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采用静水清滤法,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和大珠母贝(P.maxima)稚贝的摄食节律进行研究,旨在为珍珠贝岸基养殖时的科学投喂和管理提供参考。试验所用合浦珠母贝稚贝壳长(2.49±0.11)cm,大珠母贝稚贝壳长(2.14±0.16)cm。试验所用海水pH 7.79、盐度33.1、水温24~26 ℃,饵料为扁藻。通过测定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这8个时间点的摄食率,得到昼夜摄食节律。结果表明:除6:00~9:00时间段合浦珠母贝比大珠母贝摄食多外,其余时间段大珠母贝的摄食率均大于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一天的摄食总量显著高于合浦珠母贝的摄食总量。合浦珠母贝稚贝与大珠母贝稚贝的昼夜摄食节律相似,在0:00时摄食率最高,在6:00时摄食率最低,没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  相似文献   

2.
正合浦珠母贝是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和生产珍珠的主要母贝,闻名遐迩的"南珠"就是该贝所产。然而,由于合浦珠母贝的系统人工选育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人们往往大量捕捞野生亲本用于生产,过度的捕捞致使合浦珠母贝自然优质资源日益减少。同时,由于近亲繁殖,又造成了合浦珠母贝生长缓慢,个体小型化,死亡率高,疾病频发的现象。海水珍珠养殖产业遭受巨大  相似文献   

3.
《海洋与渔业》2013,(2):65-65
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 Dunker,也有用Pinctada fucata Gould),是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目前,我国培育“南珠”的主导品种为杂交贝或其后代,该贝虽然生长快、壳型大,但壳薄、软体部瘦小,插核后死亡率高、留核率低,不是适宜的植核母贝。  相似文献   

4.
7种珍珠贝RAPD鉴别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珠母贝属的大珠母贝、珠母贝、黑珠母贝、白珠母贝、合浦珠母贝、长耳珠母贝和珍珠贝属的企鹅珍珠贝的基因组DNA的特异性遗传标记进行分析。从21个OPM和S系列中筛选出4个引物,共扩增出57个位点,每条引物平均产生14·3个位点。扩增片段大小在250~2000bp间,平均每种贝每条引物产生4·9条带。其中引物S10对7种珍珠贝的RAPD产物呈现出物种的特异性,可同时将7种珍珠贝分开,其余引物可以将2种或2种以上的珍珠贝区别开来。引物S10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标记。  相似文献   

5.
正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俗称白蝶贝,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 libranchia)、异柱目(Anisomyaria)、珍珠贝科(Pteriidae)、珠母贝属(Pinctada),是珍珠贝中个体最大的种类,大者可达4~5kg、壳高30cm以上。1970年,中国科研人员在海南岛陵水县海陵珍珠养殖场首获大珠母贝人工育苗成功。至1981年,人工繁育技术逐趋完善,种苗生产稳定。国内外学者对亲贝  相似文献   

6.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又称合浦珠母贝,是我国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它以生产海水珍珠(南珠)而闻名于世。2003年以来,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着手进行了"珍珠贝育种规划(Pearl Oyster Breeding scheme,POBs)"  相似文献   

7.
<正>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又称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是我国养殖海水珍珠的主要品种。但长期以来,在珍珠生产中普遍存在着插核手术后休养贝死亡率高、留核率低等问题,造成了母贝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珍珠养殖的经济效益。国际上,主要是日本在海水珍珠养殖过程中特别强  相似文献   

8.
马氏珠母贝室内循环水养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是我国养殖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我国自1965年成功地开展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以来,海水珍珠养殖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水珍珠成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但2007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海南水产研究所积极开发本地珠母贝资源,用大珠母贝培育珍珠,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GOlfM]又称马氏珠母贝,是世界上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最主要贝类,我国的海水珍珠几乎都为合浦珠母贝所产。自六十年代中期我国合浦珠母贝人工育苗取得成功并大批量生产之后,其养殖种苗则完全为人工苗,养殖规模因此得到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不注重野生合浦珠母贝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不注重科学育种及珠口的择优、复壮培育,只贪图生产便利,近亲繁殖,导致种质资源严重退化,其主要表现在珠贝个体越来越小,生长迟缓、抗病力差。成活率下降,以致可植珠核小,手术贝死亡率高,商品珠率低,严重影响珍珠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水清滤法研究了盐度与温度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和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滤水率及摄食率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大1组:大珠母贝壳长(1.02±0.07)cm,大2组:大珠母贝壳长(2.94±0.17)cm;合1组:合浦珠母贝壳长(1.15±0.21)cm、合2组:合浦珠母贝壳长(3.08±0.36)cm。结果表明,随着盐度或温度的增加,4个组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先升高,到达最大值后又降低;其中,大1组在盐度27有最大滤水率(0.274±0.079)L/h,合1组在盐度30有最大滤水率(0.325±0.011)L/h,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2组与合2组均在盐度33时有最大滤水率,分别为(0.660±0.027)L/h和(0.329±0.021)L/h,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珠母贝稚贝在盐度30时摄食率最大,合浦珠母贝在盐度33时摄食率最大,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2种稚贝在26℃时,滤水率和摄食率达到最大值,二者的最大滤水率和最大摄食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贝体生长,大珠母贝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显著高于合浦珠母贝,因此饵料需求量也更大;饵料不足可能是大珠母贝稚贝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静水清滤法研究了盐度和温度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稚贝滤水率和摄食率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大1组:大珠母贝壳长(1.02±0.07)cm,大2组:大珠母贝壳长(2.94±0.17)cm;合1组:合浦珠母贝壳长(1.15±0.21)cm、合2组:合浦珠母贝壳长(3.08±0.36)cm。结果表明,随着盐度或温度的增加,4个组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均先升高,到达最大值后又降低;其中,大1组在盐度27有最大滤水率(0.274±0.079) L/h,合1组在盐度30有最大滤水率(0.325±0.011) L/h,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2组与合2组均在盐度33时有最大滤水率,分别为(0.660±0.027)L/h,(0.329±0.021)L/h,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珠母贝稚贝在盐度30时摄食率最大,合浦珠母贝在盐度33时摄食率最大,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稚贝在26℃时,滤水率和摄食率达到最大值,二者的最大滤水率之间或最大摄食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贝体生长,大珠母贝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显著高于合浦珠母贝,因此饵料需求量也更大;饵料不足可能是大珠母贝稚贝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珠母贝属6个种的ITS 2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珠母贝属的大珠母贝、珠母贝、白珠母贝、黑珠母贝、长耳珠母贝、黑珠母贝和合浦珠母贝6个种的内部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及其两侧的5.8S和28S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黑珠母贝的序列来自GenBank。PCR扩增片段大小为600bp左右,测序结果表明,ITS2长211~254bp,两端的5.8S和28S分别长84bp和272bp(均含引物)。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5.8S和28S序列高度保守,不适合于种类鉴定,而ITS2序列高度变异,270个比对位点中有146个位点发生突变,其中72个位点发生插入/缺失突变。除白珠母贝和黑珠母贝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外,其余种类之间的遗传距离远远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基因型分析表明,每个种具有各自特有的基因型。基因型和序列变异分析表明ITS2序列可作为珍珠贝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可用于种间、杂交育种、幼体和珍珠贝肉等材料的种类鉴定与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a)是我国海产珍珠最重要的母贝,其繁殖生物学有特殊之处,即人工解剖获得的精子在自然海水中不运动,没有受精能力,需用一定的化学物质激活才能受精[1~3]。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氨海水来激活。但激活过程中有关离子的作用未见有文献...  相似文献   

15.
马氏珠母贝,又称合浦珍珠贝,是生产珍珠的主要贝类,十多年来,其人工育苗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多年来,在人工育苗的过程中,每年育苗,只是将上两年育苗养成的珠贝进行交配育种,导致珠贝的亲缘越来越近,品种严重退化,其主要表现在珠贝的成熟个体越来越小,后果是不能育出大颗粒的优质珍珠。因此,南珠的质量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水产界的重视。 也有不少育苗场进行过天然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但是由于天然珠母贝资源有限,能获得的数量本  相似文献   

16.
白蝶贝又称大珠母贝,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北部海域,其栖息环境从具有海草床的浅海一直延伸到具有珊瑚礁的深海区,是4种主要海水珍珠母贝中规格最大的种类,最大个体的壳长超过30厘米,体重达4~5千克。由大珠母贝培育的珍珠称为南洋珠,因珍珠粒径大、珠层厚、品质好,其价值远高于其他珍珠贝所培育的珍珠。  相似文献   

17.
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贝壳珍珠质颜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小片贝的珍珠质颜色直接影响育珠贝所产珍珠的颜色。每个合浦珠母贝的珍珠质颜色都有自己的颜色特征值,即三刺激值和颜色参数。试验选择16个合浦珠母贝全同胞家系,用CSE成像分析色度系统测量并比较各家系左壳内侧外缘珍珠质颜色参数Lab和三刺激值,以筛选适合做插核小片贝的家系。珍珠质的颜色参数明度(L)为98.586~105.234,其中F16家系的明度最大,F3家系的明度最小;a(红绿色品)为-0.967~-6.577,b(黄蓝色品)为5.915~11.237,F14家系色品最偏向于绿色(-a),F16家系色品最偏向于黄色(b)。F3和F14家系贝壳外缘珍珠质的色差(ΔEab)最大(7.885),肉眼能明显觉察。16个家系的合浦珠母贝都属于白色系列,其中离白光中心最近(a2+b2最小)且个体颜色集中的F1家系最适合用作小片贝来选育培养。  相似文献   

18.
合浦珠母贝     
名称合浦珠母贝(Pteria martensii),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珍珠贝科,俗称珍珠螺,珍珠贝。是海产双壳贝类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类之一,所产的珍珠甚佳。形态特征具贝壳两枚,略呈方形,铰合  相似文献   

19.
马氏珠母贝是我国培育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主要用于生产规格6~8毫米的有核珍珠,其培育的珍珠被称为"南珠"。近年来,不少育苗场在马氏珠母贝育苗过程中出现浮游幼虫死亡率高、变态率低、后期贝苗"掉板"等现象,导致育苗产量低、失败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海水培育珍珠所采用的母贝多为马氏珠母贝和珍珠贝科的一些种类。鲍鱼培育珍珠在国外虽有试验,但均未形成专业的育珠养殖。鲍鱼的珍珠层较其它贝类色泽鲜艳,美丽稚致;在医药方面又为名贵的“石决明”药材。为了促进我国北方珍珠培育业的发展,我们用皱纹盘鲍进行了育珍珠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用171个鲍鱼分三个部位施术,有51.5%的个体在珠核面上形成珍珠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