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麦两熟连作制能起到间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作用,但因为棉花与小麦都是生育期较长的作物,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  相似文献   

2.
棉花不同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为传统的两熟棉区,六十年代以前,棉花多在元、大麦行间套种,实行元、大麦棉花-蚕豆-玉米的粮、棉轮作或稻、棉轮作。七十年代以来,棉花和玉米间种连作的面积逐年扩大,同时大面积推广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植棉技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如何?在当前的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下,采用什么样的种植方式既能稳产高产,趋利避害,又能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这是研究和制订本区棉花生产布局时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以五种主要的和次要的种植方式,在如东县兵房公社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3.
泰州市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市,耕地面积430万亩,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30万亩次,农业人口402万.全市相对稳定的种植区分别为里下河地区稻、麦、棉、油轮作制度;高沙土地区稻、麦、杂粮轮作套种制度以及沿江地区稻、麦两熟轮作制度.  相似文献   

4.
辽宁植棉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有400余年植棉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其植棉区域、技术和棉花品种不断发生变化。全省分为锦州、朝阳、辽南、辽北4个棉区,最大植棉面积为44万hm^2,最少为2hm^2,棉区逐步向宜棉区朝阳和锦州棉区集中。1982年前为裸地栽培,以后多实行膜覆盖栽培。辽宁自育棉花品种30余个。  相似文献   

5.
棉麦两熟连作制起到了间作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作用,但因棉花与小麦都是生育期较长的作物,在生产过程中,难免出现矛盾。例如,小麦秋播时,棉株仍然生长旺盛,棉桃累累,如此时拔棉种麦就会影响棉花,如推迟小麦播种则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不少棉农解决矛盾的  相似文献   

6.
北方棉区植棉效益低,是制约棉花发展的主要障碍,实行间作套种提高棉田综合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的一大优势,并日显重要。为此,我们对瓜棉套作三膜(地膜加盖小拱棚膜,再加盖中拱棚膜,简称三膜)覆盖,一膜两用(地膜为西瓜、棉  相似文献   

7.
我县是棉麦两熟制的棉花集中产区。1964年全县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丰收,棉麦两熟生产更是获得了持续增产。夏收小麦35万亩,平均亩产达210斤,较1963年增产8.3%;棉花实收26万亩,平均亩产皮棉96.5斤,较1963年增产3.2%。1964年棉花生长季节并不是风调雨顺的。播种时期的阴雨,盛蕾时期的暴雨,初花时期的干旱,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用地养地、不断提高两熟棉区土地肥力,既使棉花大幅度持續稳定增产;又能保証两熟棉区有一定的午季粮食收入。1962年秋,安庆专区吸取浙江慈溪棉区的先进經驗,并在三位浙江棉农的直接协助下,在沿江两熟棉区开始试种黄花苜蓿并間种午季粮食作物,作为棉花前茬(簡称麦、草、棉种植制)。全区共建立了三个試点,一年多来,已初步获得较明显的成果。現将具体情况介紹于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江苏沿海棉区棉花连作的现状,提出了在该地区实施稻棉轮作的必要性。并详细剖析了该地区实施稻棉轮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和实施稻棉轮作的相关条件及配套政策。实践表明,在沿海棉区实施稻棉轮作,不仅可有效的减少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量,而且可有效的平衡土壤养分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安乡县成功推广了多种棉地间作套种模式,提高了棉地综合效益。1.明确主栽作物应坚持以棉花为主,以其他间作套种作物为辅,尽量复种对棉花影响较小的作物。但如果棉花市场行情不好,而其他作物的市场行情很好,也可选择其他作物为主栽作物,而棉花为辅。2.合理安排茬口棉地复种至少是两熟,但如果安排得当,也可三熟甚至四熟。笔者认为,只要茬口安排合理,投入与培管合理,要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寻解决鄂北棉区低产短绒的途径,和克服棉麦两熟栽培矛盾的办法,使在当前生产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起见,1954年在中央农业部倡导下,结合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农业综合试验站和襄阳专署等机关,在木棉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襄阳县为重点,以县属伙牌乡和张羅崗乡为中心;并於4月上旬组成以该县力量为主的棉麦两熟增产工作组进行工作。兹将棉花增产的技术经验总结如後:  相似文献   

12.
<正>棉麦双丰工程是在邯郸东部植棉区实施棉田间作套种小麦,改传统春棉一年一熟为棉麦一年两熟,解决棉田冬春空闲,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在棉花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上,实现棉田亩增粮食400公斤。亩增效益800元,达到棉花、小麦双丰高效的目标。技术要点是突出"双早"核心技术,小麦要早收、棉花要早熟,协调好小麦与棉花的茬口衔接、共生期,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机械化程度。主要种植方式为:10月下旬晚播小  相似文献   

13.
对棉稻豆茶立体间作与棉花油菜连作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熟立体间作比两熟连作年每公顷增加产值10491.9元,纯收入增加6857.7元。提出棉稻间作共生期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剧毒农药。  相似文献   

14.
棉茬小麦就是指一年实行棉麦两熟,小麦大多数采用问作方式套种于棉花行间,由于与单作小麦生长条件不同,故在栽培技术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1992,(4):13-14
<正> 开发棉麦两熟,走棉麦一体化的种植道路,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实现“八五”期间棉花自求平衡和粮棉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决策和有效途径。近年来,北方棉区棉麦两熟发展很快,从几十万亩发展到3000多万亩,占到棉田面积的一半以上,预计“八五”期间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为加快棉麦两熟的研究和推广,进一步培育选择适合我省两熟种植的早熟、丰产、优质、抗病品种,探索适合不同生态类型的两熟栽培模式,以保证两种作物高产、稳产、促进棉麦一体化这一种植制度积极而稳妥的发展。提出此实施方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主产棉区热量变化及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新疆喀值什、阿克苏及石河子棉区所在气象站1961~1997年,10,15,20,25℃4个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等项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发现:①≥10℃持续日数和积温阿克苏棉区10,20年际变化很小,喀什、石河子棉区变化明显。②80年代以来北疆棉区热量明显增加,南疆棉区则在减少;主要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北疆棉区明显延长,南疆棉区呈缩短趋势。90年代是新疆植棉热量变化最大的时期。指出90年代南疆只宜种植中熟偏早棉花品种,北疆棉区则可适当扩大植棉范围。  相似文献   

17.
棉花--小麦套作是棉花同其它作物间作、套种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华北地区光、热、水、肥条件较好的棉区实行的种植制度,它是提高复种指数、实现粮棉双丰收的有效措施,其茬口安排为:一般在10月中旬前后,秋季采收棉花基本结束时,拔棉柴,施基肥后耕翻,将田面整成高、低畦相间的排列结构,低畦播种冬小麦,第2年4月中、下旬前后在高畦中套种棉花,一年两熟.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棉花主产区之一.近几年,植棉的比较效益降低,农民的植棉积极性降低,棉花面积出现了大滑坡的局面.确保国家棉花安全,尽快恢复棉花生产,必须提高农民植棉效益.近几年,我们在成功推广几种棉花蔬菜间作套种模式的基础上,于2003年在全国优质棉基地夏津县开始进行棉花-甜椒间作套种模式的试验,取得了成功,总结出了一套棉花-甜椒间作套种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根据1990年调查,河北、山东、河南三个省植棉面积近4700万亩,其中:麦棉两熟面积2380万亩,占棉田面积的50%以上。目前,棉区麦棉两熟栽培技术已初步配套。麦棉产量有所提高,前作小麦亩产均在300公斤以上,并已取得麦棉两熟栽培的技术经验,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套种配置不合理。一般麦套春棉预留棉花空档大窄,如三一式预留棉花空档不足50厘米,三二式和四二式相对更窄,并难以实行麦棉高低垄分厢种植。而麦套夏棉三  相似文献   

20.
<正>为解决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中种植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探索适应于塔里木棉区不同生态区域的高效种植制度,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项目以南疆塔里木棉区棉花-冬麦区、棉花-水稻轮作区、棉花-多熟种植区三个生态区域的棉田为研究对象,以棉田轮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