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甘肃省定西干旱区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0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以施肥处理N_3P_2(施用105 kg/hm~2纯氮和75 kg/hm~2P_2O_5)最高;在各土层中,以0~20 cm的土壤含水率最低,180~200 cm的土壤含水率最高;处理N2P3(施用75 kg/hm~2纯氮和105 kg/hm~2P_2O_5)的冬小麦产量最高,处理N_3P_2的冬小麦产量较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是处理N_3P_2。因此处理N_3P_2获得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适宜盐碱砂土地小麦种植的最佳施肥模式。[方法]选用淮麦33为供试品种,通过调整不同生育期肥料施用类型及用量,制定不同的施肥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适宜上海农场盐碱砂土地的最佳施肥模式。[结果]基肥为复合肥375.0 kg/hm~2+尿素150.0 kg/hm~2,苗肥为尿素75.0 kg/hm~2,拔节孕穗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225.0 kg/hm~2的施肥模式(1)相较于基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150.0 kg/hm~2,苗肥为尿素75.0 kg/hm~2,拔节孕穗肥为复合肥225.0 kg/hm~2+尿素187.5 kg/hm~2的施肥模式(2),在植株形态、成穗率、穗数、穗粒数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优势,理论产量和投入产出比较高。[结论]处理(1)是适宜上海农场盐碱砂土地小麦生产的推荐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摸清青海春小麦施肥现状,指导科学施肥。[方法]2010-2011年开展农户施肥习惯的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西宁海东地区、海南地区和柴达木绿洲农业区小麦平均产量分别为4 198.0、5 457.4和6 361.6 kg/hm~2,全省平均产量为4 869.6 kg/hm~2;小麦氮肥(N)投入量为137~225 kg/hm~2,磷肥(P_2O_5)130~161 kg/hm~2,钾肥(K2O)0~24 kg/hm~2,;当前小麦施肥中,氮肥、磷肥施肥量不足与过量并存,钾肥和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农户施用肥料品种较为单一,基肥以磷酸二铵、尿素和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尿素为主。[结论]该研究可为青海省小麦生产中的肥料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施肥方式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平凉市崇信县柏树乡信家庄村进行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在冬小麦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冬小麦生长所需水分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在冬小麦成熟期,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少。其中施有机肥75 000 kg/hm~2处理、施玉米秸秆75 000 kg/hm~2处理、施N 75 kg/hm~2+P_2O_5 150 kg/hm~2处理、施有机肥75 000 kg/hm~2+N 75 kg/hm~2+P_2O_5 150 kg/hm~2处理均较不施肥处理(CK)及单施N 75 kg/hm~2处理保水作用明显。说明施有机肥、施秸秆肥、氮磷肥配施以及有机肥和氮磷肥配施4个处理不但能够有效保持作物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含水量,而且可以显著提高作物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油菜"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得安庆市大观区油菜作物在不同肥力水平条件下的推荐施肥量。[方法]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甘蓝型油菜作物的肥料田间试验。[结果]甘蓝型油菜"3414"试验得出的最佳施肥量是N 131.70~399.90 kg/hm~2、P_2O_547.85~326.85 kg/hm~2、K_2O 77.55~320.25 kg/hm~2。[结论]结合大观区当地实际,油菜推荐施肥量是N 180~360 kg/hm~2、P_2O_5120~150 kg/hm~2、K_2O 150~180 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开展青贮玉米"3414"肥效试验,研究青贮玉米氮、磷、钾肥施肥效应,确定合理施肥量,指导农牧民科学施肥。试验表明:对青贮玉米增产作用最大的是氮肥,其次是磷肥,最小的是钾肥,增产幅度分别为20.5%~41.0%、16.2%~35.4%和9.6%~30.0%。不同产量水平地块,肥料的增产效应有较大差异,随着地力产量水平的提高,肥料增产效应呈降低趋势。当青贮玉米产量60 000kg/hm~2时,每公斤肥料增产效果最大。通过施肥模型的建立,制定了不同土壤养分丰缺程度下氮、磷(P_2O_5)、钾(K_2O)肥的经济合理施肥量,其变幅范围分别为:69~219kg/hm~2、31.5~144.0kg/hm~2和24.0~97.5kg/hm~2。  相似文献   

7.
广西早晚稻氮磷钾锌肥施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广西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确定广西早晚稻施用氮磷钾锌肥的效应及水稻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效益施肥量提供参考。试验设不施肥(CK)、优化施肥(OPT)、不施氮肥(-N)、不施磷肥(-P)、不施钾肥(-K)、不施锌肥(-Zn)、农民习惯(COM)共7个处理,分析水稻植株氮、磷、钾、锌等养分以及实际产量。结果表明,OPT处理的水稻稻谷产量最高,为6427.5~6622.5 kg/hm~2;OPT处理对养分的吸收量在各施肥处理中是最高的,分别为N 109.05 kg/hm~2、P_2O_551.15~61.35 kg/hm~2、K_2O 199.95~211.65 kg/hm~2;OPT处理氮肥利用率为17.1%~29.4%,磷肥利用率为4.0%~5.2%。广西水稻适宜施用量为N 150 kg/hm~2、P_2O_549.5 kg/hm~2、K_2O 75~105 kg/hm~2、Zn 15 kg/hm~2。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3414”施肥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行了马铃薯"3414"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桃县长兴镇马铃薯配方肥中最佳肥料组合为N180 kg/hm~2:P_2O_5120 kg/hm~2:K_2O 360 kg/hm~2或N 180 kg/hm~2:P_2O_5 60 kg/hm~2:K_2O 360 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专用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水稻专用配方肥及配套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水稻专用配方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在湖北省3个水稻主产县(市)布置田间试验,设不施肥(CK)、经验推荐施肥(ERF)以及湖北省农业推广部门推荐的3个品牌水稻专用配方肥,共计5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5.6%~119.9%;地上部N、P_2O_5和K_2O的吸收量分别增加了31.7~86.6 kg/hm~2、3.5~27.4 kg/hm~2和65.6~152.8 kg/hm~2;产值增加2 354~15 729元/hm~2,增幅为15.6%~119.9%。与经验推荐施肥(ERF)处理相比,配方肥1(RSF1)处理水稻产量在3个试验点分别增加14.8%、21.6%和-3.6%;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0.6%、0.7%和-22.8%;纯收入均有降低的趋势,降幅为4.7%~46.4%。配方肥2(RSF2)处理水稻在3个试验点均有增产,增幅为9.9%~43.2%;肥料偏生产力提高11.4%~28.8%;纯收入增加9.3%~55.6%。配方肥3(RSF3)处理水稻产量在3个试验点分别增产26.3%、-31.4%和18.3%;肥料偏生产力降低3.5%~15.1%;纯收入分别增加-2.3%、15.3%和-82.1%。可见,不同水稻专用配方肥在不同区域的施用效果差异显著,配方肥2的效果较好,配方肥1(RSF1)和配方肥3(RSF3)的配方及配套施用技术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选择5种不同的施肥模式进行了苹果标准化施肥肥效对比试验,从不同施肥处理对果树生长发育、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以及产量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分析出,施用配方肥1800kg/hm~2+有机肥3 000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增产效果最好,配方肥(1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增产效果次之,80%多菌灵41.67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增产效果排名第三,3种施肥模式比常规施用二铵1 500 kg/hm~2苹果产量分别提高23.08%、7.69%、2.58%,而苹果施用复合微生物2 400 kg/hm~2,苹果产量比二铵减产10.27%。优先选用配方肥1 800 kg/hm~2+有机肥3 000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作为甘肃省礼县苹果标准化施肥和苹果连作土壤障碍治理的主推模式,配方肥1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1 200 kg/hm~2、80%多菌灵41.67 kg/hm~2+微生物菌肥75 kg/hm~22种模式作为搭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