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荔县是陕西省棉花主产区,1992~1995年棉铃虫曾超常大发生,农药使用频次高,棉铃虫对常用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致使防治困难.1995年我站作为农业部棉铃虫抗药性监测点,开始监测棉铃虫对有机磷(久效磷)、拟除虫菊酯(氯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灭多威、万灵)等三大类常用农药的抗性发展规律,边监测边进行综合治理,取得较好效果.近两年全县推广种植了抗虫棉,棉田棉铃虫发生特点有了新变化,就目前抗虫棉田棉铃虫对三大类农药抗性发展状况,调整了以往的防治思路,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菊酯类农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棉铃虫已对多种菊酯类农药产生了抗性,有的品种已不能继续使用,为控制棉铃虫对菊酯类农药抗性的发展,发挥其强大的杀虫威力,自2003年开始,我们对棉铃虫抗药性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望广大棉农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新乡棉区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3年,新乡棉虫抗药性监测中心采用虫体浸渍法测定了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逐年增加,8年间抗性倍数增长了98.2倍,抗性增长与田间棉铃虫发生程度、用药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棉铃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4~1995年,用点滴法测定了山西省不同棉区棉铃虫对常用5种农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临猗县处于中-高抗水平,襄汾县和平遥县处于中抗水平;对功夫菊酯,临猗县和襄汾县处于中-高抗水平,平遥县处于中抗水平;3个县棉铃虫对氯氰菊酯、久效磷和对硫磷的抗性分别处于低-中抗水平、中抗水平和敏感水平。抗性水平有逐年上升趋势,尤以对功夫菊酯和氯氰菊酯抗性上升最为突出。3个棉区棉铃虫抗性顺序是临猗县>襄汾县>平遥县,抗药性的大小与用药历史和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诊断剂量监测结果表明,抗性个体频率随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3个监测棉区对菊酯类农药的抗性个体频率均在58%以上,敏感个体只占棉铃虫群体的42%以下,如继续大量单一使用菊酯类农药,可预测棉铃虫对该类农药抗药性将会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是世界性重要农业害虫,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爆发,使棉花、玉米、花生、豆类、蔬菜、花卉等生产损失严重。由于长期采用化学防治,已使棉铃虫的抗药性不断增加。尽管转基因棉的大面积种植暂时缓解了棉铃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发展,但在棉花生长后期,由于Bt蛋白的表达量降低,常造成3、4代棉铃虫发生严重,仍需进行药剂防治。基于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禁用政策,急需筛选出一些适合目前种植背景,对棉铃虫高效、低毒并对天敌安全的农药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 化学农药长期使用不可避免地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抗性监测已表明河南省各地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对常用农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化防效果明显下降。不同类别农药的选择使用和混配,是解决当前抗性问题的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对抗性棉虫的化防效果,我们利用几种常用农药在太康县进行了单用及混配防治棉蚜、棉铃虫试验。  相似文献   

7.
1 994~ 2 0 0 1年对棉铃虫的抗药性进行监测 ,明确了棉铃虫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的主要品种的抗药性动态规律和抗性水平。目前 ,棉铃虫对久效磷、灭多威尚未表现明显的抗药性 ,而对氯氰菊酯的抗药性产生比较快 (2~ 3年 ) ,现已达极高的抗药性 ;生产上仍可以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作为防治棉铃虫的主导产品 ,而要限用或禁用氯氰菊酯等菊酯类农药 ;对棉铃虫的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 ,坚持交换、轮换、混配等科学用药技术 ,可以有效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陕西棉铃虫对几种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定了陕西省大荔、渭南、三原和杨陵4县(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及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到高等程度抗药性,其抗性倍数为29~51倍,对氰戊菊酯处于耐药性到低等抗性阶段,其抗性倍数为3~7倍,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于产生明显抗药性,因各地胀习惯,种类和水平不同,导致其种群间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阳谷县棉铃虫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三龄幼虫点滴法,于1990-1993年年对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抗性中心区的山东省阳谷县棉铃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该县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氰菊酯、顺式氰戊萝酯和灭多威处于中等抗性水平,对久效磷为低水平抗性。文中还讨论了该县棉铃虫抗药性发生、发展的特点,并就中国棉铃虫抗药性治理策略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陕西省大荔、渭南、三原和杨陵4县(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及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到高等程度抗药性,其抗性倍数为29~51倍;对氰戊菊酯处于耐药性到低等抗性阶段,其抗性倍数为3~7倍;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因各地用药习惯、种类和水平不同,导致其种群间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化学杀虫剂诱发棉铃虫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频繁使用化学杀虫剂和不用或少用化学杀虫剂棉田虫情的系统调查,结合河南省棉区应用化学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经历分析,认为化学杀虫有暂时控制棉铃虫种群密度和刺激再猖獗、进而导致抗药性突增的双重作用。再猖獗伴随化学杀虫的应用随时发生,是抗药性突增的前奏。棉铃虫对主治农药产生抗性后,人为和自然控制的效果极差,在寄主和大气候适宜的条件下将暴发成灾。可为棉铃虫灾害的中、长期预测预报和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促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用点滴法系统监测了河北省主要棉区广平县、冀县、辛集市、献县和定兴县的棉铃虫对常用杀虫剂主要品种的抗药性。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逐年增加,由1991年的10-31倍增加到1995年的200倍以上。对久效磷的抗笥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10-22倍增长到40倍以上。对辛硫磷和对硫磷,各地棉铃虫的敏感性缓慢地逐年下降,至1995年,敏感性降低4-11倍,处于敏感性明显降低和产生代度抗性之间。对于另一种  相似文献   

13.
田间采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4个地区8个棉铃虫种群,室内采用浸叶法监测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2016-2017年各监测点棉铃虫种群对辛硫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5.2~65.7倍和24.2~48.8倍,近几年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有上升的趋势;各监测点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已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各地区之间抗性水平和发展趋势有差异,其中沧县、阳谷和夏津种群抗性上升明显,抗性倍数由2016年的21.3、51.9和128.9倍上升为2017年的90.2、187.5和269.3倍,邱县和安阳种群抗性由高水平抗性转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由145.4和165.7倍降低为72.2和59.1倍;2016-2017年棉铃虫种群对甲维盐均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6.2~92.8倍和10.6~89.8倍。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棉铃虫种群对3种药剂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建议避免重复使用或限用同一种药剂,注意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棉铃虫的抗药性上升。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7,(2)
<正>农民在打药时常对这样的问题疑惑不解:原来效果很好的农药即使浓度提高了几倍仍无济于事,其实抗药性问题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昆虫抗药性的定义是:"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群体中发展起来的现象。"随着农药使用量的迅速增加,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发展趋势显著加剧。尽管农药的药效愈来愈高,但抗性产生的速度也愈来愈快,已经导致了棉铃虫害特大发生等惨痛事例。植物有害生物抗药性已经成为全球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棉铃虫对常用的有机合成农药产生抗药性的现状、抗药性的机理、抗药主治理对策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的进展,讨论了抗性药性研究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发生现状、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抗药性机理、抗药性遗传及抗性治理等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讨论了抗性治理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94-1995年采用点滴法监测了河北成安县棉铃虫对常用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到酯类农药的抗性。结果表明,成安县棉铃虫对氯氰菊酯、甲胺磷和灭多威的抗性倍数炒463.4倍、和6.2倍;通过棉铃虫大发生应包综合配套防治技术的实施,该县棉铃虫对上述三种农药的抗性数分别降低81.4%、72.3%和61.3%。  相似文献   

18.
防治棉花害虫的新复配剂─—棉丰灵1号顾中言,韩丽娟(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南京210014)90年代以来,棉花害虫对菊酯类农药及其它一些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沈晋良(1991)报道,山东、江苏等6省21地的棉铃虫对菊酯类农药已达高抗性阶段(4...  相似文献   

19.
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及其混剂汰选选育棉铃虫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氰戊菊酯、马拉硫磷及菊马混剂分别汰选棉铃(Heliothis armigera)种群16代,每三代测定1次各种群对相应汰选药剂的敏感水平。结果表明,以上三个汰选种群对相应药剂的抗药性分别增长了68.02、7.76和3.48倍,氰戊菊酯单剂比菊马混剂抗性增长快19.6倍,混剂显示出对棉铃虫抗性显著的延缓作用。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混剂使用寿命,若3种药剂均连续使用30次则氰戊菊酯、马拉硫磷、菊马混剂的抗药性将分别提高817.5、14.2和5.2倍;若以抗性上升30倍及每年用药2-3次为标准,菊马混剂比单用氰戊菊酯可延长5倍的使用寿命。笔者认为把增效混剂作为一项措施组装到抗性治理方案(IRM)中去,科学合理地治理棉铃虫的抗药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是棉花的重要害虫,往往造成棉花蕾、铃脱落,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棉农为了控制其为害,往往使用毒性较高的农药或多种农药混用,这既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在高选择压下导致棉铃虫对多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防效下降,进而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甚至生产中毒事故的发生。为了有效地控制棉铃虫危害,确保棉花安全生产与提高植棉效益,2003年我们引进了15%杜邦安打悬浮剂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