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叙述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2005-2013年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防治情况,分析总结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在原来家蚕微粒子病防治体系的基础之上,减少了高温蒸汽消毒、甲醛消毒,并通过细化桑叶消毒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带毒率”控制在0.002%~0.008%的较低水平,“防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吴栋才 《四川蚕业》2003,31(3):22-23
1 研经蚕种场微粒子病发生与防治经验回顾蚕种生产发生微粒子病往往给蚕种场造成巨大的损失 ,有的蚕种场从此会一蹶不振 ,丧失再生产能力 ,甚至会停产歇业。我市井研县研经蚕种场就是曾经处于停产边缘的蚕种场 ,1 996年春季共生产 2 0 2 2 2张毛种 ,全部超毒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 ,全场职工查漏洞、查根源、搞普查 ,反复思考、冷静分析认为 :原来的蚕室、蚕具环境消毒和桑树的防病治虫是符合要求的 ,基本能杜绝环境的污染 ,微粒子病的发生源就是桑叶 ,因为桑树治虫是短时间的 ,用叶是长时间的 ,这就给野外昆虫提供了污染桑叶的时间和空间 ,因…  相似文献   

3.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生命,而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又是蚕种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淮阴蚕种场自1997年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消毒防病措施均以微粒子病防治为中心,蚕种质量特别是无毒率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同行业的一致好评,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与各位共同探讨一下"防微"工作.  相似文献   

4.
2015年春杭州蚕种场控制微粒子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疫病。我省1998年采取三控一严的措施以来,对微粒子病的爆发有所控制,直至2009年开始我省微粒子病又有抬头的趋势,且逐年恶化。而杭州蚕种场微防上思想高度重视,消毒严格、措施到位。在全场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有效的控制了微粒子病的发生。2015年春期杭州蚕种场微粒子病检验结果无毒率为85%,无淘汰蚕种。产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在全省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5.
张福林 《四川蚕业》2005,33(4):21-23
家蚕微粒子病是威胁蚕种生产最严重的传染性蚕病,从1996年至2004年,乐山市蚕种母蛾和成品微粒子病检疫检出不合格蚕种累计达75800余张,直接经济损失1516000余元。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和教训,凡是桑叶全程消毒工作做得扎实的蚕种场,母蛾和成品微粒子病检疫的情况就非常好,  相似文献   

6.
杭州蚕种场前些年原蚕点带微毒情况时有发生,给该场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该场对微防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常规消毒措施,控制了微粒子病毒的发生。2013年春期,杭州蚕种场微粒子病检验结果无毒率为50%,无淘汰蚕种。经调查与分析,笔者就该场蚕种微粒子病防治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苏政荣  何安蓉 《蚕学通讯》2003,23(2):59-60,62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蚕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严重威协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业生产的发展.为此,蚕业工作者采取了多种防微措施,以求减少家蚕微粒子病对蚕业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叶育平 《江苏蚕业》2003,25(1):33-34
<正> 叶面消毒是目前蚕种场防治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科学配制药液,能提高叶面消毒效果,叶面消毒再配合其它措施能提高防微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江苏省大部分蚕种场在场内进行一代杂交种生产,其管理规范,既利于防治微粒子确保蚕种质量又易于控制生产成本。而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原因,从1996年开始,浒关蚕种场每年约95%的一代杂交种都在十多个农村原蚕区繁育,其间,部分原蚕基地由于微粒子毒率超标等原因,生产不稳定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玉林市蚕种场近年来通过建立安全、稳定的原蚕基地,建立蚕种生产预检体系,净化生产环境。分区饲养、分户制种,正确使用防微灵等微粒子病综合防治体系,有效地控制了微粒子病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新华蚕种场是我省微粒子病危害严重的场之一,该场自1985年发生微粒子病以来,毒率逐年增加。微粒子病不仅使该场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给我市蚕种供需平衡上带来一定的困难。为防治新华场微粒子病危害,摸索出一套村办蚕种场防治微粒子病的方法,1990年我们针对新华场以往防病防毒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及村办蚕种场的特点,在养蚕、制种等各个环节,制订了一套防病防毒  相似文献   

12.
四川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我省家蚕微粒子病发生情况与趋势,调查组对全省具有代表性的15个蚕种场及15个蚕桑基地县2006-2010年5年间蚕病发生情况,尤其是微粒子病发生、防治情况进行了普查。根据对微粒子孢子的季节性分布、区域性分布、补正检查、预知检查情况以及蚕沙处理、野外昆虫微孢子虫检出情况等进行分析,总结出四川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3.
<正>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工作,牵及栽桑、养蚕、制种的全过程.下面就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蚕种场桑园微粒子病防治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一代杂交种感染微粒子病主要是由于食下传染而引起,故蚕种场在一代杂交种生产中应十分重视微粒子孢子污染桑叶而感染此  相似文献   

14.
<正> 江苏省蚕学会生理病理、栽桑、蚕种三个学组联合召开的防治家蚕微粒子病调查研讨会,于4月2日至4日先后在东台蚕种场、海安蚕种场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21名。会议传达了全国微粒子防治指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精神,宣读了“家蚕良种微粒子病防治技术要点(草案)”。代表们先后参观了东台、海安蚕种场的现场,听取了二个场关于防治微粒子病工作的情况介绍。与会代表通过讨论、交流总结,肯定了东台、海安蚕种场的防治经验,并就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两种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技术措施的比较及优化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我国蚕种繁育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喷施防微灵与全程叶面消毒是两种不同的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有效技术措施,本文通过全面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技术措施,找出了各自的技术优势和缺陷并结合蚕种繁育的生产特点,提出了新的优化组合模式。蚕种场应用优化组合模式新技术后,达到了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提高良种繁育系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刘红  张庆芳 《蚕桑通报》2001,32(3):66-67
浙大实习蚕种场是培养蚕学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为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生产第一线的氛围,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毕业以后,能较快地适应社会.针对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严重危害性,在近几年的蚕种生产实习中,我们把"防微"工作作为教学实习和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提出的口号是:齐心协力,控制微粒子病.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形成了一套控制微粒子病的技术管理示教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面是我们在教学和生产中对微粒子病防治的一些对策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回顾广东属亚热带蚕区,由于气候和养蚕方式等原因,家蚕微粒子病瘟长期严重流行。90年代以前,广东发生微粒子病的蚕种场达50%以上,多个蚕种场因严重超毒而停产整顿。  相似文献   

18.
家蚕母蛾集团磨蛾镜检是目前确定蚕种是否存在微粒子胚传的主要手段,其结果反映蚕种场防微的水平,也暗示蚕种场环境中微粒子污染状况,关系到蚕种场的切身利益.为此,提高检种的准确度,提高母蛾镜检微粒子检出率,就成为蚕种质量检验机构的工作目标,也一直是蚕种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就此进行简略分析,并探讨有关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9.
1991—1999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病比较严重,蚕种超毒淘汰数量较多;20世纪90年代末期,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认真总结约10年的防微经验,制订了一套符合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生产实际的原蚕区防微(细则)技术体系,2000—2006年,微粒子病的危害程度较20世纪90年代有了明显好转,但年平均超毒淘汰蚕种量仍高达1.23万张,年蚕种超毒淘汰率高达5.03%;为此,2007年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再次根据生产实际开展技术创新,突破防微瓶颈,对防微技术体系加以修改并进一步完善,2013年以来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发病率均控制在1. 50%以内,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趋于健全。  相似文献   

20.
认真搞好防微工作努力提高原种质量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张庆芳,朱荣勋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李岳明,刘家鎏防治桑蚕微粒子病毒是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在我场已进行了三年多的研究。我场作为全省唯一的生产母种、原原种、原种三级繁育制种基地,生产的好坏,事关全省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