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解拟建长岭机场净空区及其周边区域内鸟类及其栖息环境,采用常规样线法、样点法相结合方法,同时进行社会调查,对调查区域候鸟种类、分布及迁徙集群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共分布有鸟类15目36科92种,其中:非雀形目鸟66种,雀形目鸟26种,分别约占鸟类种类总数的71.7%和28.3%;种类组成以候鸟为主体,有74种,占种类总数的80.4%,其中夏候鸟41种,旅鸟29种,冬候鸟4种,分别占种类总数的44.6%、31.5%和4.3%;留鸟仅18种,占种类总数的19.6%。样线总遇见率3.56只·km~(-1),单种样线遇见率高的是麻雀,0.56只·km~(-1),其次是短趾百灵,0.46只·km~(-1),大斑啄木鸟、雕鸮、蓝歌鸲、毛脚鵟和纵纹腹小鸮5种遇见率仅有0.02只·km~(-1)。  相似文献   

2.
结合文献资料,于2003-2004年对温州地区湿地鸟类、两栖、爬行、哺乳类野生动物物种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市湿地区共有脊椎动物59目210科795种,其中兽类5目12科32种,占浙江省湿地区兽类备种数的100%;鸟类14目34科185种,占浙江湿地区鸟类种数的88.12%;爬行类2目9科34种,占浙江省湿地区爬行类种数的100%;两栖类2目8科37种,占浙江省湿地区两栖类种数的84.09%;鱼类36目147科507种,占浙江省湿地区鱼类种数的72.53%。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62种(一级10种,二级52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49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98种,有37种被列入IUCN 2002年红色名录,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58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有151种,占协定所列候鸟的66.5%,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47种,占列入协定候鸟的58%,温州市湿地在动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分析环境污染、过度渔猎、栖息地减少等主要的致危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建设,加强湿地珍稀濒危动物物种保护,治理湿地污染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带法逐月对湖南夹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61种,隶属14目46科,其中以森林鸟类占优势(127种),17种鸟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居留型中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分别占总种数的61.49%、19.25%、14.29%和4.97%;鸟类区系以东洋界物种占优势(61.49%),并兼有过渡性特征;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春季与秋季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最大,夏季与冬季最小;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指数为森林农田集镇,均匀度指数为农田森林集镇,优势度指数为森林农田集镇;森林和农田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最大,森林与集镇相似性系数最小。结果表明,湖南夹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具有典型的森林鸟类群落和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鸟类是生物多样性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区域鸟类多样性及变化格局可为该区域鸟类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以已发表的2016~2020年武汉鸟类监测年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研究武汉市鸟类多样性及年、季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武汉市共观测到鸟类18目63科392种,观测到鸟类种数占武汉所记载鸟类物种总数93.56%,且观测到的鸟类以候鸟和旅鸟为主,二者种数占所观测到鸟类总种数的71.30%。(2)从年际变化动态看,武汉市每年均有新增观测的鸟类,相较2016年,2017~2020年4年共新增观测到鸟类达86种。(3)武汉市观测到鸟类种数及居留型季节变化格局明显,每年的4月和10月所观测到的鸟类种类最多;6月和7月份所观测到鸟类种类最少。除留鸟外,11月~次年2月观测到的鸟类主要为冬候鸟;6~8月主要为夏候鸟,3~5月和8~10月主要为旅鸟。本研究建议需进一步研究武汉市鸟类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武汉市鸟类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开展候鸟环志以研究其迁徙规律的国家,目前不论是年环志鸟的数量,还是回收鸟的数量均居亚洲地区首位。日本鸟类环志自1924年(大正13年)开始,到1943年累计环志鸟类29~66种316983只,回收环志鸟15~41种,计15379只;1944~1960年鸟类环志工作中止36年,1964年开始在日本全国大规模开展环志工作,到1990年,日本鸟类年环志量已达265种126015只。目前日本共有60处环志站(其中1、2级站分别为10、15个),并有大量鸟类环志爱好者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6.
2018年1月至6月,利用样线及样点调查法对徐圩新区进行了3次鸟类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9种,分布隶属于13个目30个科,其中,物种数最多的为鸻形目,有3科33种,约占记录鸟类种数的37.08%,其次为雀形目,16科24种,约占记录鸟类种数的26.97%。调查的鸟类中,属于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4种,分布是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红隼(Falco tinnunculus)、燕隼(Falco subbuteo)和普通鵟(Buteo buteo),占调查鸟类种数的4.49%;国家保护的有重要动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鸟类79种,占调查鸟类种数的88.76%。徐圩新区沿海滩涂及河口地区是鸻鹬类等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新区暖湿性的气候及丰富的底栖生物为迁徙鸟类提供了重要保障。新区可依据鸻鹬类对栖息环境的适宜性需求,重点保护沿海滩涂及河口地带,制定科学合理保护方案,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30日至2007年12月17日,利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江西省林科院)秋冬季鸟类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结果表明,江西省林科院内秋冬季共有鸟类10目30科60种,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有省级重点保护11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和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分别有16种和3种,属三有名录的鸟类48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林地生境中鸟类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农田和居民区,池塘鸟类多样性最低.秋冬季鸟类的优势种为丝光椋鸟、白头鹎、黄腹山雀和鸟鸫,此外,珠颈斑鸠、小和大山雀等也有较大类群.  相似文献   

8.
地处皖南山区的绩溪县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境内有各种鸟类计10目29科79种,种数占全省总种数的25.3%,其中雀形目鸟类50余种,候鸟25种.近年来,由于该县加强了对保护鸟类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打击乱捕滥杀鸟类的违法犯罪活动,精心营造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氛围,广大干部群众爱鸟护鸟蔚然成风,演绎出一曲曲人与鸟和谐之歌.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带法和定点观察法调查黑龙江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得知:该地区有鸟类142种,隶属于16目33科77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二级保护鸟类19种;分析鸟类种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以及繁殖期鸟类的组成可知,保护区以迁徙的候鸟为主,繁殖鸟类对湿地生境有高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永兴鸟类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3月对永兴鸟类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记录到69种,隶属于10目31科。其中候鸟(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和迷鸟)23种、留鸟46种;东洋界鸟类38种(占总物种数的55.07%)、古北界鸟类20种(占总物种数的26.09%)、广布种鸟类11种(占总物种数的18.84%)。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为当地优势种,两者占调查记录的鸟类个体总数的51.04%。Shannon-Wiener指数为3.64,Pielou指数为0.98。调查中鸟类多样性较高的区域均为生境复合区,生境复杂多样的区域更易吸引鸟类。鸟类监测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样线法对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鸟类资源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共记录到鸟类115种,隶属于13目36科,其中留鸟68种,夏候鸟25种,冬候鸟20种,旅鸟2种。鸟类多样性与群落特征随季节和生境变化而波动。受候鸟迁徙的影响,区域鸟类种类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  相似文献   

12.
文章调查报道岱海的鸟类资源,并对湿地鸟类的保护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共观察记录到68种鸟类,录属于14目27科50属。鸟类组成以鸻鹬类、雁鸭类和鸥类为主体类群。候鸟有56种,占总数的82.4%,其中夏候鸟有43种,旅鸟有13种;留鸟12种,占总数的17.6%。55种繁殖鸟类中古北种有38种,占繁殖鸟总数的69.1%,区系上明显以古北界成分为主。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大天鹅、白尾鹞、红脚隼、属世界受胁鸟类鸿雁以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未定濒危级别种黑尾滕鹬等7种。  相似文献   

13.
We quantified species diversity of birds in mangroves at Kundapura from April-2010 to March-2013. We recorded 79 species of 36 families and 14 orders. Of these 71% are resident species, 22% are residential migrants and 8% are migratory. One endangered species, three near threatened species, and a few occasional visitors were re-corded. Species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birds were greater during from October through May as there was availability of food, increased vegetation and the arrival of migratory birds. Minimum diversity was recorded from June through September owing to heavy rains, increased flow of water,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food and return of migratory birds.  相似文献   

14.
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采用样线法对神农架夏季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0种,隶属于13目38科,占湖北省鸟类总数521种的26.87%。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4种,湖北省保护鸟类28种,中国特有种鸟类14种。该区鸟类群落总体多样性指数(H)为3.846,均匀性指数(J)为0.785,优势度(C)为0.034。β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S)最高,为0.552 6;阔叶林—水域的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052 6。区系组成上,东洋种84种(60.0%),古北种42种(30.0%),广布种14种(10.0%),鸟类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5.
2018年3月—2019年3月,采用截距法和样带法对湖南书院洲国家湿地公园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目36科8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留鸟36种,夏候鸟22种,旅鸟1种,冬候鸟24种。湿地公园内鸟类时空分布差异性较大,时间分布上物种多样性依次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空间分布上居民及种植区物种数量较多,水域物种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6.
2006年6月对湖北仙桃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夏季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共记录鸟类56种,隶属于12目28科,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21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的稀有鸟类1种,易危鸟类1种.该保护区夏季鸟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鸟类密度为6.85只/hm^2,4种不同生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是:树林(2.6570)〉芦苇(2.4095)〉水域(2.2713)〉农田(1.8697),均匀度指数依次是:树林(0.8569)〉水域(0.8387)〉芦苇(0.7582)〉农田(0.7524),树林生境中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最高.  相似文献   

17.
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对山东省聊城市3处城市竹林景观进行鸟类群落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种,优势种为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树麻雀(Passer montanus)、银喉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等小型鸟类。研究表明,适度发展混交林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生态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浙北马尾松人工林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国忠 《林业科学》1995,31(5):427-435
浙江省北部马尾松人工林春季鸟各丰富度最高(47种),秋季最少(31种),冬、夏季分别为35种和36种。留留种类秋季最多是(677%),春季的迁徙鸟种类最多(57.4%)。冬、春、夏、秋,鸟类平均密度分别为56.87、56.81、47.25及49.35只/10hm^2。春季留鸟的平均密度最高(43.10只10/hm^2),依次是夏、秋、冬季,分别为41.47、39.05和36.76只/10hm^2。  相似文献   

19.
鸟类多样性研究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工作之一。2021年1—1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广东连南板洞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共记录到鸟类15目54科211种。其中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为2种和34种;区系以东洋界为主,有129种(61.72%),古北界44种(21.05%)。居留型以留鸟为主,有136种(65.07%),冬候鸟40种(19.14%)。优势种为栗颈凤鹛Staphida torqueola和淡眉雀鹛Alcippe hueti;常见种和少见种分别 为27种和59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计算结果均为板洞保护站最高。该保护区是每年大批鹭鸟等候鸟迁徙的必经路线,建议加大监测力度,掌握候鸟变化动态等。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用固定样带法及辅助观察法调查记录了武汉桂子山地区冬季鸟类44种,隶属10目22科,鸟类密度为4.30只.hm-2,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647 7,均匀性指数为0.699 7。过去的17a间(1990~2006年),冬季鸟类由61种变为44种,减少了27.87%,其中冬候鸟减少了66.67%,留鸟增加了28.00%;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减少了75.00%,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增加了14.29%。分析了该地区冬季鸟类的变迁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