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持久性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生种子及制品极易受黄曲霉菌侵染。利用不同的抗病种质为材料,对黄曲霉菌侵染抗性的持久性以及种皮完整性对产毒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种子至少可以安全贮藏7个月,其与新鲜种子受黄曲霉菌侵染后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是,贮藏9个月的花生种子其抗病能力明显降低。完整种皮对黄曲霉菌产毒能力的影响在抗侵染与感病种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抗黄曲霉侵染种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具备完整种皮的种子比破损种皮种子的毒素含量低;对于感病种质,受黄曲霉菌侵染后,具备完整种皮的种子比破损种皮种子的毒素含量高。有关成分分析表明,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和高油酸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较差。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侵染抗性与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抗性与含油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鉴定和筛选,发掘出2份优质抗病资源G845和G8。  相似文献   

2.
《种子》2019,(6)
采用洗涤检验法和PDA培养基法对来自北京、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陕西、甘肃、河南、安徽和上海等地的32个甜瓜品种的种子传带真菌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干种子、种子洗涤悬浮液、水洗后种子和1%NaClO处理后的甜瓜种仁均检测到青霉菌、曲霉菌、镰刀菌和链格孢菌;经1%NaClO处理过后的甜瓜种子、种皮和种仁的带菌率明显低于干种子的带菌率,且经1%NaClO处理过后的甜瓜种子和种皮未检测到曲霉菌。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果腐病是近年瓜类作物生产中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葫芦科作物都有发生,西瓜、甜瓜尤甚。一、发病症状瓜类细菌性果腐病主要侵染瓜类作物的幼苗、果实,果实  相似文献   

4.
西瓜和甜瓜的SSR引物对三种瓜类作物的通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瓜的1 824对SSR引物和甜瓜的259对SSR引物,对丝瓜、冬瓜和苦瓜的DNA进行了PCR扩增,分析了西瓜和甜瓜SSR引物对三种瓜类作物扩增的通用性以及三种瓜类作物中不同类型之间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西瓜和甜瓜SSR引物对丝瓜、冬瓜和苦瓜的DNA扩增通用性分别是15.31%、23.04%和14.74%.但是,在三...  相似文献   

5.
<正> 蔬菜疫病主要是茄科与葫芦科蔬菜的流行性病害,自80年代前后发生以来不断发展,目前还有加重趋势,危害严重的主要有黄瓜疫病、辣椒疫病、茄子疫病、韭菜疫病和番茄与茄子绵疫病等。本病由疫霉属真菌引起,分布广泛可致被感染体坏死、软腐和枯萎,造成植株成片枯死与毁种。黄瓜疫病主要由甜瓜疫霉侵染所致,病菌除黄瓜外还侵染冬瓜、西葫芦、瓠瓜、菜瓜、甜瓜和西瓜;辣椒与茄子疫病主要由辣椒病霉侵染所致,此外还侵染番茄与南瓜、西瓜、甜瓜、黄瓜和菜瓜;韭菜疫病由葱、洋葱、蒜、番茄和茄子,番茄与茄子绵疫病由寄生疫侵染所致,还侵染辣椒、马铃薯、黄瓜和南瓜。这些蔬菜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西瓜病毒病普查及毒原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据报道 ,侵染葫芦科作物的病毒共计 38种 ,9个暂定种和 1种类病毒 ,国内葫芦科作物病毒的种类为9种 ,为害河北等地葫芦科作物的病毒有 7种。侵染西瓜的病毒约 15种 ,其中重要的毒原有WMV - 2、CMV、TNV、SqMV、MMV和MVNV。侵染我省西瓜的病毒种类及发病率尚不清楚 ,我们对省内各西瓜主产区西瓜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了普查 ,对毒原种类进行了检测 ,为防治西瓜病毒病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 1 西瓜病毒病病叶的采集方法1999~ 2 0 0 0年在石家庄、新乐、唐山、沧州、衡水、廊坊等地于露地西瓜生长中后期用新塑料袋采…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浸提方法提取油茶林地的铜(Cu)含量与油茶果实中Cu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不同Cu提取剂的有效性及对果实Cu含量的影响。采用HCl、ASI、Bray、DTPA、Mehlich3等5种浸提剂提取油茶林地土壤Cu,并采用ICP-AES测定提取液及果壳、种皮和种仁的铜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Cu提取能力不同,提取能力顺序为:ASIDTPAHClM3Bray;不同浸提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铜含量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油茶种仁Cu含量最高,达14.267 mg/kg,其次为种皮,果壳Cu含量最低;5种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效铜含量与油茶果壳、种仁Cu含量呈正相关,其中与油茶种仁Cu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与种皮中Cu含量呈负相关。本实验表明,土壤和果实Cu含量测得值均低于国家标准,为油茶无公害生产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种瓜类作物SSR扩增的通用性与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940对SSR引物,对甜瓜、黄瓜和西瓜三套重组自交系群体的作图亲本DNA进行PCR扩增,分析SSR引物在不同瓜类作物问的通用性与多态性.结果表明.上述SSR引物在甜瓜、黄瓜和西瓜等不同瓜类作物问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最小通用率超过24%,说明不同瓜类作物基因组同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瓜类SSR引物的种属特异性很强,能够检测的多态率很低,三套作图亲本之间能够共用的多态性SSR引物比例甚至不足1%.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棚栽嫁接西瓜地耕作层土壤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带毒情况,以棚栽嫁接西瓜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病株根部为中心按向边膜和相邻植株2 个不同方向分别采集植株根部以及距植株根部40、80 cm的表土(0~5 cm)、深土(与表土取样点相对应,距表土23~27 cm深),及取病地不同耕作方式后的土壤,进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LSA)检测以确定土壤的带毒性。结果发现:根围土壤带毒率检测中,健康株与隐症带毒株均不带毒,显症病株中,根部、边膜方向距根部40 cm和80 cm、相邻植株方向距根部40 cm和80 cm,5 个取样点的带毒率表土依次为100%、80%、70%、40%、20%,深土依次为80%、50%、50%、40%、30%;病地不同耕作方式后的土壤带毒检测中,西瓜—水稻—芋头未检测到病毒,西瓜2 年连作与3 年连作带毒率均高于90%,表土自然消解1 年、西瓜—水稻—西瓜、西瓜—蔬菜—西瓜、西瓜—蔬菜—春玉米、西瓜—蔬菜—水稻、西瓜—甘蔗—水稻的带毒率则依次为50%、42.86%、35%、30%、24%、20%。说明病株表土带毒率高于深土,离病株根部越近,或者病株藤蔓覆盖越茂盛,土壤带毒率越高;轮作对病地土壤中的病毒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浸提方法提取油茶林地的铜(Cu)含量与油茶果实中Cu 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不同Cu 提取剂的有效性及对果实Cu 含量的影响。采用HCl、ASI、Bray、DTPA、Mehlich3 等5 种浸提剂提取油茶林地土壤Cu,并采用ICP-AES测定提取液及果壳、种皮和种仁的铜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Cu提取能力不同,提取能力顺序为:ASI>DTPA>HCl>M3>Bray;不同浸提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铜含量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油茶种仁Cu含量最高,达14.267 mg/kg,其次为种皮,果壳Cu含量最低;5 种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效铜含量与油茶果壳、种仁Cu含量呈正相关,其中与油茶种仁Cu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与种皮中Cu含量呈负相关。本实验表明,土壤和果实Cu含量测得值均低于国家标准,为油茶无公害生产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鉴定及分子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的快速鉴定检测是控制该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蔓延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汁液摩擦接种、透射电镜观察、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和RT-PCR方法对该病毒进行鉴定;同时对RT-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进行优化,建立CGMMV免疫捕获RT-PCR(IC-RT-PCR)检测方法。【结果】血清学、生物学、电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供试样本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引致。IC-RT-PCR方法可以简化RNA的提取,降低对试验材料要求。【结论】IC-RT-PCR的建立为CGMMV的检测提供了操作更为简便、特异性更强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来源的51份甘蓝型黄籽油莱种质为材料,对粒重、色泽、蛋白质、硫甙和芥酸含量等主要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质间千粒重差异大,变幅在1.54~4.76 g之间,平均为3.65 g,多数集中在3.4~3.8 g之间;影响种皮色泽的主要是黑色素和花色素;根据其含量的不同,可分为高花色素类、高黑色素类和低色素3个类群;种子颜色等级与种子含油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种子颜色等级与种子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种子舍油量为31.8%~46.4%,蛋白质含量为23%~34.9%,芥酸含量为0.56%~5.40%,硫甙含量为6.95%~76.43%;且种子的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芥酸含量与硫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硫甙含量与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侵染的黄瓜叶片为材料,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核酸斑点杂交(NASH)技术,进行了检测灵敏度比较研究。三种检测方法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RT-PCR检测灵敏度高于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斑点杂交技术,以血清学为基础的DAS-ELISA检测灵敏度最低。通过灵敏度对比分析得出,核酸斑点杂交技术可以替代RT-PCR应用于基层的检疫检测。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Four clones of the Chilota Potato Collection from the germplasm bank of the Universidad Austral de Chile, with potential combined resistance to PVX, PVY and PVS, were mechanically inoculated with these viruses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wether they were truly resistant or not. Virus coat protein in the inoculated clones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NCM-ELISA, DAS-ELISA, Western Blot and NASH.Two of the four inoculated clones were resistant to both PVY and PVS. This information will allow the utilization of these two clones in plant breeding programs.Abbreviations NCM-ELISA Nitrocellulose membran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DAS-ELISA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NASH 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  相似文献   

15.
对122份国外普通菜豆资源的熟性、生育日数、生长习性、出土子叶色、叶形、花旗瓣色、花翼瓣色、株高、株型、主茎节数、单株分枝数、结荚习性、单株荚数、每果节荚数、荚色、荚形、荚面、荚长、荚宽、单荚粒数、粒形、种皮光泽、种皮斑纹、粒色、百粒重、单株产量、小区产量15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22份国外普通菜豆资源聚为四类,其中来自葡萄牙的91号资源单独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6个性状提取了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4.37%,包括颜色因子、百粒重因子、产量因子、形态因子等主要因子。该研究旨在充分挖掘国外菜豆种质资源特性,为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V. K. Gupta  S. Gudu 《Euphytica》1990,46(1):79-84
Summary Intraspecific crosses involving five cultivars of 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and two from A. caudatus were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inheritance of five morphological traits (seed coat colour, inflorescence colour, seedling colour, oval leaf mark and purple leaf mark). Seedling colour, inflorescence colour, seed coat colour and oval leaf mark segregated to a 3:1 ratio and therefore each wa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dominant gene. The purple leaf mark segregated in 9:7 ratio and hence may be controlled by two dominant genes. Simultaneous segregation for seed coat colour and inflorescence colour gave a ratio of 9:3:3:1. Similar genetic ratio was observed for the simultaneous segregation for oval leaf mark and inflorescence colour. It was suggested that each of these traits is controlled by independent genes.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来源于全国各地的253份向日葵种质资源进行相关、回归、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向日葵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提供参考;利用2倍标准差法对数量性状进行代码分级,并采用频次分析对代码分级的科学性进行探讨,为向日葵DUS测试[对申请保护的植物新品种进行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的栽培鉴定试验或室内分析测试]指南的修订提供依据。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叶片大小与叶长、叶宽,瘦果大小与瘦果长度、瘦果宽度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且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函数关系。通过性状代码分级和频次分析发现苞叶密度、舌状花密度、叶长、瘦果厚度分级比较少,且数据较为集中,不利于区分不同品种。瘦果长度、瘦果宽度、瘦果大小虽然分级较多,但不符合正态分布,表明代码分级不够科学合理。而主茎叶数、叶宽、叶片大小、花盘直径、株高这些性状数据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代码分级较为科学,便于区分不同品种。造成代码分级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同时也受品种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甜菜主要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鉴定与评价不同生态区甜菜主要种质资源的抗病性,为种质资源在抗病育种上科学有效利用提供依据。以甜菜3个生态区的313份主要种质资源为试材,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按照甜菜的规范标准,调查种质的发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划分抗性级别。鉴定出高抗甜菜褐斑病种质资源85份、抗病89份,抗甜菜根腐病种质资源11份,抗甜菜丛根病种质资源3份,抗甜菜白粉病种质资源28份。同时鉴定出兼抗2种病害的种质资源,高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种质资源5份、抗褐斑病兼抗根腐病种质资源5份、抗褐斑病兼抗丛根病种质资源2份,高抗褐斑病兼抗白粉病种质资源20份。结果表明,中国甜菜种质资源比较匮乏,除抗褐斑病种质资源外,抗根腐病、丛根病和白粉病的资源不但数量少,而且抗性级别低。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地利用黄秋葵种质资源,给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60份黄秋葵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31个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指标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秋葵植物学特征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茎色、茎表面、叶色、果色呈同一对应关系。叶姿越直立的,其叶型多为浅裂叶或全叶,花冠中等偏小,种子形状多是圆形;反之,叶姿下垂的,叶型多为深裂叶,花冠较大,种子多为扁圆形、肾形。(2)黄秋葵的生物学特性多样性丰富,存在广泛变异,其变异系数排序为:种子产量(72.51%)果数(43.84%)叶柄长(40.84%)果长(36.95%)第1朵花开花天数(28.22%)叶片长度(22.69%)叶片宽度(21.28%)分枝数(21.05%)株高(20.99%)开花天数(18.14%)出苗天数(16.96%)生育天数(8.97%)花瓣数(2.57%)。(3)黄秋葵生物学特性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黄秋葵种子产量与叶柄长度、果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开花天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49、0.46、0.39、0.37。开展黄秋葵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对黄秋葵种质的鉴定、评价及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