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保定市神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注:以下简称神农园区)位于保定市徐水区107国道西侧,距离雄安新区起步区30公里,距离保定市主城区8公里,处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城市的中心交汇点,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神农"名称来自"神农氏"。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期新石器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传说神农氏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于徐水釜山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神农公司立足徐水合符文化宝地,以现代农业为主经营业态,故名"神农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农耕始祖命名,表达对神农的尊重,  相似文献   

2.
甘满堂 《农业考古》2007,(2):112-113
许多传统行业均有保护神崇拜的习俗,“茶神”却不多见。古有炎帝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茶叶解渴提神的传说,但无人将他作为茶神。陆羽因一部《茶经》成为中国古代茶文化集大成者,也只是“茶圣”,并没有被当成“茶神”。虽然全国没有统一的茶神传说,但在福建闽北茶产区却拥有茶业保护神——张三公崇拜的习俗。  相似文献   

3.
匡达人 《农业考古》2000,(1):129-141
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了“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这位严肃治史的太史公的话虽如此,但他在《史记》里多处提到了神农氏(赤帝、炎帝)。说明司马迁是相信炎帝神农氏是确有其人的。但炎帝神农氏在我国史书、古籍及传说中,说法即不一也不系统。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些零碎的记载结合考古资料,对神农氏的兴农与湖南古稻作文化的渊源关系,作一些考证和论述。 一、炎帝神农氏的身世及子孙 (一)两地出生说 据史料及逸闻,炎帝神农氏的出生地,有陕西姜水出生说和湖北随县厉山出生说。一个人只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4.
阮胜 《农业考古》2015,(3):13-16
烈山氏是传说时代中的一个人物,与神农、炎帝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传说史料具有局限性。烈山氏的传说所反映是原始农业的发生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相关文化,但在考古资料与史实的对应上应该谨慎。烈山氏的相关在神话传说中有着浓厚的农业经济的烙印,对烈山氏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我国原始农业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上古时候,在华夏大地上有着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部落。这些部落或是彼此结盟或是相互打斗,目的都是为了确保本部落的生存和繁衍。当时有两个比较强大的部落,一个是以神农氏炎帝为首的部落,农业比较发达,内部团结,英勇好斗;另一个是以轩辕氏黄帝为首领的部落。黄帝德高望重,有很高的军事才能。黄帝与炎帝为了争夺地盘,相互间共进行了三次大战,最终黄帝打败了炎帝。黄帝把天下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李玉洁 《农业考古》2015,(3):310-315
中国各地虽然有许多关于蚕神的传说故事,如汉代菀窳妇人、寓氏公主也曾被尊为蚕神享受皇家祭祀。但是后周以后,因其地位低而被淘汰;至于蚕丛氏、马头娘等,只是地方诸侯国或民间传说的蚕神。接受封建王朝正统祭祀的蚕神是黄帝的元妃嫘祖,嫘祖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的先蚕、即蚕桑主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中国农业起源,古籍中有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经常要归功于伟大的神农、后稷和黄帝或其他帝王、名臣等等。但要想真正解决中国农业的起源问题,仅凭古史传说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考古学和民族学的丰硕成果。近半世纪以来我国的考古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已使我们能够了解中国原始农业的基本面貌,而近几十年来的民族学研究,又使这个基本面貌更加清晰和生动。  相似文献   

8.
神农氏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鼻祖,也是采植药草治病的鼻祖。他为了人类免遭疾病痛苦,踏破青山尝百草,一天就中毒七十二次,不怕牺牲自己,终于找到了解毒治病的茶叶,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带来了福音。几千年来,他的伟大创举和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一、神农何其人传说神农是三皇五帝中的炎帝,他姓邵名弃,是帝喾的后代。他发明种稷和麦等谷物,又传授给民耕,主张种百谷,以足民食。因此,民众尊他为神农,号称后稷。后来又成为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的名称。又据说,  相似文献   

9.
帝王与吃鱼     
林蒲田 《农业考古》2007,(4):219-222,253
渔业要早于农业,自从有人类以来,便从事渔猎来维持生计。传说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首伏羲氏发明渔网教民捕鱼。据《易经》记述:“古者庖羲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为网罟,以佃以渔。”又云“庖羲氏没,神农氏作。”伏羲氏在神农氏之前,其时代可能在新石时代初期以前。故伏羲氏应为中国渔业的鼻祖。由于伏羲又从雷神那里取来了天火(打雷引起之山火)又教人们把鱼儿、兽肉烤熟来吃,自此,人们不再闹肚子,身体也就更健壮了,为了纪念伏羲,人们把他称为“庖牺”,就是“第一个用火烤兽肉、鱼儿的人。”甲骨文中就有“鱼”字。大禹治…  相似文献   

10.
<正>"神农创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标志,因而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原来,耒阳是中华鼻祖炎帝发明耒耜之地,炎帝因创耒耜而被称为"神农"。科学研究发现,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力学思想的发展始终是融合在文化之中相伴前行的,并因而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据说,甲骨文中的"力"字就是  相似文献   

11.
袁萍  齐林华 《农业考古》2007,27(5):112-115,140
一瓷与茶的关系虽不是很早就有瓜葛,但瓷之前的陶,其与茶的关联却由来已久。大概,陶茶“间性”可以追溯到远古先人的神话神迹中。据唐陆羽《茶经》在“六之饮”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尽管,对神农氏其人其行存在与否仍存商榷,但据其他典籍的散见文字,如《逸周书》说:“神农之时,……作陶冶斤斧。”《太平御览》卷引《逸周书》则说:“神农耕而作陶。”《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时遇七十毒,得荼(笔者注:“荼”即茶)而解。”又陆羽引《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为佐证,足可窥知茶与陶在源头上就由人(神农氏)发见。这…  相似文献   

12.
星海 《农业考古》2002,(2):76-80
一 从古到今,茶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被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唐代“茶圣”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茶叶这一古老而又文明的饮料,从发现、利用、……  相似文献   

13.
“神农得茶解毒”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得茶解毒”考补赵天相茶文化复兴之当今,神农得茶解毒之传说自然又被广为引用和传诵。为此又诱发了一些人的考证兴趣,也引发起某些争论,其中可以周树斌《“神农得茶解毒”考评》一文为代表(载《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1年第2期)。他查阅引用了好多...  相似文献   

14.
<正>神农氏遍尝百草。一日,他不慎跌倒,却发现一株从未见过的独特的草。这株草赤褐色,圆圆的茎秆单一直立,一片绿叶都没有,酷似箭杆插在地里。它的块茎不仅好吃,还能消除眩晕,平肝熄风,使人神清气爽。神农氏想:这一定是神仙从天上射下来的,就叫它"神箭"吧!因其茎秆赤褐色,也被称为"赤箭"。这就是在民间一度被认为是神物的天麻。李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即将走出“野蛮时代”的最后阶段发明了农业。由此诞生了“通过田野农业而获得无穷食物”(’)的新时代。这一生存技术在我国的起始。大约要追溯到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的时代。是时神州大地上“洪水横流,汇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2)烨烨震电,百川沸腾,“大火炮炎而不灭,水法洋而不息”,大自然降临在这块土地上的灾害,足以等最初从事农业劳作的先民们恐惧困惑。他们呼唤“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路”(’)。让后世百代传颂的荒古圣王救灾…  相似文献   

16.
一泡桐原产我国温带地区,分布很广,是劳动人民栽培历史最久的用材树之一。也是古代制作乐器的良好材料。在远古时期,就有“神农、黄帝削桐为琴”的传说。《帝王世纪》载“禹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证明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前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时代,部落首长的夏禹就曾以桐木为棺材。两千六百多年前的《诗经·鄘风》记载着:“树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媒介,也是海峡两岸和对外传统文化交流的内容。 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高雅饮品。苏东坡曾赞美:“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绝句。中国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总之,人们生活中都离不开茶。 在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饮用量远远高于咖啡和可可,而居于首位。而我国正是茶的故乡。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公。”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传说的三皇…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东方寿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在寿学研究中,我有这么一个选题.研究的关键词是饮茶益寿,喝茶喝出不少百岁寿星. 一 中国古代,寿至期颐者大都善于饮茶,此说在古书和媒体中多有记载与报道."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国公."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氏(公元前3220-3079年),是中华民族的农业之祖,医药之祖,也是茶叶之祖,享寿141岁,可见饮茶益寿,上古皆有矣.  相似文献   

19.
谷仓罐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蠋有着悠久的经济发展历史。在远古时代,神农氏发明了耒、耜,“作种五谷于淇山之阳,九州之人乃知谷食。”(《管子·轻重篇》)使我国先民开始由采集渔猎的游移生活过渡到农业经济的定居生活。所以神农被人民尊为地皇,历来奉为农神祭祀。从此,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我国人民所经营的主要是种植五谷、豢养六畜的农业经济。农业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充足的粮食储备,所以“劝农桑”、“广积粮”历来是兴国明君的经济主策。我国古代很重视对粮食或谷种的贮藏,反映先秦社会的《礼记》载有“仲秋之月,穿窦窖,修囷  相似文献   

20.
农业起源生态之推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兆华 《农业考古》2005,(1):4-6,45
农业起源的文献回顾人类怎样从采集果蔬、狩猎禽兽、捕捉鱼蚌为食 ,转变至种植、饲畜、制陶、纺织等所谓攫取经济进入计划经济的动机、过程 ,迄今虽有不少论说 ,传统的中国人相信农业的发明与神氏氏有关。如《周易·系辞》 :“神农氏作 ,斫木为耜 ,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 ,以利天下。”《逸周书·考德篇》亦曰 :“神农之时 ,天雨粟 ,神农耕而种之 ,作陶冶斤斧 ,破木为耜钅且 ,以垦草莽 ,然后五谷兴。”《孟子·滕文公》则曰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 ,禽兽逃匿。”近代考古学研究则推定至今八千至一万年前 ,进入新石品时代人类开始制作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