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让"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两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应当根据"两课"教材特点,把"三个代表"思想融入其中;在讲授中,将"三个代表"思想与原著、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达到进学生头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让“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两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应当根据“两课”教材特点,把“三个代表”思想融入其中;在讲授中,将“三个代表”思想与原、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达到进学生头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表明:“三个代表”思想是高校“两课”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客观依据,一是时代的要求,是由高校“两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二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理论创新,是“两课”建设的客观要求。据此,提出“两课”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三个代表”思想如何“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问题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4.
“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等“三性”目标是“两课”发挥作用的主线。“三个代表”是“两课”“三性”目标实现的思想保障,提高教师素质,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环境,是“两课”“三性”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是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渠道 ,是“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的中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认为要注意正确处理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大学生、教材、课堂三个方面的关系。1 正确处理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大学生的关系 ,使理论贴近学生1 .1 全面认识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战略意义1.1.1 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他们的重要责任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如何进一步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积极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指示精神,是我们“两课“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掀起学习“三个代表“理论热潮对我们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已成为“两课“教学的主题.本文,试就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灌输理论,探讨如何在青年大学生中进行“三个代表“理论的灌输,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论述了其对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先导意义和党的历史责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的思想发展,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品质和创新意义;梳理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构建了经济要素层次结构模型或称经济理论变迁模型;从经济学角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科学诠释,阐明了他是当代中国政治理论与经济理论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形成稳定且简明的教学活动结构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程序。“两课”教学的效果如何,重点在课堂。本文通过组建教学团队,保证了“两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再运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这种教育方式的广泛传播,从而构建了一种新的“两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两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环节,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处理不好、思想政治教育课体系不够完善、教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两课”教师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教师素质、整合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沉忧患,回应当代世界和中国新的发展变化,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其在基本理论层面主要表现为综合创新;在政策措施层面,则主要表现为继发性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由理论精髓、思想内核、学说本体和政策展开4个层面构成了严谨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爱玛》主人公形象的“扩大”与“缩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玛》主人公形象,从表面上看,随着她逐渐成长和道德日趋完善在不断"扩大";从意境上讲,随着她慢慢融入以至陷入那个吞噬女性的风俗社会而慢慢"缩小"。这一大一小展示了小说主人公爱玛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13.
"Walking" in the newbor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rief daily exercise of the walking and placing reflexes in the newborn leads to a high rate of responding by 8 weeks and to an earlier onset of walking alone. There appears to be a critical period during which the walking response can be transformed intac from a reflexive to an instrumental action.  相似文献   

14.
Each of three pigeons used a mirror to locate a spot on its body which it could not see directly. Although similar behavior in primate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 self-concept or other cognitive process, the present example suggests an account in terms of environmental events.  相似文献   

15.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学过与 计算机原理"相关的前期课程,要在 3~ 4个学时内讲清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困难的。但如不从计算机的数学起源和电路实现处讲,学生始终有架空的感觉。我们在讲非计算机专业的 计算机文化基础 "时,从逻辑代数讲起,阐明计算机是如何用逻辑运算完成数值计算的。再说明计算机硬件(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的逻辑电路实现,以及计算机是如何用软件操作硬件来完成工作的。并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文件、目录、路径问题作了较深入的说明。只用 3~ 4个学时,即能给学生建立一个虽然粗略,但切实可信的计算机形象  相似文献   

16.
Electrodes were implanted in the middle hypothalamus of rats to determine the ne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feeding" centers. Stimulations of the farand mid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 produced feeding responses in sated animals, but only the former caused sated animals to cross an electrified grill to press a lever for food. After lesions had been made in the medial forebrain bundle, however, stimulations in the far-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 resulted in feeding in sated animals but failure to cross the electrical barrier to press a lever for food. Simultaneous far-lateral and "satiety" center stimulations produced feeding in sated animals but failed to "motivate" grill-crossing behavior.  相似文献   

17.
《论语·八佾》中的“社”,部分古代注本和几乎所有的今人注本,都解释为“木制的牌位”。本文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这里的社,是指代表社神的活着的树木,而不是木制的牌位。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讲,"软实力"是20世纪末西方学者为应对世界各民族国家进入全球性竞争时期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实,中国战国时代产生的"文化"概念,早就具有"软实力"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思想家从"人文化成"的角度,对"文化"具有"化入人心"的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提出了系统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9.
宋代理学家将“天”作为宇宙本体,并赋予其伦理含义。同时,又将“人”抽象为一个总体性范畴,概括为一种普遍性的精神存在。在此基础之上,他们从世界本原上说明了天与人的相合,并论证了天人为一的结合点在于“理”、“心”、“性”等,为天人为一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色墙纸>中的主人公"我"与<一小时故事>中的主人公马拉德太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她们都是男权文化中受压抑的女性,但她们的觉醒都是无意识的觉醒,她们的反叛也是无意识的反叛;她们都走向了相同的结局--终于自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