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测定法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农业节水效果的关键指标。目前各地区统计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差异极大。很多数据明显的存在错误,难以作为比较与衡量的标准。影响灌溉水利用系数正常测定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测定方法存在测定工作量巨大、测定条件难以保证等。通过开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对灌区进行实地调研,在了解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综合测定计算方法。该方法既克服了传统测量方法中工作量大,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缺点,又弥补了只测量典型渠段而引起较大误差的不足,而且能反映出灌区渠系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等。以漳河灌区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内涵,根据内涵提出首尾测算法和分段测算法来测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对首尾测算法和分段测算法中的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分析,并分析了首尾法和分段法的优缺点.首尾法工作量小,但只能反映整个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段法工作量大,但可以反映灌区渠系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等,可用于评估灌区的节水改造工作.分段法没有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所测得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比实际值小.  相似文献   

3.
浅论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内涵和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传统方法做了论述,分析了传统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用作物净灌水定额、年度净灌溉用水总量以及灌区作物产量来推求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简易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峡口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灌溉水利用系数首尾测算法的有关概念和计算原理,测算了浙江省峡口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算成果比较符合峡口灌区的实际,并且具有概念清晰、计算简便、计算资料相对较容易获得等特点.该方法在灌区的具体运用,为灌区今后进行经常性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灌溉水利用系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睿冉  刘旭 《节水灌溉》2011,(11):56-5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定量评价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正确确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利用灌溉水利用系数对灌区用水进行管理,对于农业节水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至关重要。对国内外灌溉水利用系数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对本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反映农田用水效率水平的重要指标.依据各省(区、市)灌溉用水量统计信息,分析计算了我国不同分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年际与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是我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最高的地区,西南地区最低,其他地区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东北、东南、西北和中部地区;同时结合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灌区类型、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及灌溉管理水平分析了导致各地区之间以及区域内各省(区、市)之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差异性的关键因素,从而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尺度首尾法及动水法测算灌溉水利用系数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在湖北漳河灌区基于首尾法及动水法开展的不同尺度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数据,分析了灌溉水利用系数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2种方法之间不同尺度灌溉水利用系数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灌溉水利用系数随空间尺度的扩大呈显明显的降低趋势;各尺度上首尾法获得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值均略大于动水法,原因在于首尾法反应年用水的总体情况,并考虑了回归水的重复利用;不同尺度之间灌溉水利用系数降低幅度比较表明,漳河灌区从干渠到支渠、支渠到斗渠环节的损失最大,是节水改造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出青铜峡灌区合理有效的节水政策。【方法】基于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青铜峡灌区主要粮食作物的蓝水足迹、绿水足迹,建立青铜峡灌区农业用水效率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青铜峡灌区内的农业用水效率,对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可变影响因素进行调控。【结果】青铜峡灌区的农业种植需水来源主要是灌溉水,形成了以蓝水为主、绿水为辅的生产用水格局,同时当作物需水量被满足时,蓝水足迹和绿水足迹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在保证青铜峡灌区内粮食作物蓝水用水量不变的前提下,选取绿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为主要参数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当绿水利用系数从0.7增加为0.8时,2020年小麦产量增加了0.27万t,水稻产量增加了0.2万t,玉米产量增加了0.55万t;当灌溉水利用效率增加10%时,2020年小麦产量增加了0.47万t,水稻产量增加0.35万t,玉米产量增加0.77万t;当绿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同时增加时,2020年小麦产量增加0.75万t,水稻产量增加0.55万t,玉米产量增加1.32万t。【结论】青铜峡灌区农业种植用水应增加对绿水的利用率,通过各种工程或非工程措施提高灌区内的农业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9.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衡量灌区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目前地方政府对这项指标非常重视,江苏省已把这项指标列为水利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如何准确测定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当前许多水利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从测算实践看,小型灌区测算相对简单,大型灌区因其面积大、种植品种繁杂、用水结构复杂,测算结果的准确率难以把控。以东台市堤东灌区为例,采用改进型首尾法测定该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在细化分析其他水源和用水的基础上,测算出东台堤东灌区2012年农业毛灌溉水量为48 029万m3,农业净灌溉水量27 321.9万m3,灌溉水利用系数0.569。该测定方法在计算毛灌溉水量时分析了灌区其他水源量和用水量,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在计算净灌溉水量时引用了作物标准灌溉定额,简化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反映农业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根据南方河网灌区的实际,提出应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确定南方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方法。是通过采用灌区已建水利工程和塘坝等水利设施供水统计资料,在确定作物灌溉定额的基础上,反推得出灌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最后分析确定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南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提供借鉴或验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测算双牌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意义,系统阐述了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探讨了影响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具体因素.研究成果可为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和灌区的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采用复式断面渠道的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更精确地测算方法。【方法】采用动水测定法测定了渠道各断面水力要素,之后通过修订后的戴维斯-威尔逊公式和考斯加科夫渠道渗漏经验公式求得研究区域复式断面渠道渠系水利用系数,对比分析了各渠道水损失以及渠系水损失量。【结果】动水测定法更适合不断流复式断面渠道水力要素的测算;采用标准梯形断面渠道衬砌的方式渠道损失最小;考斯加科夫渠道渗漏经验公式求得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75,而戴维斯-威尔逊公式求得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82,更加接近实际值0.86,精确度提高了9.5%。【结论】由于占地、开挖等影响因素,灌区渠系衬砌后多形成复式断面渠道,灌区渠道衬砌优先采用标准梯形断面衬砌方式。对于这类渠系工程,动水测定方法明显优于典型渠道测量方法,戴维斯-威尔逊公式也更适用于复式断面渠道的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测的年度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组合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十一五"期间"首尾测算"分析法测算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度定性分析筛选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并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验证;通过用灰色系统,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指数平滑方法构建了5种单一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按最优加权组合预测方法建立了组合预测模型,定量表达了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最后,对2000—2015年间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探索利用年度统计资料进行广东省年度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的方法,为缺乏实测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年度统计数据进行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预测评估提供一条简便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算分析高关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决策。【方法】以高关灌区中稻试验田为样本,采用平均法、实测法、对比实测法分别测算了高关灌区中稻田间水利用系数。【结果】3种方法测算所得系数分别为0.903、0.941和0.921,相差不大,误差在5%以内,其中,实测法所得系数最大,平均法所得系数最小。高关灌区中稻田间水利用系数随灌水定额增大而减小,呈负相关关系;对比实测法与实测法相比,认为田面渗漏是稻田的有效耗水,田埂渗漏则是稻田的无效耗水,避免了中间测定造成的累积误差,适用于稻作区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测定。【结论】对比实测法测算的高关灌区中稻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21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灌区渠道兴建较早,渠系量水设施不配套,导致农业灌溉用水量长期以来不能准确测定。因此,探索简单易操作的农业灌溉用水量测定方法,对制定合理的水量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贵州省黔西县民乐灌区总干渠作为试点,采用流速仪测定该干渠不同水位下的流量,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归纳该渠道水位流量关系经验公式,为落后山区无量水设施灌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量探索一种简单实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干旱内陆河灌区灌溉入渗系数的测定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深入分析灌溉水入渗和再分布过程的基础上,依据包气带水量平衡原理,提出了一种根据土壤剖面含水率和同步地下水埋深资料计算灌溉入渗系数的方法。应用事例表明,方法简单可行,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区域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理论灌溉水利用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也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三项主要指标之一,国家提出了明确的阶段目标。通过以水量平衡法为主线,采用根据年度区域作物结构变化修正的"浮动定额"法计算了广东省1997-2011年间理论灌溉水利用系数,并以全省6个地理分区为单元,采用彭曼公式计算了历年灌溉需水量,并计算得到各年度灌溉回归水量。结果表明,期间广东省多年平均灌溉回归水利用系数为0.27,考虑灌溉回归水基础上的年度理论灌溉水利用系数值多年均值为0.56,年际间变化总体表现出灌溉水利用系数上升而回归水利用系数下降的趋势。比2005-2011年度的实测值年均高0.16,说明灌溉回归水的影响客观存在。研究对于计算区域理论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溉回归水利用系数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在灌溉效益计算中具有重要应用.分析了确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两种常规方法(灌溉试验法和统计法)的局限性,综述了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利用作物水分生长函数、利用以施肥量为参数的产量函数、利用水肥耦合产量函数和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的4种新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计算和研究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拓宽了思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半干旱区农灌区水土资源利用效益,以通辽市为例,从经济、社会与生态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应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熵值法改进的TOPSIS法,分别对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3年各旗县的水土资源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辽市各旗县水土资源利用效益整体较优,其中节灌率、灌溉水利用系数、有效灌溉率、人均农业产值、单位灌溉面积产值以及林草覆盖率等6项指标是影响水土资源利用效益的主要因素,且改进的TOPSIS法对于水土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值得在同类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