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5个地方鸡品种(白耳鸡、狼山鸡、萧山鸡、北京油鸡、泰和乌骨鸡)为研究对象,比较13项肌肉脂肪酸组成指标的相对含量在品种间的差异,并对13项脂肪酸组成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和狼山鸡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44.96%和43.26%),均与白耳鸡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白耳鸡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63.99%),与泰和乌骨鸡、狼山鸡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白耳鸡的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6.76%),且与狼山鸡(3.84%)、泰和乌骨鸡(4.17%)相对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与萧山鸡(5.98%)、北京油鸡相对含量(6.7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全部变异的94.865%,其中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异的58.632%、22.479%和13.754%.基于主成分值的UPGMA聚类图和3-D聚类图,将5个地方鸡种聚为3大类,萧山鸡、狼山鸡和北京油鸡聚为一类,白耳鸡、泰和乌骨鸡分别形成独立分支.  相似文献   

2.
5个地方鸡种肌肉脂肪酸相对含量比较及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地方鸡品种白耳鸡(BAI)、狼山鸡(LAN)、萧山鸡(XIS)、北京油鸡(YOU)、泰和乌骨鸡(TAI)为研究对象,比较品种间13项肌肉脂肪酸组成指标的相对含量的差异,并对13项脂肪酸组成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44.96%),其次为狼山鸡(43.26%)、北京油鸡(38.98%)、萧山鸡(38.56%)、白耳鸡(34.40%),其中泰和乌骨鸡、狼山鸡与白耳鸡相对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白耳鸡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63.99%),其次为北京油鸡(59.76%)、萧山鸡(59.45%%)、狼山鸡(55.34%)、泰和乌骨鸡(54.43%),其中白耳鸡与泰和乌骨鸡、狼山鸡相对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白耳鸡的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6.76%),且与狼山鸡(3.84%)、泰和乌骨鸡(4.17%)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与萧山鸡(5.98%)、北京油鸡(6.7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获得的前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全部变异的94.865%,其中第1、2、3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异的58.632%、22.479%和13.754%.将5个地方鸡种归入三大类,萧山鸡、狼山鸡和北京油鸡聚为一类,白耳鸡、泰和乌骨鸡分别形成独立分支.  相似文献   

3.
江西地方鸡种6种血清酶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了江西4个地方鸡种(泰和乌骨鸡、万载康乐鸡、南城五黑鸡、广丰三黄白耳鸡)的碱性磷酸酶(AKP-1,AKP-2)、淀粉酶(Amy-1,Amy-2)、酯酶(ES-1,ES-2)等6种血清酶的多态性,结果显示,这4个鸡种在这6个位点上均表现出多态。根据所测位点的基因频率,计算了各品种的平均杂合度和遗传距离,并运用最短距离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鸡种间均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4.
运用微卫星技术分析中国地方鸡品种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利用7个微卫星标记对12个地方鸡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基因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以及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鹿苑鸡平均基因杂合度最高,为0.5929,遗传多样性最丰富;茶花鸡平均基因杂合度最低,为0.3514。各地方鸡品种模糊聚类结果显示:乌骨鸡与斗鸡先聚在一起,然后依次与狼山鸡、大骨鸡、萧山鸡、油鸡、鹿苑鸡5个兼用型地方鸡品种聚为一类;茶花鸡与藏鸡先聚在一起,然后与仙居鸡、白耳鸡2个蛋用型鸡品种聚为另一类;固始鸡自成一类。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我国地方鸡种Mx基因(myxo-virus resistance gene)S631N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的重要生态因素,利用前期研究中已获得的12个地方鸡种(包括白耳鸡BAI、茶花鸡CHA、大骨鸡DAG、固始鸡GUS、狼山鸡LAN、鹿苑鸡LUY、藏鸡TIB、仙居鸡XIA、萧山鸡XIS、北京油鸡YOU、河南斗鸡HEG和泰和乌骨鸡TAI)共计720个个体中抗性和敏感性等位基因分布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不同生态指标(包括纬度、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无霜期和年日照时间)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关联及造成关联的生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对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有重要影响,抗性等位基因频率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基于样本主成分值的UPGMA聚类图和三维聚类图将12个地方鸡种分别归入4种生态类型中。  相似文献   

6.
不同鸡种肌肉肌苷酸和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8、10周龄的蛋用罗曼鸡、康达尔黄羽肉鸡、石岐杂鸡、白耳鸡、泰和乌骨鸡5个品种,测定胸肌肌苷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随着周龄的增长,肌肉肌苷酸含量呈增长趋势,且以泰和乌骨鸡肌肉肌苷酸含量为最高。②随着周龄的增长,5个鸡品种的肌肉脂肪酸含量无一致的规律性变化,但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高于饱和脂肪酸;泰和乌骨鸡肌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减少趋势,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他4个鸡种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  相似文献   

7.
以鸡硫胺焦磷酸激酶(TPK1)基因为候选基因,隐性白羽鸡、泰和乌骨鸡、萧山鸡、白耳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对TPK1所有外显子及3'-调控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筛查,探讨不同基因型与不同鸡品种肌肉硫胺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调控区发现了1个SNP位点,其纯合子AA型与BB型相比有一个C2132T的单碱基突变,CC型与BB型相比有一个C2132A的单碱基突变.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极显著高于等位基因C的频率,且泰和乌骨鸡与白耳鸡差异显著,故推测所检测到的基因座与肌肉硫胺索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8.
地方鸡种微卫星DNA指纹图谱建立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对我国19个地方鸡种保种群进行了遗传检测,构建了各个品种的微卫星DNA指纹图谱,通过计算各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基因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及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了所研究鸡种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标记在19个地方鸡种保种群共检测到184个等位基因,平均为9.2个,基因频率分布在0.013~0.838之间。19个地方鸡种平均杂合度在0.5824~0.7432之间。其中藏鸡最高,白耳鸡最低。20个微卫星座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5238~0.7023之间,均大于0.5,表现为高度多态性;19个鸡种聚为6类。各鸡种的遗传距离及聚类结果与所保存的地方鸡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从而表明用该方法分析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肖山鸡、白耳鸡、狼山鸡、乌骨鸡、油鸡、白耳鸡(♂)×肖山鸡(♀)、肖山鸡(♂)×白耳鸡(♀)7个不同地方鸡种肌肉硫胺素含量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肌肉中硫胺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白耳鸡、肖山鸡(♂)×白耳鸡(♀)、肖山鸡、白耳鸡(♂)×肖山鸡(♀)、乌骨鸡、狼山鸡、油鸡,其中白耳鸡肌肉硫胺素含量显著高于乌骨鸡、狼山鸡和油鸡(P<0.05),而与肖山鸡及两个正反交组合杂种鸡没有显著差异(P>0.05),乌骨鸡、狼山鸡及油鸡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性别间分析结果表明母鸡肌肉硫胺素含量有高于公鸡的趋势,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并不显著(P>0.05)。此外,各地方鸡种肌肉硫胺素含量与体重相关分析表明,肌肉硫胺素含量与体重呈负相关,其中乌骨鸡、油鸡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0.
中国部分地方鸡种肌肉氨基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高效液相技术对中国肖山鸡,白耳鸡,乌骨鸡,油鸡以及耳鸡*肖山鸡肖,山鸡*白耳鸡等7个地方鸡种进行胸肌氨基酸含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鸡种胸肌中大多数氨基酸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必须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7个地方鸡种肌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乌骨鸡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我国地方黑羽鸡品种MC1R基因的多态性,采用PCR的方法扩增了我国7个黑羽鸡品种(狼山鸡、寿光鸡、东乡绿壳蛋鸡、盐津乌骨鸡、余干乌骨鸡、鸿光黑鸡和新杨黑鸡)的MC1R基因,并对不同品种鸡MC1R基因序列的多态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7个品种MC1R基因编码区全长均为945 bp,共编码315个氨基酸。7个品种210条序列,总计发现10个多态位点,位于编码区的有9个,其中有7个导致编码氨基酸发生变化,共界定了14种单倍型,定义为Hap1—Hap14,其中东乡绿蛋鸡和寿光鸡有2种单倍型,其他品种单倍型数都在2个以上。系统发育树分化为两个分支,分支I仅包含新杨黑鸡,分支II包含其他6个黑羽鸡品种。我国黑羽鸡MC1R基因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中国本土黑羽鸡品种和国外血缘黑羽品种存在MC1R基因多态位点上存在差别。该研究结果为我国黑羽地方鸡遗传资源的种质保护、品种选育和鉴定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6个地方鸡种羽毛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丝羽乌骨鸡(S)、仙居鸡(X)、固始鸡(G)、萧山鸡(XIS)、北京油鸡(Y)、狼山鸡(L)6个地方鸡种为试验素材,通过品种间的正反交试验、回交试验、横交试验,观测羽型性状、羽色性状、羽速性状在不同组合下产生的F1和F2代中的表现和分离比例,分析各性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羽型性状受常染色体基因H/h控制,片状羽型对丝状羽型为显性,片状羽型在仙居鸡、固始鸡、萧山鸡、北京油鸡、狼山鸡群体中均为显性纯合,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观测值与理论值相一致(P>0.05);狼山鸡的黑羽,北京油鸡的红羽和萧山鸡、仙居鸡、固始鸡的黄羽对丝羽乌骨鸡隐性白羽的遗传方式是完全显性遗传;各鸡种具有独特的羽速种质特性,丝羽乌骨鸡、仙居鸡为快羽型,固始鸡、北京油鸡、萧山鸡为慢羽型,狼山鸡为快慢羽混合型,伴性快慢羽基因(k/K)在6个地方鸡种中遗传稳定,符合伴性遗传规律,观测值与理论值相一致(P>0.05)。   相似文献   

13.
以狼山鸡和鹿苑鸡为研究对象,利用DNA测序技术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探讨COⅠ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在识别地方鸡品种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选择的这段COⅠ基因序列有15个突变位点,共9个单倍型,其中狼山鸡有3个特异单倍型,鹿苑鸡有5个特异单倍型,这为寻找品种鉴定依据奠定了基础;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835,平均核昔酸多样度为0.004 19,2个品种间核苷酸分歧度为0.003 89,表明2个地方鸡品种COⅠ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血液蛋白遗传标记研究广东鸡种类缘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检测广东鸡地方品种杏花鸡、胡须鸡和清远麻鸡的血浆淀粉酶(Amy—1、Amy—2)、碱性磷酸酶(Akp—1、Akp—2)、酯酶(Es—1)、血红蛋白(Hb)等六种血液蛋白的多态型,计算各群体各位点的表型及基因频率,求出各品种间的相似系数、遗传距离和分比时间,用系统聚类法、模糊聚类法、Tocher聚类法和主坐标分析法研究广东地方鸡种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广东地方鸡种的血液蛋白表型及基因频率分布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各有其特征;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都密切,其中杏花鸡与清远麻鸡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家鸡为试验材料、用电泳的方法测定分析了一些蛋白质(酶)的多态性,确定下列血液蛋白质(酶)作生化遗传标记:碱性磷酸酶(Akp-1和Akp-2)、淀粉酶(Amy-1和Amy-2)、酯酶(Es-1)、血红蛋白(Hb-1)和转铁蛋白(Tf).应用上述生化遗传标记调查分析了广东省3个著名地方鸡种的起源分化和彼此间关系、粤黄鸡内品系间的分化和粤黄鸡102系内家系间的关系,并对淀粉酶Amy-1多态性及其与生活力等的关系作了专门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生化遗传标记辅助建立家禽品系是可行的,既可综合多个生化遗传标记建立品系,也可根据单一生化遗传标记(如Amy-1)建立品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通过计算亚群体杂合度(Hs)、总群体杂合度(Ht)、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并基于Reynolds遗传距离、Nei遗传距离运用NJ和UPGMA聚类法构建4类聚类图,比较分析国家地方禽种遗传资源基因库保存的7个地方鸡品种(仙居鸡、鹿苑鸡、固始鸡、大骨鸡、河南斗鸡、狼山鸡和萧山鸡)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7个地方鸡种29个微卫星标记的总群体杂合度和亚群体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42和0.551,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142;7个地方鸡品种间,萧山鸡与鹿苑鸡的基因流动最大,为 5.832 7 ;狼山鸡与固始鸡的基因流动最小,为 0.805 3 ;基于Reyonalds遗传距离运用 NJ 聚类法获得的7个鸡种间的聚类图较为准确地反映了7个地方鸡种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 :泰和鸡、固始鸡、狼山鸡 ( N系 ) 3个鸡种性染色体上含有隐性伴性基因 id,萧山鸡性染色体上含有显性抑制基因 Id。经 RAPD技术对 2种基因型鸡种分析 ,OPH-1 6引物 :在含有 id 3个鸡种中产生 1条共显性条带 864 ,而含有 Id的鸡种则缺少此种条带 ;OPH-0 2引物 :在含有 Id3个鸡种中 ,除狼山鸡仅产生单态外 ,其余鸡种均未产生条带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部分地方鸡种泰和鸡、仙居鸡、固始鸡、萧山鸡、油鸡、狼山鸡(N系)等进行了羽性伴性遗传观察。结果表明,泰和鸡、仙居鸡为快羽型,固始鸡、萧山鸡、油鸡为慢羽型,狼山鸡(N系)为快慢羽型。这些鸡种按快慢羽伴性遗传配套杂交,F1代均能自别雌雄。  相似文献   

19.
部分地方鸡品种体量及生态特征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11个地方鸡品种的体尺、体重和生态特征的资料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单独对6项体量指标进行聚类的结果表明:我国11个地方鸡种大致可以分为大型鸡、中型鸡和小型鸡3类;多元统计分析12项指标的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值作为3个主成分(占总信息量的88.659%),根据各品种的前3个主成分值计算相似系数,并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地方鸡品种可划分为高海拔型和低海拔型两类,这说明了生态因子亦是品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武定鸡农大Ⅰ系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垂直板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127只第15世代武定鸡农大Ⅰ系的血清转铁蛋白(Tf)、酯酶(Es-1)、淀粉酶(Amy-1)、碱性磷酸酶(Akp-1)等4个血液蛋白座位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座位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基因频率的Hardy-Weinbery平衡适合性检验,特别是对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4个测定座位中,Tf不具多态性,只表现为一种表型(BB型);其余3个座位呈现出多态性,在 Amy-1座位AB型个体严重过量。4个血液蛋白座位的优势基因分别为TfB,Es-1C,Amy-1B,Akp-1S,其中Es-1,Akp-1座位处于平衡状态,Tf和Amy-1偏离平衡状态。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之间存在相关关系。Akp-1F,Es-1AC,Amy-1AB 3种基因型可能有利于体重增长;Akp-1S,Es-1CC,Amy-1AB对产蛋性能可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