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探索直播"油蔬两用"双低优质油菜部分品种在铜仁市不同摘薹高度对油菜籽产量、菜薹产量及综合效益影响。试验记载不同采摘高度对农艺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油菜适度采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菜薹产量随摘薹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油菜籽产量随摘薹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摘薹5~10cm增产增效效果极显著,适度摘薹有利于增加油菜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宝杂油5号在宝鸡塬区的高产高质制种技术进行了探索,其要点是:选择地力中等以上、集中连片、地理隔离条件佳的制种基地;施足底肥、适期播种、培育壮苗,严格父母本行比1∶2;适期打薹调花遇,在薹高10~25cm时,及时打薹,以长度15~25cm,含1~2个分枝为宜;喷施化学杀雄剂控制母本前期低温微粉现象,在薹高15cm左右,蕾长1~2mm,喷施2~3 μg/mL的化学杀雄药剂,可以抑制微粉花朵数,提高杂交种纯度;终花期后,及时收割父本,避免混杂。  相似文献   

3.
洋葱大株制种是国内大部分地区采用的制种法,但只是一栽一收,笔者这里谈的洋葱制种法,利用洋葱的大鳞茎中可萌发3~4个鳞芽,形成3~4个花薹,在花薹生长期,花薹基部可形成一个独立的小鳞茎,并含有3~4个鳞芽,秋季萌发又变成了3~4个小鳞茎,第2年抽生花薹数为第1年采种花薹数的3~4倍,利用其进行第2次制种,产量也可提高1倍。这种洋葱大株制种连续2年  相似文献   

4.
<正>一、采收菜心可收主薹和侧薹,一般早熟品种生育期短,主薹采收后不易萌生侧薹,中晚熟品种在主薹采收后,还可发生侧薹。主薹采收适期为菜薹长到叶片顶端高度,顶端有初花时,俗称"齐口花"。如未及齐口花就采收,则薹嫩,影响产量;如超过适宜采收期,则薹变老,质量降低。优质菜薹应是薹粗,节间稀疏,薹叶少而细,顶部初花。早熟品种只采主薹时,采收节位应在主薹的基部,中晚熟主、侧薹兼收品种,采收时应在主薹基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合四川省成都平原区种植且综合生产效益高的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品种,并研发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选用‘菜薹-1'(CT-1)、‘菜薹-2'(CT-2)、‘菘蓝油菜1号'(SLYC-1)和‘菘蓝油菜2号'(SLYC-2)4个甘蓝型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为材料,以‘蓉油18'(RY-18)为对照,研究品种和采摘次数对油菜薹和油菜籽产量、品质及综合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摘薹1次相比,摘薹2次显著降低了菜薹外观品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但显著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与不摘薹相比,摘薹显著降低了株高。与不摘薹相比,摘薹1次显著增加了单株有效角果数和菜籽产量,而摘薹2次则显著降低。摘薹对油蔬两用油菜籽品质影响不显著。SLYC-2菜薹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综合生产效益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SLYC-2的菜薹品质和综合生产效益最高,适合在四川省平原区种植。摘薹1次是保证油蔬两用油菜籽产量和综合生产效益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
曾兵  黄泽素  代文东  王沁 《种子》2007,26(3):96-97
通过打薹的部位不同对宁杂9号较早开花的母本植株进行花期调控,结果表明:母本以打掉主花序及主花序下第1分枝为最佳打薹部位,植株雅迟7d开花,与父本花期相遇较好,母本单株有效分枝个数、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均为最多,制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油菜应用价值,探索油菜多功能利用新思路。选择农艺性状优异的甘蓝型油菜G1为父本,G2为母本,构建289个双单倍体(DH)纯系,对其菜薹产量、植株性状、菜籽产量、生物学产量与经济效益进行考察评估,筛选菜薹产量高,不影响菜籽产量且经济效益高的“油薹两用”油菜品系。结果表明:分枝高度(BH)、一次有效分枝数(NFB)与菜籽产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对照相比,采摘菜薹降低了株高(PH)、分枝高度和一次有效分枝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DH群体中,菜薹产量与菜籽产量呈负相关关系;摘薹后菜籽产量比未摘薹平均减少19.24%,但总产值比未摘薹平均增加48.87%,其中筛选出48份材料菜籽产量(产量变化范围在-10%~10%)不受摘薹影响,63份材料摘薹后菜籽产量增加,增产幅度>10%,增产效果明显。30份材料菜籽产量超过3000 kg/hm2。综合以上指标,本试验共筛选出21份菜薹与菜籽产量均达到长江流域油菜区产量要求且效益好的“油薹两用”材料,为兼用型油菜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水稻种子繁殖角度看,小苗(2.5片叶)到大苗(≥5.5片叶)都可以从苗田移栽到本田,获得不同的种子产量。在吉林省无霜期138~140天的气候条件下,通常移栽叶龄4.5~5.5片叶,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10—15日,适宜插秧期为5月25日左右。但是,生产上往往由于年度间制种地区的气候、灌溉水资源、栽培措施、引种日期错后等自然与人为因素的限制而出现播种期延后,插秧时低于适宜叶(苗)龄等的现象。为了明确不同秧(叶)龄插秧对水稻制种产量与种子质量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期播种所形成的不同叶龄秧苗进行同期移栽、  相似文献   

9.
李培习  王学强 《种子科技》2005,23(2):104-104
洋葱大株制种是国内大部分地区采用的制种法,但只是一栽一收.笔者这里谈的洋葱制种法,是利用洋葱的大鳞茎中可萌发三四个鳞芽,形成三四个花薹,在花薹生长期,花薹基部可形成一个独立的小鳞茎,并含有三四个鳞芽,秋季萌发又变成了三四个小鳞茎,翌年抽生花薹数为第一年采种花薹数的3~4倍,利用其进行第二次制种,产量也可提高1倍.这种洋葱大株制种连续两年采种方法一年栽种,二年采种,降低了成本,缩短了采种周期,保证了种子的质量,也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0.
1 制种田的选择。玉米制种对地块要求比较严格。除安全的隔离条件外,还要求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水肥充足等,否则因地力水肥不均匀,制种田生长不整齐。出现大小苗难以调节花期及管理。影响制种产量及种子纯度,甚至导致制种失败。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位对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主要采用水稻油菜轮作种植模式,地下水位高,易产生湿害。本试验采用PVC筒,在油菜4个生育期分别进行0、30、60和90 cm的地下水位处理,然后恢复至60 cm水位,比较2个耐渍性不同的油菜品系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水位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产量,从而确定油菜各生育阶段的适宜地下水位,为南方稻茬油菜排水降湿管理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1)地下水位高低影响了油菜的根系发育、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形成;(2)就产量而言,各生育期对水分的敏感性依次为蕾薹期、花期﹥苗期、角果发育成熟期;(3)油菜苗期适宜地下水位为30~90 cm,蕾薹期、花期为30~60 cm,角果发育成熟期为30~90 cm;(4)就全生育期而言,即使选用耐渍性较弱的品种,地下水位控制在30~60 cm时能满足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需求。  相似文献   

12.
史新立  张明科 《种子科技》2002,20(2):121-122
菜薹是一种生育期短、营养价值高、速生、风味佳的名贵蔬菜 ,以炒食为主 ,亦可凉拌。属芸薹属十字花科白菜亚种 ,起源于中国华南一带 ,是我国特产蔬菜。秦薹 1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白菜育种组 1999年育成的杂交种。1 特征特性秦薹 1号为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早熟一代杂交种。薹叶倒卵圆形 ,小而少 ,绿色 ,叶面光滑有光泽。3~ 4片叶抽生主花薹 ,薹高 2 0~ 30 cm开花 ,花薹圆形 ,节间距 5~ 10 cm,薹粗 0 .8~ 1.2 cm。侧薹与主薹同时萌发 ,一级侧薹 4~ 6根 ,二、二级侧薹各 6~ 8根 ,产量以一、二级侧薹为主。出苗至采收 35…  相似文献   

13.
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海军 《种子科技》2002,20(1):33-35
概述了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既经验摸索和积累阶段,技术形成和规范阶段,成熟阶段;影响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即不育系,恢复系,气候条件,栽培技术,激素调控技术,花期和花时相遇程度,影响制种质量的因素,即不育系,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5个大白菜杂交制种栽培密度的试验,对大白菜杂交制种能够取得高产的适宜栽培密度进行了探讨。经试验研究,在5个栽培密度中,以3300株/667m^2产量为最高,在此密度下,产量性状表现较佳,产量性状组合均衡。  相似文献   

15.
秦油2号制种的主要技术措施陕西省宝鸡市种子管理站(721000)郭培秦张乃雄1如何确定适宜播期适时播种是培育壮苗,保证制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适宜播期要根据品种特性、气候条件、耕作制度来确定。秦油2号的父本恢复系垦C1属冬性迟熟品种,对低温敏感,平...  相似文献   

16.
刘世林 《种子世界》2002,(10):13-15
针对Polim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低温产生微量花粉影响制种质量的问题,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三系杂种的制种技术、环境气候条件对不育系微粉的影响和制种适宜气候条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三系杂交种子北制南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疆地区气候条件为背景,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和收获期,研究密度和收获期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704玉米制种试验中,密度为6500株/667 m2时种子产量最高;在收获期试验中,在授粉后65 d收获,种子产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茄子杂交种优势明显 ,目前杂交制种一般采用自交系间人工杂交的方法 ,用镊子或徒手进行杂交。正常情况下 ,一般 6 6 7m2 制种可产杂种 4 0~ 50 kg。生产上杂交制种时 ,往往出现杂交后落花落果现象 ,导致种子产量下降。经观察和分析 ,制种时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如下 :1 温度障碍茄子是喜温蔬菜 ,其生长发育的适温为 2 5~ 30℃。杂交制种时 ,当气温低于 15℃或高于 35℃时 ,会引起授粉不良 ,花粉管的伸长受到影响 ,造成落花落果现象。因此 ,制种应安排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 ,中午气温高时应避开 ,在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 3~ 4时授粉。2 花…  相似文献   

19.
曾兵  黄泽素  代文东  王沁 《种子》2007,26(5):105-107
通过母本不同时间打薹对宁杂9号较早开花的母本植株进行花期调控,结果表明:母本以2月20日为最佳打薹时间,植株推迟5d开花,开花天数为29d,与父本花期吻合较好,母本单株有效分枝个数、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均为最多,制种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贵州油菜超高产栽培前促中控后重的营养调控模式,研究了油菜摘顶后对营养调控的效果。研究表明摘顶比对照一次无效分枝减少率为16.4%;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加幅度为30.2%;阴角率降低了53.2%;角粒数与千粒重的增加比例分别为10.1%和0.88%。同时,摘顶对油菜单株生产力增加效果明显,其增幅高速44.55%。因此,蕾薹期摘顶改变了油菜植株体内养分的分配方向以及创造了有利于光合效率提高的群体结构,有助于油菜产量结构性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