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在重庆烟区开展烤烟新品种云烟116的配套栽培措施研究,为云烟116在重庆烟区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施氮量、种植密度及留叶数3个栽培因素,采用3因素3水平无交互正交试验,按L_9(3~4)正交表设置9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按随机区组排列。【结果】不同施氮量水平间烟叶产量、产值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低施氮量水平下烟叶产量和产值均最高(2326.65 kg/hm~2、61 251.45元/hm~2),因此建议云烟116在重庆巫山烟区应适当减氮,比当地常规施氮量降低7.5 kg/hm~2为宜;不同种植密度水平间烟叶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产值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高密度水平下烟叶产量、产值最高(2213.25 kg/hm~2、58 980.00元/hm~2),因此推荐适当增密,以16 665~18 116株/hm~2为宜;不同留叶数水平对烟叶产量、产值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低留叶数水平下产量和产值相对最高。【结论】重庆巫山烟区云烟116种植应适当减氮增密,推荐施氮量比当地常规减少7.5 kg/hm~2,种植密度16 665~18 116株/hm~2,留叶数根据烟株长势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施氮量和留叶数对晒黄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晒黄烟品种‘寸三皮’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施氮量 82.5、97.5、112.5、127.5 kg/hm2 和留叶数 16、19、22 叶 / 株双因子试验共 12 个处理,研究施氮量和留叶数对晒黄烟农艺性状、产量、均价、产值和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增施氮肥能促进烟株生长和增加氮代谢,同时有利于提高茎围、节距、叶片长宽及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烟叶产量随着留叶数的增加而提高。在一定留叶数范围内,烟叶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变化而呈不同表现,当留叶数为16、22 叶 / 株时,烟叶产量均随着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当留叶数为 19 叶 / 株、施氮量在 82.5~112.5 kg/hm2 时,烟叶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从同一施氮水平不同留叶数烟叶产值的变化来看,当施氮量为 127.5 kg/hm2时,烟叶产值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施氮量 112.5 kg/hm2、留叶数 19 叶 / 株时,烟叶产值最高、为54 567.00 元 /hm2。当施氮量为 82.5、97.5 kg/hm2 时,烟叶产值随着留叶数的增加而上升。从同一施氮量不同留叶数的烟叶均价来看,当施氮量在 82.5、127.5 kg/hm2 时,烟叶均价都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施氮量在 97.5 kg/hm2 时,烟叶均价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当施氮量在 112.5 kg/hm2 时,烟叶均价随留叶数变化表现为先增后降,以留叶数 19 叶 / 株处理表现较高。烟叶外观质量以施氮量 82.5 kg/hm2、留叶数 16 叶 / 株,施氮量 97.5 kg/hm2、留叶数 22 叶 / 株以及施氮量 127.5 kg/hm2、留叶数 19 叶 / 株 3 个处理表现较好。【结论】晒黄烟品种‘寸三皮’在保证密度 15 150 株 /hm2 的常规栽培条件下,施氮量 112.5 kg/hm2、留叶数 19 叶 / 株时,在贵州福泉种植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贵烟4号施氮量、密度和留叶数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改善贵烟4号烟株经济性状为目标,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贵烟4号配套施肥、密度、留叶技术,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留叶数变化对烟叶产量、均价、单位面积产值等经济性状的影响大,在施氮量、密度、留叶数取值范围内,施氮量对烟叶产量、产值的影响最大,对烟叶均价影响与密度、留叶数相差不大; 在中等肥力地块上,当施氮量、密度、留叶数分别为6.5kg·667m-2、1 042株·667m-2和21 片·株-1时,贵烟4号烟叶经济产量、均价、单位面积产值达到高值为164.99kg·667m-2、8.68元·kg-1、1 432.11元.从烟叶产量、均价、单位面积产值等经济性状看,当前生产上推广贵烟4号时,应将施氮量作为首要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豫中烟区烤烟“上六片”烟叶的栽培技术指标体系,以烤烟品种‘中烟100’为试验材料,设置施氮量(30~66 kg·hm-2)、种植密度(13 500~18 000 株·hm-2)和留叶数(16~22 片·株-1)3个栽培因子,采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3个栽培因子及因子间互作对烤烟上六片烟叶产值和感官指标的影响。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上六片烟叶产值随着施氮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感官品质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双因素交互作用分析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互作对产值、感官品质和香气质影响显著,施氮量和留叶数的互作主要影响香气量。综合单因素和双因素分析结果,对产值和感官指标的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模拟寻优,结果表明施氮量45.928 5~50.169 0 kg·hm-2、种植密度15 720~16 045株·hm-2、留叶19~22 片·株-1时,豫中烟区上六片烟叶的产值和感官品质可达最佳,为豫中烟区生产优质上六片烟叶的优化栽培组合。  相似文献   

5.
凉山烟区浓香型烟叶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栽培措施是烤烟清甜香型表现的保障因素。本研究通过开展浓香型烤烟适宜品种筛选、适宜施氮量、适宜种植密度以及留叶数等关键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形成了凉山烟区浓香型烤烟关键栽培技术。初步明确了凉山烟区适宜种植的浓香型质量特色烤烟品种为湘烟3号、NC97,适宜施氮量是10kg/667m2,不要超过12kg/667m2,适宜种植密度为1100株/667m2、留叶数为19~21片,可以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个体与群体关系良好,利于形成浓香型特色的烟叶。  相似文献   

6.
栽培措施是烤烟清甜香型表现的保障因素。本研究通过开展浓香型烤烟适宜品种筛选、适宜施氮量、适宜种植密度以及留叶数等关键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形成了凉山烟区浓香型烤烟关键栽培技术。初步明确了凉山烟区适宜种植的浓香型质量特色烤烟品种为湘烟3号、NC97,适宜施氮量是10kg/667m2,不要超过12kg/667m2,适宜种植密度为1100株/667m2、留叶数为19~21片,可以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个体与群体关系良好,利于形成浓香型特色的烟叶。  相似文献   

7.
密度、施氮量和留叶数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种植密度、施氮量和留叶数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按L9(34)正交试验设计,将上述三因素各设3个不同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影响较大;留叶数对中部叶糖类化合物、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密度则主要影响上部叶糖类化合物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碱含量呈增加趋势;一定程度上增加留叶数可提高烟叶钾含量;各因子比较,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均在666.7m2密度1 200株、施氮量5.5 kg、每株留叶数21片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均匀设计对黔南长顺烟区盖膜条件下烤烟施N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调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长顺县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的烟地上,采用施N量7.5 kg/667m2,种植密度1 200株/667m2,留叶数18~22片的栽培技术,能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9.
均匀设计在黔南烟区烤烟栽培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研究烤烟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烟叶平均单叶重、产量、产值、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评吸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黔南烟区无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以施氮量8~8.5kg/667m2,密度1000~1100株/667m2(行距为110cm,株距为55~60cm),留叶数20~22片,可获得较理想的烟叶产量、产值、农艺性状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南阳烟区主栽品种云烟87为供试材料,设置了16个不同施氮量和留叶数组合的对比试验,探究了施氮量和留叶数对豫南烟区高成熟度烤烟上部叶产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当地烤烟上部叶生产的最佳施氮量和留叶数组合。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留叶数对云烟87烟株的农艺性状影响显著。当留叶数相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上部叶的产量和产值上升,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下降,烟碱和总氮含量增加,糖碱比下降,钾氯比和氮碱比增加,香气物质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烟气质量、烟气丰富程度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相同时,随着留叶数的增加,烤烟上部叶的产量和产值下降,烟碱和总氮含量显著下降,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提高,香气物质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烟气质量和感官总分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在施氮量为60 kg/hm2、留叶数为18片/株处理下的烟叶整体质量最好,表现为产量和产值较高,叶片疏松程度高、油分足、烟叶成熟度高、化学成分比例较协调、香气物质充足、感官品质较好,可用于指导当地高成熟度烤烟上部叶的生产和收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摸清贵烟4号的生长规律,探讨其配套栽培技术。[方法]试验采用3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肥用量、种植密度、留叶数对贵烟4号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烟叶产量、均价和单位面积产值等经济性状的影响较大,其中施氮量对烟叶产量和产值的影响最大,对烟叶均价影响与种植密度、留叶数相差不大;在中等肥力地块上,当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分别为97.50kg/hm2、15630株/hm2和21片/株时,贵烟4号烟叶的经济产量、均价和单位面积产值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474.85kg/hm2、8.68元/kg和21481.65元/hm2。[结论]从经济产量、均价和单位面积产值等经济性状来看,生产上推广贵烟4号时,应将施氮量作为第一要素考虑;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分别为97.50kg/hm2、15630株/hm2和21.0片/株是种植贵烟4号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互作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为提高常德烟区烟草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水平种植密度,3个水平氮肥用量,共9个组合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期主要受氮肥用量的影响,而种植密度对生育期基本没有影响。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烤烟单株叶面积、株高、茎围、单叶重和节距的影响显著,对叶片总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上部叶和下部叶烟碱含量影响显著,对烤烟上等烟比例、产量和均价的影响显著。其交互作用对上部叶烟碱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影响显著,对中部叶和下部叶还原糖含量和总钾含量影响显著。氮肥用量是单株叶面积、株高、单叶重、节距、烟叶总氯含量、烟叶总钾含量、烟叶总氮含量、烤烟产量、烟叶均价和产值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种植密度是茎围、烟叶烟碱含量、烟叶总糖含量、烟叶还原糖含量和上等烟比例有关参数的主要决定因子。[结论]烟叶产量以D3N3(种植密度1.80万株/hm~2,施氮量135 kg/hm~2)处理最高,为2 104.6 kg/hm~2;烟叶产值以D_2N_2(种植密度1.65万株/hm~2,施氮量120 kg/hm~2)处理最高,为52 729.7元/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条件对烤烟农艺、经济性状及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田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D)和施氮量(N)对烤烟的叶宽、叶长和叶面积没有显著影响,但随留叶数(T)的增加,上、中部叶变窄,叶面积变小;D对烤烟的经济性状没有影响。随着T减少,产量、产值显著地增大。在120kg/hm2的中等施氮水平下,烤烟的产量、产值、中等烟比例、下等烟比例、均价处于最佳状态。上部叶、中部叶烟碱含量随着D的减少而增加。所有部位烟叶烟碱含量均随着N的减少而减少。下部叶烟碱含量随着T的增加而减少。在120cm×45cm的种植密度+112.5 kg/hm2的氮肥施用量+18片/株的留叶数的农艺措施组合下,烟碱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湘西山地优质烤烟生产与群体密度及留叶数的关系,以K326为参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及留叶数对烟株田间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密度及留叶数对烤烟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留叶数为20片时,烤烟各部位叶片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糖碱比也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密度为18 518株/hm~2时糖碱比最高,为16.28,化学成分协调,质量最好。在密度为18 518株/hm~2,行株距为120cm×45cm,每株留20片叶的群体结构较为适合湖南湘西烟区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对烤烟品种K326的需求,扩大重庆K326种植面积,为K326在重庆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在彭水县靛水乡新田村进行了K326栽植密度试验,分析栽植密度对K326烟株生长和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品质的影响,以此确定K326的最优栽植密度。试验设置了13 500、15 000、16 500株/hm23个密度水平,采取3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①烟叶产量、均价、产值、上中等烟率等经济指标在3种密度下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呈极显著水平,其中以密度为16 500株/hm2时,产量、均价、产值最高。②总氮、还原糖、钾、氯、糖碱比等化学品质指标在3种密度下无显著性差异,其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均达到较协调水平。③综合分析3种密度下K326的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化学品质表现,认为K326的最适密度为16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6.
以辽宁省7个植烟县为对象,采集了154个土壤和中部烟叶样品,在测定土壤pH值的基础上,测定烟叶中的烟碱含量,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以及氮钾含量.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土壤pH值与烟叶内在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烟区植烟土壤的pH值大多比较适合烟叶生长,但是仍有12%的植烟土壤pH值过高或过低,需要进行改良.土壤pH值与烟叶总氮含量、烟碱含量、钾含量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曲线相关关系,即当土壤pH值从4.0变化到6.5时土壤pH值与烟碱含量之间为负效应关系,当土壤pH值从6.5变化到9.0时土壤pH值与烟碱含量之间为正效应关系,土壤pH值与总氮含量、钾含量、总糖含量之间为负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赖李振  黄珍平  阴长林  邓新发  何宏仪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76-12478,12482
[目的]为了寻求适宜的氮肥、氯肥、硼肥施用量.[方法]以烟草云烟87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生物统计学上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研究了氮元素、氯元素、硼元素对烟叶断叶的影响.[结果]断叶发生情况与施氮量、施氯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施用不同含量的硼肥对于断叶率及其平均每株发生断叶片数是没有显著影响的.在一定范围内,株高、茎围等农艺性状与施氮量及施氯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与施硼量无一定规律.合理的施氮量、施氯量、施硼量有利于烤烟产质量的提高.氮元素处理B各等级的外观质量均优于处理A,而处理A各等级的外观质量均优于处理C;氯元素、硼元素各处理不同等级外观质量各有优劣性,无一定规律.[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指导平衡施肥及有效减少烟叶自然断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灌水及氮素形态对烤烟营养元素含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水和氮素形态对旱区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叶片养分含量及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大田生长期,灌水可以显著提高叶片K含量,降低Fe,Mn含量;随NO3-用量增加,烟叶中K含量显著增加,Fe含量显著下降,其它养分含量变化不大.营养元素N,P,K,Cu,Zn在烤烟不同部位叶片中的分布具有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规律性,Ca,Mg,Fe的分布则相反,烤烟营养元素在各部位叶片中的分布规律不受灌水和氮素形态的影响.增加NO3-用量对提高烟叶产量的效应不显著,烟叶的上等烟比例和总氮含量显著增加,烟碱和还原糖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灌水对提高旱区烟叶产量和上等烟比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掌握百色烟区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前期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影响不大,但腰叶、顶叶成熟的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变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在种植密度相同时,随施肥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呈递增趋势;减小种植密度有利于顶叶的开片生长及有效叶片数的增加。综合各经济性状及烟叶主要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A2B3处理(行株距120 cm×50 cm,施氮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烟叶质量。[结论]在百色特定的气候、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种植密度以行距120 cm,株距50 cm,纯氮用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为宜。  相似文献   

20.
廖晃  贾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94-4796
[目的]研究不同烟叶配方模块在卷烟配方设计中的应用,缓解单品牌卷烟生产与大模块原料供应的矛盾,确保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叶组配方设计理论,对不同产区(河南、云南、贵州、江西、辽宁)的不同香型烟叶和不同等级质量烟叶(B2F、B3F、C3F、C4F、C3L、X2F、X2L)按一定比例进行混配,使其形成大的配方模块并对各模块卷烟评吸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根据各产区、各香型烟叶在模块配方中的特点,并结合各部位烟叶在感官评吸中的质量规律,通过循序渐进调整配方模块,可使不同香型烟叶在单支卷烟的香气质、香气量、劲头、余味等指标方面得到互补,并且可彰显核心烟叶香气风格特征,使烟叶总体感官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可有效降低卷烟制造成本。[结论]研究可为卷烟配方的设计、原料采购提供参考依据,为各产区烟叶质量的提高提供生产技术指标和改进措施,为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原料成本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