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元培 《内陆水产》1993,(12):28-30
育珠蚌的病害,按病原性质,可分为传染性蚌病、侵袭性蚌病和者它因素引起的蚌病。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6,(8)
高热病即高热综合征,主要是蓝耳病与猪瘟或圆环病毒病或附红细胞体病或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一种或几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文章主要介绍实践中的中西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病原性蚌病的鉴别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细菌、藻类、病毒所引起的蚌病,称微生物病原性蚌病。治疗前必须通过认真的鉴别诊断,以便对症下药进行治疗。一、鉴别诊断(一)细菌性和病毒性蚌病的鉴别诊断1、双抗试验选取3—5只始发病蚌,在斧足沟或外套膜的结缔组织中一次注射抗G~+细菌的青霉素1000单位和抗G~-细菌的链霉素20毫克。经10天左右观察,双抗试验明显(有疗效),可诊断为细菌性蚌病;如果双抗试验不明显(无疗效),则应诊断为病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迅速,猪种流动频繁,加上有些猪场饲养管理不当,在猪病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呼吸道疾病,它是由一些病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以及多种其它因子共同作用而引起发病,称为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不少猪场呼吸综合征发病率达40%~85%,直接死亡率20%以上,此病已成为我国当前猪病的重中之重。1猪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因1.1传染性病因病毒性病原:主要有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  相似文献   

5.
用黄杆菌、温和气单胞菌、不动杆菌、产碱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及其5种混合细菌人工感染健康的三角帆蚌,切取病蚌肝脏、肠道、鳃和斧足等主要器官的组织,采用美蓝染色法进行细菌涂片和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试验表明:感染温和气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和5种混合细菌的病蚌组织切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不同,尤其是肝脏、肠道和鳃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病性复杂,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长期以来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生长受阻和仔猪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1~3月龄,特别是1~3  相似文献   

7.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轮状病毒(RV)3种病毒是目前引起猪腹泻病的主要的肠道病原。这3种病原有类似的传染途径和临床症状,同时也可能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区别,对此3种腹泻病的确诊更多地还依赖于实验室诊断。作者在多年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8.
程泽华 《畜禽业》2004,(2):67-67
家禽呼吸道疾病的混合感染在临床上非常普遍,特别是在饲养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支原体往往首先爆发,继而其它呼吸道病原乘虚而入,造成2种或多种病的混合感染。目前被普遍确认的最常见的4种呼吸道疾病为鸡慢性呼吸道病(CRD)、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鸡新城疫(ND)、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21,(6)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 MS)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鸡滑液囊霉形体、鸡传染性滑膜炎,主要感染鸡和火鸡,主要引发渗出性滑膜炎、腱鞘滑膜炎或黏液囊炎。感染病鸡输卵管发育不良,产蛋量下降明显。该病也常与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混合感染,从而引起气囊病变,形成气囊炎。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4,(8)
<正>1病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病鸡呼吸困难,气管有啰音,咳嗽,成年鸡除呼吸道症状外,产蛋量及蛋壳质量下降,蛋白稀薄如水,软皮蛋、畸形蛋、沙皮蛋数量增加。临床感染和亚临床感染均可使鸡群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下降。常继发或并发霉形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感染等,导致死淘率增加。该病病原的血清型较多,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常导致免疫失败,使该病不能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三角帆蚌蚌瘟病原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三个水产场三角帆蚌大批死亡的病因。取病料经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再经青霉素、链霉素处理或微孔滤膜过滤除菌,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发病死亡,并能连续传代。其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与自然发病的蚌相似。病原病毒粒子有囊膜,核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大小80~120nm,暂称为蚌的类疱疹病毒。含毒病料置50%甘油磷酸盐缓冲液中,在0~4℃冰箱保存6个月,-20℃低温冰箱中保存一年半,仍有致病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养殖水生动物的病毒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动物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称为水产动物病毒病。 我国已报导的水产动物病毒病有草鱼出血病、青鱼出血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鲤痘疮病、淋巴囊肿病、三角帆蚌痘病以及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病等等。 草鱼是我国主要养殖鱼类之一,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而草鱼出血病是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危害极大的病毒性疾病,致使草鱼的养殖受到严重影响。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对草鱼出血病已有了系统而深入的认识。其病原为呼肠弧轮状病毒属(Recrotavirus),草鱼出血病病毒(Grass carp Hemorrha…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免疫抑制性以及危害严重等特征,倘若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治,其极为容易与其他病原之间进行混合感染,导致养殖户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技术讲座水产养殖防治技术系列讲座──第五讲传染性鱼病的防治范至刚(长沙市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410003)鱼类传染性病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小型藻类感染所引起的。我国淡水养殖鱼类的传染性病有许多种,但就其危害严重的有病毒性的出血病;细菌性的暴发病、赤皮...  相似文献   

15.
冠状病毒是病毒大家族的成员之一,种类有9种,目前可查到的可引起养殖动物患病的冠状病毒,有犬冠状病毒和猪冠状病毒。它们各有各的易感对象,前者可引起犬冠状病毒病,后者可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呼吸道综合征。多年来,尽管犬、猪饲养人员和兽医人员自身防护措施比较简陋,但迄今为止尚未见有被感染的报道。现将养殖动物的4种冠状病毒病简述如下:1犬冠状病毒病据肖培良等编著的《犬猫疾病防治》一书载,犬冠状病毒病是以胃肠炎为主要特征的犬的传染病,病原是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犬冠状病毒。2猪冠状病毒病2.1猪传染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16.
凌育燊 《畜禽业》2002,(1):12-13
鸡呼吸系统是鸡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也是最容易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一个门户。由于家禽呼吸系统的结构特征,病原一旦侵入,极易引起体内多个器官组织的感染。呼吸道疾病是鸡的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凡能引起呼吸系统功能和结构改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疾病均可纳入呼吸道病的范畴,如鸡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白喉型鸡痘(FP)、鼻气管炎、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炎、霉浆体病、曲霉菌病等,故又称为呼吸道病综合征(respiratorydiseasecomplex,RDC)。而如高温、潮湿、通风不良等环境因素,以及如遗传特征、免疫反应和营养状况等一些内部因素,均能诱发和加重病情。呼吸道病综合征引起鸡群死亡率升高和生产性能下降,以及药物和疫苗费用增多,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地控制RDC,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卫生和科学的管理,正确的生物安全性措施以及有效的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产》2011,(5):54-55
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是由IHHN病毒引起的对虾疾病,主要感染细角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和凡纳对虾(L.vannamei),可引起凡纳对虾慢性"矮小残缺综合症(RDS)"和细角对虾较高的死亡率。OIE列为必须通报疾病。一、病原学病原是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  相似文献   

18.
徐永祥 《内陆水产》2003,28(7):27-27
2001年4月份我县的部分养蚌农户中发生蚌嗜水气单胞菌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笔者于5月份携病蚌前往湖南省水产研究所找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经过病原分离、转接,结果在病蚌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病原株,确诊为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经过近3年的探索,已经初步掌握了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现向广大养蚌农户作简单的介绍。1什么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细菌。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已提取3个变种,即白鲢嗜水气单胞菌,牛蛙嗜水气单胞菌和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珠蚌最易感染的…  相似文献   

19.
<正>1病因1.1微生物感染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且多呈混合感染。乳房炎的致病菌有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真菌、病毒等。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菌,无乳链球菌是乳腺的专门寄生菌。引起乳房炎的病菌在不同地区又有差异。病原微生物侵入乳头管引起乳房炎是主要途径。1.2人为因素一是缺乏无菌观念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亮  赵晖  张瑛 《畜禽业》2004,(6):19-19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使鸡对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主要感染21~39日龄的雏鸡,约占75%左右,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03年12月下旬,某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