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温室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及其对观赏凤梨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丹尼斯’凤梨为试材,研究了温室生态因子变化及其对观赏凤梨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中大气CO2和植株间CO2浓度日变化趋势不同,二者分别在早上7:30和下午17:30达到全天的最大值;温室内凤梨不同部位叶片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趋势一致,以上午11:30最大,且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一天中,不同部位叶片光合速率最大值分别为:上部叶在上午8:30达最大值,为2.16 μmol/(m2?s),中部叶片在上午的9:30达最大值,为2.16 μmol/(m2?s),下部叶片在上午的11:30达最大值,为1.46 μmol/(m2?s);不同部位叶片气孔导度日变化和蒸腾速率日变化与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总之,凤梨中部叶片的光能利用以及光合能力最强,且群体中叶片实际光合速率的大小不仅与光强的分布,而且与温室内各生态因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喷雾对小麦光合作用与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小麦籽粒灌浆期用水喷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产量的结果.光合速率的提高与叶片气孔阻力降低有关.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华北地区小麦灌浆期光合作用有明显的“午睡”现象,这种现象与中午前后颇低的空气湿度和较高的空气温度引起的大气饱和差增加有很大关系,并且表明用少量喷水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和作物水分状况,减轻光合作用“午睡”现象,提高光合速率,进而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在小麦籽粒灌浆期间用水喷雾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以及单位面积产量的结果。光合速率的提高与叶片气孔阻力降低有关。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是籽粒饱满程度提高的结果。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前文的结论,并且表明用少量水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和作物水分状况,减轻光合作用“午睡”现象,提高光合速率,进而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4.
温室盆栽茶梅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温室盆栽茶梅的光合特性,为温室茶梅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盆栽茶梅为试验材料,采用美国CI-301PS型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特性及其相关生理生态因子指标进行测定,并通过统计分析,探索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结果】(1)茶梅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有明显“午休”现象。光合作用的饱和点为221μmol·/m2·s,补偿点为13.9μmol·/m2·s。叶温27.5℃时光合速率最大,超过时逐步下降。(2)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环境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叶温均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相关,其中气孔导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生理因子,有效辐射为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生态因子。(3)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分别与大气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茶梅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有明显“午休”现象;气孔导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生理因子,有效辐射为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期三个小麦主栽品种叶片光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胡延吉  樊广华 《种子》1997,(4):15-19
不同时期三个小麦主栽品种不同层次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均出现在盛花期以前。在灌浆期间,当前高产良种鲁麦14的光合速率下降速度较慢,比早期品种碧蚂1号和济南2号有一个较长的高光合持续期,这种差异在下部叶片表现得更为明显一些,尤其是倒3叶。从不同叶位叶片看,挑旗期参试品种均以倒2叶光合速率最高;盛花期以后,旗叶则逐渐占明显的优势。本文用叶片光合速率与叶面积的乘积,即全叶同化速率为指标,可较全面地反映不同品种叶片同化能力的大小。鲁麦14在灌装期间全叶同化速率占一定优势。叶片比叶重是鉴定筛选高光合速率个体的简单可靠的间接指标。叶片气孔阻力对光合速率有一定负效应,而叶片蒸腾对光合速率则有一定正效应。盛花期以前,叶片光合主要受气孔因素制约,而在生育后期,非气孔因素亦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小麦高产育种,尤其是光合特性的改良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以基因型不同、表现型有一定差异的玉米单交种组成两个混作群体.对混作与单作群体的产量、群体结构、生理指标、田间小气候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合理混作增产效果显著.混作增产的机理主要在于群体结构的改善和品种间的差异互补.混作群体的立体式结构即凹凸式冠层使群体受光面积增加,冠层内光照增强、通气性改善、CO2浓度提高,在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为群体增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对油茶年生长周期(新稍生长期、果实生长期、果实成熟期、花期和休眠期)中光合特性的影响因子--叶龄、叶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叶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单峰和双峰两种类型,1年生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高值,2年生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在新稍生长期达到最高值;(2)1年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年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一直降低,可溶蛋白含量随着叶龄的增加而减少,叶片全磷含量年变化趋势为“M”型;(3)上、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上午上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值高于下部叶片,下午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值高于上部叶片。  相似文献   

8.
鸡桑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及微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谌晓芳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197-201
摘要:鸡桑(Morus australis Poir)叶片光合速率是桑的重要生理指标,本文旨在对影响鸡桑光合速率的生理因子------气孔导度和影响鸡桑光合速率的微气象因子进行分析,讨论其对鸡桑光合速率的影响;在鸡桑果实成熟期开展连续24h加密观测微气象因子,符合气象观测规范,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每个时次对相同的叶片进行活体测定。结果显示:鸡桑气孔导度与叶片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呈正相关关系;鸡桑胞间CO2浓度与气孔导度呈负相关关系,CO2浓度在不同阶段对气孔导度的影响不同,浓度水平越高,影响越巨大;在影响鸡桑光合速率的微气象因子中,光照强度及叶温与鸡桑叶片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光合速率随胞间CO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可见:鸡桑气孔导度与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胞间CO2浓度关系密切,且与蒸腾速率的关系更显著;光照强度、CO2浓度及叶温等气象因子作为重要外界因素,其对鸡桑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英国PP-Systems公司生产的CIRAS-1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日光加温温室条件下采用自然低温打破休眠春节催花的牡丹植株肉芙蓉(A)和银红巧对(A)和传统的低温加晾根打破休眠春节催花的牡丹植株肉芙蓉(B)和银红巧对(B)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低温打破休眠催花牡丹植株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高于相应的传统的低温加晾根打破休眠催花牡丹植株叶片相应的指标。在春节催花牡丹温室生态因子中CO2浓度较光合有效辐射对净光合速率有相对较高的灰色关联度。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麦田光合特性日变化是由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逐渐增强,光合"午休"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但过多的施氮量(纯氮375 kg/hm2)虽然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但是降低了群体叶面积指数,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由此表明,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光合日变化有较大的调节作用,但光合作用与产量并非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超高产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夏玉米中熟品种超高产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花前块,花后稳,蜡熟期衰减缓;光合势总量适度,经济产量形成期的阶段光合势高;群体光合速度高而稳;群体呼吸占群体光合的比率较低;净同化率与群体叶面乘积高;总干物质各界量大,干物质生产率高,尤其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大、生产率高是夏玉米超高产群体光合的重要特性之一。实现 玉米产量水平13500kg/hm^2;适宜密度为7500株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个对冠层结构具有高分辨率的作物冠层光合作用模型.包括冠层结构模型、冠层光分布模型和叶面光合作用模型.将作物冠层按叶面积指数划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次之间,水平面太阳辐照度按Monsi和Saeki的指数递减模型分布.冠层对太阳漫射光的消光系数由作物株型确定,对直射光的消光系数由株型和太阳位置确定.在同一层次中,作物株型按Ross-Nilson的叶倾角分布模型,将叶面位置划分为8个方位,6个倾斜角.设同一层中水平面辐照度相同,某一方位角和倾角的叶面直射光以太阳轨道方程确定.用玉米冠层的实测资料验证了辐射分布模型和叶片的光合作用模型.敏感性试验表明,模型对输入因子有良好的响应.本模型对冠层光合作用的理论研究、作物生长的数学模拟等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选择了当前推广的不同穗型的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常规测定技术,对其部分生理特性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种在群体根系活力、群体光合速率和物质运转分配等特性的变化上存在较大差异,此三种生理特性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不同品种间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的高低。大穗型品种平均单茎根系活力和单茎光合速率同小穗型品种相比存在较高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穗型的两个冬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品种: 多穗型品种济南16和大穗型品种鲁麦22, 在冠层 结构、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运转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济南16上部节间相对较长 , 株高构成指数I值较大。 鲁麦22上三叶面积、 长宽比、 夹角较小。 济南16冠层 光截获大于鲁麦22, 而鲁麦 22 下层相对光强较大。 生育期内小麦群体光合速率的变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以标杂A1、石杂2号为材料, 研究了超高产(3 500 kg hm-2以上)杂交棉冠层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和光分布等冠层特性的变化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 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 群体叶面积配置与光分布较均匀, 花铃期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 吐絮期底部漏光损失较小, 整个冠层仍保持较高的光吸收率。超高产杂交棉不仅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 而且高值持续时间长, 生育后期非叶器官仍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 特别是茎的光合贡献率为常规高产棉花的1.6~4.9倍, 这是杂交棉在生育后期能保证群体光合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超高产杂交棉的棉铃干物质空间分布与叶分布、光分布和冠层光合分布的比例吻合程度较高, 保证了光能的有效利用, 促进同化物及时向棉铃转运, 有利于挖掘杂交棉品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以标杂A1、石杂2号为材料, 研究了超高产(3 500 kg hm-2以上)杂交棉冠层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和光分布等冠层特性的变化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 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 群体叶面积配置与光分布较均匀, 花铃期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 吐絮期底部漏光损失较小, 整个冠层仍保持较高的光吸收率。超高产杂交棉不仅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 而且高值持续时间长, 生育后期非叶器官仍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 特别是茎的光合贡献率为常规高产棉花的1.6~4.9倍, 这是杂交棉在生育后期能保证群体光合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超高产杂交棉的棉铃干物质空间分布与叶分布、光分布和冠层光合分布的比例吻合程度较高, 保证了光能的有效利用, 促进同化物及时向棉铃转运, 有利于挖掘杂交棉品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日光温室茄子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的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系统,研究日光温室嫁接茄株盛果期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茄子中上部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较明显的午休现象。第一峰值出现在11:30分左右,净光合速率Pn最高值为10.2μmol/(m2·s),第二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峰值为9.4μmol/(m2·s)。气孔因素是造成光合午休现象的主要原因,午时高光强、高温和低相对湿度迫使叶片气孔导度降低,表现为胞间CO2浓度降低,水蒸气压差升高,蒸腾速率增加,这些特定的环境与生理变化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花铃期增温对棉花干物重累积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遗传背景相近的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泗棉3号和泗杂3号为材料,于201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118º50′E, 32º02′N)模拟全球温室化气候,研究花铃期增温对棉花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显示,增温2~3℃(龄期日均温33.5~35.2℃)的条件下,主茎功能叶SPAD值降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上升,但净光合速率(Pn)下降;棉铃对位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幅上升(Δ%>50%)、可溶性糖及可溶性氨基酸含量小幅下降(P<0.05)、C/N值显著下降(P<0.05);叶片POD、CAT活性大幅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泗杂3号相关指标变化幅度较泗棉3号小。说明尽管2~3℃的增温幅度较小,但在花铃期日均温(33.5~35.2℃)的条件下,植株已处于显著的热胁迫状态,光合产物累积能力受到抑制,棉铃对位叶光合产物输出能力显著下降, 棉株总干物质累积量下降20%左右;增温条件下植株水分吸收能力下降并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但此条件下光合能力下降主要由非气孔因子所致,与叶片膜结构的严重受损关系密切;泗杂3号抗高温能力高于泗棉3号。  相似文献   

19.
设施栽培对杨梅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设施栽培对杨梅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以‘丁岙’杨梅(cv. ‘Dingao’)为试材,于2011年5月(杨梅果实发育期)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大棚内外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eaf)、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同时对大棚内外‘丁岙’杨梅的叶片光响应、CO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棚内外杨梅Pn日变化都为双峰型曲线,大棚杨梅的CO2补偿点、饱和点以及净光合速率要大于大棚外杨梅;Pn与PAR、CO2浓度呈双曲线关系,与RH呈二次曲线关系,与Tleaf呈三次曲线关系。杨梅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设施杨梅环境调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