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用有机及无公害2种种植模式,扩大试验区域及种植面积,研究紫山药在四川高山及丘陵地区种植的适应性、产量、外观形状、品质、口感等变化,进一步论证其推广价值。[方法]分别选择四川境内高山及丘陵坡地、平坝地区进行大田及林下有机及无公害种植,各种植单位按照统一技术规范操作,统计其产量、外观品质变化,品尝不同土壤、水肥条件下,不同种植模式出产的紫山药的口感并进行归纳描述。[结果]高山坡地未成林及半成林下无公害种植产量可达1500kg/667m2,丘陵坡地半成林下有机种植产量可达800kg/667m2;已成林下有机种植试验产量低下;丘区种植的紫山药分叉多,多呈脚板状,质地硬实,组织致密,水分少,口感绵韧;高山坡地种植的紫山药分叉少,多呈长圆柱形,质地松脆,组织疏松,水分多,口感爽脆;不同土质及种植模式对紫山药产量、外形、口感均有影响,改变种植模式及种植地区后上述特征又可相互转化。土壤肥沃疏松的高山坡地种植的紫山药与原产地在产量、外形、口感等方面一致,丘区贫瘠板结的坡地种植的紫山药外形更接近野生紫山药,产量也明显降低。[结论]四川高山及丘区坡地适宜种...  相似文献   

2.
紫山药多糖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紫山药(Dioscorea alata L.)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的原理,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因素3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优化紫山药多糖提取条件。[结果]紫山药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间80 min、料液比1∶40(g∶m L),在此条件下,紫山药多糖的得率为8.76%。[结论]研究可为紫山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对紫山药前处理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处理紫山药,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紫山药中的Mn、Co、Cu、Fe、Pb和Zn这6种金属元素。[结果]紫山药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2种前处理消解方法对测定紫山药中金属元素含量有一定影响。湿法消解紫山药元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Fe、Cu、Zn、Mn、Co、Pb,而微波消解紫山药元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Fe、Cu、Zn、Co、Mn、Pb。2种前处理方法测得Fe元素含量都是最高,Pb元素含量最少,除Mn和Zn外,微波消解处理测定各元素的含量比湿法消解的略高。对2种消解法进行了加标回收率试验,湿法消解回收率为68.90%~113.87%,微波消解法回收率为91.66%~123.30%。[结论]微波消解法更适用于紫山药金属元素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4.
紫山药花色苷生物酶法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紫山药花色苷生物酶法提取工艺.[方法]选择纤维素酶及果胶酶对紫山药花色苷的提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纤维素酶法提取紫山药花色苷的工艺进行优化,选用酶用量、时间、温度、料液比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纤维素酶能显著提高花色苷得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方案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 min,酶用量2.0%,料液比1∶15 g/ml.[结论]研究可为紫山药花色苷的提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6个江西紫山药地方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紫山药品种均不抗炭疽病、褐斑病,但薯块肉质紫色浅的品种抗病性优于深的品种,宜春万载紫山药品种的口感、品质、产量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紫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紫山药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法,从优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乙醇体积分数4个工艺参数对紫山药中的粗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极差分析表明,对多糖得率影响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3.5 h,温度85℃,乙醇浓度85%,液料比60 ml/g,按此条件提取多糖得率为5.39%。[结论]研究可为山药多糖水提醇沉工艺参数的优化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压热法制备紫山药抗性淀粉的工艺.[方法]以紫山药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法制备紫山药抗性淀粉.以抗性淀粉得率作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明确因素影响的重要性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影响抗性淀粉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淀粉乳浓度>温度>pH>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为30%,温度为120℃,pH为7,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得率为12.92%.[结论]研究可为开发紫山药抗性淀粉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发展林下经济是新时代农林结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薄壳山核桃林下4种作物种植方式,分别是紫山药—紫山药—紫山药(RS1)、紫山药—紫玉米—紫山药(RS2)、紫山药—黑大豆—紫山药(RS3)、紫山药—紫甘薯—紫山药(RS4),并以没有薄壳山核桃的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林下4种种植模式的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林下连年套种紫山药的RS1处理,紫山药实际产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第2年林下套种紫玉米、黑大豆或紫甘薯,收获的作物实际产量以紫甘薯最高,黑大豆最低;第3年再次种植紫山药,除RS1处理外,以第2年种植黑大豆(RS3)处理的紫山药产量最高,并以第2年种植紫甘薯(RS4)处理的紫山药产量最低,并且林下种植的作物产量低于非林地的露地栽培;林下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表现为紫山药紫甘薯紫玉米黑大豆,其中紫山药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紫甘薯具有较大的生物积累量;人工成本费在林下种植生产性投入方面占据较大比重,机械化是林下经济绿色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铁棍山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河南温县的铁棍山药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肥量及搭架与无架栽培对铁棍山药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最佳的种植密度为150 075株/hm~2,铁棍山药产量最高,为16 152.60 kg/hm~2,商品率为69.96%。施用750 kg/hm~2复合肥,单重、长度、直径均高于其他处理;施用1 500 kg/hm~2复合肥,产量最高,为8 405.40 kg/hm~2,但与施用750 kg/hm~2复合肥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搭架栽培比不搭架栽培产量增加27.42%,但增收不显著。[结论]铁棍山药在桂林地区生态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基因组RAPD分析的紫山药品种分子鉴定方法.[方法]以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8个紫山药品种为材料,对RAPD技术在鉴定紫山药品种中的科学性进行技术上的验证与分析.[结果]不同引物的RAPD-PCR结果在8种紫山药中体现出谱带清晰度及数量方面的不同特点,其中引物S1255的多态性较高且谱带清晰,可以此为基础鉴定紫山药的不同品种.[结论]理想的反应条件能保证RAPD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是适用于鉴定紫山药品种的简易与理想的DNA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