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凉州区农户耕地生态补偿意愿进行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受偿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户生态认知较好且愿意接受现金补偿,补偿额度为5 529.45元/hm2,农户对耕地质量好坏的认知程度是影响农户耕地生态补偿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CVM意愿调查的洱海流域上游农业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农业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对生态补偿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以洱海流域上游水源地洱源县为例,运用条件价值法(CVM),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5份。获得洱源县农户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认知状况、对生态补偿的认知度及补偿意愿(WTA)的相关数据,并测算出农业结构调整的生态补偿额度。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和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洱源县农户对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及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70%左右的农户对周边生态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认识,农户对生态补偿认知度也较高;(2)2007—2009年间,参与了生态补偿项目的农户,一半以上对政府的补偿表示满意,42.77%的农户持不满意态度,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补偿资金过低和补偿中出现不公平现象;(3)农户对补偿方式的偏好主要是政策补偿和技术补偿,在四种不同的农业结构调整模式下,有71.15%的农户选择了非零受偿意愿,全县农户总受偿意愿为3.248 0×108元·a-1;(4)农户的文化水平、生态补偿认知度和是否参与过生态补偿3个因素对补偿方式的选择偏好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收入来源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显著影响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主要因素是生态补偿认知度和是否参与过生态补偿。因此提高农户的生态补偿认知度和做好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是生态补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以为洱海流域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和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艳霞  陈旭东  张素娟  白洁  张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721-11722,11732
[目的]研究冀北地区生态保护受偿意愿及补偿分担。[方法]在调查冀北地区农户生态补偿受偿意愿的基础上,对农户的受偿意愿进行了量化,建立了生态补偿分担率计算模型,并以水资源供给量为基准计算了补偿分担率。[结果]冀北地区农户的受偿意愿为2740.5元/(hm2·a),2008年底冀北地区共完成退耕面积42.97万hm2,则生态补偿受偿意愿为11.78亿元/a;京津唐3市政府生态补偿分担率分别为37.60%、42.75%和19.64%,则应支付的生态补偿金分别为4.43、5.04和2.31亿元。[结论]该研究为冀北地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和生态补偿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生态功能区为实证,基于Hicks需求理论,构建假想市场条件下的农田生态补偿政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维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受偿额度、影响因素及异质性,可为补偿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以促进功能区为导向的差别化农田生态补偿政策及机制的构建。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程度越快的地区,农地发展权受规划管制的影响越明显,其农户参与农田生态补偿的受偿额度愈高,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及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平均受偿额度分别为7 821.45-9 421.05、6 936.30-8 608.05和3 017.10-3 775.65元/(hm~2·a)。受访农民的性别、教育程度及其关于农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提供休闲娱乐价值、文化价值、维持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程度,以及农户家庭的农田禀赋、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承包地流转状况等资源特征对受偿意愿普遍具有正向影响,而受访农民的年龄和月收入状况对农户受偿意愿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对农田功能认知水平越强、家庭生计对农地的经济依赖性越强,其参与农田生态补偿政策的意愿愈强。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农户资本禀赋、感知价值对其秸秆收集受偿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利用湖北省黄冈市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84份农户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t和OLS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资本禀赋、感知价值对其秸秆收集受偿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愿意参与秸秆收集生态补偿的农户占总样本的90.35%,其最小受偿额度平均值为791.45元/hm2;2)资本禀赋对农户秸秆收集生态补偿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受偿额度有显著负向影响;3)感知价值对农户秸秆收集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4)感知价值在资本禀赋与秸秆收集生态补偿参与意愿之间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为0.289;感知价值在资本禀赋与秸秆收集受偿额度之间具有遮掩效应,遮掩效应量为0.225。因此,为鼓励农户的秸秆收集行为,应加快完善秸秆收集生态补偿措施并分层分阶段推进,多渠道提升农户资本禀赋的同时提高农户对秸秆收集行为的感知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经济激励手段,有机农业是对生态环境友好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户是农业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其对生态补偿的认知态度和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着生态补偿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以农业面源污染较严重和水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的环太湖地区为例,运用条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测算环太湖地区有机农业生态补偿标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获得环太湖地区有机农户对周边生态环境的认知状况、对农业生态补偿的认知度及补偿意愿的相关数据,并测算出生态补偿额度。结果表明:(1)50%的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较为关注,62%的农户对生态补偿有较高的认知度,72%的农户愿意参加农业污染控制,开展清洁农业生产;(2)87.18%的农户认为有机农业生产对环境改善和自身健康有利,80.77%的农户认为有机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可以给生产者带来的价值至少4 500元/(hm~2·年);(3)在设定的4种不同受偿额度下,97%的农户选择非零受偿意愿,经测算,受偿值为6 942.75元/(hm~2·年);(4)在补偿方式上,80.77%的农户更倾向于接受现金补偿,17.94%的农户愿意接受技术和实物补偿。研究结果可以为构建环太湖地区有机农业生态补偿体系和制定促进环太湖有机农业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福建省六地市的农户调查资料,对福建省农户被征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显著的影响因素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征地前家庭拥有土地面积、农民是否参与讨论或决定征地补偿标准、土地补偿款是否都兑现、对有关征地政策是否有所了解、农民认为征地补偿费用合理程度和被征地离中心城区距离是正向影响,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农民期望的征地补偿标准是负向影响.研究的特点是将农户意愿受偿价格变量内生化,将其作为一个自变量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鄱阳湖水质资源有偿使用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农户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几个方面对鄱阳湖水质资源有偿使用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受教育水平对休渔期受偿意愿、候鸟保护受偿意愿、退田还湖受偿意愿影响显著为负;家庭收入对休渔期受偿意愿、候鸟保护受偿意愿、退田还湖受偿意愿影响显著为负;家庭支出对鄱阳湖流域休渔期受偿意愿、候鸟保护受偿意愿、水质持续恶受偿意愿、供水量不稳定受偿意愿、退田还湖受偿意愿影响显著为正,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护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解决当地农户在亚洲象对保护区周边社区的侵扰和损害的补偿标准同受偿意愿相差过大问题,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从探查补偿的角度,以亚洲象损害地区为平台,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了解保护区周边农户对亚洲象损害的受偿意愿(WA)。调查结果显示:69.96%的农户愿意自发保护亚洲象,而不愿意自发保护亚洲象的农户中,90.79%可以通过给予合理补偿让农户满意而支持亚洲象保护工作。如果实行农户支持的亚洲象损害补偿方案,94.1%的农户将支持亚洲象保护工作。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偿意愿同被调查者家庭人口数以及亚洲象的损害额度成正相关,同被调查者居住地状况以及被调查者家庭种植橡胶数目成负相关。农户家庭对补偿政策的平均受偿意愿为:保护区内居住的1 337.30元/(年.人);保护区边缘居住的1 129.20元/(年.人);保护区外居住的921.11元/(年.人)。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黑龙港地区长期超负荷耕作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供求不平衡的现状,基于在该区域休耕试点县盐山234户休耕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自然资源禀赋、农户对休耕认识程度、补偿金额5方面实证分析了农户休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CVM条件价值法,分析农户受偿意愿。结果表明,农户休耕意愿与年龄、生产规模、土地耕种方式、补偿金额满意度成反比;与文化程度、冬小麦用水来源、对政策的关心程度等呈正比,补偿金额是影响农户休耕意愿最主要的因素;杨集乡、孟店乡、韩集镇、千童镇4个乡镇农民可接受的平均经济补偿标准分别为每年每667平方米420元、516元、530元、650元。该研究对休耕制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为促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结果表明,在所选的13个因素中,年龄、家庭年均纯收入、宅基地宗数、农业收入比重、是否购买城镇住房和是否具有职业技能等6个因素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年龄、农业收入比重和是否购买城镇住房具有相反作用;家庭年均纯收入、宅基地宗数和是否具有职业技能呈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辽宁省14 个市随机抽取的385 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意愿 与特点;采用二元蕴ogistic 模型探寻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教育程度尧贷款经历尧 土地面积尧家庭年收入和对政策的认知与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意愿显著正相关;家庭人口数与土地经营权抵押 贷款需求意愿呈负相关。最后提出促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的建议。 划项目(F13-315-5-03,F13-315-5-02  相似文献   

13.
张艳平  吕平  程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50-12754
采用对山东胶州和青州2个地区农户的调研数据,对影响白菜种植户参与合同农业行为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对合同农业的支持和宣传、农户的家庭固定资产量、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对农户参与合同农业有呈正相关作用;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农户参与合同农业的可能性将减小;风险厌恶的农户不愿意签约;有保底价的合同形式更受农户欢迎。青州和胶州这2个地区变量对农户是否参与订单农业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区农户退耕意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偏关县147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退耕意愿主要受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比例及国家是否提供后续产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政策提供参考,基于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129户少数民族农民进城意愿的调查,构建二项Logistic模型分析少数民族农民进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区少数民族农民进城的意愿不强。少数民族农民家庭劳动力数越多、家庭在外务工人数越多、有子女在城镇上学,其进城的意愿越强烈;少数民族农民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家庭人口数越多、农业收入占家庭年收入的比例越高、越不愿意与城里人交往、预期未来越晚进城定居,其进城的意愿越弱。应加强少数民族农村教育、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拓宽少数民族农民收入来源以及加强对少数民族农民进城改革的宣传,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吴芳  葛淼  代振  田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60-9362,9367
根据历史统计年鉴,对辽宁农民的收入来源结构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辽宁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较低;五大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是农民增收和缩小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何种因素对不同规模经营主体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省926个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在OLS模型基础上采用优势分析法,比较成本收益和政策环境2个维度变量对小农户及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意愿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种稻顷均收入对小农户和种粮大户转入土地意愿均有积极促进作用,而顷均成本仅对种粮大户土地流转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此外,政策环境类变量中,仅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满意度对小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政府对粮食种植的支持力度、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满意度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满意度均对种粮大户转入土地有促进作用;对于小农户,其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主要受家庭人力资本禀赋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家庭农业劳动力人数及家庭农业收入占比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对于种粮大户,其土地经营权流转意愿主要受其感知的农业政策环境的影响,其中,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作用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8.
陈俊宇  刘芳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09-10512
以湖南省11县(市、区)11个村的254份调查问卷为基础,将所选样本分为大都市郊区、县城郊区、一般农区、边远山区等4个区域,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文化程度、土地流转历史及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与这4个区域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均显著相关,而农业收入比重对除大都市郊区以外的其他3个区域的农户的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在总体模型中年龄、文化程度、土地流转历史、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及农业收入比重这5个因素均与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在不同水平上显著相关.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出了加快培养新一代青年农民、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农业投入及政策扶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在河北省3个平原试点县153个林农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林农对林木采伐改革支持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庭人口数越多,林农对林木采伐改革的支持意愿越低;林农家庭总收入越高,其对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的支持意愿越强烈;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大或所造林总面积越多,其对林木采伐改革的支持意愿越强烈。林农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对最新的林木采伐改革政策内容的认知程度对其支持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立安  许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211-214,234
通过界定农户生计资本的脆弱性,建立农户生计资本的量化指标,并在广东省东海岛东山镇、东简镇和民安镇随机抽取210户农户进行生计资本情况的调查,在对样本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东海岛农户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户生计资产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金融资本这5个方面,各资本之间相互补充和转换,一个或者多个生计资本的缺乏都会直接影响农户脆弱性;东海岛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总值基本都在2.0以上。因此,今后对东海岛地区进行相关生态补偿时需要根据农户的脆弱性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以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