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用光、电镜技术研究发现:新排卵母细胞的纺锤体位于动物极质膜下,长轴与质膜平行,卵周隙狭窄,除纺锤体区外,微绒毛呈倒伏状遍布于卵细胞表面,皮质颗粒排列于质膜下,线粒体多分布于卵母细胞近中区及染色体旁;排卵后2~4h,纺锤体在质膜下旋转90°,卵周隙增宽,微绒毛逐渐竖起,少数皮质颗粒提前外排,线粒体趋于分散,排卵后8h,纺锤体内移,微绒毛趋于融合,皮质颗粒减少,线粒体退化。  相似文献   

2.
绵羊卵母细胞核成熟、卵丘扩展与激素浓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绵羊卵母细胞核成熟、卵丘扩展与激素浓度的关系,利用不同激素浓度处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并记录不同激素浓度处理下的卵母细胞核成熟率和卵丘扩展率.结果表明:E2可显著提高卵母细胞核成熟率(P<0.05),但并不影响卵丘扩展率;E2可显著提高卵丘扩展的卵母细胞成熟率(P<0.05),但不影响卵丘未扩展的卵...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多氯联苯PCB-118和多溴联苯醚PBDE-209对非洲爪蟾生长发育以及性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非洲爪蟾第46/47阶段的健康蝌蚪各80只,分别置于0.5μg/L PCB-118、0.5μg/L PBDE-209、0.5μg/LPCB-118和0.5μg/L PBDE-209的混合物中暴露直到变态1个月后,再在不加暴露物的情况下饲养5个月后解剖,取性腺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暴露期间,每天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生存率。【结果】PCB-118可使非洲爪蟾的变态时间延长,使雌性的性腺发育延迟。PBDE-209暴露对非洲爪蟾的变态发育、生存率、性腺形态以及性别比无显著影响,但可使睾丸组织中出现早期卵并导致精子排列混乱。PCB-118和PBDE-209联合暴露对非洲爪蟾的变态发育、生存率、性腺形态、性别比以及性腺组织学均未产生明显影响。【结论】PBDE-209对雄性非洲爪蟾的性腺组织学结构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 Jacobi),是板栗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分析法等对北京延庆县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在山区板栗园内越冬卵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在种群内存在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的聚集可能是昆虫本身行为和环境因素中的综合因子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 Jacobi),是板栗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分析法等对北京延庆县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叶小爪螨在山区板栗园内越冬卵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在种群内存在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针叶小爪螨越冬卵的聚集可能是昆虫本身行为和环境因素中的综合因子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猪卵丘扩展与卵母细胞核成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猪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猪卵丘扩展与卵母细胞核成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全程培养均暴露于激素环境中不利于卵丘的扩展;(2)卵丘扩展良好与卵丘扩展不好的卵母细胞核成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3)去除卵母细胞的COC培养后,卵丘细胞仍然能发生扩展;(4)培养24h后去掉COC的卵丘细胞不仅不影响卵母细胞的核成熟,而且极体完整的卵母细胞数目还显著增多(P<0.01);但去颗粒细胞组卵母细胞的质膜不如对照组光滑;(5)带有壁颗粒细胞(mural granulosa cell,MGC)的COC扩展情况明显优于不带MGC的,其中含有极体的成熟卵数也显著高于后者(P<0.01)。  相似文献   

7.
Forkhead转录因子家族具有一段高度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具有转录活化、抑制作用,能够通过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对细胞周期、分化、代谢、凋亡、免疫及生长发育等产生影响.非洲爪蟾是胚胎学研究中主要的两栖类动物模型,很多Fox家族成员对非洲爪蟾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影响.阐述了Fox家族的结构特征及其成员在非洲爪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模式,以及其对非洲爪蟾胚胎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与光线对家蚕母蛾残存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家蚕母蛾产卵过程中,对产卵室采用不同的温度和光线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产卵时,不仅光线对母蛾腹中残存卵有明显的影响,而且温度对母蛾腹中残存卵的影响也较大。黑暗产卵,同时给予适当的温度可增加产卵数。  相似文献   

9.
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体外成熟前后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牛卵立-卵母细胞复合体(COC)体外成熟前后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及它们之间联系的结构特征.体外培养前,卵母细胞微绒毛数量较少,有的伸入秀明带中;各种细胞器集中分布于皮质区,形成“细胞器带”;核膜可打褶,核仁致密化.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间及卵丘细胞之间形成间隙连接;卵丘细胞中线粒体致密、形态多样.成熟培养后.微绒毛增多.卵周隙形成;高尔基复合体消失,脂滴伴随着线粒体内迁.少数线粒体转变为幼稚型,皮质区形成“细胞器游离带’;皮质颗粒开始沿质膜下呈线状排列,但有的仍成团分布;排出第一极体处无微绒毛.中期赤道板附近无细胞器;卵丘细胞间及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间联系中止;卵丘细胞中线粒体转变为幼稚型.  相似文献   

10.
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体外成熟前后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牛卵立-卵母细胞复合体(COC)体外成熟前后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及它们之间联系的结构特征.体外培养前,卵母细胞微绒毛数量较少,有的伸入秀明带中;各种细胞器集中分布于皮质区,形成“细胞器带”;核膜可打褶,核仁致密化.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间及卵丘细胞之间形成间隙连接;卵丘细胞中线粒体致密、形态多样.成熟培养后.微绒毛增多.卵周隙形成;高尔基复合体消失,脂滴伴随着线粒体内迁.少数线粒体转变为幼稚型,皮质区形成“细胞器游离带’;皮质颗粒开始沿质膜下呈线状排列,但有的仍成团分布;排出第一极体处无微绒毛.中期赤道板附近无细胞器;卵丘细胞间及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间联系中止;卵丘细胞中线粒体转变为幼稚型.  相似文献   

11.
应用组织切片、组织化学技术,对日本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结构、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外被结缔组织膜与生殖上皮。日本沼虾的卵巢发育具有明显的色泽与体积的变化,根据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将其划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和恢复期5个时期。卵子发生可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4个时期。卵黄发生前期的卵母细胞为小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胞质嗜碱性,无卵黄颗粒曰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为大生长期卵母细胞,胞质嗜酸性,早期含卵黄颗粒,后期转变为卵黄块,核位于卵母细胞中央曰卵黄发生后期卵母细胞为成熟期卵母细胞,体积长足,核移动到卵母细胞周边,最终核生发泡破裂,核膜消失,卵周围滤泡细胞层变得极薄,等待排卵。  相似文献   

12.
东北民猪生后卵巢的形态学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生时民猪卵巢发育比哈白慢,生后民猪快于哈白,30kg时哈白卵巢仍保持内外皮质区的分区,外区有裸露卵母细胞,而民猪在50—60kg时已成熟。还发现猪卵泡的胚后发育始于共质体状,经合胞体状到裸露的卵母细胞,后围以单层扁平式立方上皮小卵泡;猪卵巢生殖上皮不全是单层,有复层的立方上皮,凹陷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镜及光镜组织化学技术,对水貂卵巢內各发育阶段卵母细胞中的脂滴进行了研究。在水貂卵母细胞中,脂滴的形成是卵母细胞生长开始的标志之一。在生长早期,卵母细胞中脂滴分散在皮质与核之间的胞质中,且脂滴的染色较深,在晚期阶段,脂滴明显增大,聚集到一起,染色变浅。经油红O和酸性氧化苏木素染色证明,在卵泡腔形成之前,脂滴主要是由中性脂肪和磷脂组成,在卵泡腔形成之后,脂滴成分主要是中性脂肪,磷脂消失。实验结果表明,脂滴可能是来自于相对静止期卵母细胞中分布的黑色嗜锇颗粒(直径约0.38μm),经过脂质的不断蓄积而形成脂滴。脂滴量特别多是水貂成熟卵母细胞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牛卵母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实验根据卵细胞的数量及分布、透明带的变化,卵泡大小等把牛卵母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进行了研究。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高尔基体、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皮质颗粒等细胞器数量不断增加,且逐渐迁移到皮质区。卵母细胞成熟时。高尔基体及粗面内质网消失,皮质颗粒开始在质膜下呈线状排列,而线粒体又向胞质中央区扩散。直径2毫米以上卵泡卵母细胞中,少嵴圆形线粒体一律转变为带帽线粒体,核仁发生致密化。此外,牛卵母细胞中有带有界膜的、均匀分布的囊泡。皮质颗粒成团发生和分布也是牛卵母细胞的特点之一。实验事实证明,皮质颗粒的形成与滑面内质网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光学显微镜观察鲶卵膜形成的显微结构,第1时相卵母细胞外具1层质膜。第2时相卵母细胞外可见到滤泡膜,第3时相卵母细胞时,可见到放射膜。第4时相初滤泡层和放射膜较前期更加增厚。第5时相卵母细胞外的滤泡膜已脱去。第6时相放射膜逐渐消解。透射电镜观察鲶卵膜形成的超微结构,在第2时相时,不仅具滤泡层,而且有鞘细胞层、基板和刚发生的放射膜,第3时相基板加厚。第4时相基板逐渐消失。第5时相滤泡细胞解体,放射膜的外层已经消失。对鲶卵母细胞膜发生的显微和超微结构作了比较,对卵膜的划分及分期、滤泡层的来源和构成、放射膜生成的机制等作了描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圆口铜鱼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于长江木洞江段和金沙江攀枝花江段的165尾圆口铜鱼进行了常规解剖,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卵巢发育可分为Ⅰ~Ⅴ期。Ⅰ期卵巢较细,呈线状,以卵原细胞为主。Ⅱ期卵巢体积增加,呈“V”形;第2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小生长期,产卵板明显;细胞质中出现卵黄核和生长环,周围有零散滤泡细胞。Ⅲ期卵巢因血管分布呈微红色,第3时相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核仁外排明显;液泡、卵黄颗粒及放射带出现,形成单层扁平滤泡层。Ⅳ期卵巢呈囊状,血管分布丰富,可见卵粒;第4时相卵母细胞,液泡逐渐退化,卵黄颗粒充满细胞质,滤泡层分化为2层。  相似文献   

17.
50日龄的卵巢皮质与髓质的分化不明显,为原始皮质和原始髓质,卵原细胞处于繁殖期。65日龄出现初级卵母细胞团,有的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核网期。80日龄,皮质与髓质分区明显并出现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三级卵泡最早形成时间分别是在95日龄、110日龄和140日龄的皮质深层。胚胎发育早期(50~65日龄),卵母细胞的分化生长快于退化。65日龄后,卵母细胞的退化大于分化生长。125日龄后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