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六盘水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依据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从农业产业化的视角针对不同区域提出构建特色城镇发展型、山区生态恢复型的喀斯特山区的"农工贸旅一体化"、"农旅一体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区发展滞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依托山区潜在资源优势与传统农耕文明、有机农业精华,运用现代科技与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生态产业集成与提升,有望优先发展以特色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新兴产业群体,形成山区特色生态产业优势,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生长点与通向国际市场的战略制高点。通过生态行政、生态管理、生态文化及相关政策法规建设与系统整合,优先加快秦巴山区生态农业、生态社会有序、协调、健康发展,强化引导、辐射带动功能,更需要全社会广泛支持与参与。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十堰山区,是天然的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区。服务南水北调大局,实现山青水秀民富的科学有机统一,在于突出山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围绕"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积极发展山地现代生态有机农业。1.以生态经济为核心,培植现代生态产业体系(1)做大生态有机农业板块,优化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瑞士、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当前在山区农产品标准制定、认证与标签发放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牧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指出中国山区农牧产业推行"山产品"认证的必要性,并提出实施建议:制定山区农牧产品认证标准;根据农牧业生态潜力、进入市场和获得服务能力两个维度划分不同山区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动农牧产业发展;以发展山区农牧业为基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地仿生态栽培即通过人工改造,尽可能模拟山区林地野生猕猴桃生长环境,果品达到优质安全,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和方式变革。对陕西汉中南郑区大汉山山地猕猴桃仿生态栽培主要环境因子温度、光照时数和降水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并对仿生态栽培条件下植株生长发育、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索山地仿生态猕猴桃栽培模式,有效利用山区林地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但山区粮油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湖北省山区粮油产业存在自然灾害和生态风险较大、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及专业人才短缺、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结合湖北省山区发展粮油产业的条件,提出通过发展山区特色粮油产业、加强粮油产品科技创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推动粮油产业数字化转型、确保山区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咸宁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加快相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坚持"一区引领,两带协同,三个全域"的总体发展思路,打造"产学研"一体的高新科技示范型试验区;南3县重点发展中药材、竹林、油茶、特色畜牧业,北3县重点打造平原湖区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带;全域打造"世界香城"、全域发展生态渔业、全域推进"农业+".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2021,(8):20-22
正秦皇岛市以优势果品产业为媒介,按照地域相连、产业相似、特色相近、民俗相通的原则,打造休闲农业,规划旅游线路,在全省"秋采摘"系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推介活动中,数量遥遥领先。典型线路:1.昌黎县休闲观光旅游采摘线路线路图:秦皇岛市区→金士国际葡萄酒庄→华夏庄园→葡萄沟线路特色:休闲旅游+采摘+生态体验2.卢龙县棋盘山-鲍子沟采摘线路线路图:秦皇岛市区→棋盘山→鲍子沟线路特色:赏花采摘+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9.
中华猕猴桃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山区,因其果形硕大,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维生素C含量极高,被誉为"水果之王"。猕猴桃产业作为广东省区域特色优势农业,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以和平县最大面积种植区域的猕猴桃产业带,本文从广东省猕猴桃产业优势出发,阐述了猕猴桃生物学特性、经济价值、栽培技术现状及前景,针对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加快新品种选育,调整种植结构,创新发展新技术,建立产学研联盟、形成区域技术产业体系等建议,以期对广东省猕猴桃商品化发展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歙县特色果品生产现状、发展优势、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特色果品产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川西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73-6974,7009
贡嘎山地区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但因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在开发理念和开发管理模式上均不达国内外山地旅游的先进水平。贡嘎山旅游存在缺乏整体开发规划、缺乏体制支持、品牌形象缺失、资金投入不足、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笔者针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依据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措施。措施包括:设定贡嘎山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解决贡嘎山地区交通问题并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住宿设施,培训具生态专业知识的服务、管理人员;建立贡嘎山地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行生态旅游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对旅游地进行科学功能分区,建立环境容量调控系统和山地灾害管理系统,完善医疗和高山救护系统。贡嘎山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与西部地区相似,笔者希望通过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的研究,可为中国西部广大山地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山区县艰难地实现了温饱,但同时又出现了人口、资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拉大了它与半山区县和平原县的经济发展差距。文章对3类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了比较分析,寻找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山区向小康水平发展需要选择的发展模式。要明确山区经济发展的目的以及开发山区依靠谁;要运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推进山区工业化;要拼弃传统习惯推进山区集镇化。现在的山区经济发展模式是把山区置于现代社会之中,是在人口、资源、社区、经济协调中求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山区自然,社会和经济面貌,逐步实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山地资源综合开发与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在界定山地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人地优化下可持续发展的山地的自然、经济、文化价值;指出山地发展要由区域管理向区域治理转化;并确立山地区域和参与者的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地位:山地经济发展应实现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融合;提出了山地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山区乡镇组团发展现代农业,旨在强化同一县(市、区)内或不同县(市、区)相邻乡镇之间的合作共赢。为深入了解山区乡镇发展现状,促进山区乡镇组团发展现代农业,课题组在泉州南安市罗东镇、九都镇、乐峰镇、向阳乡和永春县外山乡、洛江区虹山乡展开调研,梳理归纳出该区域组团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条件与制约因素,并对山区乡镇组团发展现代农业的运作思路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971-2974
以广东省梅州市为例,根据山区特点,分析山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只有立足自身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采取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才是山区经济腾飞的法宝。  相似文献   

16.
山区农村实行绿色发展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必然性。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绿色发展,山区 农村必须认识到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困境,即在山区农村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和人才不足以及教育落后,人口质量低等问题。为此,山区农村必须 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必须为提供绿色发展的人才以及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而发展教育,必须因地制 宜的发展山区农村的特色生态产业,必须通过宣传发挥山区农民绿色发展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山区由于受到自身地形条件的限制,不适宜种植经济性农作物,但种植茶叶和中草药 却非常适合,故种植茶叶成为了山区农民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对山区茶叶机械 化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希望对促进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所 帮助。  相似文献   

18.
张航瑞  李茜 《农学学报》2017,7(4):95-100
内源式发展理念作为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其发展内容,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发展是内源式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为全面提升山区农业产业竞争力,基于内源式发展理念,本文以武陵山区、福建山区、云南山区、贵州山区、河北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为分析对象,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不同地区特有的农业产业发展条件,对其农业产业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及实证分析,为其制定出了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资源保护与发展生计是喀斯特山区面临的相互联系又制约的问题。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以发展生计,保护资源为目标的发展项目。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的环境特点决定了保护与发展必须同时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将促进山区农户发展生计,农户为主体的地位是多方参与发展项目成功的首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研究,根据河北省山区湿地的特点,建立了新的湿地分类系统;发现并命名了新的湿地类型,查清了河北省山区湿地的类型与数量;同时分析了山区湿地的成因。对山区经济发展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