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为对产奶量进行早期选择和早期准确的预测,本文选取辽宁省鞍山市汤岗子畜牧场1978—1982年产奶记录,经矫正泌乳天数后,对奶牛最高日产量出现的天数(x_1)、最高日产奶量(x_2)、90天产奶量(x_3),最高日产奶量(x_4)及90天内泌乳均稳指数(x_5)等五个性状与产奶量的关系及早期选择中的作用进行了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确定:最高日产奶量出现天数、90天产奶量及90天内泌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改进的伽玛曲线公式Yt=0.85at~be~(-ct) Yt′= Yt+E估算了西门塔尔牛和黑白花牛的305天产奶量。并对达到泌乳高峰周日均产奶量a=X_1,达到泌乳高峰周日均产奶量递增率b=X_2,达到泌乳高峰周数t_(max)=X_3,90天奶量=X_4,最高日产奶量=X_5,产犊间距=X_6,胎次=X_7,伽玛曲线估测305天产奶量=X_8与实际305天产奶量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西门塔尔牛和黑白花牛利用伽玛曲线估测的奶量X_8与实际305天产奶量Y不仅相关系数高,ryxg分别为0.6885,0.6720,且各自的通径系数也高,Pyx_8分别为0.6809,0.5913,通过其余7个性状的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0076和0.0809,主要是伽玛曲线估测的奶量X_8对实际305天产奶量直接效应大。因为我们是用a,b和t三个因素求解伽玛曲线的,故伽玛曲线估测奶量X_8可利用泌乳早期性状预测305天产奶量。对西门塔尔牛以及黑白花牛都是适用的。在饲养管理条件较稳定情况下,效果将会更佳。本文均以BASIC语言编制程序,美国MCZ-1/50微电机计算。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选取目前在生产中所采用的测定奶牛生产性能的各种数量性状为研究对象。这些数量性状包括:305天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比重、90天产奶量、初生重、乳房评分、最高日产奶量、体高、斜长、胸围、腹围、管围、体重、外貌评分和初配月龄等16个。笔者对其与产奶量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相关系数的分析;并为剖析各性状与产奶量的本质关系进行了15级净相关系数的运算。为使各有关性状能够以直观的形式表达出对产奶量的影响,建立了奶量与各性状的回归方程式。通过各种分析可知,影响产奶量的主要性状有最高日产奶量、90天奶量,体尺指标有斜长、管围等,此外还有乳房评分。对这些性状高的加以选择,可望使产奶量得到提高。同时注意乳脂率、比重这些性状的负作用。乳蛋白率如果选择得当,则既可使奶量提高,又能增加乳中蛋白质。外貌评分与产奶量的相关程度较小,且为负作用,建议通过进一步研究,改动外貌评分标准。回归方程式经25头牛检验,总的绝对误差低于2.84%,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我国南京地区荷斯坦牛围产后期日产奶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4年6月—2019年5月产犊的512头荷斯坦牛产后第1~7天的产奶量记录,利用SAS软件GLM过程分析胎次、泌乳天数、产犊年份、产犊季节产犊难易等因素对产后前7 d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牛产后第1~7天产奶量分别为7.23、16.8、22.26、25.72、28.30、29.83、31.50 kg;产后第1~2天的日产奶量递增率最高,为132.4%,第6~7天的递增率最低,为5.6%;胎次、泌乳天数、产犊季节和产犊难易对产后前7 d的日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6胎的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最高;夏季产犊的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难产奶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奶牛;产后前7 d的日产奶量对奶牛自身生理状态和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本研究为建模分析荷斯坦牛产后前7 d日产奶量的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为规模化牧场利用日产奶量数据对围产后期奶牛进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模型对江苏省某奶牛场50头二胎泌乳早期荷斯坦牛体重、日产奶量、平均日增重和周平均日产奶量进行分析,旨在研究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体重与产奶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泌乳周对2胎牛体重影响显著(P0.05),奶牛体重在第6泌乳周达到最低值;(2)不同泌乳周对2胎牛平均日增重影响极显著(P0.01);(3)不同泌乳周对2胎牛平均日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第5泌乳周达到产奶高峰;(4)泌乳早期荷斯坦牛平均日增重和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前4周奶牛体重和产奶量呈负相关。该结果为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和牛场经济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奶牛最高日产奶高峰后奶量305天奶量及乳脂率间的关系分析北京市双桥农场畜牧分场(100024)宋乃社,孙玉萍奶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泌乳。为了更好地揭示其中的规律,我们对其整个泌乳期中几个关键性量化指标:305天产奶量、乳脂率、最高日产奶、高峰后奶量进...  相似文献   

7.
1生理变化母牛产犊后,在正常情况下产奶量逐日增加,到产后40~60天出现最高日产奶量,其产奶量比初乳期可提高30%。若按泌乳月计算,则第二个泌乳月为产奶量最高峰。此后3~5月为平稳期,高产奶牛曲线基本不变,有些奶牛每月可下降3%~5%,有些低产奶牛下降7%~8%,直到停奶后进入干奶期。  相似文献   

8.
最高产乳量出现的时间与全期总产乳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抚顺市高湾奶牛场的奶牛泌乳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产奶量最高一日出现的时间与全期总产奶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从全场1986年度生产性能记录资料中随机选取1—6胎泌乳母牛各10头。2.方法通过回归计算,把不同胎次、不同天数的产奶量都校正成第一胎、305天标准乳量,最后进行相关分析,求出产奶量最高一日出现的时间与全期总泌乳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行奶牛外貌性状对305 d产奶量的多元回归分析,试验选择荷斯坦奶牛180头,其中1~3胎各60头,测定其体高(X_1)、胸宽(X_2)、体深(X_3)、尻角度(X_4)、尻宽(X_5)、后肢侧视(X_6)、蹄角度(X_7)外貌性状,对奶牛305 d产奶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尻宽、蹄角度、体深与305 d产奶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6 5,0.260 7,0.246 8;多元回归方程为Y=2761.00-19.33X_1+12.30X_2+41.46X_3-17.66X_4+55.61X_5+3.51X_6+43.25X_7,达极显著水平(P0.01),但自变量X_1、X_2、X_3、X_4、X_6的偏回归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最优回归方程Y=2635.83+39.55X_3+46.26X_5+41.43X_7,回归方程及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均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奶牛外貌性状对305 d产奶量的最优回归方程的建立能够为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海丰奶牛场有限公司2 480头澳系荷斯坦牛初配月龄及其第一胎泌乳性能数据,分析不同初配月龄对第一胎泌乳天数、全泌乳期实际产奶量、305天校正奶量、305天脂肪产量和305天蛋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2月龄初配奶牛305天校正奶量最高(8 934±1 667kg),其次为14月龄,24月龄305天校正奶量最低。14月龄初配奶牛全泌乳期产奶量最高(9 369±1 375kg),并且14~16、19~22月龄初配奶牛全泌乳期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月龄奶牛(P<0.05)。22月龄初配奶牛305天脂肪产量和蛋白产量均达到最高。综上,该场澳系进口荷斯坦牛初配月龄为14月龄时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江苏某发酵床养殖奶牛场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该牛场2018年4 560头次荷斯坦牛DHI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不同胎次、产犊季节、采样月份、泌乳阶段等因素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胎次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产犊季节、采样月份和泌乳阶段对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SCS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经产奶牛日产奶量显著高于初产奶牛(P﹤0.05);产犊季节为秋季时日产奶量最高,冬季时SCS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在8月份的日产奶量最低,而SCS最高;日产奶量随泌乳阶段增加而降低,SCS随泌乳阶段的增加而升高。综上所述,胎次、产犊季节、采样月份和泌乳阶段均是影响发酵床养殖环境下荷斯坦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产犊季节、测试季节、泌乳阶段和胎次对奶牛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SCS)的影响,试验对南京市某牛场2015年、2016年5 993条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记录中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日产奶量较高,其SCS也相对较高,夏季产犊日产奶量较低;随泌乳阶段的延长荷斯坦牛产奶量逐渐降低,SCS略有升高;日产奶量在3胎时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SCS随胎次增加而升高。说明在秋、冬季产犊最为理想,此时的日产奶量较高,可为牛场增加经济效益,而且秋季产犊时的SCS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验证奶牛产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缓解奶牛分娩应激、提高产奶量的作用,笔者对奶牛分娩后注射氟尼辛葡甲胺对其泌乳性能及SCC的作用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产后1~21d的日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2.4kg(P0.05),试验组产后第7天乳汁体细胞数(SCC)比对照组低10.77万个/m L(P0.05);试验组奶牛产后1~90d的日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2.18kg,最高日产奶量比对照组高0.11kg(P0.05)。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和日粮消化程度的影响,研究开展3个试验。试验一:选择40头1~6胎次、产奶量20~35 kg及泌乳天数60~100 d的泌乳盛期奶牛,根据泌乳天数、产奶量和胎次随机分为酵母培养物添加组和对照组2个处理组;试验二:选择60头1~6胎次、产奶量20~35kg及泌乳100~200 d的泌乳中期奶牛,根据泌乳天数、产奶量和胎次随机分为酵母培养物添加组和对照组2个处理组;试验一和试验二的对照组共50头牛集中饲养于牛舍Ⅰ,饲喂基础TMR日粮;试验一和试验二的试验组共50头牛集中饲养于牛舍Ⅱ,饲喂在基础TMR日粮中添加200 g酵母培养物(奶师博);试验三:选择牛舍Ⅱ所有牛只个体,进行200 g酵母培养物添加效果试验,监测牛只个体日产奶量和平均采食量,并在试验前后进行粪便分析。结果表明:奶牛泌乳盛期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改善日粮消化,提高产奶量,利于泌乳高峰期的到达;奶牛泌乳中期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改善日粮消化率,减少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稳定生产性能;泌乳奶牛添加酵母培养物可有效改善泌乳盛期和中期奶牛的日粮消化率和日粮干物质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选用36头产奶牛,按产奶量、泌乳月和胎次配对的原则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处理为大豆皮替代饲粮30%的玉米。正试期90天。结果表明,奶牛日产奶量、4%乳脂率校正奶(FCM)产量和乳脂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处理组日产奶量提高1.5千克;由于乳脂率的差异,4%FCM产量提高2.7千克(P<0.08)。乳脂率提高0.32个百分点(P<0.05)。结论:在奶牛饲粮中用大豆皮替代30%玉米时,可以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大豆皮可作为奶牛较好的精料替代成分。  相似文献   

16.
泌乳母牛究竟何时停奶,干奶多长时间为宜,不少人作过专门研究。这里谈谈我们的看法。第一,以获得奶牛下一泌乳期更高产奶量来确定停奶时间与于奶天数,提出适宜干奶期为55~60天,停奶时间在受胎后223天到218天之间。第二,以泌乳末期产奶量的多少来确定停奶时间与干奶天数,认为当泌乳母牛日产奶量低于6~10公斤时停奶最佳,停奶时间可在妊娠的第218天以前,即干奶期超过60天。这样做的好处是,停奶时的奶收入基本上等于因妊娠和维持而增加的饲料成本与挤奶劳务费的总额,使本次泌乳期所得利润最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奶牛的生理机能,节约精饲料,不同泌乳期奶牛最好分群饲养。奶牛分群饲养,可根据不同泌乳期分别使精饲料和粗饲料保持适当比例。泌乳一期(产后20~120天,日产奶高于20公斤)的奶牛,精饲料占日粮的41~44%,每产1公斤奶喂精饲料400~500克;泌乳二期(产后121~210天,日产奶15~20公斤)的奶牛,精饲料占33%,每产1公斤奶喂精饲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用48头健康泌乳奶牛进行饲喂脲酶抑制剂预混料的对比试验,来评测脲酶抑制剂对泌乳奶牛的效果,试验共进行了50天.试验结果表明,饲喂脲酶抑制剂预混料的试验组(24head),泌乳奶牛平均日产奶量22.31kg/头;未添加饲喂的为对照组(24head),泌乳奶牛平均日产乳15.7kg/头.前者比后者提高产奶量6.6...  相似文献   

19.
在规模养殖户饲养的奶牛中选择年龄在4~6岁,体重、胎次、泌乳时间等基本一致的荷斯坦泌乳牛18头,根据农户的饲喂条件,分为三组,每组6头。试验A组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和玉米秸秆青贮,试验B组饲喂混合饲料、粗饲料和玉米秸秆青贮,对照组C组采用一般的常规饲喂(有啥喂啥)方式,观察饲喂不同日粮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试验A组奶牛头均日产奶量19.82kg,个体产奶量6045kg,试验B组头均日产奶量工17.27kg,个体产奶量5267kg,对照C组头均日产奶量12.41kg,个体产奶量3785kg;试验A组和B组头均日产奶量比对照C组增加7.41kg和4.86kg,个体产奶量分别增加2260kg和1482kg。  相似文献   

20.
奶牛前期泌乳性能与305天产奶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西安草滩农场第四奶牛场 66头奶牛的第一泌乳期完整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 ,利用最高月产奶量、90 d奶量、高峰日、乳脂率等泌乳前期产奶指标对 30 5 d奶量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高峰日、最高月产奶量、90 d奶量与 30 5 d奶量分别呈强正相关 ,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程度 ,分别为 0 .367( P<0 .0 1 )、0 .41 1 ( P<0 .0 1 )和 0 .2 62 ( P<0 .0 5 ) ;乳汁率与 30 5 d奶量呈弱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 - 0 .2 5 5 ,达到显著程度 ( P<0 .0 5 )。本文分析的奶牛几项泌乳前期产奶指标与 30 5 d产奶量的关系密切 ,为奶牛的早期选育工作提供了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