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菠菜匍柄霉叶斑病是由匍柄霉属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早在2001 年Koike 等报道了匍柄
霉(Stemphylium botryosum)可以引起菠菜叶斑病。2005 年,美国亚利桑那州也相继报道了由匍柄霉
(S. botryosum)引起的菠菜病害。我们研究组于2009 年在甘肃省兰州市采集菠菜叶斑病样本后,
分离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及分子测序,鉴定其病原菌为匍柄霉属一个新种,即菠菜匍柄霉(Stemphylium spinaciae B. J. Li, Y. F. Zhou & Y.
L. Guo sp. nov. )(Zhou et al.,2011)。近年来,随着菠菜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其种植面积也在不断的加
大,菠菜匍柄霉叶斑病已逐渐成为危害菠菜生产的一个主要病害。该病害在我国华北及西北地区发生
较为严重,给当地的菜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以番茄灰叶斑病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了赤峰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病原菌(ZTWYF16081515)分生孢子淡褐色,长方形至圆柱形,大小为(21.4~71.9)μm×(10.5~27.3)μm。分离菌株喷雾接种,7d后番茄叶片上形成典型的番茄灰叶斑病病斑。核糖体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和gpd区的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BLAST分析,均表明该菌与茄匍柄霉S.solani的ITS和gpd序列100%相同,确定该病原为茄匍柄霉S.solani。  相似文献   

3.
<正>菠菜匍柄霉叶斑病是由匍柄霉属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早在2001年Koike等报道了匍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可以引起菠菜叶斑病。2005年,美国亚利桑那州也相继报道了由匍柄霉(S.botryosum)引起的菠菜病害。我们研究组于2009年在甘肃省兰州市采集菠菜叶斑病样本后,分离病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及分子测序,鉴定其病原菌为匍柄霉属一个新种,即菠菜  相似文献   

4.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是由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引起的一类世界性真菌病害,
遇低温高湿的条件易于发生流行。该病害在我国各
地均有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主要为害大白
菜,流行年份损失可达50%~60%,是大白菜生产上
的重要病害之一。因此,掌握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规
律、防治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大规模发生具有重要的
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蔬菜病害抗药性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北方蔬菜包括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模
式。设施栽培中蔬菜病害的发生及为害呈现不同于露
地栽培蔬菜的特点,由于环境条件较适合发病,加上
连茬栽培,设施蔬菜往往发病较重,常见病害包括霜
霉病、白粉病、灰霉病、叶霉病、晚疫病、根腐病、枯萎
病、茎基腐病等。蔬菜病害主要依靠化学防治,而病原
菌抗药性问题往往制约着化学防治效果,抗药性导致
当前一些主要的防治药剂的防效降低,同时还可能导
致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笔者近
年来对我国山东和河北两大蔬菜主产区的黄瓜、番
茄、辣椒等蔬菜主要气传病害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现
介绍主要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一些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严重,该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在很多地区防治难度超过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病斑表现为多角形,易与黄瓜角斑病和霜霉病混淆,发病后期又与炭疽病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给农业技术人员及菜农正确识别和防治病害带来了困难。本文试图从病害病斑症状诊断、发生规律、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病害的快速、准确诊断及防治提供指导。
2005 年以来,通过对我国黄瓜棒孢叶斑病的为害进行田间调查,发现该病害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辽宁、河南、海南等多省市区严重发生。一般病田叶发病率为10 %~25 %,严重时可达60 %~70 %,甚至100 %。  相似文献   

8.
冬季北运蔬菜是海南省的优势特色产业, 是农
民收人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海南北运蔬菜产业的
快速发展, 蔬菜病害发生日趋严重"我们于20 10 -
20 H 年对海南北运蔬菜开展了真菌病害的调查研
究, 发现在海南北运蔬菜主产区澄迈!海口!琼海!万
宁!乐东等地蔬菜灰霉病普遍发生, 尤其在西葫芦!
瓤瓜!南瓜!丝瓜!辣椒!茄子!番茄!更豆上为害最为
严重, 在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都能进行侵染, 病害
发生后, 病叶率均达30 % 以上, 严重影响蔬菜的正
常生长, 导致品质和产量降低, 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
经济损失"特别是海南北部地区, 由于气温比南部地
区平均低3 e 左右, 加上湿度较大,更有利于灰霉病
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番茄灰叶斑病在国内传统的栽培品种中并不是主要病害,但近年来推广的一些进口番茄品种表现出了对番茄灰叶斑病的高度感病性,番茄的灰叶斑病已经成为一些硬果型番茄的重要病害。如2009-2010年该病在寿光市大面积暴发,由于该病以前甚少发生,农民普遍缺乏防治经验,因而防治不力,给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将该病的田间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黑腐病〔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D owson)Pye et al.〕是一种
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细菌性病害。我国20 世纪
70 年代即有该病发生,80 年代全国各地普遍流行,
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均有分布。近年来,随着我
国菜田复种指数的普遍提高,十字花科蔬菜细菌性
黑腐病的发病程度和发病几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目
前,国内外市场上用于防治细菌性黑腐病的化学药
剂较少,虽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生物防治已经
取得一定成效,但其防效容易受菌株、环境条件、土
壤类型、作物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W ulff,et al.,
2002;Luna,et al.,2002)。因此,掌握十字花科蔬菜
细菌性黑腐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对于控制该病
的大规模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西田阳和浙江台州均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它们成为我
国为数不多的,可露地大面积种植冬季蔬菜的生产基地。但是,随着番茄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病
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番茄枯萎病、灰霉病、细菌性斑点病等为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因此,2014
年2 月24~26 日、3 月13~14 日笔者分别对广西田阳县的百育、田州,以及浙江台州市的浦口杨、
水淋头等越冬番茄产区进行了病害调查。  相似文献   

12.
以宁夏红枣叶斑病典型病叶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离体叶片菌块接种法和菌丝生长抑制法,研究了该地区红枣叶斑病的致病菌种类及有效防治药剂。结果表明:从宁夏红枣叶斑病典型病叶上主要分离得到匍柄霉属真菌(Stemphyliumsp.),占总分离物的85.0%,其中匍柄霉菌株Y-14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是宁夏红枣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强弱依次为25%丙环唑EC25%咪鲜胺EC1 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WP10%多抗霉素WP250g/L嘧菌酯SC70%代森锰锌WP1%申嗪霉素SC,尤其前5种杀菌剂的EC50值1.0g/L,可作为宁夏红枣叶斑病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设施蔬菜产业结构,2008 年河北省滦
南县从山东寿光引进了第五代日光温室,并根据当地
实际进行了改造,探索并完善了适合这种温室种植的
越冬番茄-秋冬黄瓜优质高效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2010 年滦南县建造这种节能
日光温室逾1 000 栋,占地233.3 hm2,并辐射到唐山
市周边约2 000 栋,占地460.5 hm2。据统计,在这种温
室中采用越冬番茄-秋冬黄瓜的栽培模式,平均每
667 m2 产值4.0 万~5.5 万元。  相似文献   

14.
黄瓜(Cueumissativus)是广东省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15万hm^2以上。由半知菌亚门棒孢属(Corynespora)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为褐斑病、靶斑病,是近年来黄瓜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杨双娟等,2012),目前已在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吉林、河南、云南、海南、宁夏、甘肃和上海等11个省(市、区)发生为害,春秋种植的黄瓜发病比较严重,病害发生率达到30%以上(高苇,2011)。2011年,笔者在广东首次发现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广东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的发生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Cucumis sativus)是广东省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15 万hm 2 以上。由半知菌亚门棒孢属(Corynespora) 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 侵染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为褐斑病、靶斑病,是近年来黄瓜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杨双娟等,2012),目前已在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吉林、河南、云南、海南、宁夏、甘肃和上海等11 个省(市、区)发生为害,春秋种植的黄瓜发病比较严重,病害发生率达到30% 以上(高苇,2011)。2011 年,笔者在广东首次发现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自2005 年开始实施茄子工厂化嫁接育
苗,一方面是由于国外长茄品种种子价格高,另一方
面是为防止茄子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发生。几年来,仅
山东省寿光市百利育苗场和天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每年培育的茄子嫁接苗就有600 万株,种植面
积达200 hm2,累计推广面积1 000 hm2,主要分布在
寿光纪台镇、田柳镇等。茄子工厂化嫁接育苗技术推
广后,每年每667 m2 节省土传病害防治成本400
元,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民  李金堂  付海滨 《长江蔬菜》2010,(11):37-37,I0001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过去在我国发生较轻,20世纪90年代后有加重的趋势,已成为辣(甜)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高温高湿常导致细菌性叶斑病的大发生,使辣椒大量落叶、落果、落花,我们于2007—2009年在寿光地区调查该病发生情况,病棚率一般在50%以上,导致辣椒产量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8.
尚庆茂 《中国蔬菜》2011,1(17):40-44
侵染性病害是由致病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
体、类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侵染引起的蔬
菜幼苗组织代谢异常和不良症状,常常表现为坏死
斑、叶色斑驳、卷叶、倒伏、根系褐腐和枯死。蔬菜穴
盘苗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成苗率、商品性状
和育苗效益。此外,携带病原的穴盘苗定植田间后,
会很快发展成为发病中心,起到病原传播、扩散的负
面作用。特别是对于年产5 000 万株以上的大型育
苗厂,穴盘苗跨省销售,所携带的病原又是国家检疫
性病原(如番茄溃疡病、黄瓜黑星病、西瓜细菌性果
斑病、黄瓜绿斑驳病毒),其危害性更加严重。本讲座
主要介绍蔬菜穴盘苗侵染性病害发生的基本条件、
发病过程、传播途径以及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08 年11 月下旬,江苏省丰县凤城镇刘洪庄村
菜农反映温室越冬番茄出现“黄顶”现象。经过调查
得知:该村种植的番茄品种是佳园大粉,连续种植5
a (年),9 月15 日播种育苗,10 月15 日前后定植,
2%的植株心叶微黄,植株矮化,后经鉴定是由番茄
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简称
TYLCV)侵染所致。2009 年1 月5 日、7 日江苏省丰
县植物保护站对全县坐果期番茄进行了普查,发现
病棚率高达100%。近几年,该病在丰县番茄上为害
猖獗,特别是对大棚秋延迟番茄和温室越冬番茄造
成了巨大危害,致使种植面积锐减。为此,笔者根据
2008~2011 年的田间调查,对该病在丰县的发生特
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对番茄生产有
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生菜即叶用莴苣,为菊科、莴苣属一年或二年生
草本植物。生菜菌核病(Lactuca sativa Sclerotinia)在
全球各个生菜种植区均有发生,是生菜生产中的重
要病害之一(W aipara,2006;Chitram palam et al.,
2010),严重影响着生菜的产量和品质。2011 年,河北
省张家口市赤诚县样田乡农民种植的生菜大面积发
病,幼苗即开始发病,栽种到田间后,生菜生长停滞,
不久即死亡。发病植株容易拔起,拔出后可见根部变
黑色(彩色图版1),叶片基部呈水浸状腐烂(彩色图
版2),有的部位有少量的白色菌丝层。当地农民于5
月23 日亲自送病样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
究所菜病综防组请求帮助,经鉴定该病害为生菜菌
核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