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葡萄黑痘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是葡萄上的一种严重病害。一、病害识别可危害果实、果柄、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叶片上典型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至紫色,病斑14毫米,中央可破裂穿孔;叶脉病斑呈梭形,同时引起叶片扭曲皱缩;绿果上病斑呈圆形,中央凹陷,灰白色,  相似文献   

2.
葡萄霜霉病暴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霜霉病主要对叶片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受害葡萄叶面呈黄色或褐色多角形病斑,在天气潮湿情况下,病斑背后会产生白色霜状霉层,病斑最后变褐干枯。对于葡萄而言,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病。基于此,首先探究了福建地区葡萄霜霉病的爆发原因,然后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旨在保证该地区葡萄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3.
一、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对葡萄叶片、果实、新梢、叶柄、果梗等均能侵染,尤其是幼嫩部分受害最重。幼叶发病时产生多边形褐色小斑点,叶皱缩,后期病斑干枯穿孔。成叶病斑为圆形淡褐色,亦干枯穿孔。幼果易感此病,染病后有针头大的黑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中心灰白色,稍凹陷,周边紫褐色,果实坚硬、小而酸。新梢、卷须,叶柄染病时,产生椭圆形略凹陷的病斑,不久病斑中部变灰黑色,边缘呈紫色。该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病组织中越冬,来年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温度在10~40℃均可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0~30℃,高温、多…  相似文献   

4.
病状 褐斑病是由葡萄假尾孢菌侵染引起的,主要为害葡萄叶片,侵染点发病初期呈淡褐色、不规则的角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展,直径可达1厘米,病斑由淡褐变褐,进而变赤褐色,周缘黄绿色,严重时数斑连接成大斑,边缘清晰,叶背面周边模糊,后期病部枯死,多雨或湿度大时发生灰褐色霉状物.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葡萄病害图像边缘分割模糊和发病初期分割难的问题,基于PlantVillage数据集中的葡萄黑腐病图像,提出一种基于改进UNet++的葡萄黑腐病病斑分割模型。该模型在提取图像特征时:一方面,采用自适应软阈值化方法消除噪声影响,提高葡萄病斑边缘的分割精度;另一方面,采用长、短连接结合的方式构建UNet++中的跳跃式连接结构,降低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同时,在模型的横向输出层中融合多尺度特征,增强病斑的语义信息,进一步提高目标分割精度。在该模型的损失函数中,将Dice损失函数和交叉熵损失函数进行线性加权组合,以解决病斑像素面积与叶片面积不平衡的问题。采用五折交叉验证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结果显示,本文模型的像素准确率达到98.433%,平均交并比达到92.056%,病斑交并比为81.230%,Dice系数为0.941,均优于传统的UNet++模型。采用病斑占叶面积的比例对病害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对病害等级的划分准确率达97.41%。该模型能精确实现对葡萄黑腐病病斑边缘和小病斑的分割,以及病害程度分级,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6.
豫南地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雨热同季,造成葡萄生长期病害种类多且严重。给生产上造成损失的主要有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房枯病,其次是霜霉病、褐斑病等。一、葡萄黑痘病(一)症状幼果受害时,果面出现近圆形的浅褐色小斑点,病斑边缘呈紫褐色,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稍凹陷,形似鸟眼状。果实生长缓慢,果粒呈绿色且不成熟;新梢、卷须、叶柄和果柄受  相似文献   

7.
刘松松  周洁 《新农业》2003,(7):47-47
黄瓜蔓枯病主要为害茎蔓和叶片.叶片发病后,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病斑,边界不明显,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轮纹不明显,上生许多黑色小点.  相似文献   

8.
1 葡萄霜霉病 1.1 病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嫩梢、新梢、花蕾和幼果等幼嫩组织.叶片受害,初期正面出现不规则淡黄色半透明油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出现淡绿色至黄色水渍状小斑点,并相互连接形成大病斑,叶背面产生白色霜状物,病斑后期变成淡褐色,干裂枯黄焦而卷曲.嫩梢受害同样出现水渍状病斑,表面有黄白色霉状物,但叶片稀少,病斑纵向扩展较快,颜色逐渐变褐,稍凹陷,严重时新梢停止生长而扭曲枯死;幼果感病,初期病部变成淡绿色,后期病斑变深褐色下陷,产生一层白霉,果实变硬萎缩,果实半大时受害,病部变褐凹陷,皱缩软腐易脱落,但不产生霉层,也有少数病果干缩在树上.  相似文献   

9.
葡萄病毒病主要的有4种,即葡萄扇叶病、葡萄卷叶病、葡萄栓皮病、葡萄茎痘病.我区葡萄病毒病以扇叶病和卷叶病为主,发生重的也有扇叶病和卷叶病回合发生.葡萄扇叶病毒病严重发生时可减产20%~80%,甚至导致植株死亡.葡萄卷叶病毒病一般减产20%左右,含糖度降低20%或更多.  相似文献   

10.
1.识别 葡萄黑痘病又名萎缩病。俗名“黑斑”,是葡萄的重要病害,其主要表现病状为:1.1叶片 叶片受害后初期发生针头大褐色小点,之后发展成黄褐色直径1-4mm的圆形病斑,中部变成灰色,最后病部组织干枯硬化,脱落成穿孔,幼叶受害后多扭曲,皱缩为畸形。  相似文献   

11.
葡萄气灼病和日烧病均属于生理性病害,在果实上表现最为明显,对葡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气灼病是由于雨后或灌溉后骤然升温,叶片蒸腾耗水过多,根系供水不足造成的果粒失水。最初表现为失水失绿、凹陷、浅褐色小斑点,类似于“开水烫”状,迅速扩大为大面积病斑,严重时病斑形成干疤或果粒形成干果,病果在架面及果穗中的分布及病斑在果粒上的分布均呈现随机性。  相似文献   

12.
霜霉病是大棚葡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常普遍发生,尤其在高温情况下,病害更加严重,损失较大. 一、危害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害嫩梢、花和幼果等幼嫩组织.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为半透明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现黄色或褐色不规则病斑,边缘界限不明显,常数个病斑连合成多角形大斑.病斑背面产生白色的霜状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焦枯、卷缩、脱落.嫩梢、叶柄发病,初为水渍状淡黄色病斑,以后变为黄褐色至褐色不规则斑块.幼果感病,初为浅绿色病斑,后呈深褐色,病粒变硬,也可产生霜状霉层,不久后幼果即干缩脱落.果实着色后不受侵染.  相似文献   

13.
霜霉病是大棚葡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常普遍发生,尤其在高温情况下,病害更加严重,损失较大. 一、危害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害嫩梢、花和幼果等幼嫩组织.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为半透明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现黄色或褐色不规则病斑,边缘界限不明显,常数个病斑连合成多角形大斑.病斑背面产生白色的霜状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焦枯、卷缩、脱落.嫩梢、叶柄发病,初为水渍状淡黄色病斑,以后变为黄褐色至褐色不规则斑块.幼果感病,初为浅绿色病斑,后呈深褐色,病粒变硬,也可产生霜状霉层,不久后幼果即干缩脱落.果实着色后不受侵染.  相似文献   

14.
一、发病症状 葡萄炭疽病原为小丛壳菌,属于囊菌亚门,无性阶段属半知菌亚门,此病主要危害葡萄果实,也危害穗梗、穗轴和叶片.果实受害后,软腐,排红色粘液,病果被触易脱落.果实表面起初发生水浸状或赤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色泽较深,有轮状纹.  相似文献   

15.
葡萄的白腐病又叫腐烂病,是严重影响葡萄产量的重要病害,在7-9月高温多雨期最易发生。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也危害枝蔓和叶片。发病先从离地面较近的穗轴或小果梗开始,出现淡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逐渐蔓延到果粒。果粒发病后约一周,病果由褐色变为潔褐色,果实软腐,果皮  相似文献   

16.
《农村科技》2006,(3):24-24
一、葡萄霜霉病此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花蕾和幼果等幼嫩部位。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淡黄色半透明油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呈黄绿色,多为数个小斑连成一个不规则或多角形的大病斑,并在叶背面产生黄白色的霜状霉层,病斑后期变成淡褐色。嫩梢同样出现油浸状病斑,表面有黄白色霉状物,但较叶片稀少。幼果感  相似文献   

17.
1症状识别黄瓜叶、茎都可感病。叶片受害后,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的大型病斑,有的病斑自叶缘向内发展呈"V"字形或半圆形,淡褐色至黄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上密生黑色  相似文献   

18.
<正>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在葡萄因遇连阴雨年份,往往造成丰产不丰收,在河北中东部地区雨水较多,易造成该病害的流行。1症状特点1.1果穗。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果穗感病,一般先在小果穗或穗轴上出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逐渐蔓延到果  相似文献   

19.
莴笋霜霉病,又叫"火风"病.该病先出现于近地面叶片,后逐渐向上,叶片呈现淡黄色斑块,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霉层,有时叶的正面也能见到,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后期变成褐色,严重时全叶枯黄.  相似文献   

20.
许多地方葡萄栽培密度大,田间通风透气不畅,特别是一些采用田沟贮水栽培的果园,葡萄根系发育不良,夏季遇连续暴雨易发生气灼病,造成葡萄根系死亡、果皮青斑、凹陷变褐,果粒脱落。如果连雨后突晴,叶片蒸发量突然加大,则可导致葡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