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国礼 《甘肃农业》2006,29(7):232-233
中国古诗的翻译历来是一个难点。由于中西在语言文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中西诗歌也存在不少差别。因此,中国古典诗歌在美译过程中有很多不可译点,具体表现在古诗英译过程中形式美的不可译性、音韵美的不可译性和意境美的不可译性。但作为译者古典诗歌不可译又不得不译,只好在不可能的范围内找出个可能来。  相似文献   

2.
广告文本像文学文本一样,是一个未完成的召唤结构,其意义的阐释有赖于读者的参与。但读者的前理解、审美观、期待视野等存在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他们所阐释的意义有所不同,广告复译因此成为必然。依据接受美学的理论,广告复译有四大策略:纠错性复译、改进性复译、构建性复译和指向性复译。正确运用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广告复译质量,有效实现广告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言翻译是人类相互传承文明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 ,然而语言的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大量存在于翻译的实践活动中。理清可译与不可译的辩证关系 ,有利于翻译中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通过可译(最低层次)与不可译(最高层次)的对比分析,从人类认知思维的模糊性、人类自然语言的模糊性等主客观因素出发,认为模糊性能在翻译过程中把可译性与不可译性有机结合起来,是解决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争论的有效办法。文章把模糊的翻译过程理解为从不可译到可译又向不可译迈进2个阶段,并初步进行形式处理,为下一步用模糊隶属度评价译文与原文的关联度进行量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白话译诗诞生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就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近年来,对白话译诗的评价更是贬大于褒,有志之士纷纷为白话译诗探寻出路。苏福忠先生的《译事余墨》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由于现代白话诗与英诗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采用既有民歌又有元曲特点的语言形式来译英诗。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宣传手段,其翻译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以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英译为例,阐述了乡村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的意义,分析了秦东地区乡村旅游景区公示语英译存在的译文缺失、选词不当、中式英译、拼音替代、译文互斥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景区公示语英译质量管理、提升景区公示语英译人员水平、明确景区公示语英译文本的标准、遵循景区公示语英译文化规律等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 ,以“功能对等”原则为理论基础 ,提出“译诗为诗”的原则。诗歌翻译是在两种语言、文化中进行选择和取舍 ,即在内容和形式上 ,以语言、文化为标准进行取舍 ,以求达到原诗和译诗的平衡和对等。译诗以原诗为依据 ,但并不等同于原诗。因此 ,诗歌翻译是在译与不译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最恰当地传达原诗的意旨。  相似文献   

8.
在汉学主义视阈下对2008年至2015年间《中国翻译》杂志翻译理论专栏中国作者发表的125篇论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些文章主要分为外国译论研究、本土译论研究、传统译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等四种类型。其中,研究外国译论的论文总量最多,但是按年度统计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研究本土译论的论文数量排名第二,但是按年度统计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实证研究论文数量排名第三,按年度统计总体上也呈上升趋势;研究传统译论的论文总量最少,平均每年不到一篇。  相似文献   

9.
余莉 《甘肃农业》2005,(10):173-173
可译性的限度是翻译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各种语言互译所共同适用的原则问题,又涉及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翻译中的具体方法问题。本文从可译性的限度的基本涵义入手,举例说明了什么是可译性的限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可译性限度的四种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外翻译界对诗歌的探讨较多,争论的焦点在其可译与不可译的问题上。本文通过对苏轼《水调歌头》的三个英译本的比较,认为这三个英译本均存在一些问题。诗歌翻译中总会有得有失,不可能十全十美,可谓译诗难全。  相似文献   

11.
田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35-22837,22880
运用实例分析了汉语成语在科技论文翻译中的运用情况,指出:科技英语原文已经使用成语或习惯用语时,科技翻译中应该尽量运用在意义和用法上基本对应的汉语成语,以实现习语美学价值的转移;科技英语原文并未使用成语,但是原句中的某个单词、词组或分局在意义上与汉语中的某个成语基本对应时,科技翻译中可以运用汉语成语,使译文简约、精炼;科技英语原文并没有接近汉语成语的语句的直接表达时,在原文的字面意思外,加以修饰,使意思完整,更易于理解,此时运用汉语成语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科技英语原文某些含义用其他字眼难以准确表达时,科技翻译中可以运用成语,使译文更加准确贴切、生动传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提出了汉语成语在科技论文翻译中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要准确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审慎选用与原文含义契合的成语,切忌不求甚解,望文生义;要根据情况适当变通,增强语言效果;要考虑文体风格的协调性,使译文既得体、地道,又能体现出科技英语简约的美感;另外,在科技翻译中运用汉语成语时,不宜使用民族色彩过浓的以及陈腐冷僻、艰深古奥的汉语成语,以免破坏原作的意蕴和形象,使译文读者产生误解。认为科技论文译文中恰当运用成语是达到“信、达、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本文应用传播学理论重新审视翻译标准。从克服传统的翻译标准一味要求译者忠实于原文,对原作者负责,而忽视译者创造性和目标受众反映的局限,从一个更加开放和动态的视角探讨翻译标准问题。认为,译文应准确反映原文信息和译文易于目标受众所接受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常见的电影译名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和重命名,也有直译法和意译法兼用的。不管采用何种翻译方法,都要忠实于原片内容——主题思想,注意言简意赅,力求"形似"与"神似",做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视角下看英汉商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起着宣传产品的作用,目的是促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这一目的性决定了商标翻译应遵循目的论的原则,以"信息、文化、审美、联想"等作为衡量英汉商标翻译成功与否的标准,灵活选用"音译、直译、臆造、缩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其外宣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外宣翻译应侧重顺应语境,注重语用分析,避免语用语言失误与社会语用失误。译者应采用各种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信息重构,以期取得最佳语用效果,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外形象。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其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翻译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翻译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教师应该将翻译理论和实践教学与文化导入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跨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提高其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信、达、雅”是翻译的基本要求。翻译教学应与时俱进,翻译教材应不断更新,要充分发挥网上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转变;从"翻译练习"向"翻译实习"转变;从老师的"独自点评"向师生"互动点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翻译中的等值是相对而言的,它主要体现在语用等值、语义等值、形式对应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回顾中外翻译标准的变迁历史,对"翻译标准”这一概念得到了系统的认识,并分析其中的进步之处和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翻译标准界定的一点看法,阐述了标准多元化的论点和最高最低标准的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