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平菇一年四季均可栽培,但以高温季节栽培的平菇效益高。原因:一是夏季气温高,种植技术难度大,病虫害易发生,往往导致栽培失败。二是夏季平菇栽培总面积减少,总产量小,造成市场鲜平菇货源紧缺,价格上扬。根据我们食用菌研究中心多年来栽培实践证明,只要能把握好技术关,并采取一些必要的科学管理方法,栽培平菇仍能够获得高产、高效。现把其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影 《食用菌》2004,26(2):37-37
长期以来,平菇夏季种植产量不高,且病虫为害重,有的甚至失收,故夏季平菇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笔者经过两年摸索,探索出一种小型空调房栽培平菇技术,这种方法几乎不受外界条件影响,易于保温保湿,能顺利实现夏季平菇稳产、高产。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对北方地区夏季平菇生产问题较多的现状,为了实现北方地区平菇夏季高产、稳产,扩大北方地区"南菇北移"优势,根据研究团队多年平菇相关技术研究经验,开展多方面工作,制定规范了北方地区地沟式大棚夏季栽培平菇技术,主要包括大棚搭建、栽培流程、采收包装、病虫害防治及生产档案管理等,以期为北方地区夏季栽培平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反季节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5)
<正>平菇属于中低温型的菌类,多适合于秋冬和春季栽培,夏季为平菇生产的淡季,产量少,价格高,且畅销。近几年,许多食用菌栽培技术人员致力于研究夏季平菇的高产栽培技术。笔者通过近几年栽培平菇,总结出一套反季节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现简介如下,供大家参考。1选用良种随着育种工作的进步,我国选育出了高温型平菇菌株。夏季栽培的平菇,应在23℃以上能正常出菇。栽培者应选用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生产一般是春、秋两季,而夏季市场上鲜菇少,售价高。为此笔者开展适合山东东营夏季平菇轻简化栽培生产关键技术试验,以期既降低生产成本,又提高菇农收入。夏季平菇轻简化栽培的发酵熟料营养充分分解,有利平菇菌丝吸收,菌丝生长健壮,同时又减少杂菌滋生,避免生料烧堆,可提前出菇,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针对北方夏季平菇生产污染率高、病虫害发生严重、产量和品质降低的现状,从品种选择、辅助快速发菌、改进栽培场所、加强出菇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形成平菇夏季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平菇一年四季都能栽培,这不仅延长了供应期,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平菇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然在夏季栽培平菇,由于受到高温的影响,技术如果掌握不好,大面积栽培效益便不那么令人满意。根据,我们的推广实践,认为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应掌握下列关键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优质菌种 平菇栽培品种较多,夏季栽培应选用高温型菌种,此菌种子实体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4~28℃,如榆黄蘑、侧5、红平菇、新平1012、鲍鱼菇、佛罗里达等。其中菇农普遍应用被称为平菇高产之王的“新平1012”效果更好,这是一株高产、优质的广温型新菌种,子实体发生的最低温度3℃,最高温度35℃,最适为8~28℃。菇潮涌,菌盖肥大,柄短肉厚。  相似文献   

8.
平菇P101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菇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培养料来源广,栽培方法简便,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一般说来一年四季都可栽培。但通过笔者近几年来的调查发现,夏季平菇的价格较高,而栽培平菇的人较少。很多菇农都想在夏季栽种平菇,但有两个问题困扰菇农:一是夏天温度高易污染杂菌;二是适宜在夏季栽培的平菇种类少。平菇P101是我中心精心栽培选育的一个高产优质菌种,现将它的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特性该菌株属广温型,菌丝生长温度范围2~33℃,以 15~25℃为最适。出菇温度范围2~30℃,以10~25℃为最宜。培养料含…  相似文献   

9.
陈鹤和 《食用菌》2000,(2):28-28
夏季栽培平菇因高温、高湿或因菌种选择不当极 易失败。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而夏季又是蔬菜销售淡 季,平菇一般售价较高,每公斤鲜菇比秋季高2~3元, 虽产量不及秋冬季节,其效益仍可比秋冬季增收30% ~50%。因此,只要选择适当的菌种,掌握栽培要点,夏 季栽培平菇仍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近年 来的栽培实践,结合各地的栽培经验,总结出一套夏季 栽培平菇的有效方法,供栽培者参考。 1菌种选择夏季栽培平菇首先要选择耐高温、抗杂 菌能力强的菌株。目前,全国虽介绍有若干个中高温型 菌株,但实践证明,有些菌株在夏…  相似文献   

10.
夏季栽培平菇高产稳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育 《食用菌》2004,26(4):30-30
平菇一般多在秋冬季生产,夏季栽培高温高湿或菌株选择不当极易失败,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而夏季及早秋市场上鲜菇少,售价高,如栽培方法得当、栽培效益比秋冬季高。笔者在多年的栽培实践中,结合各地栽培经验,总结出一套夏季栽培平菇的有效方法。经两年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平菇属变温结实菇类,最适宜在秋冬季及春季栽培。为弥补平菇夏季市场空缺,近几年河北省沧州市的广大菇农进行了夏季栽培平菇的尝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夏季平菇高效栽培中的四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高温平菇是广西区夏季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而目前广西区现有的高温平菇品种菌株较多,各品种性状差异较大。另外,新引进的菌株在当地气候条件下栽培是否表现优良,需要经过比较试验才能确定。为此,我们对8个在本地采种分离后保存的及新引进的2个进行了对比试验,以便筛选出最适合广西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现将试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坝上地区年平均气温2.6℃,昼夜温差10℃左右,夏季最高温度在25℃以下,很适合平菇的夏季生产,尤其是7-9月的低气温、高温差,对平菇的出菇非常有利,而且正好避开全国平菇产菇的高峰,形成错季。另外,坝上高寒地区闲散劳力多,空闲房舍多,玉米芯丰富,这些都是发展坝上高寒地区错季平菇生产的有利条件。笔者经多年栽培,以玉米芯为培养料,总结出一套适合坝上高寒地区平菇错季栽培的高产技术,生物转化率达180%,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椒行下温度较低,是夏季栽培平菇的好场所。多年实践还发现:大椒地套栽平菇,不仅大椒长得更好,而且产出的平菇质量及产量更高。夏季天气炎热温度高,一般场地不宜栽培平菇,而夏季的平菇价格较高,可利用大椒地夏季套栽平菇提高经济效益。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坝上地区年平均气温2.6℃,昼夜温差10℃左右,夏季最高温度在25℃以下,很适合平菇的夏季生产,尤其是7~9月的低气温、高温差,对平菇的出菇非常有利,而且正好避开全国平菇产菇的高峰,形成错季.另外,坝上高寒地区闲散劳力多,空闲房舍多,玉米芯丰富,这些都是发展坝上高寒地区错季平菇生产的有利条件.笔者经多年栽培,以玉米芯为培养料,总结出一套适合坝上高寒地区平菇错季栽培的高产技术,生物转化率达180%,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聂宗平  张世银 《食用菌》2004,26(4):28-29
在自然条件下,平菇的四季栽培量以夏季最少,尤其是黑色品系的中低温平菇夏栽更少见;其原因是夏季温度高,不适宜中低温平菇的生长。即使广温型的品种,夏栽也因病虫害严重,栽培管理困难,产量低,效益差,而使栽培规模受到限制。在我区,人们常年形成的消费习惯,尤其偏爱黑色平菇。由于我区地处云贵高原(平均海拔1,689m),冬无严寒,夏无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本地栽培平菇的实践中总结出三月份是栽培平菇的最佳季节,栽培特点及注意事项如下:1三月份是刚脱离严寒的时节,各类微生物的活动差,虫类也少,此时栽培手法可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失败,又可用低温培养来抑制杂苗生长,成功率高,更有利于初次栽培者。2三月份栽培平菇温度好控制,用小塑料棚就可取得最适温度,能保证快速发菌,长出优质高产菇。3三月开始栽培平菇,以后能卖出好价格,取得高效益。本地规律是:春节前平菇价格低,春节后价格逐渐增高,面临夏季价格更高。4三月栽培平菇应注意事项:①选用广温型或高温型平菇品种…  相似文献   

18.
王卫东  赵武  吴风华 《食用菌》2007,29(3):35-36
平菇属中低温型的食用菌类,最适秋冬、春季栽培。随着育种技术的提高,一批高温型平菇菌株在生产中得以推广。为弥补平菇夏季市场空缺,近几年我市广大菇农进行了夏季栽培平菇的尝试,通过调查发现其栽培效益喜忧参半。有的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夏季平菇生产对高温型抗病菌种的需求,研究选择平菇菌株科佳1号和江都71作为亲本进行高温型平菇的新品种选育。采用单单杂交的方式,将2亲本菌株孢子两两配对杂交,共获得154个组合,其中22个可亲和组合;高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8个组合可在33℃以上出菇;结合不同温度菌丝生长速度、酶活力和抗木霉特性,确定了2个耐高温抗病的平菇新品种PZ1和PZ7,并进行亲缘关系鉴定。选育出具有抗霉菌等杂菌污染、优质、高产的高温型平菇菌种,降低了平菇在夏季高温时期的生产风险,提高了夏季平菇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花生秧栽平菇高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秧栽平菇高产技术要点邢贞喜,孔凡娟(山东日照市工业学校262300)据测定:花生秧含粗蛋白质6.6%,粗脂肪1.2%,粗纤维33.2%,无氮浸出物41.3%,营养成份适合平菇高产栽培。近年,我县棉籽壳货紧价扬。许多菇农用花生秧栽培平菇,但生物学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