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云南省马铃薯主栽品种不同垄作模式、不同种植密度的配比组合下马铃薯主要生育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下对于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品种,适宜宣威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大垄双行覆膜栽培,该模式下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好。筛选出的最佳组合模式为云薯201,大垄双行覆膜,种植密度为60 000.hm-2。  相似文献   

2.
栽培模式和花后去叶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易旱区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花后去叶对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集雨面栽培下穗粒数最多;全程覆膜、覆膜150d和集雨面栽培模式千粒重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和三密一稀栽培;全程覆膜栽培下籽粒产量最高。去叶处理对稳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影响差异显著(P〈O.05),各去叶处理穗粒数均大于对照。不同去叶处理千粒重均小于不去叶对照。不同去叶处理籽粒产量大小顺序为去全旗叶〉对照〉只保留旗叶〉去1/2旗叶〉去旗叶、倒二叶。去叶处理对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因栽培模式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刘霞  王庆成 《玉米科学》2012,20(3):92-96
以免耕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垄作覆盖模式对夏玉米耕层土壤含水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产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垄作和覆盖栽培的保水效果在玉米生育后期尤其是干旱时更为显著。相同条件下宽窄行垄作栽培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优于等行距垄作处理,无覆盖条件下等行距垄作处理的实际产量较平作处理提高0.5%,宽窄行垄作处理提高8.91%;覆盖条件下等行距垄作处理与宽窄行垄作处理的实际产量较平作处理分别提高3.62%和11.59%。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子粒实际产量与开花至成熟期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大喇叭口期叶片干重以及成熟期叶片干重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开花至成熟期耕层土壤平均含水量、降低开花期茎鞘干重、促进叶片的干物质积累是垄作覆盖模式下玉米获得高子粒产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垄作与地膜覆盖对麦套春棉产量和霜前花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麦套春棉垄作和地膜覆盖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和垄作两种栽培措施的效应显著;4个处理中以垄作盖膜的产量和霜前花率最高,平作不盖膜的产量和霜前花率最低;地膜覆盖和垄作相结合,是实现麦套春棉早熟、高产的一种有效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5.
棉花种子脱绒与包衣处理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膜棉和移栽棉两种栽培方式,研究了种子脱绒和包衣处理对棉花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脱绒和包衣处理均有促进棉株生长发育、抑制苗期病虫害发生、增加棉株现蕾结铃和提高皮棉产量的效应,但以包衣处理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覆膜与钾肥互作对油葵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半干旱区油葵高产高效的最佳栽培措施,2015-2017年以油用向日葵(陇葵杂3号)为材料,研究3个覆膜栽培条件及4个钾肥水平条件下的油葵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3个栽培模式分别为露地、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双垄沟播+补灌。4个钾肥水平分别为0、48、84和120kg/hm2。调查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计算钾肥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覆膜与钾肥互作显著影响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和钾肥利用效率,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栽培方式对上述三者的影响均表现为全膜双垄沟播+补灌>全膜双垄沟播>露地,且差异显著;与露地相比,全膜双垄沟播+补灌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油葵籽粒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70.1%和103.9%、184.3%和143.7%。各施钾处理籽粒产量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不施钾,表现为K120>K84>K48>K0,施钾处理间除120与K84外,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钾肥偏生产力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则先升高后降低,以84kg/hm2时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最大。油葵产量与钾肥农学效率和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综上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和施钾量为84kg/hm2是半干旱区油葵适宜种植模式,且补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稻麦“双迟”栽培模式及其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通过设置4种栽培模式,探讨了“双迟”(迟熟水稻+迟播小麦)栽培模式对稻麦周年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换茬时间的推迟,稻麦周年生产力不断增加,其中,水稻产量呈增长趋势,而小麦产量先增后减,迟熟中粳茬小麦产量最高。延长水稻生育期和攻取大穗是稻麦周年高产的关键。水稻一些关键性投入的生产力随着熟期的推迟而不断增加;小麦方面,除种子生产力呈降低趋势外,其他因子生产力先增后减,迟熟中粳水稻+小麦模式下表现最高。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稻麦周年的一些关键性投入的生产力,适当延迟稻麦换茬时间可以提高稻麦周年经济生产力。就稻麦“双迟”栽培模式的概念和调控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啤饲大麦丰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以品种、播种期、密度、氮肥施用、氮密效应等啤饲大麦产量密切相关的几个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云南省保山啤饲大麦栽培技术及三种产量指标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栽培和优化栽培模式下,分别设置施氮量折合成纯氮0,105,142.5,180 kg/hm2的4个缓释氮肥用量处理,研究了缓释氮肥用量对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栽培模式下,各施氮量处理的产量均高于相应的常规栽培处理,其中纯氮用量142.5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而常规栽培各处理的产量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模式下,各时期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均以施氮量180 kg/hm2的处理较高;施用纯氮142.5 kg/hm2的处理乳熟期-成熟期叶片中能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有利于延缓水稻功能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叶龄诊断技术,研究水稻不同栽培模式的植株生长发育进程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叶龄进程前期与秧苗素质呈正相关,后期与气象条件呈正相关,而与栽培模式关系不大。而栽培模式与分蘖进程、成穗质量、产量性状关系极大。在本试验区内,几种栽培模式各具特点,但钵育摆栽秧苗素质好,水稻产量最高,比常规栽培提高12.6%。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了土壤与环境的污染,对旱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探索寻求新型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模式,通过运用粉碎秸秆来代替地膜,设置秸秆粉碎覆盖垄作侧播处理,与当地常规种植模式对比,研究了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的保温保墒效果不及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但能明显提高马铃薯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提高0.4个/株,单株粒重提高0.05 kg/粒,从而明显提高大薯率,大薯率相比黑色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模式提高6.0个百分点,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41339 kg/hm^2,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增产14.3%,较黑色半膜覆盖侧播处理增产28.1%,较露地穴播增产43.5%。因此,秸秆粉碎覆盖栽培是一项适宜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种植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用甘蔗品种湖光1号,进行地膜覆盖、施用保水剂、覆盖地膜+保水剂和常规栽培(CK)4种保水措施的旱坡地甘蔗栽培试验,探究不同保水措施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甘蔗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效应,为旱坡地甘蔗抗旱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施用保水剂、盖膜+施加保水剂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地膜盖膜保墒效应显著,保水剂的保墒作用在降水量少时显著;与CK相比,3种保水措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甘蔗分蘖率、株高、茎径、单茎重、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盖膜处理显著增加蔗茎产量,但制糖品质降低;施用保水剂的蔗茎产量显著高于CK,但显著低于盖膜处理,制糖品质显著提高;盖膜+施加保水剂处理蔗茎产量与制糖品质都显著提高,效益最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在增施有机肥及一般大田栽培管理条件下,研究相同种植密度不同种植模式的甘蔗“吨糖田”群体生长动态及其产量、品质效应。结果表明:四种不同株行距的种植模式对甘蔗生长都有良好的促进效应,表现为发芽率高,分蘖发生早,有效伸长期长,伸长速度大,最适叶面积指数持续时间长,有效茎数多、蔗茎长、单茎重大、蔗糖分高、蔗汁品质优良。折每667m^2达到蔗茎产量7.95~9.78吨、甘蔗蔗糖分15.19%~15.41%、含糖量1.22~1.49吨的高产高糖水平。四种种植模式中,以D、A、B三种种植模式较好,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C处理。综合各生长指标的表现,四种种植模式均适宜推广应用于“吨糖田”生产。  相似文献   

14.
蚕豆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焕裕 《作物研究》1989,3(2):41-43
了解蚕豆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效应是高产栽培、育种的首要条件。研究蚕豆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过去都是在几个或十几个品种中仅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其相关性质。而在比较多的品种大群体中对效应的大小(即影响程度)的分析却很少见。本文对69个品种的八个主要经济性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通径分析方法,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各性状对产量的真实效应。为蚕豆的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优质杂交早稻新组合T优7889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优7889作旱稻种植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较广等特点。本试验安排了施纯N总量、插植规格两种试验处理的栽培试验。作了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是T优7889最重要的产量优良。不同施N量对T优7889产量影响不显著,而不同插植规格则对T优7889产量有显著效应。据此提出了T优7889的高产栽培策略与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海南咖啡生产适宜的栽培模式,分析比较了咖啡单作和咖啡香蕉间作2种栽培模式下咖啡的生长量、产量、光合特性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2种栽培模式下咖啡生长量、产量、净光合速率差异均不显著;咖啡香蕉间作比咖啡单作模式下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咖啡香蕉间作模式下4年单位面积总投入比咖啡单作高58.5%,总收益率比咖啡单作高60.7%。咖啡香蕉间作模式在缩短投资回收期、提高产值、增加收益方面显著高于咖啡单作。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优质玉米正红211在攀西地区的产量、效益与种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正红211的产量、效益与4个栽培因素均呈二次凸函数关系,各栽培因素之间存在两两互作效应。通过频数分析法得出了产量≥12000kg/hm2的优化栽培模式。讨论了正红211高产高效的优化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湖南春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于2017年在长沙以登海605为供试品种,设置基础地力产量(FP)、农户产量(PP)、高产高效产量(HY)和高产记录产量(SHY)4种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之间产量差异显著,FP、PP、HY、SHY产量分别达到4359.30、6565.86、7586.31、9748.68 kg/hm^2。与FP相比,PP、HY、SHY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延长了灌浆活跃期。PP处理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偏生产力最高,SHY处理的氮肥当季回收率最高,说明通过对种植密度、施肥量和追肥方式等栽培技术集成与优化,可提高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高产耐密品种黑农50为材料,在相同密度下,探讨5种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同化物积累和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要获得高经济产量,大豆结荚期至鼓粒期必须要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45 cm垄上双行"栽培模式叶面积峰值高,持续时间长,群体光合能力较强,"110 cm垄上4行"栽培模式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都为各处理中最高,蒸腾速率(Tr)也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且两者净同化率较高,总的干物质积累量大,均显著高于"30 cm垄上单行",因而二者产量都表现较好.研究还表明产量与地上部干重、气孔导度、叶面积指数、根干重、胞间CO2浓度相关性较大.综合比较同化物积累,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认为大豆的"45 cm垄上双行"和"110 cm垄上4行"是较为理想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不同品种(系)和密度的超高产栽培试验,分析四因子和二因子的产量效应,各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为:亩荚数>百粒重>荚粒数。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亩荚数,同步增加百粒重。黄淮超高产育种模式:亩荚数46.7±5.3万,百粒重22.4±2.6克,每荚粒数2.18±0.1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