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为包膜液,制成以颗粒尿素为核心的魔芋葡甘聚糖基缓释包膜尿素。利用Mini型流化床包衣机制备,通过控制包衣过程中的流化床雾化压力、进风温度等参数,探讨各工艺条件对包膜尿素缓释性能的影响,优化操作工艺参数;并对样品的性质指标和缓释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雾化压力为2.4 kg/cm~2、进风温度为77.5℃、喷液速度为18 r/min、包衣结束后用烘箱在70℃条件下对包膜尿素进行热处理可得到缓释性能最佳的产品。初期养分释放率为14.2%,28 d累积释放率为74%,符合国家GB/T 23348—2009缓释肥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甲醛交联木质素季铵盐--尿素的制备及缓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木质素季铵盐包埋尿素的优化制备条件及其在缓释肥生产中的应用,以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L-QA)为原料、甲醛为交联剂、司盘80为分散剂,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甲醛交联木质素季铵盐-尿素(FCL-QA-U)颗粒,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探讨交联剂用量、转速、反应时间和分散剂用量等因素对尿素包埋率的影响,以得到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及产品,再利用水溶试验和土柱淋溶试验测定其缓释性能。结果表明: 尿素被包埋在三甲基木质素季铵盐中;L-QA含氮量为1.98%,FCL-QA-U含氮量为3.27%。制备FCL-QA-U颗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醛用量2 mL、转速300 r/min、反应时间2 h、司盘80用量1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FCL-QA-U颗粒的尿素最大包埋率为64.77%。 FCL-QA-U颗粒的缓释结果符合我国缓释肥料GB/T 23348—2009的要求,是一种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应用价值的缓释化肥。   相似文献   

3.
利用转鼓包衣锅喷雾热固的方法制备魔芋葡甘聚糖(KGM)包膜尿素、乙基纤维素(EC)包膜尿素和KGM-EC复合膜包膜尿素,并对包膜尿素的微观结构及其缓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GM包膜层粗糙且多孔,包膜的尿素在水中释放速率非常快;EC包膜层致密光滑,包膜的尿素很难释放;KGM-EC包膜层结构均一,较KGM包膜层致密,对尿素有较好的缓释效果,KGM-EC复合膜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尿素包膜材料。另外,将KGM包膜尿素、EC包膜尿素和KGM-EC包膜尿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组合包膜尿素,不同组合的包膜尿素具有不同的尿素释放率,这种组合方式是制备缓释尿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机械活化醋酸酯淀粉包膜缓释尿素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浇铸法制备醋酸酯淀粉膜,研究了取代度、铸膜液溶剂种类、铸膜液质量体积分数和铸膜液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物理法制备包膜尿素,以淋溶法对包膜尿素的释放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机械活化玉米醋酸酯淀粉成膜性能好.是良好的缓释包膜剂;包膜尿素淋溶9次后尿素总溶出率为53.74%.比普通尿素总溶出率降低43.44个百分点.说明用机械活化醋酸酯淀粉包膜尿素后,对尿素态氯释放有明显的缓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5.
控释肥料流化床包膜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解决化肥利用率低、肥效期短的问题。[方法]以树脂A和B配置液为包膜壁材,尿素为包膜芯材,利用自行研制的流化床包膜机进行试验。[结果]调温器电压值对热风温度影响明显,电压值控制在100~125 V,热风温度达到要求。包膜工艺参数最佳组合为热风温度50~60℃,尿素装入量200 g/次,喷头压力0.4~0.5 MPa,包膜溶液进样量1.0~1.5 ml/次,包膜时间30 min。[结论]通过试验得出的工艺参数可为包膜肥料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用作尿素缓释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用作尿素缓释膜,为在农业上应用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制作尿素缓释膜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浇铸法制备乙酰化淀粉膜,研究了取代度、铸膜液溶剂种类、铸膜液浓度和铸膜液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以淋溶法对包膜尿素释放特性进行评价。[结果]机械活化木薯乙酰化淀粉成膜性能好,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包膜尿素淋溶9次后尿素总溶出率为57.73%,比普通尿素的尿素总溶出率降低39.45%。[结论]用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包膜尿素后,对尿素态氮有释放有明显的缓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造粒方法,将羟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及羧甲基纤维素钠4种有机高分子材料应用到沼渣颗粒造粒中,测定沼渣颗粒肥的粒径、成球率、颗粒强度、吸水率以及保水率等指标,研究有机粘结剂的种类及其含量对沼渣颗粒肥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沼渣颗粒成球率方面,聚乙烯醇作为粘结材料其质量分数为9.09%时,制备的牛粪沼渣颗粒肥造粒成球率达到82.31%。在沼渣颗粒强度方面,羟乙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6.25%时制备的肥料颗粒最低强度为6.3N;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9.09%时,沼渣肥料颗粒强度可以达到90.3N。在沼渣颗粒肥吸水方面,牛粪沼渣颗粒肥的吸水能力与有机粘结材料的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关系。沼渣颗粒肥崩解时间试验显示,羟乙基纤维素适用于制备速效沼渣颗粒肥料,聚乙烯醇适用于制备缓释沼渣颗粒肥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近临界水中制备蔗渣微晶纤维素,探索反应条件对产品聚合度的影响。[方法]以蔗渣纤维素为起始原料在近临界水中清洁制备蔗渣微晶纤维素,通过对反应条件的考察得到反应规律及最佳的工艺条件,用FT-IR、XRD分析产品的结构及结晶度。[结果]在近临界水中清洁制备蔗渣微晶纤维素的较优工艺条件为:液固比40:1 ml/g,反应温度230℃,反应初压力2 MPa,反应时间50min。溶解温度、溶解时间对蔗渣纤维素的降解影响较大,而初始压力、液固比的影响相对较小,蔗渣纤维素在降解过程中并未发生晶型的转变,且降解首先发生在纤维素的非晶区。[结论]通过近临界水法可成功清洁制备出蔗渣微晶纤维素。  相似文献   

9.
运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粗脂肪,通过正交试验法比较提取溶剂、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粗脂肪提取率的影响,得出最优条件: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提取、蒸馏2 h,黄粉虫蛹油获得率可达34.68%.采用尿素包合法纯化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提取率达70.72%.以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为囊芯材料,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用复凝聚法制备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经单因素法分析获得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壁材浓度为2.5%,反应温度为55℃,搅拌速度为1200 r·min-1,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为48.81%.  相似文献   

10.
探讨以潲水油为主要原料制备包膜缓/控释肥膜材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固液反应包膜工艺制备了6种包膜尿素,通过水浸泡法对包膜尿素的氮素控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潲水油精制以添加浓硫酸2.6%、水40%和6次水洗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比采用磷酸精制经济;醇解工艺中潲水油与多羟基化合物物质的量比为1.0∶0.7~1.0∶0.9时可获得适宜粘度和羟值的醇解产物;醇解潲水油与多聚异氰酸酯不同配比的膜材预聚体与膨润土制得的膜对尿素饱和溶液中尿素透过量测定结果显示,膜的通透性随膜材预聚体中醇解潲水油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分别采用2种不同羟值醇解潲水油与多聚异氰酸酯按质量比2.0∶1.0、2.5∶1.0和3.0∶1.0配制膜材预聚体制备的6种包膜尿素水中溶出率试验结果表明,6种包膜尿素均具有良好的控释效果,养分水中24 h溶出率为8.9%~11.1%,7 d累计溶出率为35.7%~42.1%。  相似文献   

11.
为将具有生物安全性的三赞胶引至农业领域中,在三赞胶中添加三偏磷酸钠,优化三赞胶性能,并对三赞胶进行流变学、物性及微观表征分析,以此为基础配合乙基纤维素,制备一种三赞胶-乙基纤维素双层包膜缓释肥,并以静水浸提法和土壤淋溶法验证肥料的缓释特性。确定在三赞胶中添加三偏磷酸钠的比例为10∶1,该添加比例的三赞胶溶液粘度提高7.5%,并且所制备的薄膜拉伸强度降低32.6%,断裂伸长率提高110.8%,分析表明三偏磷酸钠与三赞胶之间可能形成交联结构。三赞胶-乙基纤维素包膜肥的初期浸提释放率为10.9%,并且与未包膜相比,双层包膜肥的土壤模拟淋溶释放率分别降低45.72%(N)、72.40%(P)和76.97%(K)。结果表明,这种双层包膜肥可以有效降低肥料的营养释放速度,为肥料提供保护与缓释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乙基纤维素包膜肥的生产成本及环境影响。三赞胶-乙基纤维素双层包膜缓释肥的成功制备,为缓释肥的生产提供新材料,表明三赞胶在农业领域中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吲哚美辛缓释胶襄,并考察了其释药机理及影响释药因素。结果表明:微晶纤维素的用量是影响微丸质量的主要因素,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与聚丙烯酸树脂Ⅱ号的比例及包衣增重是影响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吲哚美辛缓释胶襄制备工艺稳定,能够达到12h平稳释药。  相似文献   

13.
甲醛交联淀粉尿素缓释化肥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凯  刘勇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675-4679
以交联玉米淀粉为包膜材料,制备出可生物降解的尿素缓释化肥,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粒度为1 mm的玉米颗粒3 g与9 g尿素混合均匀,135℃糊化,加入8 m L甲醛溶液,调节p H至8.5~9.0,将反应体系加热至75~80℃,保温90 min;降温至65℃,调节p H至3.0~3.5,继续反应45~60 min。缓释化肥样品通过在水中1 d及7 d尿素释放试验,7 d土壤中尿素释放试验测定了其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其尿素溶出率分别可以达到13.3%、20.4%和14.2%,缓释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进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的生产技术。[方法]通过分别改变各种包膜材料(苯丙乳液、石蜡和凹凸棒石粉末)的用量、干燥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制得不同的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并且利用水浸泡试验研究制得的不同包膜尿素在水中的溶解特征。[结果]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的制备最佳工艺参数为:每包膜100克尿素,石蜡用量为20 g,凹凸棒石粘土用量为3 g,苯丙乳液用量为50~60 ml,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20 min。[结论]各种膜材料用量、干燥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均影响着该复合包膜尿素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微胶囊造粒仪法制备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壁材中海藻酸钠、明胶、β-环糊精以及氯化钙添加量对黑果枸杞花色苷包埋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的包埋工艺。[结果]黑果枸杞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添加量2.0%,明胶添加量7.0%,β-环糊精添加量40.0%,氯化钙添加量2.5%。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90%。黑果枸杞花色苷微胶囊为圆形球状的玫红色颗粒,受强光、温度的影响,明显比微胶囊化之前稳定。[结论]该研究可为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研究其缓释效果和减少氨挥发的作用。【方法】以相对分子质量5 000和10 000的聚乳酸为包膜材料,采用流化喷涂法分别制备包膜尿素,再用石蜡作封闭处理或不处理,制得4种包膜尿素;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包膜结构,采用土柱间歇淋溶的方法研究不同肥料施入土壤后氮素的释放,并通过培养试验观测氨挥发损失。【结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两种低分子量聚乳酸均能在尿素颗粒表面成膜,石蜡封闭处理能有效减少包膜中的空隙;在等氮量条件下,包膜尿素处理的氮素淋出量显著小于普通尿素处理(P<0.01),缓释效果明显;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包膜尿素施入土壤后的氨挥发损失也显著小于普通尿素处理。【结论】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缓释肥料,值得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交联淀粉包埋孜然精油微胶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以交联淀粉为壁材,孜然精油为芯材的微胶囊包埋工艺.【方法】采用乳液交联法制备交联淀粉,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并评价了孜然精油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芯材与壁材比值3.2∶1,包埋温度52℃,包埋时间62min为交联淀粉包埋孜然精油的最佳工艺,此条件下包埋率可达97.21%,包埋得率为85.88%.【结论】交联淀粉可以作为孜然精油的包埋壁材并可有效提高其保质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蒜油的β-环糊精包埋最佳工艺条件及其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法和饱和溶液法制备大蒜油的β-环糊精包埋物,以大蒜油包埋率为指标,以芯壁比、温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来优化超声包埋条件,以芯壁比、温度、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来优化饱和溶液法包埋条件。[结果]超声法的最优化工艺条件为芯壁比1∶7、超声温度35℃、超声功率500 W和超声时间40 min,饱和溶液法的最优化条件为芯壁比1∶7、搅拌温度35℃、搅拌时间70 min。其中,超声法明显优于饱和溶液法,在最优条件下其包埋率可达81.37%。相比未经包埋的大蒜油制品,经超声法β-环糊精包埋后,其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及长期常温贮存稳定性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大蒜油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种生物炭基肥包膜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乙基纤维素为成膜材料,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作为增塑剂,吐温80作为乳化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生物炭基肥包膜材料。以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吸水率和损失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各组分的最佳配比,最后对最优组合进行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乙基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5%,戊二醛用量为1.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用量为0.6%,吐温80用量为0.4%时,制备的包膜材料物理机械综合性能最优,其抗拉强度为16.72 MPa,断裂伸长率为3.35%,吸水率为8.96%,损失率为6.35%,综合得分0.888;膜的渗透性试验预测模型表明生物炭基肥累计养分透过率达到80%的时间为98 d,满足大部分作物生长周期的肥效需求。  相似文献   

20.
以金针菇废弃菌包为原料,采用浸提法制备纤维素粗酶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浸提时间、p H值、浸提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对纤维素酶浸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的浸提温度30℃、p H 5.0、料液比为0.3∶1的条件下浸提1 h,可以浸提出纤维素酶活力为17.01 U/m L的纤维素粗酶液,较工艺优化前提高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