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超声辅助法用乙醇对阿尔泰藜芦(Veratrum lobelianum Bernh.)根和根茎部浸提;浸提液经浓缩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萃取得到相应的萃取物;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阿尔泰藜芦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及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种萃取物对灰葡萄孢菌、茄链格孢菌、尖孢镰刀菌及链格孢菌4种供试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种萃取物(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水)对链格孢菌的抑制率均最高,EC_(50)分别为1 683.00、929.33、766.00、358.67μg/mL。水相萃取物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佳,其对灰葡萄孢菌、茄链格孢菌、尖孢镰刀菌及链格孢菌的EC_(50)分别为939.33、554.00、1 294.33μg/mL和358.67μg/mL。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孢子萌发检测、平板生长抑制法和果实病害防治试验,测定了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s PL36-1防治储藏期番茄果实灰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菌株PL36-1发酵滤液不仅能够抑制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而且可以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对峙培养的菌株PL36-1显著抑制灰葡萄孢的菌丝生长,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到74.45%,菌株PL36-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也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PL36-1发酵液处理樱桃番茄果实后,能有效控制番茄果实灰霉病的发生,含有2×10~8孢子/m L的发酵液10 d的防治效果达70.64%。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灰霉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本试验于2020年-2021年在吉林、江西、湖北、山东、北京、湖南等地区的草莓、辣椒、四季豆、茄子和番茄上采集病叶、病茎、病花和病果,经单孢分离获得117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啶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有4株灰葡萄孢BJ14、BJ45、BJ46和BJ47对氟啶胺的敏感性显著降低,EC50在0.113 7~0.394 6μg/mL,抗性倍数为4.7~16.3,MIC值>4μg/mL。其余113个菌株对氟啶胺的平均EC50为0.025 1μg/mL。敏感性降低的4个菌株继代培养10代后,抗药性状稳定。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对氟啶胺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对腐霉利和咯菌腈2种杀菌剂表现为敏感,氟啶胺与腐霉利或咯菌腈没有交互抗性。生物学性状研究表明,4株敏感性下降菌株在PDA平板上的生长速率和在番茄果实上的致病力都显著低于敏感菌株,而菌丝生物量、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与敏感菌株无显著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已存在对氟啶胺敏感性降低的菌株,鉴于灰葡萄孢属于高风...  相似文献   

4.
首次研究分析了灰葡萄孢霉菌群体中旁路氧化与菌丝生长对嘧菌酯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旁路氧化酶的专化性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不同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50 μg /mL SHAM对采自浙江、江苏、山东三地的142株灰葡萄孢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29.03% ~48.33%之间,平均为10.49%。SHAM处理对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表现出明 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无SHAM时,嘧菌酯对上述群体菌丝生长的EC50(EC50Q)值在0.20~51.48 μg /mL 之间,平均为6.56 μg /mL;当SHAM浓度为50 μg /mL时,EC50 值在0.04~5.25 μg /mL 之间,平均为2.21 μg /mL。旁路氧化的相对贡献值F 最低为0.17,最高为24.40,平均为3.19。另外,少数在没有SHAM存在时对嘧菌酯表现"耐药性"的菌株在SHAM存在下对嘧菌酯也很敏感。  相似文献   

5.
番茄叶霉病菌对氟硅唑敏感基线及抗药性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未使用过氟硅唑的保护地中采集番茄叶霉病叶,经单孢分离获得43株叶霉病菌。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硅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间存在较大差异,EC50值最低为0.151 9μg/mL,最高达4.647 5 μg/mL。所有菌株的EC50总平均值为1.253 1μg/mL,可作为番茄叶霉病菌对氟硅唑的敏感基线。野生菌株经紫外线照射,获得两个抗药性突变菌株,其抗药性倍数分别为6.0和7.6。突变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能力显著低于原野生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连续施药对番茄灰葡萄孢对咯菌腈敏感性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从灰霉病发生初期开始,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67.5 g/hm2)定期向番茄苗喷施咯菌腈,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灰葡萄孢对咯菌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番茄1个生长季节中连续施药7次后,病菌对咯菌腈仍表现敏感,其EC50值在0.004 7~0.046 2 μg/mL之间。在含咯菌腈的PDA培养基上对30个灰葡萄孢敏感菌株进行药剂驯化7代后,共产生2个抗药性突变体(Rg-12和Rdz-28),其中Rg-12对咯菌腈的EC50值是其亲本菌株g-12的46倍,Rdz-28的EC50值大于500 μg/mL,2个抗性突变体在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产菌核能力方面均显著低于其亲本菌株。推测灰葡萄孢可能不易对咯菌腈产生抗性,咯菌腈可作为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理想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7.
从河北省不同地区未使用过啶菌噁唑的保护地中采集黄瓜或番茄灰霉病果、病叶,经单孢分离获得102株灰葡萄孢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啶菌噁唑的敏感性,所得EC50值在0.046 0~0.199 1 μg/mL之间,平均为(0.118 2±0.036 3) μg/mL,其敏感性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可作为灰葡萄孢菌对啶菌噁唑的敏感性基线。采用紫外线诱导获得了7株抗药突变体,抗药突变体的菌落直径、菌丝干重、产孢量和致病性明显低于其亲本菌株,继代培养9代后抗药突变体的抗药性倍数下降。  相似文献   

8.
发展虫生真菌的抗药性是协调生防与化防,稳定真菌杀虫剂应用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本研究从代表性地区采集植物病原样本,分离得到35株菌株,鉴定为3属5种,即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和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应用菌落直径法测定其对苯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1株灰葡萄孢霉菌株中,最高EC50为936.2670μg·mL^-1;12株青霉属菌株中,最高EC50为0.0384μg·mL^-1;12株链格孢菌株中,最高EC50为703.5557μg·mL^-1。其中灰霉和链格孢属菌株中有4株EC50大于600μg·mL^-1的高抗菌株,即灰葡萄孢霉的菌株SD2和SD1以及茄链格孢的菌株CC2-2和LF1-2,这4株菌株可作为遗传转化抗性基因克隆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新型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N-(2,4,5-三氯苯基)-2-氧代环己烷基磺酰胺(简称化合物108)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以及菌核产生等不同生育阶段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菌丝致病力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108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及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6.90、4.70和4.11μg/mL;菌核形成受到明显抑制,当药剂质量浓度达20μg/mL时,无菌核产生。经化合物108处理后的灰葡萄孢菌丝致病力下降,40μg/mL处理的菌丝致病力显著低于对照。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化合物108能导致灰葡萄孢菌丝萎缩、塌陷和变形,菌体细胞壁增厚、皱缩及分层。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浙江、湖北和安徽3省的蚕豆赤斑病样品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引起赤斑病的2种病原菌——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和灰葡萄孢B.cinerea 的抗药性发生情况,并在离体条件下通过抗药性诱导试验比较了二者的抗药性风险。结果共分离得到153个菌株,其中蚕豆葡萄孢122株(占79.7%),灰葡萄孢31株(占20.3%)。共检测到37株多菌灵高水平抗药性菌株(其中蚕豆葡萄孢9株)和42株异菌脲低水平抗药性菌株(其中蚕豆葡萄孢17株);嘧霉胺对153个菌株的EC50值在0.01~5.13 μg/mL之间,平均EC50值为0.72±0.15 μg /mL;表明蚕豆赤斑病菌对常见杀菌剂已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且灰葡萄孢的抗药性问题比蚕豆葡萄孢要严重得多。抗药性诱导试验进一步证实,灰葡萄孢的抗药性风险明显高于蚕豆葡萄孢。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供试绿僵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对多菌灵均表现为敏感, 其中, Ma55菌株对多菌灵最敏感。采用分生孢子定向筛选的方法获得了金龟子绿僵菌抗多菌灵突变株, 测定了抗性突变株对多菌灵的抗性差异。结果显示, 在获得的抗性突变株中, MC-2的EC50最大, 达到397.064 3μg/mL, 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最高, 抗性水平指数达到102.35。对Ma55抗多菌灵突变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及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的抑制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 抗性突变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均比亲本菌株Ma55小, 但产孢量均比Ma55大, 其中, MC-2的产孢量最大, 为5.12×106个/mL; MC-5次之, 其产孢量为4.81×106个/mL, MC-8的产孢量在抗性突变株中最低。平板对峙培养结果显示, 金龟子绿僵菌抗多菌灵突变株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 其中, MC-2对棉花枯萎病菌、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 与亲本对照菌株Ma55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磺酰胺类化合物1S,2R-((3-溴苯乙基) 氨基)-N-(4-氯-2-三氟甲基苯基) 环己烷基-1-磺酰胺 (代号SYAUP-CN-26) 的抑菌活性及防治病害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SYAUP-CN-26可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尤以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活性较强,EC50值分别为1.82 μg/mL和14.98 μg/mL。20 μg/mL的SYAUP-CN-26处理能显著降低灰葡萄孢的产孢量、产菌核量,增加单菌核重。经该化合物处理过的灰葡萄孢孢子及菌丝致病力均降低。200 μg/mL的SYAUP-CN-26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3.11%和47.52%,保护作用优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菌株Yw1防治储藏期草莓果实灰霉病Botrytiscinerea的效果,并对其防病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菌株Ywl可以有效的控制储藏期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发病率可由95.1%降至30.5%-55.6%,菌株Ywl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抑制灰葡萄孢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52.1%。去除菌体的上清液对灰霉菌无明显抑制活性,说明其抗菌作用机制可能是活菌的竞争作用。由此可见,菌株Ywl是1株有应用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武夷菌素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本文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测定、分生孢子萌发抑制测定、胼胝质沉积测定、离体叶片和果实防治等试验,发现武夷菌素可以抑制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浓度达到120μg/mL时,对菌丝的抑制作用达到94.3%;当浓度达到100μg/mL时,武夷菌素对葡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可达到96.0%;通过离体叶片及果实防效试验发现,武夷菌素浓度达到120μg/mL时,防治效果分别为87.5%和96.6%。武夷菌素可以显著降低灰霉病菌的草酸合成能力,导致其致病力减弱,从而减轻灰霉病菌对寄主的侵染。武夷菌素能够通过诱导葡萄叶片的胼胝质沉积,增加葡萄组织的防御能力,从而起到有效防治灰霉病的作用。综上所述,武夷菌素对葡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生物防治药剂进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从山西运城、临汾、长治、晋中、大同等地保护地黄瓜灰霉病病株上采集、分离的分属于3个不同菌丝融合群的8个灰葡萄孢菌单孢菌株,经氯酸盐诱导处理,共获得了抗氯酸盐的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nit突变体)59株,其中nit1型38株,nit3型10株,nitM型11株。所有nit突变株分别在PDA斜面转管培养3次(21 d)后,除6株恢复成野生菌株外,其余多数nit突变菌株表现稳定。来源于同一野生菌株的不同类型nit突变体间或同一菌丝融合群不同野生菌株的nit突变体间可产生互补反应而形成异核体,其中以nitM型突变株互补性最好,在利用nit突变体测定灰葡萄孢菌营养体亲和性时应作为标准菌株。来源于不同菌丝融合群的nit突变体间不能产生互补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柑橘黑点病菌种群对代森锰锌的敏感性及筛选更高效的防治药剂,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来源于黄岩、衢州、梅州和南丰4个生产果园种群和1野生种群,共221个柑橘黑点病菌菌株对代森锰锌的敏感性;并在离体、温室和果园条件下,评价百菌清和克菌丹等药剂的抑菌活性和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南丰种群和衢州种群对代森锰锌的EC50分别为1.11、1.01μg/mL,显著高于野生种群0.90μg/mL,但最不敏感菌株抗性水平仅为1.8,小于5;百菌清和克菌丹对孢子萌发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代森锰锌,温室防效与代森锰锌相当;苯醚甲环唑抑制孢子萌发效果显著低于代森锰锌、百菌清和克菌丹,但抑制菌丝生长的效果显著较好。代森锰锌与苯醚甲环唑以质量比4∶1混合对抑制菌丝生长有增效作用,与矿物油以1∶1 250及1∶6 250混合对抑制病菌孢子萌发有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我国柑橘黑点病菌种群仍对代森锰锌敏感,代森锰锌仍为有效防治药剂;添加适量苯醚甲环唑或矿物油有提升代森锰锌防效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黍黑孢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40 h后开始产孢,但孢子萌发在产孢20 d后。1/2马铃薯葡萄糖汁(PDB)和1%酵母浸出膏显著地促进孢子萌发,萌发率分别达到99%和87.7%,而5%葡萄糖、1%胰蛋白胨和5%蔗糖对孢子萌发促进作用不显著。药剂对菌丝抑制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等8种药剂都对黍黑孢菌菌丝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EC50为0.017μg/mL,EC95为0.098μg/mL。药剂对黍黑孢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表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福.腐.百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福甲胂.福锌可湿性粉剂和28%百.霉威可湿性粉剂都是有效的杀菌剂,其中,百菌清效果最好,其EC50和EC95分别为0.008μg/mL和0.107μg/mL。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 对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 SDHIs)杀菌剂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水平及抗性机制, 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9年上海市5个草莓主产区的90个灰葡萄孢菌株对氟吡菌酰胺的抗性, 并分析了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SHD)亚基序列?结果显示:敏感性频率分布基线呈一个连续单峰曲线, 符合正态分布, 平均EC50为1.68±0.91)μg/mL, 氟吡菌酰胺对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最低值为0.09 μg/mL, 最高值为75.91 μg/mL?根据新建立的抗性划分标准, 发现上海奉贤区已存在抗氟吡菌酰胺的菌系, 抗性频率72.77%, 抗性菌株的最高抗性倍数为45.18, 其他地区抗性频率较低, 浦东新区和嘉定区分别为25.00%和4.76%, 崇明?青浦区菌株的抗性频率均为0?已有抗性的菌群抗性突变位点在 Sdh B亚基的N230I位和P225F位这二个位点, 突变后分别导致低抗?中抗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丁香酚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香酚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以及田间分离得到的7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对丁香酚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丁香酚对B.cinerea 03 孢子和菌核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丁香酚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灰葡萄孢不同菌株对丁香酚的敏感性不同,EC50值在29.97 ~83.62 μg/mL之间;丁香酚可抑制灰葡萄孢产孢,但对孢子萌发无影响,可抑制其菌核的产生和萌发。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丁香酚能破坏灰葡萄孢菌丝细胞膜。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丁香酚处理前后菌丝培养液中K+浓度和OD260值变化,结果显示处理后K+浓度和OD260值均升高。综上所述,细胞膜可能是丁香酚对灰葡萄孢菌丝的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且对兰州百合3种病害具有较高防效的矿物源农药,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黄瓜子叶法及喷雾、灌根法分别测定了5种矿物源农药对引起兰州百合病害病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交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的抑菌作用、活性、离体防效和室内盆栽防效,明确了其防病持效期及对百合的安全性。结果表明,86.2%氧化亚铜WP对灰葡萄孢、交链格孢、裂褶菌的抑菌作用均最好,EC50分别为286.52、203.17、39.42μg/mL,29%石硫合剂AS对灰葡萄孢、交链格孢的抑菌作用较好,EC50分别为683.56、320.20μg/mL,46%氢氧化铜WG对裂褶菌的EC50为89.60μg/mL;离体防效测定表明,86.2%氧化亚铜WP和29%石硫合剂AS对百合灰霉病、叶斑病防效均较好,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在78%和70%以上,86.2%氧化亚铜WP和46%氢氧化铜WG对百合鳞茎腐烂病防效较好,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在83%和76%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