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梵净山4种紫苏(FMPF)茎、叶、果萼和籽4个部位中紫苏醛含量。[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甲醇为提取剂,紫苏醛提取率为响应值,对料液比、提取时间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其他固定条件为超声提取温度35℃,提取1次,频率40 kHz,功率300 W。以最佳条件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4种紫苏4个部位中紫苏醛。[结果]最优条件:料液比1∶60、提取时间24 min;同一紫苏茎、叶、果萼、籽中紫苏醛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叶>果萼>茎>籽;4种紫苏叶、果萼紫苏醛含量差异显著(P<0.05);FMPF1(叶阔卵形、两面紫色、边缘锯齿浅)和FMPF4(叶卵形、两面紫色、具狭而深锯齿)紫苏叶中紫苏醛含量分别为7.537和6.139 mg/g,果萼中的含量分别为3.712和3.887 mg/g。[结论]梵净山紫苏(FMPF1、FMPF4)是提取紫苏醛的优质资源,同时提示紫苏醛含量与叶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超临界CO_2法萃取紫苏籽油的条件,并分析紫苏籽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强,用GC-MS分析紫苏籽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结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到,最优紫苏籽油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4h,萃取温度40℃,萃取压强23 MPa,在此条件下的得油率为12.43%。用GC-MS分析紫苏籽油化学成分,结果表明α-亚麻酸的含量达到76.183%。[结论]在试验所得条件下,可获得高质量和高纯度的紫苏籽油。  相似文献   

3.
付振喜  王建清  金政伟  杨志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28-5630,5637
[目的]优化丁香挥发油提取工艺,为企业生产工艺改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从丁香中提取挥发油,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L9(3^4)对丁香挥发油的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90min,乙醇浓度75%,提取温度65℃,丁香挥发油的提取率为9%。用GC-MS技术对所提取的丁香挥发油进行成分鉴定,共分离鉴定出21种化学成分,占提取油总含量的99.867%;其中丁香酚含量为65.710%,异丁香酚含量为19.920%,石竹烯含量为9.332%。[结论]超声提取所得丁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丁香酚、异丁香酚和石竹烯,应用超声提取法,从丁香中提取挥发油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当归挥发油的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提取的挥发油对的抑菌效果进行考察。[结果]当归挥发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萃取温度44.4℃、萃取压力32.37 MPa、萃取时间1.48 h;在此条件下,萃取率可达2.083 3%。当归挥发油对部分常见的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MIC值在1.25~5.00 mg/ml范围内。[结论]超临界CO2萃取当归油工艺稳定,提取率较高;当归油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将为当归挥发油在抑菌制剂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紫苏饼粕多糖的水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紫苏饼粕中提取多糖,可以提高紫苏籽饼粕的综合利用率。[方法]采用热水提取紫苏饼粕多糖,从液固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方面对得率进行考察。[结果]水提紫苏饼粕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固比35∶1,浸提时间4h,浸提温度80℃。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8.34%。[结论]该优化工艺对紫苏饼粕中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吴萍  何莲莲  容元平  梁丹  黄尘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94-18794,18799
[目的]优化降香挥发油的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时间、药材粒度对挥发油收率的影响。[结果]优化的降香挥发油提取工艺为:用药材细粉加8倍量的水,提取7 h。[结论]该试验得出的提取条件下,降香挥发油提取率高、稳定性好,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水蒸气蒸馏法,通过考察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建立了黔产紫苏挥发油提取方法,并对所提取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浸泡2 h,料液比1∶10,提取3 h,挥发油提取率最高。经GC-MS分析测定共52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戊基-2-呋喃基酮,相对百分含量是47.22%。  相似文献   

8.
防风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防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防风的挥发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实验,研究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对防风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以及提取防风挥发油的最佳工艺。[结果]在防风挥发油的提取过程中,浸泡时间是影响防风挥发油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提取时间,最后是加水量。正交实验表明,防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8 h、浸泡时间2 h、加水量700 ml,在此工艺条件下,防风挥发油的平均提取率为0.25%。用DPPH法对挥发油自由基进行清除率测定,获得清除率为45%。[结论]防风挥发油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球藻蛋白质的提取方法,优化热蒸汽-NaOH法提取小球藻蛋白质的最适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热蒸汽与盐、碱液共同处理小球藻细胞,考察蒸汽压力、提取时间、固液比(藻粉∶水,g∶ml)、NaOH添加比(占藻粉量的百分比)对小球藻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热蒸汽与碱液相结合更有利于小球藻蛋白质的溶出,且90%以上的小球藻蛋白可能为碱溶性蛋白,优化后的小球藻蛋白质的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添加比为20%,固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45min,蒸汽压力为0.075MPa,此条件下小球藻蛋白质提取率达到91.19%。[结论]热蒸汽与碱液共同处理小球藻细胞能明显提高小球藻蛋白质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泡沫法提取紫苏蛋白工艺,为紫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数。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浸泡温度、液料比和浸泡时间3个因素为自变量,紫苏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紫苏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紫苏饼粕蛋白提取率对浸泡温度、液料比和浸泡时间二次方程模型为:Y=13.21–2.21A–0.21B–1.38C–0.15AB–2.43AC–1.78BC–3.37A2–4.43B2–1.99C2(R2=0.9544),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其中浸泡温度对紫苏蛋白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浸泡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其有极显著影响,液料比和浸泡时间对其有显著影响。确定紫苏蛋白提取率的最佳条件为:浸泡温度53℃,液料比10:1 m L·g-1,浸泡时间114 min,在此最佳试验条件下,紫苏蛋白提取率为13.91%,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约为2.10%。试验建立的由响应面设计优化紫苏蛋白泡沫法提取工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实际预测,即该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泡沫法分离提取紫苏蛋白工艺的优化结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