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榕树盆景的奇特美,已被人们认同(见李志远、思翔文《中国花卉盆景》2000年4期、2002年7期)。树根在附石盆景中有“改”石,固石、代座的作用,亦有艺友介绍(见谭芉或文《中国花卉盆景》1995年5期),榕根的张力,也应引起我们关注。我多年培育榕桩,发现榕根钻出盆底排水洞后,增粗较快,有的  相似文献   

2.
制作榕树桩景,不论是桩头榕或薯榕,只要茎杆苍老、造型美、有自然的古树姿态,就是优美的盆景。不要过于追求动物形象,要“好象”不要“真象”如果忽略了大自然的古树姿态,就失去了盆景艺术的意义。榕树盆景的特点,就在于能从枝上长出空、气根,沿枝干蜿蜒下垂,久之,根茎枝干交错,悬根露爪盘结盆面,古态盎然。现就以下三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经验。一、空气根培养法当你的一盆榕树盆景培养到枝叶茂盛时,只要在需要空气根的枝干上,用铁线圈  相似文献   

3.
漫谈细叶榕     
适用于制作榕树盆景的白榕,称谓为小叶榕、细叶榕。实际上盆景爱好者都认为是大叶榕,而把某些叶子特小品种,称为细叶榕,而真正称得上细叶榕的品种极少,而“冒牌”的却很多。问题的提出和寻求《中国花卉盆景》于1994年12期转载了海外一篇精辟文章《浅谈杂木盆景》,作者写道:“在同一树种中,品种优劣,差距很大,例如榕树,目前榕树盆栽几乎全部实生苗,若要保持优秀品种原有特长,则必须以插枝培养,选择叶小、面平、富有光泽、叶与叶之间间隔小,并发育良好的品种。”这说明榕树在海外也不能满足盆景素材的要求,应寻找叶小、节短,发育良好的品种。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印度榕应用,最早见于耐翁先生1981年所著《盆栽技艺》。先生认为,“印度榕,叶小节密,但枝条肥笨、僵直,缺乏古树的老而瘦的气味,因叶特小,曾  相似文献   

4.
海西的土地上 榕石盆景立世 如果说大自然的榕石景观是睿智的老人,那么盆盎之中的榕树附石盆景必是热血青年了。  相似文献   

5.
榕树,四季常绿,树龄可达数百年以上。在我国南方的农村中,常见苍葱翠绿、枝干粗大、弯曲自然、盘根错节的古榕,屹立于村头,深受群众喜爱。许多城镇也种植榕树绿化街道两旁,林荫宜人。榕树苗栽、扦插或移植盆内,则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我于一九七五年幼苗栽培的一株小榕树,当年幼苗主干直径只一厘米左右。十年来,经三次由小而大换盆,并逐年剪截压枝,现在已经初步形成古榕式树桩盆景(如图)。在培植过程中,主要是养育气根以造型,其方法大体  相似文献   

6.
摘 要:利用真空熏蒸技术对受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ficorum (Mar-Chal)危害的榕树盆景进行了真空熏蒸处理。结果表明,在真空条件下,仅需要较低的熏蒸剂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全部杀死榕树盆景里的榕管蓟马,杀虫效果达100%,达到快速、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为花卉害虫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较高的真空条件下熏蒸会对榕树盆景造成一定程度的药害。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盆嫁接得较为成功的曲干立式榕树盆景。树干及侧枝是闽南榕树;所有芽叶是印度榕。印度榕叶小、厚、密,根部较少暴露在土面,以观赏叶和层次为主。而闽南榕树则是根部(尤其是块根和根蔓)可以大部甚至全部露出土面,树干能长气根下垂,叶较前者略大、薄、稀。两树同属桑科常绿大乔木。这一盆景,取印度榕与闽南榕二者之长融于一株,无疑是“远姻优生”。从盆面到树冠底部嫁接处,高仅36厘  相似文献   

8.
素有“中国榕树盆景之乡”的福建省漳浦县,近几年榕树产业快速发展,2003年全县榕树种植面积达19000多亩,产值1.7亿元,产品销往韩国、日本、荷兰、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该县世达榕树盆景中心生产的最具区域特色的人参榕(块根榕,因其根部像人参,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人参榕)盆景在国外尤其受欢迎,被国外消费者亲切地称为“中国根”。 “龙头”引路 漳浦县人工栽培榕树的历史已有20多年,但由于缺乏引导,产业并未形成规模,生产者多为当地农户,生产面积也很小,一般  相似文献   

9.
人参榕是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秀净有气根。它喜阳又耐阴,喜高温又能在北方有暖气设备的室内栽培,耐旱又能在水中生长。20多年前人参榕多数为野生,为数不多。80年代开始人工培育,甚为畅销,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人参榕的榕薯可分为单薯(独薯)和多薯。我试将多薯人参榕的榕薯培养成多层结构,造型奇特壮观,巧似多层建筑物,大大地提高了观赏效果(见左图)。  相似文献   

10.
榕薯,系榕树块根,因状若薯类,故潮汕、福建一带通称为榕薯。用榕薯制作秋景,以其丰硕圆润的质感和造型,深受人们所喜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榕薯的形成,原为鸟雀啄食榕籽之后,将粪便撒于屋檐石隙,发育成薯,故称“鸟榕”。  相似文献   

11.
人参榕又名榕树瓜、薯榕、地瓜榕,桑科榕属多年生植物。叶浅绿至深绿。根状茎,棕褐色,当母株生根时就开始形成。人参榕是福建漳州传统花卉之一,其根茎发达,并凸出地面,形态自然,根盘显露,根部形似人参。近几年来,漳州培育的人参榕商品株形奇特,茎根肥大,叶色亮丽,产品远销韩国、  相似文献   

12.
作为盆栽,普通榕树的叶片过大,枝条上的节距过长。这两大缺点阻碍了对榕桩树冠的造型工作。过去和现代的许多盆景爱好者都曾在榕桩这两个缺点上下过功夫。采取的方法有控水、控肥、打叶、摘芽、剪枝,但都收效甚微,只能短期控制,一有机会,它又故态复萌。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叶大、节距长”是普通榕树的基因所决定的。要改造它就必须改变它的  相似文献   

13.
榕树以盘根错节、绿荫如盖而著称。它易生长,萌发力强,耐旱,耐修剪,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但是大多数榕树桩景过大,不宜于案头摆设。笔者利用榕树枝采用速成法制作了一些较为雅致的微型盆景。现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于春夏两季,在榕树上选择遒劲古朴的小枝,带踵削下,保持切面平整,切勿使皮层与木质部分开。  相似文献   

14.
看了贵刊今年第4期彩页中高雄杨正雄先生的榕树盆景后,觉得它是一盆庄严、健美的板根榕上品佳作。而贵刊今年第8期29页发表的恒辉先生《我的一点建议——致杨正雄先生》中提出的看法和二点修改意见,是值得研究的。恒文认为该榕树盆景的气势过于稳重,缺少飘逸  相似文献   

15.
芗江荔红蝉鸣的夏日,记者采访了畲族盆景爱好者蓝海亮同志。见他正专心地给一盆双杆榕景整容,我赶紧抓住这一机会。“老蓝,看样子您对榕树盆景挺喜爱?”“不错,是格外喜爱。”老蓝笑着说:“同根双杆树、意义深长。  相似文献   

16.
俞良城先生的《金边翠榕中型高位附石盆景的创作》文章(见《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第8期52页),内容详实具体,专业性强,且图文并茂,写的很好。但笔者另有一点建议向俞先生提供,那就是文中图2中的金边翠榕,形态甚佳,完全可以独立成景。把它作为素材,改作成为的附石式盆景,并不比原作美,艺术价值并没有升格,甚至有点得不偿失。这株翠榕,整体和谐统一,既具半悬崖式或临水式奇异风采,又具群根高悬的美妙韵味。若稍加修整,将会更美:  相似文献   

17.
盆景作品在审美过程中,能使欣赏者产生美感,就具备了美学意义。植物的生理特性决定了榕树盆景有奇特的根。因此,在欣赏榕树盆景时,其美感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根。榕树盆景奇特的根表现在:独有与变化。与其它植物盆景相比,气根、块根、盘根是榕树盆景所独有的。其变化表现在:有时一种、两种或三种根呈现于一盆之中,形成根与根形状的对比变化;每种根本身又都富有变化。气根,是榕树枝或干上生长出的气生根,上悬于枝干,下垂人土中;有的气根单垂,有的气根联垂,有的  相似文献   

18.
我的榕树盆景较多,但独钟人参榕盆景。其中有一棵颇似人形,“四肢”俱全站立,其块根成为树体的茎部,颇富阳刚之气(图1)。初植时(1996年)“人体头上”即茎部以上的唯一主干枝修长,不符合要求。我采用以蟠扎为主修剪为辅的方法,将茎部以上的主干枝向左侧拿弯,使其成为“外角”,成为飘枝。由于营养集中,很快地萌发了新的枝条(角枝)并将其培养成结顶枝。不久,右侧也萌发了第一层侧枝,经蟠扎拿弯成为柔和的右侧枝(图2)。  相似文献   

19.
榕树气根作为附属器官,其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及氮素,为补充榕体的水份蒸腾散失及榕树生长对养份的需求起着辅助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阴湿环境中生长的榕树,其冠幅大,水份蒸腾散失量也大,而此时仅靠根部吸取水肥已供不应求。为保持生理上的供需平衡,榕树则需抽发气根。因此,在垂丝榕盆景制作中,常先对榕树进行促成培养,以扩大冠幅,使其枝繁叶茂,造就易于促  相似文献   

20.
榕有乌榕、赤榕、瓜子榕、金门榕、绿岛榕等,品种繁多,除赤榕外一般都是常绿乔木,叶革质、平滑、全缘、有长柄、椭圆形、色深绿。隐花、果无柄、腋出双生、球形、熟时为红褐色,枝干常能长出气根,生长于气温较高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不耐低温,下雪地区,很难成活。所以寒温带地区,如无温室设备,盆景最好不种榕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