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水稻水培条件下于移栽至抽穗期 ,设计 8种施氮浓度 (0~ 4 9mg/kg) ,研究其对汕优 63谷壳大小、谷粒充实程度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1处理间粒重极差达 4 .72 mg。与对照相比 ,降低施氮浓度有利于提高粒重 ,施氮浓度过高 ,粒重显著下降。 2降低施氮浓度能显著增加谷壳的长度、宽度及面积 ,增加施氮浓度可提高饱粒的充实程度。 3从谷壳大小及谷粒充实度来看 ,处理间粒重的差异主要是由谷壳大小所造成。 4不同施氮浓度条件下 ,谷壳宽度的变异大于谷壳长度 ,谷壳宽度是决定谷壳大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施氮时期对"扬稻6号" 水稻谷壳生长和谷粒充实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等7个施氮期处理,研究其对“扬稻6号”谷壳生长,谷粒充实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基肥有利于扬稻6号谷壳增大;施用粒肥有利于谷粒充实;施用分蘖肥既可促进谷壳增大,又可促进谷粒充实,从而使粒重显著增加;施用促花肥,保花肥或在基肥的基础上过多施用穗粒肥,虽可增加籽粒的充实度,但使谷壳明显变短变窄,粒重比对照显著降低;粒重与谷壳的长度,宽度和投影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396**,0.9486**和0.9894**;粒重高低主要取决于谷壳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等 7个施氮期处理 ,研究其对“扬稻 6号”谷壳生长、谷粒充实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相比 ,施用基肥有利于扬稻 6号谷壳增大 ;施用粒肥有利于谷粒充实 ;施用分蘖肥既可促进谷壳增大 ,又可促进谷粒充实 ,从而使粒重显著增加 ;施用促花肥、保花肥或在基肥的基础上过多施用穗粒肥 ,虽可增加籽粒的充实度 ,但使谷壳明显变短变窄 ,粒重比对照显著降低 ;粒重与谷壳的长度、宽度和投影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依次为 0 9396 、0 94 86 和 0 9894 ;粒重高低主要取决于谷壳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施氮时期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谷壳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扬稻6号(籼稻)、日本晴(粳稻)为试材,设计不同施氮时期,改变颖壳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研究其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谷壳大小(谷壳长度、宽度和面积)、重量和充实程度(单位面积谷壳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分蘖肥,可促进稻穗一、二次枝梗不同部位籽粒特别是下部枝梗籽粒谷壳的大小和重复,品种间表现一致,对谷壳充实程度的影响因品种而异;施用促花肥、保花肥或过多施用穗粒肥,粒穗一、二次枝梗各部位籽粒谷壳的大小、重量和充实程度均减小,减小幅度多以上、中部枝梗籽粒较大,品种间表现一致;施用基肥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谷壳性状的影响因品种而异。②促进谷壳的生长与发育,有利于籽粒同化产物的积累,糙米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增加(r为0.3507^**-0.9676^**),进而使粒重大幅度提高(r为0.7093^**-0.9686^**)。  相似文献   

5.
氮素对扬稻6号谷壳性状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群体水培和盆栽条件下 ,研究氮素处理对扬稻 6号谷壳大小、重量和充实程度的影响及其与植株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与不施肥相比 ,适当降低移栽至抽穗期的供氮浓度或于生育前期施用氮肥 ,有利于增加谷壳大小和重量 ;提高移栽至抽穗期的供氮浓度或于生育中期较多施用穗肥 ,则抑制谷壳的生长和发育 ,使谷壳的大小、重量和充实度均显著下降 ,且施氮量越多 ,谷壳受抑的程度越大 ;施用粒肥有利于谷壳的物质积累 ,对谷壳大小影响较小。氮素处理对水稻谷壳性状的调节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谷壳重、单位面积谷壳重、谷壳面积、谷壳长度、谷壳宽度。相关分析表明 ,谷壳性状与抽穗期植株的含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r=- 0 .86 84 ~ - 0 .9336 ) ,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正相关 (r=0 .6 6 6 0 NS~ 0 .95 0 1 )。水稻谷壳性状的改良有利于谷粒同化产物的积累 ,进而使粒重大幅度提高 (r =0 .6 388 ~ 0 .95 74 )  相似文献   

6.
施氮时期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谷壳生长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扬稻 6号 (籼稻 )、日本晴 (粳稻 )为试材 ,设计不同施氮时期 ,改变颖壳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研究其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谷壳大小 (谷壳长度、宽度和面积 )、重量和充实程度 (单位面积谷壳重 )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施用分蘖肥 ,可促进稻穗一、二次枝梗不同部位籽粒特别是下部枝梗籽粒谷壳的大小和重量 ,品种间表现一致 ,对谷壳充实程度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施用促花肥、保花肥或过多施用穗粒肥 ,稻穗一、二次枝梗各部位籽粒谷壳的大小、重量和充实程度均减小 ,减小幅度多以上、中部枝梗籽粒较大 ,品种间表现一致 ;施用基肥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谷壳性状的影响因品种而异。②促进谷壳的生长与发育 ,有利于籽粒同化产物的积累 ,糙米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增加 (r为0 .35 0 7 ~ 0 .96 76 ) ,进而使粒重大幅度提高 (r为 0 .70 93 ~ 0 .96 86 )。  相似文献   

7.
以千重浪2号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孕穗-灌浆期低温对谷粒和糙米性状的影响及谷粒和糙米性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显著地降低了谷粒和糙米的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体积和重量,强、中势粒降低幅度最大的处理时期是叶龄余数为1.0时,其中千粒重分别比对照降低了 10.84%和12.99%:而弱势粒降低幅度最大的时期是叶龄余数为0即剑叶完全展开时,其中千粒重比对照降低了16.77%.灌浆期低温明显地降低了谷粒充实度,其中抽穗后16~20d的处理,谷粒充实度下降幅度最大.相关分析表明,与谷粒充实度相比,谷粒大小与粒重的关系更为密切,随着谷粒长、宽和厚的增加,粒重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常规粳稻盐粳2号、常规籼稻扬稻4号、亚种内杂交稻汕优63、亚种间杂交稻02428/明恢63为供试材料,将成熟期谷粒分成不同比重等级谷粒,研究水稻谷壳充实程度对籽粒接受灌浆物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常规籼、粳稻、还是亚种内和亚种间的杂交稻,其不同比重等级谷粒的糙米重、谷壳重、单位谷粒面积糙米重、单位谷粒面积谷壳重的差异较大.谷壳面积的差异较小.用单位谷粒成积的谷壳重作为谷壳充实程度的指标,用单位谷粒面积所形成的糙米重作为籽粒接受灌浆物质能力的指标,成熟期单位谷粒面积的谷壳重与单位谷粒面积所形成的糙米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谷壳的充实程度有利于提高籽粒接受灌浆物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氮素对小麦茎鞘物质贮运和籽粒发育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研究施氮量和氮肥基追比对中筋小麦扬麦158茎鞘暂贮物积累与再运转、胚乳细胞数及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的试验条件下,施氮量越高,茎鞘暂贮物积累量与输出量也越多,氮肥运筹对茎鞘暂贮物在花前、花后积累量与输出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适当增加施氮量,并扩大后期(拔节肥、保花肥)施肥比例等措施能显著促进胚乳细胞分裂增殖,提高胚乳细胞充实度,增加粒重。  相似文献   

10.
栽培和环境条件对水稻饱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8-2001年度,在群体水培、盆栽和大田条件下,以常规籼稻、粳稻及杂交籼稻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栽培和环境条件,研究其对水稻饱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供氮浓度为21mg/kg)相比,适当降低移栽至抽穗期的供氮浓度,能显著提高饱粒重,供氮浓度过高,则相反;与不施肥相比,作为分蘖肥施用可提高所有品种的饱粒重,作为促花肥或保花肥施用则相反,作为基肥、粒肥施用对饱粒重的影响因品种而异,而在分蘖肥的基础上过多施用穗粒肥则使所有品种饱粒重显著下降;抽穗前15d至抽穗期遮光、缺水、遮光+缺水处理或抽穗前15d剪根处理均使饱粒重显著下降;适当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透性有利于饱粒重的增加;结实期过早断水,饱粒重显著下降,而初穗期喷施“双增剂”(10mg/kg),饱粒重显著增加;扬稻6号、日本晴、武运粳8号和汕优63在不同栽培和环境条件下饱粒重的极差分别为6.69g、7.52g、3.79g、5.85g,最大增幅分别达28.28%、37.62%、15.12%、24.64%。  相似文献   

11.
剪除部分颖壳对水稻糙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盆裁条件下,以粳稻日本晴和籼稻扬稻6号为材料,于开花后2d设剪壳、剪壳后套硫酸纸袋保湿透光、剪壳后套锡箔纸袋保湿挡光及不剪壳4个处理,研究谷壳对糙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剪壳处理的糙米干粒重显著低于不剪壳处理,随着糙米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其差异增大;②剪壳后套硫酸纸袋处理的糙米干粒重显著高于剪壳处理、显著低于不剪壳处理,随着糙米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其差异增大;③剪壳后套锡箔纸袋处理的糙米干粒重显著高于剪壳后套硫酸纸袋处理;④剪壳、剪壳后套硫酸纸袋、剪壳后套锡箔纸袋处理对粳稻日本晴糙米干粒重的影响大于籼稻扬稻6号;⑤谷壳对粳稻日本晴糙米生长发育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不同类型夏谷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冀谷19和沧谷4号为试验材料,采取分3次施用氮肥〔m(基肥)∶m(拔节肥)∶m(孕穗肥)=4∶3∶3〕的施肥方法,研究了施氮量0(CK)、75、150、225和300 kg/hm^2处理对不同夏谷品种群体结构、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改善谷子的产量性状、明显提高籽粒产量,在施氮量75~300 kg/hm^2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沧谷4号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重和籽粒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不同施氮水平各项指标值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所有指标值均达到最高;而冀谷19的各项指标值均一直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施氮水平处理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穗粒重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为225~300 kg/hm^2时籽粒产量较高且显著〉其他施肥处理。灌浆后期沧谷4号的光合产物生产能力和茎叶中营养物质向穗部运转的能力均较强,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各项指标值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冀谷19。在生产上,沧谷4号施肥应采取重施底肥、早追肥的措施,适宜施氮量为150 kg/hm^2;冀谷19施肥应采取底肥、中期追肥和灌浆期追肥并重的措施,适宜施氮量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用4种胶园土壤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4种土壤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橡胶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母质土壤不同氮水平下,橡胶苗根系适应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一定施氮量(≤30g/盆)条件下,侧根长度、表面积、直径、体积与干重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高氮(60g/盆)条件下,侧根长度减少,根系变短变细,根重降低。这说明,在低氮条件下能刺激根系的生长发育,高氮条件抑制根系的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施氮时期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茎秆发育及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区夏玉米倒伏严重的问题,探讨不同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发育及倒伏情况的影响,以期为黄淮海平原区高产夏玉米氮素管理、提高夏玉米植株抗茎倒伏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植株形态的玉米品种先玉335(XY,高秆低穗位型)、浚单20(XD,中秆高穗位型)和京单28(JD,中秆低穗位型)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种肥(N1)、苗肥(N2)、拔节肥(N3)、大喇叭口肥(N4)和抽雄肥(N5)5个施氮时期处理,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研究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学、解剖学和机械力学特征以及田间倒伏率的影响。【结果】施氮时期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学、解剖学及机械力学特征均有显著影响(P0.05)。N1、N2、N3处理能明显促进夏玉米茎秆发育,植株重心、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与粗、硬皮组织厚度、表皮层厚度及大小维管束数目、节间抗折力、硬皮穿刺强度和植株抗拉力均显著大于N0处理;其中,N1、N2处理夏玉米基部第3节间长粗比值显著小于N0处理,N3处理则表现出略大于N0趋势;田间倒伏率表现为N1、N2显著低于N0和其他施氮处理,N3略大于N0处理;N4处理下,夏玉米植株穗高系数、基部第3节间长与N0无明显差异,节间粗、各项解剖学及力学指标显著高于N0,节间长粗比值表现为略低于N0处理,田间倒伏率较N0显著降低;N5处理对夏玉米茎秆发育无明显影响,节间各项形态学、解剖学和力学特征与N0差异不显著,田间倒伏率随着夏玉米植株重心和穗高系数的显著降低而明显低于N0处理。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各施氮处理夏玉米穗粒数、粒重及产量均显著大于N0处理(P0.05),其中,N3、N4处理穗粒数和粒重均处于较高水平,增产幅度最大;N1、N2处理穗粒数最多,但粒重较低,增产幅度低于N3、N4处理;N5处理虽然粒重最高,但穗粒数较其他施氮处理显著降低,最终增产幅度不大。【结论】合理的施氮时期可显著促进夏玉米茎秆基部节间发育,显著降低节间长粗比值,增强植株抗茎倒伏能力;种肥、苗肥作用最显著,但因粒重较低进而降低了增产幅度;拔节期施氮节间长增长迅速进而导致了节间长粗比值增加,植株抗茎倒伏能力降低,玉米栽培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大喇叭口期施氮可明显促进茎粗增加,进而降低节间长粗比和田间倒伏率,同时穗粒数和粒重较高,增产幅度最大。因此,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播种或苗期少量施氮,大喇叭口期重施氮肥的分次施氮措施有利于促进夏玉米茎秆和雌穗发育,提高夏玉米产量及植株抗茎倒伏能力。关于最佳氮肥配比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聚天门冬氨酸(PASP)尿素对水稻产量及田面水氮素变化的综合影响,以聚天门冬氨酸钙盐(PASP-Ca)与尿素复配为供试材料,通过水稻大田试验研究基于减量施氮下PASP-Ca尿素对水稻生长、氮吸收利用及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PASP-Ca尿素的控污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量处理相比,减量施氮处理降低了水稻田面水氮素浓度,尤其在施基肥、蘖肥后第1 d,田面水总氮(TN)浓度降低了12.70%、17.23%。减量施氮后,水稻产量增加了0.78%、氮累积吸收量增加了0.39%,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9.35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减量施氮处理满足了水稻生长的养分需求,节约了氮肥,保证了水稻稳产。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减量施氮下各PASP-Ca尿素处理降低了田面水氮素浓度,尤其施基肥1~7 d内,基、蘖肥和穗肥施氮比例50%、30%和20%处理的田面水铵态氮(NH4+-N)浓度降低了24.94%~68.66%,其中第5、7 d显著降低。施蘖肥1~7 d内,基、蘖肥施氮比例80%、20%处理的田面水NH4+-N浓度降低了2.72%~51.30%。施用PASP-Ca尿素有利于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提高,使水稻产量增加了0.87%~7.27%,氮累积吸收量增加了7.05%~35.20%,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6.11~30.26个百分点,其中基、蘖肥施氮比例80%、20%处理的籽粒氮吸收量显著增加了30.08%,秸秆氮吸收量显著增加了46.27%,氮肥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了30.26个百分点。综合评价水稻产量、氮吸收量、氮肥利用率以及田面水氮素浓度,减量施氮处理效果优于常规施氮量,减量施用PASP-Ca尿素处理效果优于常规尿素,且最佳基、蘖肥施氮比例为80%、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不同类型畜禽有机肥氮素在组分和有效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以化肥氮为参考标准,明晰不同畜禽有机肥氮素相对化肥氮的有效性,可为有机肥合理施用及有机无机科学配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腐熟风干基猪粪、鸡粪、牛粪及化肥为材料,施氮(N)量均设置6个水平(0、40、80、120、160、200 mg·kg-1干土),采用田间土柱栽培试验,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影响,利用作物吸氮量或产量与化肥施氮量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估算3种畜禽有机肥氮素对化肥氮的相对替代当量。【结果】(1)化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的小麦籽粒和地上部生物量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40—120 mg·kg-1干土施氮水平下,化肥和猪粪处理对籽粒和生物产量的提升幅度高于鸡粪和牛粪;在160—200mg·kg-1干土施氮水平下,化肥、猪粪和鸡粪的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牛粪处理。(2)等氮条件下,化肥处理对小麦籽粒/地上部氮吸收量的提升幅度高于有机肥处理;3种有机肥相比,小麦地上部氮吸收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猪粪、鸡粪、牛粪;有机肥处理的氮素回收率随施氮水平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化肥处理呈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17.
微喷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明不同微喷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在底施纯氮105kg/hm~2条件下,2016年春季设置追施纯氮45(N1)、90(N2)和135kg/hm~2(N3),每个追氮量采用微喷灌拔节期一次性追施(JS)和分别在拔节、孕穗、开花和灌浆期4次等量追施(4T)2种方式,测定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微喷灌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N2处理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产量的增加主要由于显著提高千粒重;2)拔节期一次性施氮提高冬小麦开花期群体叶面积指数,而分次施氮处理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延缓灌浆中后期旗叶的衰老,从而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和粒重的提高,但过多施氮导致粒重下降,总干物质积累量减少;3)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以N2处理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处理。综上所述,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比,微喷灌采用分次施氮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微喷水肥一体化N2处理下分次施氮为最佳的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茎秆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高产两系杂交稻品种广两优67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处理对水稻茎秆性状及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各节间特别是基部的倒4节和倒5节间的长度增长,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施氮可以增加水稻节间长度;各节间粗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粗;施氮对茎秆壁厚无影响;各节间至穗顶高及至穗顶重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相关;各节间抗折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但均没有显著差异;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施氮量为20g·m-2范围内,广两优676仍具有较好的抗倒能力,当施用过量氮肥时,则易发生倒伏。  相似文献   

19.
以冀谷19和沧谷4号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施氮量对于夏谷品种群体结构、形态特征、产量形成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品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时间上有差异;沧谷4号的各项生态学指标及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降,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有效穗数、穗粒重最大,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最高;而冀谷19各项生态学指标及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冀谷19的有效穗数、穗粒重在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施氮量为225~300 kg/hm2时,经济产量最高,但不同施氮处理沧谷4号各项生态学指标及产量显著优于冀谷19。  相似文献   

20.
以小麦品种烟农999为研究对象,在前茬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分别设置施N 0kg/hm2(处理T1)、70kg/hm2(处理T2)、140kg/hm2(处理T3)、210kg/hm2(处理T4)、280kg/hm2(处理T5)共5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处理T4最大;胞间CO2浓度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处理T4最小。随着施氮量增加,各处理小麦产量均有所增加,处理T4产量最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处理T4的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最高。综合考虑认为,试验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氮肥210kg/hm2可以有效提升小麦光合能力,提升土壤养分,提高小麦产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