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5个普通型品种和5个糯质型品种的玉米单交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处理,研究海南播期对玉米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性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玉米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的表达无显著影响;播期对不同性状、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玉米数量性状的表达影响程度不同,对抽雄期、散粉期等8个性状的表达影响程度较大,对幼苗第一叶鞘花青甙显色强度、植株上部叶片与茎秆夹角等10个性状的表达影响程度较小,对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雄穗一级侧枝数目等15个性状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19份玉米标准品种为试验材料,参照《指南》的赋值,通过符合系数分析玉米DUS测试标准品种在海南性状表达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标准品种、不同性状在海南的表现与《指南》赋值的差异程度不同。黄C、黄早四两个品种在海南的表现与《指南》赋值的差异较大;U8112、丹340、吉833、掖107、早49、掖单4号6个品种在海南的表现与《指南》赋值基本一致,U8112和掖107不宜作为抽丝期性状的标准品种。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叶片宽度两个性状在海南的表达结果与《指南》赋值的差异较大;散粉期、抽丝期、雄穗一级侧枝数目、雄穗侧枝长度、植株高度(自交系)、果穗长度(自交系)、果穗直径(自交系)、果穗穗行数(自交系)8个性状在海南的表达结果与《指南》赋值基本相符。掖478不宜作为散粉期性状的标准品种,铁7922不宜作为植株高度性状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玉米子粒脱水特性与适宜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地区采用9个供试品种设置春播和夏播试验,分析不同品种的子粒脱水动态,构建各品种子粒脱水模型,进而预测各品种适宜收获期。结果发现,北京地区至10月1日小麦正常播种期,郑单958、先玉335等9个春播玉米品种子粒含水率均能下降至25%以下,实现田间机械直收子粒,且春玉米播种具备较宽的窗口期。夏玉米6月15日常规播期种植条件下,至10月1日仅有早熟、脱水快的品种丰垦139和迪卡517子粒含水率可以勉强降至25%,其余7个供试品种子粒含水率下降至25%的时间分布于10月11日至11月1日,夏播玉米实现机械粒收会影响冬小麦的播种。因此,在北京地区,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春小麦-夏玉米(晚收)或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晚收)两年三熟制,选择适合玉米粒收的品种,可以实现春玉米和夏玉米的田间机械粒收,提高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4.
利用玉米DUS[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测试指南中的38个基本性状,对2020年四川省联合体区试玉米品种的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玉米、植株部位的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8个测试性状均具有多态性,在317个品种中共检测到23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6.2个,Shannon指数平均值为1.19,变幅介于0.09~1.76。雄穗和果穗相关性状的多样性较丰富,子粒颜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叶片相关性状的多样性偏低。不同玉米类型的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糯质型和普通型玉米的多样性较高,甜质型次之,甜糯型最低。聚类分析和相似系数分析表明,四川新育成玉米品种的相似度整体偏高,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的杂交玉米在淮北地区夏播,全生育期共有18~21片叶,其叶面积也不相同,早熟品种叶片较少,全株总叶面积小;晚熟品种叶片多,总叶面积也大。果穗生出后,茎上保持的绿叶与果穗性状关系密切。试验表明,果穗以上叶片对果穗性状影响大于果穗以下叶片,在生产上应选用叶片与茎夹角小的紧凑型品种,并要保护和延长叶片的光合功能。  相似文献   

6.
生态因素对玉米子粒发育影响及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通过播期、覆膜调控,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的生长发育,重点研究生态因素对玉米花后子粒发育的影响。试验主要结果如下:高温少光条件影响子粒灌浆,表现在灌浆期持续时间短、灌浆速率相对较低。晚熟品种灌浆期长而灌浆速率相对较低,早熟品种灌浆期短而灌浆速率相对较高,是正常年份两类品种都能取得高产的原因。子粒体积变化与干重变化趋势一致。适宜生态条件下,玉米穗粒性状变异系数小,果穗发育整齐一致。掖单13穗长较大,易于形成大果穗,高产潜力大,但高温少光条件下,穗粒性状变异系数大,果穗不整齐,产量低。高温少光条件下,子粒呼吸速率明显降低,高值持续时间短;同时CTK含量较低。ABA含量变化规律性不强,子粒生长受多种内源物质协调调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利用DUS测试性状对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更好地对大豆品种资源进行评价与分类,本研究以106个适合西南地区种植的春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31个DUS测试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对不同类型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1个DUS测试性状的15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到4.94个。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小于1,假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05~1.42,测量型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为1.43~1.91。本研究首次使用的9个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55~1.28。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花色与大豆幼苗下胚轴花青甙是否显色高度相关。聚类分析将106个品种分为4组,每个组群具有各自独特的表型特征。研究结果说明DUS测试性状多且多样性高,能够对大豆品种资源进行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基于DUS测试性状的聚类分析划分不同种质类型,筛选出20份优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8.
南方鲜食玉米区不同播期甜玉米的子粒灌浆和产量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14~2015年以粤甜16、粤甜22、新美夏珍为材料,在春、夏、秋播期大田种植,利用Logistic方程比较不同播期子粒灌浆过程,探索南方鲜食玉米区播期对甜玉米子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显著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从夏播、春播到秋播,随着抽丝至成熟期日均温渐降,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Tmax)延长,活跃灌浆期(P)增加,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Wmax)增大,导致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增加。甜玉米在南方鲜食玉米区的适宜播期依次为秋播、春播、夏播。品种决定粒重与灌浆参数的关系,同一品种的粒重与Wmax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间的粒重差异由P决定。根据播期选择适宜品种,延长P,提高子粒Wmax,是甜玉米周年生产中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玉米果穗不同部位子粒含水率和脱水速率的动态变化差异,在春玉米区宁夏银川和夏玉米区河南新乡采用8个不同熟期和脱水速率的品种,将玉米果穗垂直等分为5个部位,定期测定不同部位子粒含水率,计算子粒脱水速率。结果表明,玉米生长中后期,果穗上部子粒含水率低于中下部子粒含水率,生理成熟前各部位子粒含水率的差值低于生理成熟后。参试品种生理成熟前20 d时不同部位子粒含水率极差低于3%,成熟期的极差值变幅为0.6%~5.2%,生理成熟后极差最大值可达6.2%。同一果穗自上而下子粒的脱水速率逐渐降低,品种之间有明显差异,先玉335、迪卡517和迪卡519果穗不同部位子粒脱水速率差异较大。果穗中部子粒脱水速率和平均脱水速率与不同部位子粒含水率的极差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京单38不同播期子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郑单958为对照,设置春播(5月14日)和夏播(6月13日)两个播期处理,研究玉米品种京单38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子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京单38的百粒干物重高于对照品种郑单958,春、夏播条件下增幅分别为14.74%和20.26%,春播百粒干物重较夏播高1.87%。京单38的子粒灌浆速率高于郑单958,春、夏播最大灌浆速率分别较对照高42.27%和49.50%,夏播最大灌浆速率较春播高9.42%。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最大灌浆速率与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郑单958相比,京单38子粒灌浆速率高且灌浆速度快,春、夏播条件下均可获得较高的粒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播种期对糯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对3个糯玉米品种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后,从播种到抽雄天数、抽雄到成熟天数呈先缩短再延长的趋势,播种期越后延,从抽雄到成熟天数增加越明显;植株高度、穗位高度先增加,在第4播期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降低,3个品种平均株高及穗位高表现为金糯691>黔糯627>农科糯336;在第1~3播期内,穗长、穗粗、单穗重及鲜穗产量、鲜子粒产量逐渐增加,在第4播期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播期延后逐渐降低。对单穗重、鲜穗产量、鲜子粒产量与播种期延后天数进行回归模拟,R2值在0.9372~0.9903,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糯玉米品种在遵义地区露地栽培的最适宜播种期在3月底至5月中旬,最迟播种期为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以京农科728(JNK728)为试验材料,研究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铁茬直播(CK)相比,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SS)提高JNK728收获期干物质积累量4.98%,降低干物质在叶片的分配,提高干物质向子粒转运的比例。SS处理由于小双行精播技术,显著增加JNK728的群体密度11.02%~97.78%,收获穗数得到极显著的增加;密度增加导致SS处理JNK728穗长缩短12.50%(p0.01),秃尖长显著增长15.71%,穗粗显著增粗24.34%,行粒数减少9.33%(p0.05),穗粒数极显著减少9.95%,但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与CK相比,SS处理使JNK728产量提高21.40%(p0.01)。综上,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可以通过密度增加,增加干物质积累总量,增加收获穗数,实现黄淮海平原北部夏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不同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对播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淮海地区18个主栽品种为材料,进行3个播期处理,播期分别为6月3日、6月13日、6月23日,探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夏玉米生育期缩短,株高、穗位高、穗三叶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均呈降低趋势。不同玉米品种的百粒重和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产量下降。不同播期条件下各种指标变动小的品种适应性强,适播期长,这些品种通过保持相对稳定的生育期、较大的光合叶面积,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干物质积累,最终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因此,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在无法满足早播时,可以选择抗逆性强、适播期较长的联创825或产量优势强的迪卡653等品种,以避免高温或晚播造成的减产。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撒播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小麦撒播栽培技术及其增产机理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撒播栽培利于冬前幼苗生根增强,提高成穗率;后期单茎绿叶面积大,光能利用率高,利于提高粒重;同时具有省力、省工、简化栽培的特点,能实现小麦生产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5.
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设置3、5、7、9 cm 4个播深处理和4个播种深度混播的播深不一致处理(U),研究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深不一致显著降低株高、穗位高、果穗长度等性状整齐度,影响群体冠层结构,ZD958和XY335的产量较3、5 cm播深分别下降2.6%、3.2%和0.9%、3.9%。播种过深,整个生育期内的植株性状整齐度和叶面积指数较低,穗位高及底层透光率增加;SPAD值及比叶重较低,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下降。ZD958和XY335播深9 cm的产量较3、5 cm播深分别下降5.9%、6.4%和6.1%、8.8%。播深7和9 cm,夏玉米群体密度降低,冠层透光率增加,但其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比叶重降低,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下降,最终降低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选取辽宁省5个主栽玉米杂交种丹玉405、丹科2151、丹玉801、丹玉508和先玉335及5个骨干自交系丹299、丹717、丹TX-2、丹D15和PH6WC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后玉米各生育时期和生育期有不同程度延长,株高、穗位高和空秆率有所增加,病虫害发生程度加重,果穗性状不断劣化,产量逐渐降低。根据试验结果,南繁玉米播种的最佳时间在每年的10月末至11月初,如遇特殊的台风天气影响播期可适当推延,在最佳播期播种可以降低田间管理难度,获得较高产量,方便晾晒储运,也为北方春季试材准备赢得充足时间。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耐深播自交系 N192和深播敏感自交系 178为试材,在 3 cm和 15 cm播深条件下,施加 2.0 mg/L的外源生长素(IAA)进行处理,研究外源 IAA对不同耐深播玉米自交系中胚轴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 IAA后,两个自交系的中胚轴、胚芽鞘及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均有所增加,中胚轴内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木质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施加外源 IAA的玉米自交系中胚轴组织细胞明显伸长,说明施加外源 IAA可有效缓解深播对玉米幼苗的胁迫损伤。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玉米自交系幼苗深播性鉴定评价指标中胚轴长、中胚轴和胚芽鞘之和、 POD、 SOD、 CAT酶活性及木质素含量是主要评价指标,胚芽鞘长、胚芽鞘重、苗长可作为 2级评价指标,根重可作为 3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低温早播对玉米苗期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分期播种,研究低温早播对玉米苗期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筛选耐(抗)低温的玉米品种。结果显示,播期、品种及两者互作对生理指标影响效果差异显著(p0.05),产量互作不显著。在5月2日低温早播条件下,玉米苗期丙二醛(MDA)增加,保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降低,可溶性蛋白质降低和可溶性糖增加,赤霉素/脱落酸(GA3/ABA)比值减小,产量相对适宜播期减产5.89%。5个品种抗寒性存在差异,耐(抗)低温品种排序为郑单958京单28先玉335德美亚2号绥玉7。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调节作用,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蒙农大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宽幅条播(K)和常规条播(C)两种播种方式以及300万株·hm-2(D1)、450万株·hm-2(D2)、600万株·hm-2(D3)三个种植密度,比较分析了不同播种方式和密度下燕麦光合能力、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燕麦叶片光合参数和SPAD值及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密度下宽幅条播燕麦的叶片光合参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常规条播。其中,宽幅条播燕麦的净光合速率较常规条播增加了7.2%~24.8%,且在D3下增幅最大;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SPAD值分别增加1.8%~24.1%、1.7%~25.5%和2.2%~11.5%;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9%~56.2%。宽幅条播显著提高了燕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其中在D1、D2和D3下分别增产8.6%、9.3%和14.5%,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宽幅条播可有效促进燕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长,最终实现增产,尤其是可有效缓解高密度下燕麦群体光合、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