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2007~2011年海南热带气旋过程的地面站雨量资料,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所基于FY2D和GMS-5红外亮温资料研发的卫星降水估计产品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6 h还是24h降水,FY2D降水估计产品对海南热带气旋降水的反演精度要比GMS-5降水估计产品高;FY2D和GMS-5卫星估计降水具有估测大暴雨以上强降水的优势,对热带气旋强降水预报业务具有参考性;对6h强降水估计能力的空间分布而言,FY2D降水估计产品估测能力为岛西高,岛东低。GMS-5降水估计产品的估测能力为岛北高,岛南低;登陆海南岛北部地区的热带气旋降水估计技巧比登陆海南岛南部地区的热带气旋高;两种卫星降水估计产品对中小尺度强降水极值估计偏弱。  相似文献   

2.
用1949~1996年共48年的台风和近10年的台风灾害资料,对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及灾害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广东热带气旋的主要特点是:登陆粤西地段的热带气旋最多,其次为珠江口地段,粤东最少;登陆珠江口、粤西的热带气旋个数平均在8月份最多,而登陆粤东热带气旋个数的峰值在7月和9月;前期(5~6月)热带气旋登陆引起的水灾较重,风灾较轻,中后期(7~11月)热带气旋登陆带来的水灾和风灾均较严重;灾害损失与热带气旋强度有关,特强台风带来的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1949—201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影响山东日照及周边海域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此区域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7—9月,以8月最多,7月其次,再次是9月;影响日照的热带气旋路径主要有4类;7—9月影响日照及周边海域热带气旋及在定义区内登陆影响此区域的热带气旋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从热带气旋登陆位置、移向路径、登陆时间、登陆强度、造成的影响等方面统计并分析了2004—2012年对肇庆地区有影响的热带气旋,为做好今后热带气旋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0~2012年的热带气旋相关资料,分析对粤东海区造成影响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的特点,结果表明:对粤东海区造成影响的热带气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影响特别严重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主要集中在130.6°~136.8°E,8.3°~14.0°N;影响程度严重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主要集中在120°~130°E,13°~20°N。  相似文献   

6.
利用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TC)资料、水稻发育期资料及广东省水稻生育期间TC致灾风险等级及其减产率,借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TC在水稻不同发育期登陆出现的概率。结果表明:水稻TC灾害保险赔付触发值为热带风暴或强热带风暴在早稻和晚稻后期、台风在早稻和晚稻中期或后期登陆;当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在双季稻后期登陆时,水稻TC灾害保险气象指数分别为5、6、7、8,每667 m2赔付金额分别为20、24、28、32元;台风在双季稻中期和后期登陆时,水稻TC灾害保险气象指数分别为6、9,每667 m2赔付金额分别为24、36元。设计水稻热带气旋灾害保险气象指数,为开展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统计分析了1961—2011年发生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时间序列特征,发现热带气旋的频数有减少的趋势。通过多年月平均OLR资料的EOF分析发现,OLR与气旋频数成较好的负相关。再选取2004年为个例,通过对OLR作EOF分析和200 hPa速度势的距平合成分析来研究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热带气旋的调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45 d的低频振荡非常活跃;气旋源地与振荡中心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统计分析了1961—2011年发生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时间序列特征,发现热带气旋的频数有减少的趋势。通过多年月平均OLR资料的EOF分析发现,OLR与气旋频数成较好的负相关。再选取2004年为个例,通过对OLR作EOF分析和200 hPa速度势的距平合成分析来研究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热带气旋的调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45 d的低频振荡非常活跃;气旋源地与振荡中心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热带气旋是影响海南的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科学定量地评估热带气旋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选取和构建热带气旋灾害经济影响的5个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了2015—2018年热带气旋对海南经济影响的评估指数,运用均值—标准差方法对指数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应用直接经济损失率表征实际灾情程度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建立的热带气旋经济影响评估指数的评估等级和实际灾情等级较吻合,能较好地评估热带气旋对海南经济造成的损失程度,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增强应对热带气旋灾害的防御能力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影响中山市的热带气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5—2010年对中山市有影响的热带气旋共有153个,平均每年2.7个,基本上呈现减少的趋势,并且主要集中出现在7月、8月、9月。从对中山市有影响的热带气旋来看,以登陆粤西(台山以西)最多,共有53个,占总数的35%。其次是登陆粤中(台山-深圳),共有44个,占总数的29%。登陆粤东(深圳以东)有27个,占总数的18%。在海南岛登陆的有18个,占总数的12%,剩下的11个(占7%)或在南海海面消失或登陆其他地段。热带气旋带来的最大过程雨量和最大过程日雨量都呈现出由东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过程最大风速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中山台风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小榄、南头,黄埔、三角、民众、火炬开发区及南部的坦洲等地,古镇、东凤、阜沙、港口、东升等地台风风险也较高;中部五桂山、南朗台风风险最低,城区、沙溪、板芙、神湾、横栏、大涌、三乡等地的台风风险为次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影响登陆海南岛热带气旋(TC)的基本规律,助力防灾减灾及热带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利用中国气象局1949—2020年TC最佳路径数据集,对影响及登陆海南岛TC强度和路径主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海南岛TC的数量下降趋势明显,平均每10 a下降4.857个,其中热带低压和台风强度等级以上的TC下降趋势最明显,登陆海南岛TC数量下降趋势不显著, 影响海南岛的TS数量则呈明显上升趋势;(2)6—10月是TC登陆海南岛的频发期,9月达到频数峰值;(3)影响海南岛较弱强度TC的生成源地大部分位于南海东北部海面,较强TC主要源自菲律宾以东至加罗林群岛之间的洋面;(4)TC登陆海南岛后重新入海,平均历时10.8 h。TC登陆海南岛时强度越弱(强),越有可能在穿越海南岛时强度维持(衰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49~2011年CMA-STI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各个等级热带气旋累积气旋能量(ACE)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等级热带气旋ACE的年际时间序列中,热带风暴(TS)一直呈现缓慢发展趋势,其他等级则经历数个峰值,但其趋势不同;各等级热带气旋的平均ACE的年际时间序列中,热带风暴和台风(TY)呈现先减小、再增加、又减小的趋势,强热带风暴(STS)则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强台风(STY)则呈现1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而超强台风(SuperTY)则主要呈下降趋势。各月ACE分布中,TS、STS、TY、STY 4个等级的热带气旋均在9月达最大值,SuperTY在9月达最大值。TS、STS、TY的ACE空间分布的高频中心位于南海,STY和SuperTY的高频中心位于125°~135°E、15°~25°N的区域。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气象传真图所作的热带气旋预报,建立真运动原理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编制了船舶规避热带气旋程序。计算结果可提供各种规避方案,并显示各种方案的真运动轨迹。其特点迅速、直观,可作为船舶驾驶员决策规避行动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相关资料,对1979—2017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捕捞作业量、捕捞作业结构以及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全面实施后,虽然南海区渔船数量上升势头得到控制,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渔船总吨位和总功率却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以来,南海区机动捕捞渔船总吨位增长了45%,总功率增长了13.7%,2017年44.1 kW以下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占77.5%。南海区海洋捕捞产量由不断上升至近年逐渐得到控制,近5年南海区的捕捞产量约为340万~380万t,对渔业资源破坏力大的拖网和刺网产量占72%~74%。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存在捕捞生产数据统计不规范、渔业资源面临衰竭和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依托渔港建立健全渔获物统计和核查体系,压减近海捕捞能力,稳定外海渔业,同时加强科学调查研究,从而优化南海区捕捞作业格局。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共有蟹类51种,隶属于10科24属,以热带暖水性种类为主,属于印度洋一西太平洋区系中的南中国一东南亚海区;这些蟹类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高温广盐生态类群、广温广盐生态类群和高温高盐生态类群;依据Pinkas判定,优势种为银光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锈斑蝎、香港婚、逍遥馒头蟹、武士蜉、直额蟳、威迪梭子蟹;优势种类渔获率(2.99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81.69%;经济蟹类为红星梭子蟹、锈斑蜉、武士蝎、三疣梭子蟹、日本蝇、拥剑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均属梭子蟹科种类,经济种类渔获率(2.37kg/h)占蟹类总渔获率(3.66kg/h)的64.75%;蟹类资源密度为97.47kg/km^2,经济蟹类资源密度为63.20kg/km^2。蟹类资源密度区域分布以D断面最高(125.60kg/km^2),C断面最低(70.93kg/km^2);蟹类资源密度季节分布以秋季最高(181.60kg/km2),冬季最低(50.13kg/km^2)。蟹类密集区为10-60m深水域,尤以10m深附近水域分布最多,达222.13kg/km。,其数量分布趋势大致与水深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南海渔业面临的现实选择,更是我国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对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国家核心利益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采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对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南海是区域研究热点。厦门大学图书馆区域研究资料中心与南海研究人员合作,编制发行了一份学术通讯电子期刊——《南海导报》,图书馆员在学术动态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发布过程中应用了专业技能,体现了专业素养,成为研究人员的得力助手。文章分析了目前《南海导报》发行中遇到的问题,未来将应用数字人文技术以及新媒体手段拓展学术资料的搜集和推送。  相似文献   

18.
何慧  陆虹  陈思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56-7259,7276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华南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根据华南地区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百分位值定义极端降水阈值,采用模糊聚类、趋势系数、小波分析、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可分为4个气候区,分别是南岭区、桂西区、沿海区和海南区,不同区域出现极端降水的季节有明显差异。各区域极端降水日数都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南岭区和沿海区增加趋势显著。各区域极端降水日数周期变化特征显著,且在2~5年周期上大多具有显著的同位相演变趋势,但落后时间长度不一致。[结论]该研究为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的预测和影响评估提供了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海南一次持续性暴雨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GFS资料、高空和地面探测及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0年9月30日20时至10月9日20时海南持续性暴雨的特点和可能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hPa对流层顶南亚高压持续控制海南、南海及中南半岛上空.南海热带低压系统和3个反气旋环流(即大陆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反气旋)对峙为此次暴雨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冷空气东风回流影响华南西部和中南半岛北部.使低层冷平流侵入热带低压系统致使海南东部出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低空偏东急流、东南急流与西南急流是此次暴雨主要的水汽输送通道.3股急流在海南东部及东北部汇合给当地持续强降水提供了有力的水汽条件:高空形势预报∞方程涡度平流和假相当位温平流的差动项为热带低压系统的发展和维持提供动力和热力强迫作用致使热带低压呈东强西弱不对称结构.以及海南东半部降水强于西部的分布不均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