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一直是鱼类消化生理的重要研究内容。鱼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主要取决于鱼类消化酶的活性。消化酶活性的提高,可以促进鱼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进而促进鱼类的生长。关于鱼类消化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做过很多工作,就影响鱼类消化酶活性的因素做过很详细的探  相似文献   

2.
鱼类消化酶的研究一直是鱼类消化生理的重要研究内容。鱼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主要取决于鱼类消化酶的活性。消化酶活性的提高,可以促进鱼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进而促进鱼类的生长。关于鱼类消化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做过很多工作,就影响鱼类消化酶活性的因素做过很详细的探  相似文献   

3.
梯级开发对北盘江中下游鱼类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水利开发和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2009—2010年对北盘江中下游石板寨以下河段的水生生境和鱼类资源进行了4次调查。结果表明:北盘江中下游生境片断化明显,已不具备产漂流性卵鱼类完成整个繁育过程的生境条件。共采获鱼类45种,其中在流水河段采获鱼类24种,大多数为喜流水生境鱼类;在库区河段采获鱼类21种,喜静水或缓流鱼类12种,喜流水鱼类9种,董箐库区喜流水鱼类种类及比例明显高于光照库区;北盘江中下游新记录鱼类25种,其中11种为喜静水生境鱼类。结合历史资料,北盘江中下游分布鱼类有78种,分属4目15科64属。从渔获物分析来看,流水河段受梯级开发影响相对较小,成为喜急流或流水生境鱼类生活的主要水域,但资源数量未见明显增长;库区水域喜急流或流水生境鱼类仍有少量分布,随着蓄水时间的增长,喜静水生境鱼类在库区鱼类组成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大,一些急流或流水类型鱼类可能退出库区水域。  相似文献   

4.
整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淡水鱼类名录,并对该地区淡水鱼类的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共有淡水鱼类220种,隶属14目35科109属。该地区淡水鱼类可分为6个区系复合体:中国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98种;南方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65种;中印山区鱼类区系复合体,5种;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5种;北方山区区系复合体,5种;上第三纪鱼类区系复合体,7种。其他种类为河口及洄游性鱼类。长三角地区鱼类区系以东亚特有的江河平原鱼类为主。  相似文献   

5.
鱼类骨骼标本是鱼类进化研究的基础样本。以洞庭湖水系沅水中三种野生鱼类:鲫鱼(Carassius auratus)、大眼鳜鱼(Siniper cakneri)、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例,在实验室制作鱼类骨骼标本,探索三种鱼类骨骼的标本制作方法。分析讨论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三种鱼类骨骼之间的对比,从而熟悉鱼类运动系统的结构与特点,进一步了解沅水典型经济鱼类游泳和生活习性,为常见经济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浅谈水环境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中的水温、pH值、溶解氧等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这些水环境因素对鱼类养殖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掌握鱼类与水环境相互关系的有关知识,改善水质,达到鱼类养殖的最佳水环境,实现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鱼类标志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和引种驯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它也是一种研究鱼类分布、种群密度、洄游和鱼类资源等的重要方法。综述了鱼类标志技术的种类、优缺点及研究应用等,以期推动鱼类标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鱼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食品,在鱼类运输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运输条件的控制,对水体环境进行改善,使得水体的质量更适宜鱼类生存,避免鱼类运输过程中出现死亡。到达目的地之后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鱼类进行处理,旨在提高鱼类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鱼类体色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进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色是鱼类一种较为独特的表型性状。鱼类体色变异是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鱼类体色变异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为更好地了解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总结和归纳了鱼类色素细胞的发育与类型、鱼类体色变异的遗传学基础,以及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鱼类引种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黄河流域目前共引入鱼类31种。鱼类引种丰富了黄河流域水产种质资源,创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不规范的引种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的后果。描述了黄河流域鱼类引种现状,分析了鱼类引种对黄河流域土著鱼类的潜在威胁,提出了鱼类引种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鱼类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保护黄河下游鱼类资源,对黄河下游的鱼类组成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现鱼类27种,其中鲤形目19种,鲈形目4种,鲇形目2种,鲻形目和合鳃鱼目各1种。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黄河下游鱼类群落结构以小型化、低经济价值鱼类为主,而重要经济鱼类较少。郑州花园口段鲤在渔获物中比例较高,可能是近年来开展增殖放流的结果。造成鱼类资源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水库调水调沙、水温偏低和酷渔滥捕。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下游鱼类资源,应采取调水调沙对鱼类影响专题研究、全面调查鱼类资源现状、优化鱼类生境和放流技术、推广适度休渔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鱼类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参阅了近50年对洞庭湖鱼类研究的文献资料,对洞庭湖鱼类资源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洞庭湖鱼类物种数一般稳定在110~120种,但是近10年来有减少的趋势;洞庭湖的鱼类区系属于长江鱼类区系的一部分,洞庭湖鱼类区系是以第三世纪现代中国平原复合体为主体;洞庭湖鱼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洄游型和半洄游型鱼类数量和所占鱼获物比重急剧下降;洞庭湖主要经济鱼类个体低龄化、小型化。最后,分析了鱼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介绍澜沧江上游鱼类区系组成及分布,总结其鱼类生态习性,其种类特别,但种群数量不大。随着水电站的大量开发建设而鱼类区系组成必将有所变化,鱼类增殖站的建成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对澜沧江上游鱼类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套养吃鱼的品种:在同一口池塘中,适当套养一些肉食性鱼类,如鳜鱼、乌鳢(黑鱼)、加州鲈鱼、鲇鱼等,利用这些鱼类,既可以清除池塘里的经济价值低的小型野杂鱼类,将它们转化为优质水产品,又可以放养鱼类减少争食、争氧对象,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要注意的是,肉食性鱼类投放时规格要小于主养鱼类,以保主养鱼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充分了解其种类组成和区系资源特征。经近年来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土著鱼类实地采集调查,结合雅鲁藏布江流域多年的鱼类调查名录,对该江域土著鱼类组成、分布区系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其资源特征,对其现有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显示:雅鲁藏布江流域土著鱼类共42种,隶属于3目5科20属,在种类组成上主要以裂腹鱼亚科鱼类、条鳅亚科鱼类和鮡科鱼类为主;区系组成较为单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资源特征方面,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的主要食料基础为水中昆虫和藻类,但也随着土著鱼类生境不同在食性种类上有所变化,表明其食性具有可塑性。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在繁殖策略上也有其各自独特性。在种群数量变动上,资源价值利用较强的土著鱼类种群有下降的趋势,但绝大部分土著鱼类种群仍处于原始的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鱼类疾病的不断暴发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鱼病的免疫防治变得日趋重要。作为机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鱼类免疫因子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与人类和高等脊椎动物相比,鱼类免疫因子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已发现了多种鱼类免疫因子。本文对现目前已报道的鱼类免疫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抗体、补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Toll样受体、抗菌肽、溶菌酶及凝集素等结构与功能、作用机制及它们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对部分免疫因子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在鱼类免疫学研究中,一些现代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转录组技术在快速鉴定和筛选鱼类免疫相关基因、鱼类免疫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并对鱼类免疫因子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更深入研究鱼类免疫系统的发生、探讨免疫因子在鱼类免疫中的作用和应用提供文献依据和参考,促进鱼类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汉江中游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2004年5~8月对汉江中游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汉江中游现有产漂流性卵的鱼类16种,其中经济鱼类仅有草鱼C 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鲢Hypophthalm ichthysm 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长春鳊Parabram is pekinensi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等8种;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和产卵的规模与江水的温度、流量、流速、涨水持续的时间紧密相关;汉江中游干流和支流唐白河共有11个经济鱼类产卵场,20个小型鱼类产卵场;干流鱼类产漂流性卵1 632 651万粒,“四大家鱼”、其它经济鱼类和小型鱼类分别占0.57%、2.23%和97.20%;支流唐白河鱼类产漂流性卵52 985万粒,“四大家鱼”、其它经济鱼类、小型鱼类分别占0、14.15%和85.85%。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产漂流性卵鱼类种类减少9种,全部为经济鱼类;汉江中游干流产卵量增加2.59倍,支流唐白河的产卵量减少76.17%;“四大家鱼”和其它经济鱼类分别减少89.97%和80.17%;干流王甫洲和襄樊的2个重要经济鱼类产卵场与支流唐白河12种经济鱼类的产卵场消失,而小型鱼类产卵量增加9.48倍。汉江中游经济鱼类资源呈衰退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中北部6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发现鱼类70种,隶属5目16科50属。6个自然保护区的鱼类以老第三纪原始鱼类类群后裔及南亚暖水性鱼类为主。比较了6个保护区鱼类起源、分布和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19.
鱼类标志放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志放流(tagging)技术是一种研究鱼类洄游和鱼类资源的方法,先在鱼体做上标志,然后通过重新捕获标志鱼,根据标志放流记录和重捕记录,绘制鱼类标志放流和重捕的分布图,以推测鱼类游动的方向、路线、范围和速度等;若进一步结合鱼体长度、重量和年龄资料,则可研究鱼类的生长和死亡规律,以及检验增殖放流的效果等。此外,根据鱼类标志放流的结果还可估算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动。我国的鱼类标志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报道较少,因此,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非常迫切。本文对鱼类标志方法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促进我国鱼类标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鱼类消化道菌群的作用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生态学在鱼类中的研究较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深度有较大差距。本文介绍了鱼类消化道菌群对鱼类的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对病原菌入侵的拮抗作用和自身的致病作用;介绍了水体中的微生物、盐度、水温,鱼类摄食的饵料、药物,鱼类不同的生理状态和发育阶段对鱼类消化道菌群的影响;并认为鱼类早期发育阶段肠道菌群的演替、肠道菌群的免疫机理和利用肠道菌群进行环境监测等是今后鱼类肠道微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