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云铃  黄建安  施兆鹏 《茶叶》2008,34(1):24-28
本文研究了汽热杀青、热风杀青和滚筒杀青3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青方式对茶在制品生化成分变化的影响不同,汽热杀青因蒸汽穿透力强,杀青时间短,茶多酚、酯型儿茶素的减少量与氨基酸等水解产物的增加量相对较少,使毛茶茶汤浓烈,汽热杀青能快速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和减少叶绿素的破坏,使毛茶的汤色、叶底较绿;而采用热风杀青制得的毛茶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除色泽稍次于汽热杀青外,其余各品质指标略优于汽热和滚筒杀青方式。  相似文献   

2.
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对绿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及滋味品质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微波杀青、滚筒杀青、蒸汽杀青3种杀青方式加工后的夏季绿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同时,分别采用咖啡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谷氨酸钠为标准苦味、涩味和鲜味物质对3种杀青方式加工的夏季绿茶进行滋味强度分析。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蒸汽杀青、滚筒杀青、微波杀青对夏季绿茶中的儿茶素、黄酮糖苷、原花青素、聚酯型儿茶素、氨基酸、酚酸和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滋味等效量化结果表明,杀青方式可以较明显地改变夏季绿茶的滋味,不同杀青方式加工绿茶的苦味强度为:滚筒杀青蒸汽杀青微波杀青;涩味强度为:蒸汽杀青滚筒杀青微波杀青;鲜味强度3种杀青方式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茶树机采绿茶杀青品质,以机采鲜叶为原料,比较微波、汽热、电热滚筒和电磁滚筒耦合热风4种杀青方式所制机采绿茶的感官品质、茶叶内含成分、色泽和香气。结果显示: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所制绿茶的感官得分(89分)最高,所制干茶的色相值(a/b)相对更绿(p<0.01),酚氨比较低(p<0.05),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也相对较低(p<0.01);电磁滚筒杀青所制绿茶的栗香型成分含量较高,如藏红花醛、癸醛、β-环柠檬醛、庚醛和3,7-二甲基-2,6-二辛烯醛等高级醛类,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和1-戊烯-3-酮,反式-2-辛烯醇、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以及二甲硫、2-甲基呋喃和1-乙基吡咯等杂环化合物,说明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集成了不同工艺特点,所制机采绿茶滋味鲜爽,栗香明显,该工艺有利于提高机采绿茶品质,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宁  史江峰  冯要武 《茶叶》2013,39(3):137-140
通过研究绿茶杀青的原理,综合滚筒杀青和热风杀青的优点,与热管技术和PLC控制技术集成,研制出一种电热滚筒+热风+尾气余热回收的新型杀青机。该杀青机生产的采花名优绿茶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之感官品质明显优于传统的杀青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茶叶的品质成分,使茶叶的综合质量大幅提升,并且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郭雅玲  赖凌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2152-2156
以福鼎大毫茶为原料,以摊放程度、杀青方式、二青方式为因素,进行3因素2水平L4(23)正交试验,从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含量、茶汤色度值和滋味化学鉴定得分等品质指标探讨微波杀青、微波二青工艺对大叶类卷曲形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工艺对提高绿茶"清汤绿叶"品质和滋味鲜爽度有益,能够显著提升卷曲形绿茶的色泽、明亮度、绿度、鲜度和总体品质。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认为卷曲形绿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摊放减重率20%~25%→微波杀青→揉捻→炒二青→搓团提毫→烘干"(即Q4),制出的卷曲形绿茶外形色泽绿润、梗鲜绿,与传统工艺的品质风格迥然不同,香气清纯、滋味鲜爽、汤色绿艳、叶底绿亮均匀。  相似文献   

6.
正"武阳春雨"是浙江省武义县名优绿茶的代表,其品质的形成主要受原料、加工工艺等影响。其中,杀青是加工的关键步骤,对成品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推动进行热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目前,茶叶加工常用的杀青方式有汽热杀青、微波杀青、热风杀青、滚筒杀青等。杀青方式不同,杀青效果各异。本试验通过采用不同的杀青方式加工"武阳春雨"茶,研究杀青对茶叶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武阳春雨"名优绿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杀青是名优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传统的手工杀青方式由于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因而逐渐被机械杀青所取代.近年来,我国已成功地开发出专用于名优绿茶杀青的系列滚筒连续杀青机.机械杀青不仅台时产量高,而且所制茶叶色泽绿,香气高,因而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对这些机械的杀青工艺缺乏系统研究,导致生产上仅凭经验掌握,影响杀青效果.据此,笔者根据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的研究成果,结合生产实际,谈谈30型柴式滚筒杀青机的杀青技术.  相似文献   

8.
婺源云翠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滋味鲜醇,属茶叶珍品。本文通过品种适制性试验,测定成品茶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和进行感官审评,探讨制作云翠的最佳品种;通过制作工艺分析,探讨工艺对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七杯香"婺源绿茶为新研发的产品,是易生产推广、适宜大众消费的有机绿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深绿油润;香气栗香透兰,七泡留香;滋味鲜爽醇厚,回甘馥郁;叶底柔软肥厚,翠绿匀整。本文从鲜叶标准、杀青到提香、入库等进行全面技术规范,为提升婺源绿茶品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不同加工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品系'福萱'(0314C)的春季一芽二三叶为原料,采用不同杀青方式(滚筒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和干燥方式(炒干、烘干)制作绿茶,通过感官品质审评及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青绿茶样的品质最佳,感官特征为外形毫洁白,乌绿翠,汤色嫩黄绿,花香尚显,滋味清醇,叶底嫩黄.炒青样的水浸出物总量(42.30%)和游离氨基酸总量(4.75%)均为最高,同时其酚氨比值(3.48)最低,而茶多酚总量和咖啡碱含量均以微波样最高,分别为17.35%、3.44%,儿茶素总量及L-EGCG、L-ECG含量亦以微波样最高,分别为13.37%、8.61%、1.68%,L-EGC含量则以蒸青样最高(2.14%),而烘青样的儿茶素品质指数最大(548.68).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小乔木型中叶类茶树品种的扁形绿茶的品质水平,以摊放程度、青锅方式、辉锅方式为因素,进行三因素二水平L4(23)正交试验,选用两种高香品种黄棪和梅占,对生化成分、滋味化学鉴定、茶汤色度值和感官品质等品质化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品种不同对扁形绿茶品质化学特征有影响;(2)T2处理(减重率10%~15%→微波杀青后多功能机整形→多功能机辉锅)为最优工艺,可实现扁形绿茶全程机制,生产效率高、容易稳定品质,在提高茶汤亮度和提升叶底品质上有突出优势,并能够形成品种独特的品质特色(黄棪表现为汤色嫩绿明亮,带花香;梅占表现为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鲜嫩).  相似文献   

12.
<正>滚筒杀青机杀青是云南德宏州茶叶加工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杀青方式,滚筒杀青机价格低廉,杀青成本低,应用范围广,还可以使用在绿茶加工的干燥环节,能适应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在大宗绿茶和各类名优绿茶加工中被广泛应用。传统的滚筒杀青机,多为高能耗机械,热能损失严重,在当前能源日趋紧张的环境下,降低能耗迫在眉睫。茶叶加工过程中"杀青"是耗能较大的一道工序,也是影响茶叶品质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杀青过程中必须利  相似文献   

13.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理化成分含量、风味品质等的影响,提出了饮料用原料茶加工的适宜杀青工艺。  相似文献   

14.
杀青是名优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锅炒杀青一直是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方式,具有茶叶香气高、滋味鲜醇的特点,但生产上容易出现茶叶烟焦的现象,影响了名茶的品质.近年来,蒸青茶因其色泽绿,汤色稳定的特点受到许多厂家和消费者的青睐. 日本对蒸青茶的研究偏重于煎茶品类,煎茶原料多以一芽三四叶为主,一般杀青时间掌握在40~50s.国内齐桂年、刘勤晋选用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原料对其研制的加压式滚筒连续蒸汽杀青机轴转速、筒转速和筒倾角的优化组合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梁咏诚对云南大叶种绿茶蒸汽杀青工艺进行了研究,所用蒸汽杀青机由当地民间蒸米粉机改进而成.欧丽兰对四川和重庆两地蒸青生产线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组合.进一步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干燥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程度,对揉捻后的绿茶原料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并对它们进行感官审评和水浸出物泡出速率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热风干燥的绿茶外形紧结,色泽灰绿尚润,栗香浓,滋味清爽略显淡薄,水浸出物泡出速率慢;真空冷冻干燥的绿茶外形尚紧结,色泽翠绿鲜艳,香气低且带青味,水浸出物泡出速率快,滋味浓厚、带苦涩;低温真空干燥的绿茶,外形尚紧结,色泽嫩绿鲜灵,香气清香带花香,水浸出物泡出速率快,滋味浓厚,是一种新的值得关注的提高绿茶品质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16.
绿碎茶是我们两个单位合作研制的一种新型绿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型呈颗粒状,色泽翠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长,略含"栗香".绿碎茶自1989年研制成为商品茶以来,曾获安徽省第二届发明展览会金奖,全国第六届发明展览会银奖,全国星火博览会金奖,并畅销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已成为我国新型的外销和内销  相似文献   

17.
半烘炒机制绿茶具有条索紧直匀整细长,色泽翠绿鲜润,香高味爽,清汤绿叶的特点,在江浙一带有较大的市场。与一般炒青绿茶相比,半烘炒机制绿茶在加工上讲究勤摊放,并突出烘与滚的火候掌握。现就半烘炒机制绿茶的加工工艺作一简单介绍。 一、鲜叶标准 鲜叶要求匀齐,大小基本一致,叶型以中小叶种为宜。就一级茶而盲,原料用一芽二叶。春茶开采时间,浙南地区在4月10日前后,浙北地区在4月18日前后。若采下的鲜叶标准不一,则需在杀青前用青叶筛分出大小,分别加工。 二、鲜叶摊放 鲜叶摊放一方面可以挥发部分水分,避免因水分含量过高而造成杀青困难;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茶叶的鲜爽度和香气,降低苦涩味。具体摊放  相似文献   

18.
茶叶加工中的热处理包括杀青和干燥两大工序 ,均以制止酶活性和固定与发挥茶叶品质为目的。但是传统杀青与干燥技术都不能充分满足这些要求 ,如传统炒青绿茶常产生红梗红叶、黄闷、烟焦等弊病。如今 ,微波杀青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与蒸气杀青一样已基本实现了绿茶“三绿”的品质要求 ,涩味也较轻。然而 ,在一般情况下 ,微波和蒸气杀青的茶叶香气较低 ,带青草气 ,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本试验的目的是寻求一种较为合理的制茶方法 ,妥善地解决茶叶汤色与香气之间的矛盾。以四川中小叶种 ,采摘标准为 1芽 2、3叶的原料作试验…  相似文献   

19.
碧绿剑,又名翠芽,俗名脱毛针,是近几年来新开发的一种高档名优绿茶.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芽头较大品种的单芽为原料,利用微波杀青机杀青、多功能理条机进行整形脱毛加工而成.主要特征:外形挺直,青翠碧绿,浑身无毫,滋味甘醇,香气清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均匀完整.以往的碧绿剑大都采用30型或4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为主,由于芽头粗壮,经常很难杀匀杀透,常出现焦边、汤色带红或黄芽等现象,产品质量难以保持稳定,利用微波杀青,较少出现以上现象,产品质量更趋稳定.微波杀青具有省时、节能、操作方便、对环境无污染、加热均匀等特点,正在产区推广应用.现将碧绿剑的加工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以'福鼎大白茶'、'黄金芽'和'白叶1号'的一芽二叶鲜叶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厌氧时间(0、2、4、8 h)富集γ-氨基丁酸(GABA)的方式,结合绿茶和红茶工艺制备样品,探讨不同厌氧时间对绿茶与红茶工艺茶叶的GABA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厌氧时间延长,两种工艺茶叶的GABA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大.相同厌氧时间内,红茶工艺茶叶GABA富集量显著高于绿茶工艺茶叶,且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的GABA富集效果较好,黄金芽在绿茶和红茶工艺中GABA含量最高,分别为2.64 mg·g-1、2.69 mg·g-1.以厌氧温度为25℃、真空度为0.09 Mpa,厌氧时间为4 h的条件,分别结合杀青锅温为180℃,投叶量300 g,杀青时间为2min的绿茶工艺和以发酵温度为28℃,湿度为90%,发酵时间为4 h的红茶工艺,所制得的绿茶清香浓郁、滋味清爽,红茶香气高长、滋味醇厚,综合品质最佳,且达GABA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