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角枫困难地截干深栽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项目是在以往困难地常规造林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经验,选择耐旱耐瘠薄防火树种五角枫,在西峡县的浅山丘陵区粗马骨石荒地及中低山以上的宜林荒山困难地造林,通过截干深栽造林技术试验,最终探索出提高五角枫困难地截干深栽造林技术。试验证明,截干深栽造林比截干正常栽植成活率提高8.5%,比全株造林成活率提高28.1%,截干深栽当年新梢平均生长量比截干正常栽植提高22.1cm,比全株造林栽植提高44.7 cm。该试验的成功,为其他树种困难地造林提供了依据和经验,攻破了西峡县困难地造林技术瓶颈,合理有效地提高了困难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更为西峡今后困难地造林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宁夏西吉县春秋两季山毛桃截干深栽造林成活率的统计分析表明 :春季截干深栽山毛桃成活率为81.0 % ,秋季成活率为 89.5 0 % ,秋季比春季栽植成活率提高 8.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干旱山区不同季节山杏造林后的生长情况调查分析,得出:秋季山杏截干深栽造林成活率达92.7%,比春季栽植成活率提高1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林业近讯     
“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在呼通过鉴定 10月23日,赤峰市敖汉旗林业局研究的“抗旱造林系列技术”在呼和浩特市通过技术鉴定。“抗旱造林系列技术”中的造林整地深度、培育壮苗技术、栽植前苗木保湿技术、深栽保墒及中耕抚育深度技术等应用效果显著,当年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平均保存率达82%以上,比传统造林技  相似文献   

5.
在太行山石质山地采取皂荚截杆、冬季整地垒鱼鳞坑(100 cm×60 cm×40 cm)、春季栽植、春季挖小穴(40 cm×40cm×40 cm)、随挖随栽等不同造林方式及用保水剂、地膜覆盖等措施,对皂荚造林,结果表明截杆造林、冬季鱼鳞坑整地并用保水剂、覆盖地膜等方法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最高,分别为100%和99%,且年生长量最大,达到130 cm;造林立地条件较好,土层较厚,可采用皂角截杆、春季挖小坑、用保水剂、覆盖地膜造林。  相似文献   

6.
依据井陉自然条件特点,选择了连翘、椋子、香椿和扁桃作为特色经济发展树种,通过一系列造林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采用密集坑截流及浅锅底形鱼鳞坑整地技术,并适当加大造林密度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容器苗造林,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还能有效延长栽植时期.在条件不足的地区,采用截干造林,成活率高达92%...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风口沙地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1998年5月以来,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进行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2年试验研究,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提早造林季节、选择大雨天冒雨造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以及旱季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和筑沙堤设风障防潮防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在造林屡次失败的风口沙地木麻黄造林保存率提高到80%~90%。在造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海岸带风口困难立地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对国外的种子植生块造林技术进行了制作时间、包膜处理、小范围整地3项改进,发现现场制作种子块臭椿出苗率和保存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9%和20.0%,五角枫出苗率和保存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2.1%和27.8%。种子块包膜可使臭椿出苗率提高11.08%,保存率提高11.97%;五角枫出苗率提高10.88%,保存率提高11.57%。整地可使臭椿保存率提高5.10%,高生长量提高26.51%;五角枫保存率提高12.52%,高生长量提高23.21%。  相似文献   

9.
花椒干旱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表明,在天水浅山半干旱地区,采取鱼鳞坑工程整地和定植区薄膜覆盖蓄水保墒,苗木根系保湿醮根处理,花椒造林成活率可达到98%,第2年新梢平均最长生长量在45 cm以上,分别比一般造林提高30.7%和21.6%;并且提前2~3年挂果受益,第5年平均单株花椒产量在2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油松在丘陵区造林,应选择在阴坡的中下部或厚层土立地;采用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比不整地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19.6%和34.3%;整地时间应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坐水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21.6%;合格苗造林成活率比不合格苗提高47.3%。  相似文献   

11.
石质山地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干旱,造林难度大,部分地块历经多次造林,均出现成活率和保存率低,造林效果不理想。为解决石质山地的造林困难,真正彻底消灭荒山,湄潭县通过造林综合配套技术试验,选用大穴整地、容器苗造林、覆盖灌草等造林综合配套技术,实行专人管护和割灌抚育,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分别达95%、90%以上,苗木长势良好,造林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宣化县黄羊滩半固定沙地深栽与覆盖保墒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宣化县黄羊滩半固定沙地土壤含水量低、蒸发量大的特点,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土壤水分与减少土壤水分地表蒸发2个基本技术问题,提出了深栽造林与覆盖保墒2项技术措施.试验显示:利用新疆杨大苗深栽造林,在0.4~1.4m深度范围内,成活率随栽植深度增加而增加,栽植深度0.8m以上的苗木成活率都达到或摘近90.0%,对提高成...  相似文献   

13.
干旱气候特征是制约豫西丘陵区造林效果的主要因子,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已成为林业生产发展的瓶颈。该文针对该区特点,提出以截干、容器苗、保水剂、高效节水为主的抗旱配套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刘丽娜 《防护林科技》2021,(1):49-51,66
针对辽宁朝阳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林发展现状,将黑果腺肋花楸这一优良生态经济型树种应用于山地造林实践中,研究了不同措施对朝阳山地黑果腺肋花楸栽植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4种整地方式(反坡梯田、水平阶、鱼鳞坑、水平梯田)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修筑水平梯田法为最佳的整地方式,黑果腺肋花楸的平均成活率和...  相似文献   

15.
以油松、侧柏为材料,在黄龙县试验研究了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带状整地等不同整地方式以及50cm×40cm×30cm、60cm×60cm×50cm、50cm×50cm×40cm等栽植穴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幼树生长量的影响,结果为穴状整地和50cm×40cm×30cm栽植穴规格最好,建议该地工程造林选择穴状整地、栽植穴规格50cm×40cm×30cm。  相似文献   

16.
张掖市甘州区兔儿坝滩是河西走廊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地段,气候干旱,造林立地条件差,加之技术措施单一,导致多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很低,为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了河西走廊北部风沙区困难立地条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顶凌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0~20个百分点,截干造林与全苗栽植相比,造林成活率提高10个百分点。因此,在干旱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综合应用抗旱造林技术,不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造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淮北市石质山地造林已进行了10年,经不断探索、研究、分析、提高各项技术措施,总结出春季植苗造林、雨季容器苗造林、直播造林和封山育林四种造林方法,严把整地挖穴(炸穴)、客土回填、栽植、浇水、培大土堆、覆盖薄膜、垒鱼鳞坑保水埂7道关键工序,有效提高了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8.
皖北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市石质山地造林已进行了10年,经不断探索、研究、分析、提高各项技术措施,总结出春季植苗造林、雨季容器苗造林、直播造林和封山育林四种造林方法,严把整地挖穴(炸穴)、客土回填、栽植、浇水、培大土堆、覆盖薄膜、垒鱼鳞坑保水埂7道关键工序,有效提高了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9.
常用抗旱造林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减少植苗造林时土壤和苗木水分的蒸发,保证成活率,现简介以下几种常用抗旱造林方法。①深栽浅覆:造林时,将植苗穴挖深到湿土层(离地表30厘米以下),覆土时填满坑穴,以便存蓄雨水,确保成活。②截干造林:对具有萌生能力的树种,如剌槐、白榆、臭椿等可进行截干造林。截干可在掘苗时或栽植后进行,留桩高度应离根头5—10厘米,以利萌发新条。截干造林无论春季、秋季都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③穴面盖草:植苗后,在穴面盖上一层茅草,或在穴面覆盖一层虚土,以减少土壤蒸发,保持穴内湿润。④压埋苗干:可用于苗龄较小的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20.
武威市北部干旱沙区常规造林成效低。采取多树种搭配、精选苗木、ABT生根粉泥浆蘸根、大苗深栽、1穴多株、穴内多种、2次整地3次灌水、截干平茬、造林前后防治鼠兔害等集成技术,大规模治沙造林。结果表明,4年平均成活率85.6%,较常规造林提高约10百分点;3年生梭梭株高69~135 cm,地径0.8~1.3 cm,新梢长30~42 cm,防风固沙效果明显;流动沙丘成活率高而且稳定,丘间低地成活率年际变化较大,相差13百分点。集成技术治沙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高于合格标准,技术成熟,可以推广应用于武威市北部干旱沙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