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推广高产晚粳新品种宣粳9397。[方法]介绍宣粳9397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结果]宣粳9397系宣城市农科所用香粳9325与晚粳97杂交并系统选育而成的晚粳新品种,2007年2月13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宣粳9397各方面的表现优异,在栽培中要严格遵守其栽培技术规程。[结论]该品种适宜在安徽省作双季晚粳种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高产晚粳"宣粳9397"优质高效种植规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09-5010
[目的]实现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和促进成果转化目标。[方法]研究双晚移栽或麦茬直播宣粳9397的综合表现和高产策略。[结果]提出应用"掌握品种特性,加快原种扩繁,优化栽培措施,制定技术规程"等举措。[结论]优质高效种植规程可提高宣粳9397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杭43”是杭州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用“武运粳7号”与“秀水63”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05014)。“杭43”属密穗型中熟晚粳品种,株形紧凑,分蘖力中等偏弱,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穗形较大,结实率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苏粳8号(原名苏3—28,组合为碧风/L鉴9//常农粳1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特性为产量高、米质优、食味较佳、生育期适宜,适宜太湖稻区及周边地区搭配作一季晚粳稻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用肥,合理灌溉,防病治虫,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5.
康圣好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23-24,27
华粳40是以晚粳M1148为母本、自育的粳稻中间材料M1(武运粳8号/镇稻9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该品种的株叶形态协调、稻米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优良、丰产性好且稳产性好、生育期适宜、抗倒伏、抗稻瘟病、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比较适宜在安徽省双季稻区作晚粳推广种植。介绍了其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以期大面积推广该品种。  相似文献   

6.
早熟晚粳新品种扬粳403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粳403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复杂交方式并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潜力大,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在江苏省沿江、太湖中与北部稻区有良好的适应性。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苏粳8号,原名苏3-28,组合为碧风/L鉴9//常农粳1号, 为1993年配组、2002年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优质、高产、食味好、熟期适宜特点,适宜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作一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8.
“祥湖914”(原名“丙99-14”),是嘉兴市农科院杂交(“秀水42”/“丙9302”)选育的中熟晚粳糯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株叶形挺、穗数多、生长清秀、糯米品质优、抗稻瘟病等特点,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浙北及类似生态稻区作单、双季晚  相似文献   

9.
"常农粳3号"原名"96-32",由江苏常熟农科所用"武运粳7号/常农粳2号"杂交经连续两年海南加代,于1999年选育而成,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熟期适宜于一体的优良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2001年12月28日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0.
武运粳24号(原名泰粳394)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农垦57/桂花黄//9746(早熟株)复合杂交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新品种。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经过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11.
苏粳8号(原名苏3-28,碧风/L鉴9//常农粳1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粳8号具高产、优质、食味好、熟期适中等特点。适宜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作一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12.
"甬优9号"(原名02-E8)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用质核互作型中熟晚粳"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稻"K306093"为父本育成的超级籼粳杂交稻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07011).  相似文献   

13.
武育粳18号为中熟晚粳品种,由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培育而成,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稻200511),适宜在江苏省太湖稻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1主要特征特性武育粳18号全生育期162 d左右,5月20日左右落谷,9月5~8日抽穗;叶色淡绿,株型集散适中  相似文献   

14.
武运粳23号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稻品种,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文章介绍了武运粳23号在锡山区的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和直播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晚粳505(原代号晚粳P27)是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孝感市孝南区农业局和湖北中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的优质香型晚粳新品种,2008年3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晚粳稻原粳35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粳35(原名R2035)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与浙江省种子总站用早粳/R9223杂交当代干种子辐射诱变选育而成的特早熟晚粳稻新品种.表现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蘖中等,有效穗较多,穗型中等,每穗实粒数较多,丰产性较好,米质优,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州及类似生态地区作单季晚粳稻种植或连作晚稻种植,同时可在浙江省作救灾补播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7.
抗条纹叶枯病新品种"南粳4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粳44"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本中心在民主村万家一组进行了百亩示范种植,结果该品种表现为既高产优质,又抗水稻条纹叶病、白枯病的优点,深受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18.
晚粳品种"武运粳23",通过实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每667m2产量可达715kg,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用、适宜播期、精确基本苗、精确施肥、精确灌溉、防病控虫等措施,该技术能提升水稻种植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新品种"常农粳2号"(原名89-94)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1989年采用84G091/秀水04//武育粳2号复交后,对F1、F2连续非温室加代,于1993年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系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熟期早、适应性好等特点.2000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20.
富粳1号是由安徽省水稻育种专家汪向东和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的常规粳稻优良品种,是从晚粳22变异株中系统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安徽审定(皖稻2014019)。该品种除适宜作传统的人工栽插以外,宜可作麦茬直播和机插秧栽培。本文介绍其选育经过、品种特征,以及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