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饲用玉米新品种“吉农大青饲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用玉米新品种“吉农大青饲1号”是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以自选系L16为母本、自选系G599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9-2010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饲用玉米区域试验,平均生物产量76 169.3 kg/hm2,比对照“金山12号”增产5.4%;2010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饲用玉米生产试验,平均生物产量81 811.9 kg/hm2,比对照“金山12号”增产6.9%.该品种于2011年3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生物产量高、抗病、抗倒伏,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晚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苏南丘陵农区夏播青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苏南丘陵岗坡地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供试的青饲玉米品种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其中新青1号生物产量较高;适宜播种量为30 ~ 37.5 kg/hm2;宽窄行(60 cm×40 cm)种植方式,株距15~20锄,密度75 000~90000株/hm2;基施氮磷钾45%含量复合肥562.5 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225 kg/hm2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3.
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青贮发酵后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富农1号、酒125号、中单2号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计90 000、82 500、75 000、67 500、60 000、52 500株/hm2 6个种植密度,玉米籽实乳浆线达到1/2时收割,测定全株玉米的产量,并进行青贮发酵处理,测定青贮营养品质。【结果】结果表明:①3个品种比较:富农1号的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最好,中单2号的产量高于酒125号,但青贮营养品质低于酒125号。②不同密度比较:富农1号90 000株/hm2的产量、干物质、粗纤维最高,82 500株/hm2果穗重、粗蛋白最高;酒125号90 000株/hm2产量最高,82 500株/hm2果穗重最高,60 000株/hm2干物质、粗纤维最高,67 500株/hm2粗蛋白最高;中单2号67 500株/hm2产量最高,82 500株/hm2果穗重最高,75 000株/hm2干物质最高,90 000株/hm2粗蛋白最高、60 000株/hm2hm2粗纤维最高。③综合考虑玉米产量和干物质,富农1号和酒125号密度90 000株/hm2最好,中单2号75 000株/hm2最好。【结论】品种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适当地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4.
2004年秋季对引进的10个青饲玉米品种进行品种×密度双因素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对生物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品种×密度互作差异也极显著,不同品种与密度的搭配对生物产量影响极大。奥玉青贮5102密度在每公顷10.00万株时,生物产量达100 875 kg/hm2;科多4号密度在每公顷6.75万株时,生物产量达91 250 kg/hm2;科青1号密度在每公顷10.00万株时,生物产量达87 875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种植密度与青贮玉米品种新饲玉11号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寻求最佳种植密度,本研究设置6个密度处理,4次重复,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新饲玉11号单株与群体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饲玉11号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对穗长、穗粗、秃尖、穗粒数、千粒重影响明显,对穗行数影响较小。生产中新饲玉11号玉米最佳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产量最高达112 515 kg/hm2,比常规种植密度(6.75×104株/hm2)增产6.9%。该研究为新饲玉11号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氮肥与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渝单8号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100 kg/hm2、200 kg/hm2、300 kg/hm2和400 kg/hm2 4个氮肥(纯氮)水平及1 hm260 000 株、75 000 株、 90 000 株、105 000 株和120 000 株 5个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蜡熟期单位面积地上部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果穗率在施氮量适中时即200 kg/hm2和300 kg/hm2时大于处理100 kg/hm2和400 kg/hm2.地上部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密度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在氮肥水平300 kg/hm2和1 hm290 000 株时最大.地上部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略有降低,但各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综合氮肥与密度处理对青贮玉米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施纯氮300 kg/hm2、密度1 hm290 000 株为南京地区渝单8号青贮栽培利用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7.
对黑龙江省4份自育早熟玉米品种在4种密度下的产量进行分析,探索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产量潜力,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垦鉴北玉2号产量最高,与其他3个品种的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4种密度,以82 500株/hm2产量最高,但与密度75 000株/hm2产量差异不显著,4个品种均在60 000株/hm2下产量最低.北种玉1号适宜密度为75 000株/hm2,而其他3个品种在试验密度设置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产量不断提高.垦鉴北玉2号在生产中产量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应龙 《农技服务》2010,27(8):986-98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逐渐增加,但农艺性状表现逐渐变差,其中临奥1号受密度影响最大。中单808号在参试品种中产量表现最好,当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产量达11 358.45 kg/hm2,分别比益玉6号和临奥1号增产1 522.05 kg/hm2和2 343.45 kg/hm2,增产率15.5%和26%,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状指标的影响,可以为玉米生产上合理密植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号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52 500、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号种植密度在52 500~82 500株/hm2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其中,在60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低。2个品种穗行数、行粒数和粒长随密度变化不大,穗粒重随密度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丹玉86号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均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75 000株/hm2密度时最小;丹3363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号穗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出籽率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3363穗粗在60 0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小,出籽率在52 500~75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在82 500株/hm2密度时降低。丹玉86号在75 0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大、粒厚最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小、粒厚最大;丹3363粒宽和粒厚随密度变化不明显。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生产上应结合品种自身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0.
以青贮玉米明饲1号亲本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鄂中复合肥施肥量和父母本行间比例3个因素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明饲1号的制种产量影响极显著,但它们之间互作效应不明显。该组合在制种生产中,应采用种植密度60000~67500株/hm2,父母行比1∶4,鄂中复合肥9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在玉门地区露地覆膜栽培条件下,对15个粮饲兼用玉米品种进行引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作为饲料玉米的禾创599产量最高,垦玉101次之,分别较对照豫玉22增产47.1%、32.02%;作为粮食和干饲料玉米的垦玉101产量最高,为18373.60kg/hm2,禾创599次之,为17879.65kg/hm2,分别较对照豫玉22增产6.31%、3.45%。综合考虑认为,垦玉101、禾创599综合性状优良,产量高,可作为粮饲兼用型玉米可在玉门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玉米“3414”不完全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不完全施肥试验方案设计,研究单种玉米在淡灰钙土条件下的土壤供肥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参数,提出相应的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在该土壤类型条件下单种玉米施纯N 330 kg/hm2、P2O590 kg/hm2、K2O 90 kg/hm2,玉米可获得较好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最佳施氮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试验表明,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的增产效应差异达显著水平。氮肥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单株果穗干物质的提高,与穗粒数、秃尖率等相关性较小;本试验夏玉米最高产量的施纯氮量为137.68kg/hm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纯氮131.54kg/hm2。  相似文献   

14.
中药黄精套作玉米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启建  赵致  谷甫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81-11882
[目的]为研究以黄精为主体作物的立体多熟种植模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6.67m2,以双株玉米30000窝/hm2间作红薯为对照⑦,研究贵州省绥阳基地栽培黄精套作不同密度玉米的模式。[结果]各处理黄精产量依次是②单株玉米30000窝/hm2>①单株玉米19995窝/hm2>③单株玉米36000窝/hm2>④双株玉米19995窝/hm2>⑤双株玉米30000窝/hm2>⑥双株玉米36000窝/hm2,玉米产量依次为⑤>②>④>③>⑥>⑦>①,总产值是②>③>⑤>④>①>⑥>⑦,纯收入②>③>④>⑤>①>⑥>⑦,产投比②>③>④>①>⑤>⑥>⑦,劳动生产率为②>③>①>④>⑤>⑥>⑦,总投入⑦<①<②<③<④<⑤<⑥。30000窝/hm2黄精带状套种单株登海3号玉米30000株/hm2,产量、产值、纯收入、产投比、劳动生产率等均为最好,与当地常规栽培模式比较,总产值增加187.7%,纯收入增加339.0%。[结论]30000窝/hm2黄精套种单株玉米30000窝/hm2为当地黄精与玉米套作的最佳立体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活化剂对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玉米产量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施用活化剂能有效减缓土壤有效磷下降的趋势,提高玉米产量,其中以活化剂H2(450 kg/hm2)效果最好,其次为柠檬酸铵(15 kg/hm2)和腐植酸(150 kg/hm2),分别比对照(处理3)增产9.32%、5.99%和4.99%。活化剂主要通过增大千粒重和穗粒数来增加玉米产量。相关分析得出,玉米产量与抽穗期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相关性最大,应掌握好抽穗期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厚明  付业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06-7407
[目的]进一步探讨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5号的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提出相应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毕单15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置60000、67500、75000株/hm23种不同种植密度及285、330、385 kg/hm23个氮肥用量,随机区组排列,研究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毕单15号玉米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中高种植密度(67500苗/hm2或75000苗/hm2)、高氮量(385 kg/hm2)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通过测土施肥与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获得8779kg/hm2的玉米单产。[结论]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两大重要因素,要提高玉米单产,就必须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适量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较的方法,对2007~2009年参加天津市糯玉米区域试验的品种数量、来源、品质、产量和抗病虫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 a来有4个参试糯玉米品种的品质达到1级评分标准,多数品种的品质能达到2级标准,但糯性和果皮薄厚指标没有较大突破;多数参试品种的产量为10 501~15 000 kg/hm2,产量〉15 000 kg/hm2的品种较少。参试糯玉米品种的丝黑穗病和粗缩病感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黑粉病有上升趋势,2009年感病率达到1.05%,个别品种达到8.38%;2007年玉米螟发生率最高,侵害率达到了7.44%,2009年逐渐下降到0.01%。针对目前天津市的育种实力和消费市场,天津市的糯玉米育种工作应着重糯性和果皮薄厚等品质指标,兼顾提高鲜穗产量以及抗黑粉病和抗玉米螟能力的目标,因此,要在注重收集和改良种质资源、变换育种方法的同时,还要关注栽培措施和最佳采收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德美亚1号为材料,研究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中西部高寒地区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施肥量设3个水平,种植密度设4个水平。[结果]不同肥力密度组合能够有效调控玉米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相关性状。适当的肥料供给(纯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00 kg/hm2)能提高玉米植株的总光合势及叶绿素含量,最终有助于产量的增加。另外,当种植密度稳定在9万株/hm2时,玉米的光合速率高于其他种植密度条件的玉米,因此达到了较好的产量效果。[结论]玉米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且肥力水平为纯N 150 kg/hm2、P2O590 kg/hm2、K2O 100 kg/hm2时玉米相对产量最高,可作为目前黑龙江省中西部高寒地区玉米种植较适宜的肥力和密度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黑龙江省玉米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免耕平作(T1)产量最高,产量为10088.5kg/hm2,穗数为秋翻平作(T2)>免耕平作(T1)>秋翻垄作(T3),穗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长为T1>T2>T3。各处理的棒3叶叶面积差异极显著,大小依次为T1>T2>T3;各处理株高、穗位高以及茎粗大小依次为T1>T2>T3,但处理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优化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优化配方施肥对玉米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指导科学合理施肥,进行优化配方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配方施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显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玉米的营养生长,增加有效穗、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提高玉米籽粒蛋白质、脂肪、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改善玉米的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优化配方施肥单产达8784.4kg/hm2,比常规施肥单产7463.7kg/hm2,增产1320.7kg/hm2,增长17.7%;优化配方施肥净增效益31531元/hm22,比常规施肥净增效益26367元/hm2,增加5164元,hm:,增长19.6%,增产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