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烟草行业均质化加工的不断推进,卷烟产品对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保障烟叶原料的稳定性,同时为娇子(宽窄)系列产品提供纯净化的原料,本文研究了原烟精选对均质化加工效果的影响,采取落地精选的方式在复烤加工前对原烟进行了二次分选,对精选前后烟叶的等级合格率、青杂光烟含量、杂物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打叶复烤后的成品片烟进行均质化加工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精选有效剔除了原烟中的混部位、混色、混级烟叶,烟叶等级合格率提高到87.65%以上,明显降低了烟叶中的非烟物质含量,烟叶的内在质量明显提高,成品片烟烟碱CV值、糖碱比CV值、水分CV值分别为3.12%、4.81%、1.84%。原烟精选实现了打叶复烤成品片烟的均质化全过程闭环管理,成为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的重要环节,使均质化复烤加工水平进一步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传统平库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方法,结合复烤企业实际情况,在"分类堆放,组批出库"的原则下采用了"入库即组批,通道出库调控"的均质化控制方式,结果发现与非均质化方式相比变异系数降低了70.6%.该研究结果为打叶复烤企业控制烟碱均匀性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吴祚友  徐其敏  马建勋 《农技服务》2011,28(11):1602-1603,1615
从烟叶原料、配方、打叶复烤工艺以及打叶复烤过程中烟叶混合均匀度4个方面,结合打叶复烤工艺控制实际,从理论上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实现打叶复烤后片烟均质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打叶复烤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4年全国打叶复烤企业建设和管理现场会的交流与讨论,对打叶复烤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原料挑选、烟叶内在品质提升、数据链构建、品牌对接等方面进行思考,根据卷烟工业需求与行业形势探讨了打叶复烤新工艺的发展趋势,对于今后打叶复烤工艺研究方向与在线技术推广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打叶复烤是卷烟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配方打叶将成品片烟的化学成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打叶复烤后烟叶产品的质量均匀性。该文系统介绍了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在烟叶打叶复烤中的使用流程,并对手持式近红外光谱仪烟叶均质化控制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其检测精度能完全满足烟叶均质化控制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潘文  杨斌  赵云川  金龙  杨粟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92-193,198
叶片复烤是整个打叶复烤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决定复烤成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提升叶片复烤质量,在更换叶片烤机物料输送网带的前提下,开发出一种烤机物料输送网带自动清洁装置,旨在通过降低网带堵塞率来提高输送网带透气效率,达到复烤片烟均质化加工的目的.经过方案的改进与验证,网带透气效率(η)由78%提升至9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增温增湿工序处理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为打叶复烤均质化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基于打叶复烤规模化生产的半叶对照法,研究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真空回潮、润叶和烟片复烤3个增温增湿工序对复烤前后及原烟与复烤烟片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筛选烟叶加工过程和成品烟片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结果】真空回潮、润叶和烟片复烤3个工序对烟叶化学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真空回潮加工后,烟叶的烟碱、总糖、还原糖、总糖/烟碱、总氮、pH和淀粉的含量分别降低0.05%、0.16%、1.46%、0.43、0.03%、0.07和0.41%。其中,总糖/烟碱、总氮和淀粉的含量在加工前后差异显著,还原糖含量和pH差异极显著,烟碱和总糖含量在加工前后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经润叶和烟片复烤工序加工后,烟叶的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0.34%和0.59%,加工前后还原糖含量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复烤烟片各成分含量均较原烟下降,其中,总糖、还原糖、总氮及淀粉含量分别下降0.44%、0.87%、0.10%和0.48%,差异极显著;总糖/烟碱和pH分别下降0.39和0.06,差异显著;烟碱含量下降0....  相似文献   

8.
在烟厂生产过程中,打叶复烤设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打叶复烤设备检修的实际意义出发,对打叶复烤设备检修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检修完善机制,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中支、细支卷烟市场的兴起,传统的打叶复烤片型结构已满足不了现在烟丝结构及烟支卷制质量的要求,为此,必须对打叶复烤片型结构进行针对性调控。从烟叶片型结构对烟丝及卷制质量的影响,气候及物理特性、设备参数、打叶框栏设备等对片型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将打叶复烤片型调控的焦点从"框栏"转移到"筛分"与"二次处理"的新方向上来,在展望的同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路线,以期对该领域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选择均质化加工大模块原烟为原料,将加工原料分成2份,分别按照“横进纵出”出库投料、按照选后堆垛化学成分搭配投料,研究不同投料方式对铺叶后、成品烟叶化学成分和成品烟叶感官评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模块、多等级均质化加工条件下,按照选后堆垛化学成分搭配投料对烟叶化学成分均匀化更有利;在小模块、少等级均质化加工条件下各复烤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生产投料方式。  相似文献   

11.
打叶框栏尺寸对烤烟打叶过程中叶片结构及出片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打叶框栏尺寸对加工片烟叶片结构及出片率的影响,开展了一定范围内(7.0~8.9 cm)不同一打框栏尺寸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当一打框栏尺寸缩减时,加工后片烟烤前与烤后烟叶的大片率均有所降低,但整体降低幅度不大;烤前与烤后片烟中大片烟叶在大中片烟叶中的比例亦有小幅度降低,但降低幅度有限;缩减打叶复烤环节一打的框栏尺寸,烟叶的造碎有所增加,出片率小幅降低,但均在可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打叶环节烟叶水分变化。[方法]通过调研3家卷烟工业企业2016年河南8个配打批次烟叶,了解了打叶过程中水分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河南X2F、B3F 2个等级烟叶在线试验,研究了打叶环节各级打叶单元水分变化趋势,分析了各级打叶单元水分变化对打叶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打叶进程的推进,烟叶水分逐渐散失,1、2级打叶单元级间水分散失率相对较小,而3、4级打叶单元级间水分散失率则较大;低等级烟叶比高等级烟叶水分损失量大,烟末水分散失量较烟片水分散失量大;水分损失大的烟叶,在3、4级打叶单元大中片率下降较为明显。[结论]研究可为打叶环节烟叶的水分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打叶复烤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等指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打叶复烤烟叶纯净度。[方法]以皖南C3F、凉山C3FA烟叶为试验载体,开展了打叶复烤不同工艺路径、工艺参数对烟叶纯净度影响试验。[结果]在试验条件下,不同工艺路径和不同工艺参数对出片率基本无影响,切把头处理烟叶中片率提高,叶中含梗率、杂物比例下降,风选除杂烟叶和挑选后碎叶分离处理后杂物比例下降,切片刀数由1刀调整为2刀烟叶中片率提高,随着整线工艺流量的下降叶中含梗率略有下降,风选除杂风机频率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杂物的剔除,宜设计合理的参数值。[结论]打叶复烤工艺路径及工艺参数均对烟叶纯净度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打叶复烤风选除杂烟叶分离对烟叶原料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打叶复烤风选除杂烟叶进行分离处理,从出片率、均匀性、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4个方面进行烟叶原料质量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打叶复烤风选除杂烟叶分离处理后出片率增加0.24个百分点;叶片结构均匀性提升20.81%,化学成分均匀性提升13.08%,含水率均匀性无明显变化;总糖、还原糖、烟碱、钾含量略有增加,总氮略有下降,氯含量两者接近;香气质感变好,余味舒适度提高,杂气、刺激性降低.[结论]研究可为打叶复烤风选除杂烟叶处理工艺流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叶中含梗率对烤烟打叶加工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烟叶的打叶复烤质量,降低加工片叶中的含梗率,在贵州黔西南和广西伊灵复烤厂采用工厂实际生产加工方法研究不同烟叶含梗率对打叶复烤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叶不同含梗率中,烤前烟叶中的大片叶随叶中含梗率的降低呈下降趋势,且对综合质量和油分较好烟叶的影响较小,对质量稍差烟叶的影响较大;碎片率变化不明显;含梗率和粗梗率呈下降趋势。烤后烟叶中的大片叶、中片叶和小片叶随叶中含梗率的降低呈下降趋势,碎片叶小幅升高,含梗率和粗梗率显著下降,大片叶占大中片叶的比例下降。加工后烟叶的出梗率随叶中含梗率降低而升高,出片叶率降低。因此,在打叶复烤环节,建议加工上等烟叶的含梗率以1.5%、中下等烟叶的含梗率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16.
烟叶的造碎除了与烟叶质量有关外,还与加工过程中的温湿度、工艺参数等有关。本文分析了烟叶加工过程中烟叶造碎的原因,烟叶造碎与烟叶质量的关系,并系统地分析了如何降低烟叶造碎,旨在为降低烟叶造碎、提高原料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翻箱喂料模式下的配方打叶均质化控制工艺。[方法]组合原烟装箱单元,压缩翻箱喂料单元,确定投料轮次,固化投料顺序并保持打后叶片混配柜料位上限控制。[结果]通过对成品片烟化学成分检验,计算变异系数,结果表明:该加工批次烟碱CV值为3.61%,糖碱比CV值为6.38%,均达到烟碱CV值5%、糖碱比CV值10%的标准要求。[结论]该工艺对翻箱喂料模式下的均质化控制有较好效果,对实际生产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重庆烟区烤烟质量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科学地评价分析重庆烟区烟叶质量,进一步优化该产区的烟叶质量。[方法]通过对重庆烟区149份烤后烟的外观质量、物理指标、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的评价,系统地了解其质量风格特点。[结果]试验表明,重庆烟区烟叶以“成熟-”为主,颜色“橘黄”为主,身份“稍薄”、“中等”,结构“疏松”,油分“稍有、有”。烟叶各物理指标中以叶面密度、填充值、叶宽等指标差异度较大,而叶长、含梗率、平衡水分差异度较小。烟碱含量、糖碱比、氮碱比适宜,烟叶钾含量、两糖比值较高,氯含量较低。中部叶劲头中等,浓度以“中等”、“较浓”为主,香气质以“较好”为主,香气量“较足”,余味以“较舒适”、“舒适”为主,杂气为“有”、“较轻”,刺激性为“有”、“微有”;且中部叶烤烟感官质量档次主要分布在“较好—好—中等”范围内,“较差、差”的等级所占比例极小。[结论]研究可为重庆烟叶产区烤烟的栽培措施调整、烟叶采购加工、复烤配方使用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烟叶物理特性与打叶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描述性统计、逐步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了烟叶物理特性与打叶质量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中片率(≥12.7 mm)和≥6.35 mm叶片率在不同品种等级地区间无明显区别;碎片率(3.18~6.35 mm)、碎末率(<3.18mm)、粗梗率和叶中含梗率差异明显;烟叶物理指标与大片率、中片率、粗梗率间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小片率达到近似显著水平,其余片烟结构规格与物理指标之间无明显关系。随着烟叶拉力增大,中片率、小片率增加,大片率、粗梗率降低;随着叶片长度和宽度增大,粗梗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