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在山路下坡时制动 气压制动的车辆,要保证气压在安全标准值以上.气压制动踏板,一般不宜过多地随踩随放,避免过快降低气压.应该根据所需制动强度,适当踩下制动踏板行程,使控制阀保持"双阀齐闭"状态.当车速较快,需增大制动强度时,可继续踩下一段行程;需减少制动强度时,就松起踏板.在下长陡坡时,只要气压能满足需要,可采用适当的间歇制动,这样有利于制动鼓和制动带的冷却.运用制动器的时机,要有预见性,当车速刚达道路情况所允许的限度时,便应施加适当的制动力,使车速均匀地降低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制动时,先减小油门,后分离离合器,再平稳地踩下制动踏板。若遇紧急情况,可同时踩下离合器与制动踏板,但不准使用手刹车。要定期检查并调整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使左右制动一致,以防因偏刹或制动失灵而引发事故。还要及时更换老化失效的车轴油封,以免因漏油而沾污摩擦片,从而导致  相似文献   

3.
<正>机动车行驶制动时若出现制动减速度小、动作迟缓、制动距离长,则表明机车制动效能不良。导致机动车制动效能不良的因素及检测调整方法如下:1.制动踏板总行程过大制动踏板行程过大会使制动作用迟缓,制动效能降低,甚至丧失。制动器踏板行程要符合要求,并留有适当的自由行程。一般载重柴油车制动踏板的全行程应在180 mm范围内,小型车在150 mm范围内。制动时,第一脚踏下踏板全行程的3/4时应产生最大的制动作用,制动器踏板或拉杆在产生最大制动作用后,应最少保留1/4以上的储备行程。若制动踏板总行程小于规定值,应调整连接叉,通过改变真空助力器推杆长度使踏板总行程达到规定值。  相似文献   

4.
1.液压制动系统的排气当踏下制动踏板.感到松软无力但有反弹力而制动不灵时,这是系统中进了空气.排气方法;先往制动液补偿容器中加控制动液达到正常液面高度,再将排气软管插到制动油缸的排气螺栓上,软管另一端通往装有制动液的瓶子内,把排气螺栓拧松半圈,踩下制动踏板再缓慢抬起,直到瓶中无气泡升起时.再慢慢踩下踏板,拧紧排气螺栓.按上法将4个制动油缸的空气排完之后,再用同样方法排除制动转换开关内的空气.2.液压制动系的技术调鳖(丑)因路板自由行程调整脚制动总系的活空与推七间隙为lmm.反映到用板上的行程为8-10mm,…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多数农用运输车和小四轮拖拉机已采用液压制动系统。当液压制动系出现制动失灵等故障时,可用以下经验即“脚感法”来快速诊断,查出故障原因及故障部位,以避免盲目拆卸。 1、用脚轻触制动踏板来检查自由行程。若自由行程过大,应予以调整。 2.若自由行程符合要求,可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若制动踏板可以无阻力地踏到最低位置,且连踩几脚时仍感觉无力,踏板位置也不能随之升高,则说明故障原因是制动总泵中无油或  相似文献   

6.
拖拉机在跑运输时,特别是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虽然没有踩制动踏板,拖车轮子却突然卡住不转,路面上出现长距离的轮胎拖印,或者踩下制动踏板停车后,当松开制动踏板,想继续行驶时,轮子却不转。这种现象称为轮子“发呆”。  相似文献   

7.
轻踏制动踏板,若将踏板踏到全程2/3时才感到有制动阻力,说明踏板自由行程过大,应予调整。  相似文献   

8.
东方红-75/802型拖拉机在使用中制动不灵的现象是:踩下制动器踏板时,不能迅速地起作用;踩下制动器踏板时,感到软弱无力,制动效果不佳。一、制动不灵的原因制动不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1)对制动器使用维护不当;(2)有关部件经修理后,不符合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拖拉机在跑运输时,特别是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虽然没有踩制动踏板。拖车轮子却突然卡住不转,路面上出现长距离的轮胎拖印,或者踩下制动踏板停车后。当松开制动踏板。想继续行驶时,轮子却不转。这种现象称为轮子“发呆”。  相似文献   

10.
一、气压式制动系制动发咬 故障现象:机车在制动减速后松开踏板加速时,车速不能很快提高,严重时甚至在机车制动停车后难以再起步或根本不能起步。 故障原因:(1)快放阀被卡死,使相应的制动气室的气体不能排出,车轮制动器不能解除制动。(2)踏板无自由行程。当松开踏板后主制动控制阀的排气阀打不开,控制阀内的气体不能排出,使快速阀不能打开,制动气室内的气体不能排出,制动器不能解除制动。  相似文献   

11.
一、看液压制动踏板上的反应 连续踩制动踏板,若逐渐升起,再继续往下踩时感到有弹性,则为制动系内有空气,应进行排除;若踩制动踏板,踏板有下沉之感,这表明管道、接头处或总泵、分泵有漏油现象,应查明原因加以排除;若踏板高度适当,往下踩时无弹性和下沉之感,但制动效果差,则可能是内制动毂与制动摩擦片有缺陷所引起,如摩擦片沾有油污,铆钉外露等。  相似文献   

12.
现象为踩下制动踏板后,不能将拖拉机刹住,路面无拖印,故障严重时拖拉机照常行驶。 这一故障的主要原因及排除方法如下: ①制动摩擦片磨损 制动摩擦片总成和制动压盘在非制动状态时,各相对表面总间隙在1.0mm~1.2mm之间,相应的制动踏板自由行程为90mm~120mm。当制动摩擦片磨损变薄后,各相对表面总间隙增大,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就会过大,引起制动不灵。此时应松开踏板联  相似文献   

13.
液压制动失灵原因分析 首先检查液压制动踏板上的反应。连续踩制动踏板,若逐渐升起,再继续往下踩时感到有弹性,则为制动系内有空气.应排除管路中的空气。若踩下制动踏板,踏板有下沉之感,这表明管道、接头处或总泵、分泵有漏油现象,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加以排除。  相似文献   

14.
1起步拖拉机起步操作要抓住3个关键:一是加油门的大小;二是放松制动的时机;三是油门和离合器的配合。具体地说,应该这样正确操作:(1)起步时先用右脚跟踩下制动踏板,左脚踩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挂入低速挡。(2)用右脚前掌徐徐踩下加速踏板,左脚同时缓缓放开离合器踏板,到发动机声音有变化或车身稍有抖动时,再迅速抬起右脚跟放开制动踏板,并再稍稍踩下加速踏板,慢慢放开离合器踏板。  相似文献   

15.
小四轮拖拉机的气压制动装置主要由空气压缩机、制动阀、储气筒、气压表、输气管及安全阀等组成。空气压缩机由装在离合器的胶带轮端的驱动胶带轮或者由装在左侧外伸轴上的驱动胶带轮驱动。压缩气体通过输气管进入储气筒,再经另一输气管进入制动阀,制动阀通过连接杆件与拖拉机制动系统连接。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储气筒的压缩空气通过制动阀进入挂车车轮制动室,实现制动;放松制动踏板时,制动阀关闭压缩空气的通路,同时打开制动气室使之与大气相通,压缩空气经制动阀排到大气中,解除制动。  相似文献   

16.
1.起步 农业机械起步操作要抓住三个关键:一是加油门的大小,二是放松制动的时机,三是油门和离合器的配合.具体地说,应按如下操作. (1)起步时先用右脚踩下制动踏板,左脚踩下离合器踏板,将变速杆挂入低速挡. (2)左脚缓缓放开离合器踏板,到发动机声音有变化或机身稍有抖动时,再迅速抬起右脚放开制动踏板,徐徐踩下加速踏板,慢慢放开离合器踏板.  相似文献   

17.
制动系统对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但对制动系统的保养却常被驾驶员忽视.往往等到发现制动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时候,才对制动系统进行检修.这样很有可能由于突发故障而导致制动失灵酿成大祸.因此,要经常对制动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制动系统的正常工作,确保行驶安全. 一、定期检查和调整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 汽车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是为保证不发生制动拖滞、彻底解除制动而设置的.调整时可通过轻踩制动踏板来检查其自由行程.如果自由行程出现差异,则首先松开锁紧螺母,然后通过调节制动踏板内侧的挺杆长度来调整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调整完毕后拧紧锁紧螺母.最后应检查制动踏板是否可以无粘涩地被踩到底、不碰总泵为宜;并踩下制动踏板后再放松时,从制动阀处能听到快速的排气声.  相似文献   

18.
液压制动系主要由制动踏板、制动总泵、分泵和车轮制动器等组成。分泵利用制动油液将驾驶员的脚踏板力转变为油液压力,传递到车轮制动器上,然后又通过分泵将油液压力变为机械力,使制动蹄张开而产生制动作用。常见故障有:制动失灵、制动不良、制动跑偏和制动拖滞。其诊断方法如下: 一、制动失灵 制动时,各车轮轮胎没有拖印,车辆不能减速和停车。其故障检查如下: 1.连续踩几下制动踏板,踏板不升高,同时感到无阻力,则应先检查总泵是否缺油,如不缺油,再检查前后制动油管是否漏油和损坏。 2.踩下制动踏板,如无连接感,则踏板至总泵的连接件脱开。 3.踩下制动踏板,虽感到有一定阻力,但踏板位置保持不住,而是明显下沉,在机车下可发现总泵有滴油或喷油现象,此时为总泵皮碗破裂。 4.如上述检查均正常,应检查总泵皮碗是否踩  相似文献   

19.
《河北农机》2015,(4):63
<正>拖拉机在跑运输时,特别是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时,虽然没有踩制动踏板,但拖车轮子却突然卡住不转,路面上出现长距离的轮胎拖印;或是踩下制动踏板停车后,当松开制动踏板,想继续行驶时,轮子却不转,这种现象称为轮子"发呆"。1引起轮子"发呆"的主要原因1.1由于拖车的制动销轴与制动蹄销轴孔之间磨损严重,间隙变大,制动蹄在制动鼓内定位不稳,当车  相似文献   

20.
汽车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是指踏板下移后,而总泵活塞尚未开始动作前踏板下移的距离。实际上它是总泵推杆与活塞之间间隙在踏板上的反映。自由行程过大,会造成制动作用滞后,导致制动效能降低;若自由行程过小,活塞皮碗则有可能堵住旁通孔,使制动作用不能彻底解除。因此,踏板自由行程必须按原车的规定值或有关标准要求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