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比研究广西巴马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鲜叶和干叶中精油成分的差异.从鲜叶提取的精油中分离出58种化学成分,鉴定了43种,占总含量的97.83%;从干叶提取的精油中分离出54种化学成分,鉴定了44种,占总含量的99.56%.鲜叶与干叶提取精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包括α-蒎烯、1,8-桉叶素、樟脑、α-松油醇、莰烯、龙脑、异龙脑、乙酸龙脑酯和马鞭草烯酮等9种成分,分别占精油总含量的80.99%和87.98%,其中含量较高的α-蒎烯各占21.34%、33.23%,1,8-桉叶素各占25.69%、24.59%.结果表明,广西巴马迷迭香的化学成分接近于西班牙型的迷迭香.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100 g巨桉叶中提取得到1.26 mL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鉴定了巨桉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从巨桉叶精油中鉴定出44种化合物,占总流出峰面积的71.087%,巨桉叶精油的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26.794%)、α-蒎烯(15.864%)、1,8-桉叶油素(6.281%)、α-松油醇(4.100%)、柠檬烯(3.614%)和龙脑(2.519%)。  相似文献   

3.
精油类和观赏类薰衣草的生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对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是对精油类薰衣草中的孟士德薰衣草(Lavandulaangustifolia′Munstead′)和Grosso薰衣草(Lavandula×intermedia′Grosso′),和观赏类薰衣草中的Helmsdale薰衣草(Lavandulastoechas′Helmsdale′)和齿叶薰衣草(Lavanduladentate)从生物学性状和花中精油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精油类薰衣草花穗长于观赏类薰衣草,而花期短于观赏类薰衣草;精油类薰衣草的精油含量均高于13.4mL·kg-1鲜重,而观赏类薰衣草精油含量均低于7.2mL·kg-1鲜重;两类薰衣草的花的精油成分有很大差异,精油类薰衣草精油成分以芳樟醇、乙酸芳樟酯、1,8-桉叶油素等为主,而观赏类薰衣草精油成分以葑酮、樟脑、柠檬烯等为主。  相似文献   

4.
三种迷迭香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引种成功的三种迷迭香: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 L.)、Rex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Rex")和Wood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Wood")的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迷迭香的植物学性状,如外形、花色等差异显著;迷迭香的精油含有率较高,为0.80 mL.(100g)-1.FW,Rex迷迭香和Wood迷迭香的精油含有率低,分别为0.46和0.40 mL.(100g)-1.FW;迷迭香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27.26%、1,8-桉叶素20.92%、马鞭烯酮11.75%、香叶醇5.92%、龙脑5.07%等,Rex迷迭香精油中1,8-桉叶素31.07%、樟脑21.66%和龙脑11.98%、α-蒎烯5.36%、莰烯5.34%是其主要成分,Wood迷迭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24.69%、1,8-桉叶素23.96%、醋酸龙脑酯6.76%、龙脑5.94%、α-蒎烯5.80%和莰烯5.28%等。目前引种的三种迷迭香中,迷迭香适合于提取精油;Rex迷迭香和Wood迷迭香不宜作为提油品种,适宜作为观赏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5.
宜宾油樟营养器官精油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宾油樟根茎叶均富含精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宜宾油樟叶、茎、根的精油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宜宾油樟叶和茎的精油主成分都是1,8-桉叶油素,其中叶油中1,8-桉叶油素相对含量为60.81%,高于其他地区的油樟叶油;茎油的1,8-桉叶油素相对含量高达95%以上;根精油主成分是黄樟油素,相对含量达到93.18%。依据叶精油主成分,宜宾油樟被鉴定为1,8-桉叶油素化学型。叶精油还含有β-水芹烯和α-萜品醇,含量分别为13.27%、12.90%,因此叶精油化学成分种类比茎和根丰富。本研究结果将为宜宾油樟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松木材挥发性物质对台湾乳白蚁嗅觉行为的影响,为研发高效诱集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索氏提取和固相微萃取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取松木材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从鉴定出的物质中选择8种化合物,使用四臂嗅觉仪进行台湾乳白蚁嗅觉行为试验.[结果]采用索氏提取和固相微萃取前处理方法分别从松木材中鉴定出45和27种组分.从两种方法鉴定出的化合物中选取8种化合物(α-松油醇、马鞭草烯醇、乙酸龙脑酯、雪松醇、α-蒎烯、桃金娘烯醛、乙酸松油酯和长叶烯)进行台湾乳白蚁嗅觉行为试验,双向竞争试验结果,在1.00 mg/mL质量浓度下长叶烯、雪松醇、马鞭草烯醇和桃金娘烯醛对台湾乳白蚁均具有引诱作用;乙酸龙脑酯和α-松油醇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趋避作用;α-蒎烯和乙酸松油酯对台湾乳白蚁的趋性不明显;四向竞争试验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合物对台湾乳白蚁的引诱程度不同.[结论]松木材中存在的挥发性成分长叶烯、雪松醇、马鞭草烯醇和桃金娘烯醛对台湾乳白蚁均具有引诱作用,具有开发应用于白蚁饵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禹州引种的迷迭香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国内其他产区的迷迭香进行比较,为国内迷迭香精油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依据。【方法】用GC-MS技术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参照NIST08质谱库,对禹州产迷迭香的精油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禹州产迷迭香精油中检测到40种物质,并鉴定了25种;含量较高的物质依次为:α-蒎烯(37.150%)、莰烯(18.053%)、桉树脑(12.284%)、樟脑(7.295%)、α-水芹烯(3.820%)、4-蒈烯(3.548%)、β-月桂烯(2.720%)、龙脑(2.273%)、乙酸龙脑酯 (1.632%)、α-松油醇(1.343%)和β-蒎烯(1.760%)等;其中,莰烯、α-水芹烯和β-月桂烯的含量高于国内其他产区,α-蒎烯和樟脑含量居国内前列。【结论】与国内其他产区相似,禹州产迷迭香也属于西班牙型;从中提取的精油符合行业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采集自广西6个樟树林区的64份樟树枝叶样品的精油并计算得油率,采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各样品的化学组分和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广西樟树精油的得油率在1.22%~2.22%之间,变异系数为13.57%,平均得油率为1.64%,广西樟树枝叶精油中共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芳樟醇、樟脑、桉叶油素、橙花叔醇、φ-蒎烯、4-萜烯醇、φ-松油醇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植株精油,用GC和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对种植于上海崇明岛的银灰菊(Santolina chamaecyparissus L.)花期精油含油率及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灰菊在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精油含有率分别为:1.45、2.05、1.38 mL·kg-1鲜重,盛花期精油含量最高。研究鉴定出25种精油成分,主要为酮类、萜烯类和醇类物质。精油主成分为蒿酮(19.39%~24.02%)、Vulgarone(16.16%~22.23%)、β-水芹烯(13.56%~18.08%)、月桂烯(9.00%~12.11%)、桧烯(3.50%~4.78%)、β-蒎烯(3.58%~4.07%)。整个花期精油成分物质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各成分的相对含有率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天竺葵精油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抑菌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有效的芳香植物精油杀菌成分,应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天竺葵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在2g/L的浓度下,天竺葵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完全抑制。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成分,共鉴定出12种成分,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80.00%以上。精油成分主要有香茅醇,α-蒎烯,芳樟醇等,含量分别占精油总量的26.83%、17.81%、9.68%。芳樟醇在6种主要成分中,抑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1.
路喆  王朴  蒋新明  王自健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36-1737,1739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3个品种薰衣草的精油成分及含量差异,为薰衣草进一步的品种改良及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方法]以NKS-L1、H-701、XDT-5 3个薰衣草品种为研究对象,首先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花穗中提取精油,然后借助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其精油化学成分。[结果]XDT-5精油含量最高,其次为H-701,NKS-L1最低。从NKS-L1、H-701、XDT-5中分别鉴定出35、43、38种组分,主要成分为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结论]新疆薰衣草品种间精油成分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锌对茴香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要要精油组分的影响及茴香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特性,研 究了不同锌浓度(0、5、10、20、30、40、50 mg/L)营养液对茴香植株生长、锌的吸收累积及精油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院 5 mg/L 锌处理能显著增加茴香植株株高和地上部鲜重,而高浓度锌处理不利于茴香植株株高、植株地下部鲜重、地 上部和地下部干重的累积;锌主要累积在茴香植株的根部,随锌浓度增加,茴香植株地上部锌含量和锌总含量均呈 先增加再降低趋势,并均在30 mg/L 锌处理时达到最大,地下部锌含量呈先急剧增加再缓慢增加趋势,而迁移系数呈 降低趋势;各处理精油中均检出化学成分24 种,且精油主要成分均为反式-茴香脑,反式-茴香脑含量在10 mg/L 锌 处理最高,而其余锌处理的反式-茴香脑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在锌污染土壤上种植茴香来修复土壤,当锌 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茴香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开始下降,但并未对茴香精油的品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基于油水混溶剂的复方精油对空气中沉降菌的抑制作用,本研究测定了一种复方精油的抑菌效果、精油型抑菌制剂的抑菌效果和油水混溶剂对精油抑菌效果的影响。通过平板沉降法测定该复方精油的抑菌效果,并选取PEG-40氢化蓖麻油(PEG-40)、吐温80、二甲基亚砜(DMSO)、司盘85、双脱乙醇5种油水混溶剂,在复方精油和油水混溶剂比例分别介于1:1~1:6之间时配制精油抑菌制剂,并验证该均匀水溶液的抑菌效果,同时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油水混溶剂对该复方精油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复方精油的抑菌率达到80 %以上,精油抑菌制剂在平板暴露6 h的抑菌率最佳,为48.92 %。油水混溶剂中PEG-40的增溶效果最佳,复方精油浓度为1 %时,精油、PEG-40、双脱乙醇的最佳比例为1:2:2;浓度为3 %时,精油、PEG-40、双脱乙醇的最佳比例为1:3:3。PEG-40对空气中沉降菌无抑制效果,双脱乙醇和复方精油对空气中沉降菌的抑菌效果表现为相加作用。研究对植物精油应用于产业化生产时,油水混溶剂的种类和比例对精油类产品实际效果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引种栽培的鼠尾草精油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上海地区引种栽培的一年生和三年生的鼠尾草植物不同季节(夏季-8月,秋季-10月,冬季-1月,春季-4月)的叶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并且用GC和GC/MS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生和三年生鼠尾草精油成分和含量在不同的季节有很大的变化,精油的主要成分是侧柏酮(29.53%~49.70%),其次是樟脑(11.70%~22.72%),1,8桉叶油素(3.39%~12.08%),绿花白千层醇(4.09%~11.49%),蒎烯(0.95%~11.19%),β石竹烯(2.76%~10.58%),龙脑(1.79%~9.86%)和β芹子烯(2.94%~7. 39%).一年生和三年生鼠尾草精油含有率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八月达最高,三年生鼠尾草精油含量要高于一年生鼠尾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水蒸气蒸馏法,通过考察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建立了黔产紫苏挥发油提取方法,并对所提取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浸泡2 h,料液比1∶10,提取3 h,挥发油提取率最高。经GC-MS分析测定共52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戊基-2-呋喃基酮,相对百分含量是47.22%。  相似文献   

16.
檀香心材是国际公认的天然高级香料的主要来源,亦是中国传统中药的重要原料。檀香心材的形成较为缓慢,资源奇缺,而其边材尚未加以利用。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檀香资源,实现高效利用,以21年生檀香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醚浸提法分别提取了其边材和心材的精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对其组分及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檀香心材的精油含量显著高于边材(P<0.001),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44%和1.33%;檀香心材的α-檀香醇、β-檀香醇和总檀香醇的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46.95%、24.23%和75.97%,均显著高于边材,精油质量达到了檀香木油的贸易标准,而边材精油则未达到该标准;檀香边材精油亦含有檀香油的主要成分,且含有一些烷烃、醛和不饱和酸等成分,可加以利用。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增进了解檀香心材形成过程中的成分变化,而且可以为檀香边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蓖麻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蓖麻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到52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1个,占挥发油总量的77.223%。蓖麻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壬醛(14.718%)、二环[3.2.0]庚-2-酮(7.773%)、2,4-癸二烯醛(6.237%)、(E)-4-(2,6,6-三甲基-1-环己烯-1-基)-3-丁烯-2-酮(6.056%)、(E)-2-癸醛(5.967%)、(E)-6,10-二甲基-5,9-十一碳二烯-2-酮(5.063%)等。  相似文献   

18.
不同郁闭度林下木香薷幼果精油成分与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北京地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郁闭度人工林下木香薷幼嫩果为材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统计精油得率。【结果】木香薷幼果的精油中共鉴定出48种成分,主要为百里香酚、石竹烯和2,6,6-三甲基-1-环己烯基乙醛、氧化石竹烯、苯乙酮等;不同郁闭度人工林内木香薷幼果的精油中,百里香酚的相对含量最高,达43.34%~48.17%,石竹烯的相对含量在11.67%~16.86%之间。结果表明,21种成分在木香薷精油成分的研究中未见报道,8种成分在香薷属植物中未见报道,分别是2-烯丙基双环[2.2.1]庚烷、2,6-二甲基-1-壬烯-3-辛炔-5-醇、2,5,6-三甲基-3-甲氧基苯酚、八氢-8a-甲基-5-羟基-1-(2H)-萘酮、2,3,5,6-四甲基-1,4-二甲氧基苯、百里醌、长叶醛和2-(2-甲基-1-丙烯基)-[2.2.1]庚烷。木香薷的生长量在高、中、低郁闭度分别为:20.05,19.91,24.47cm;其单株果序重在高、中、低郁闭度分别为:10.88,23.03,26.9g;其精油产率在高、中、低郁闭度分别为:0.562%,0.614%,0.428%。【结论】木香薷可在北京山区中郁闭度及低郁闭度的林下作为芳香植物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