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方蚕业》2020,(2):1-5
柞蚕是我国的传统资源昆虫,柞蚕化性与其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回顾了在柞蚕化性的地域分布、影响柞蚕化性的因素及其规律、柞蚕化性的继代表现、柞蚕化性遗传力及遗传基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适应不同化性地区的柞蚕化性改良的品种选育情况,并指出今后只有将分子遗传学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才能选育出更优异的柞蚕一化性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一化性柞蚕茧当年春季人工感光羽化率与自然羽化率的比值关系,2017—2020年4年间对一化性柞蚕品种河三三进行了人工感光促进羽化试验。当年春季生产的柞蚕茧自然羽化结束后,密蔽种茧室,温度控制在22~26℃,每日用40 W的LED灯光照射(光源距柞茧1 m)17 h, 30 d后解除密蔽,恢复自然光照,调查人工感光羽化率。结果表明:一化性柞蚕茧人工感光羽化率与当年自然条件下春季柞蚕茧羽化率比值最高为9.00,最低为7.79,平均比值为8.61(-0.82~+0.39),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即人工感光羽化率会随自然羽化率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采用SPSS软件检验差异显著性,两者之间的比值年度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两者之间的比值相对稳定,该比值可为实际柞蚕秋种生产计划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工低温冷藏处理一化性柞蚕越年蛹 ,具有解除其滞育的效果。在温度为 0℃下冷藏处理一化性柞蚕越年蛹 8d、6 d、4d和在温度为 - 1 8℃下冷藏处理 4d,其解除一化性柞蚕越年蛹滞育的效果与出蛾集中程度、制种成绩等均优于现行的感光处理解除滞育的方法。出蛾的实际时间较感光处理解除滞育法推迟了 3 d以上  相似文献   

4.
王庆忠 《北方蚕业》2008,29(2):16-17
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方法,是柞蚕“一化二放”的主要技术。40w萤光灯,100cm照距,每日连续感光17h,试验结果表明一化性柞蚕蛹羽化发蛾率可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改良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品种并取代现有的二化一放品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以春滞育的二化性大型茧品种9906的雄性个体与稳定的一化性当家品种四青杂交创造材料,历时11年育成了柞蚕二化地区一化性新品种辽四。新品种属青黄蚕血统,一化性,4眠,春养辽四的平均产卵量、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收蚁结茧率分别比对照高12.29%、9.64%、33.97%和20.79%,早秋养辽四的平均产卵量、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收蚁结茧率分别比对照高15.24%、10%、42.75%和24.88%。在缫丝试验中,辽四解舒率比对照四青高16.20%,解舒丝长比对照长74.10 m,生丝公量比对照高2.14 g,回收率比对照高6.93个百分点。在新品种繁育试验中,单蛾收茧数分别平均增产19.10%,千粒茧质量比对照高12.61%。综上所述,辽四具有化性稳定、强健性好、高产、稳产等优点,是适合于二化地区放养的一化性柞蚕品种。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是我国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柞蚕生产历史悠久,近几年由于自然环境和不良气候条件的影响,柞蚕放养量急剧下降。本文针对河南一化性柞蚕生产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对中系品种932和日系品种7532在大蚕期高温饲养环境中进行24h长光照感光处理试验,了解长光照对化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日系品种7532的化性较稳定,对长光照处理不敏感。但长光照对中系品种932的化性影响很大,易趋于多化而诱发生种,以隔代长光照处理的影响最大,生种率最高达97.64%;同时,932品种受长光照作用所产的不滞育卵,在自然光照下正常饲养,化性得到恢复和稳定,生种率降至正常水平,可利用这一特性筛选出适合作为转基因受体的新品系。大蚕期连续多代长光照选育对932的化性有稳定的趋向,选择黑种继代,生种率显著下降,有利于筛选出适合蚕业生产所需的产滞育卵稳定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8.
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方法是柞蚕"一化二放"秋柞蚕制种的唯一措施,探明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规律,可为柞蚕种质资源鉴定、保存、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柞蚕一化性品种选育与应用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柞蚕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不同化性及其变化现象,我国东北地区多为二化性,河南、四川等省多表现为一化性,也有像山东省一、二化相同的地区,而且倘若将一、二化性柞蚕相互移地,则有出现所谓移地变性现象,给生产造成一定障碍。笔者汲取多年来中外学者在这方面研究成果,结合东北地区目前的柞蚕生产现状,认为如将这些论述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地制宜,春育夏秋用种,北育南用,则东北地区的一化性品种将会在生产中呈现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一化性柞蚕秋季制种解除滞育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一化性柞蚕秋季制种的羽化率,对一化性柞蚕蛹进行不同光照时间、感光日数、照距、感光部位、阶段采取黑暗保护等对解除滞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竹箔排放蛹茧并将有茧蒂的一端朝上,采用40w的荧光灯,光照距为100cm,每天光照时间17h的条件下,感光至20d时,再进行连续36h黑暗保护,然后继续每天感光17h至制种,可提高羽化率和羽化集中度,实用羽化率可达85%以上;试验结果解决了柞蚕“一化二放”秋季制种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南阳发展一化性柞蚕业的优势,并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南阳柞蚕业的发展措施及意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是一化性柞蚕的适生地,柞蚕蛹资源丰富,可常年培育蛹虫草。试验表明,利用一化性柞蚕的滞育蛹培育蛹虫草,蛹体僵化的快慢与菌种的形态、菌液的稀释倍数、接种剂量有关;蛹体僵化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18~27℃。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利用一化性柞蚕蛹培育的蛹虫草的部分营养成分及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并与野生冬虫夏草和野生蛹虫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一化性柞蚕蛹虫草中氨基酸的含量高于野生冬虫夏草和野生蛹虫草,其主要的有效活性物质含量较高,重金属含量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以内,并且不合铅元素,完全可以替代野生冬虫夏草或野生蛹虫草,可利用一化性柞蚕的蛹人工工厂化培育蛹虫草,以缓解市场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4.
讲述了蛹虫草的药用价值。从河南的资源条件、河南一化性柞蚕蛹虫草的营养成分、目前的培育技术、预期经济效益、现实社会所需和近年的产品开发等方面分析了河南一化性柞蚕蛹虫草实行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以及产业化发展所应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绪伟  郭剑  史生 《北方蚕业》2007,28(3):14-15
以河南柞蚕当家品种河33为原始亲本,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合理运用平衡选择技术和高温处理柞蚕蛹抗病增产技术,初步选育出实验室成绩全茧重比对照河33提高14.72%,产卵数比河33提高17.07%等其它性状均优于对照的一化性柞蚕大茧型品种——豫大1号。  相似文献   

16.
在北纬46度以北的柞蚕二化性地区,采用现行的一化和二化生态型品种做原始材料,在长日照下进行连续性的化性选择,改变了原品种的化性遗传基础,育成了四个化性稳定的一化性新品种。经农村生产鉴定,一化率比一、二化生态型品种高3~8倍;品种之间具有良好的杂交互补作用。新品种接近纯系一化,属长日照(LD16:3)滞育类型。光照对化性的作用力甚小,可解决生产中所存在的化性易地、易时变性问题。因而,适应生产区域广;能灵活选择放养季节;茧质优于二化性品种。柞蚕现行品种的化性均属生态类型。不经人工选择,无化性纯系品种。每一个生态型品种自身,不论其原属一化性或二化性,均存在着一化和二化两种化性遗传基因。由于品种长期生活的环境条件的不同,形成品种之间化性因子组合的复杂性,从而就有化性分离频率的差异。若能充分利用可激发化性剧烈分离的光照条件,进行化性连续筛选,就能选育出化性接近纯系的品种。 柞蚕化性是遗传的,而且可以改变。一化生态型中可以固定一化,二化生态型中也可选育一化。反之,二化生态型中可固定二化,一化生态型中也可选育二化。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柞蚕区利用一化性柞蚕蛹可常年培育蛹虫草。介绍了培育蛹虫草所需的基础设施要求,概述了菌种的制备过程和蛹虫草的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8.
发掘柞蚕核心种质资源可以提高柞蚕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不同化性、不同分布地域的柞蚕种质资源的22项数量性状表型值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柞蚕一化性与二化性种质资源间以及辽宁省与山东省的二化性种质资源间、河南省与贵州省的一化性种质资源间,分别有14项、18项、14项数量性状表型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柞蚕分布的地理区域和化性均会影响其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基于22项数量性状表型值的聚类分析将供试的绝大多数柞蚕种质资源按照所分布的地理区域划分为4大类群,这种按照地理区域的类群划分受柞蚕化性和柞蚕体色系统的影响较小,说明柞蚕分布的地理区域是影响其数量性状表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河南一化性柞蚕蛹虫草的有效成分,并与野生的冬虫夏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测得的有效成分中,河南一化性柞蚕蛹虫草氨基酸(除异亮氨酸)、虫草素、虫草多糖均高于野生冬虫夏草,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也很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铅、砷和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0.
<正> 柞蚕化性变化的规律是比较复杂的,有些问题还在探索中。柞蚕化性因地区而异,如贵州、河南等省的柞蚕种属于一化性,而辽宁的柞蚕种属于二化性,如将上述不同地区的柞蚕种易地放养,其化性又随着地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根据柞蚕化性的地区变化,可以把北纬36度作为分界线,36度以南为一化性地区,以北为二化性地区。但是,这种划分并非绝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