壤的透气排水性,不要选择黏粒含量高的土壤,如水稻土、黏壤土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清杜鹃花在上海地区生长普遍衰弱的原因,选择主栽杜鹃花类型毛鹃作为调查对象,在上海及浙江杭州、宁波北仑地区选择样地开展杜鹃花栽培生境及土壤条件调查。利用生境和土壤因子的数量化法,分析各因子与杜鹃花生长势的关系,结果表明毛鹃在有根部遮阴或上部遮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呈中性至酸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因此,在上海栽培毛鹃需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即降低土壤碱性和增加有机质含量,同时,搭配适宜的乔木、灌木、宿根花卉有利于毛鹃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苏州洞庭山地区蓝莓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品种配置、土壤改良等内容,以为蓝莓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的日光温室建设起步晚,发展潜力大,但长期形成的土质存在表层积盐、有机质含量差等诸多问题,从而阻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本文从改变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合理安排种植结构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新建日光温室土壤改良以及后期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