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硼是大豆重要的营养元素。硼有降低大豆呼吸,降低琥珀酸脱氢酶和α-淀粉酶活性,提高固氮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对碳水化合物运输,生长发育和产量等均有促进作用。美国已发现41个州土壤有效硼缺乏。我国土壤缺硼面积亦很大。黄淮及长江流域大豆产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而大豆硼素营养研究甚少。为此,1982—1984年对该区土  相似文献   

2.
简讯     
1985年3月1—3日在武昌(油料所内)召开,会上交流了1984年及近三年来大豆施硼、早播、密植丰产技术,重点介绍大豆施硼的研究、示范及推广工作结果和经验。 黄淮海大豆产区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从痕迹到0.96ppm,一般为0.27—0.41ppm,缺硼面积达63—85%。砂姜土有效硼含量最  相似文献   

3.
大豆硼素缺乏病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研究发现:长江,黄淮流域平原产区大豆缺硼,多属于生理潜在缺硼,叶部一般不表现症状,植株个体发育瘦弱,单产低,大豆缺硼与土壤水份、pH等有关。缺硼严重的器官,供硼后常不能逆转,仅分生组织可继续生长。病株根际土水溶硼和病叶全硼含量,分别低于0.5—0.8ppM;50ppM,介质含硼置高低,与产量呈正相关。大豆缺硼引起异化作用增强,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活性增强。固氮酶、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氮代谢受阻,是大豆缺硼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作物硼素营养研究与施肥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缺硼土壤分布极为广泛,而硼是作物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文章综述了硼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硼的生理作用,植物缺硼和胡中 症状,土壤缺硼的成因,硼与氮、磷、钾、钙、镁、锌、硫、钼之间的相互关系,施硼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作用,以及硼肥的施用技术,对目前我国作物的硼素营养研究做了全面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土壤质量是维持地球生物圈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是维持作物生产、保护环境质量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本文综述了不同大豆种植制度及接种根瘤菌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分析了大豆连作、轮作和间套作种植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指出合理大豆种植和接种根瘤菌对保护土壤质量的重要性,以期为选取合适的大豆种植制度和实现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对硼非常敏感。在土壤缺硼情况下施用硼肥,增产极其显著。据国外学者研究,导致土壤缺硼原因:一是土壤本身含量太少;二是土壤硼的可给态太低。影响土壤中棚的可给态的原因除了酸碱度以外,就是土壤养分间的相互作的影响用。这种关系对作物生长和  相似文献   

7.
据北京农林科学院和黑龙江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证明,黑龙江省各类土壤中微量元素有效硼、钼的含量为0.468和0.027ppm,均在有效硼、钼含量的临界值以下,巳成为限制大豆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为解决大豆生产中的营养失调,研制  相似文献   

8.
大豆耐铝酸毒害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酸性土壤上作物的铝毒害问题在全世界普遍存在。大豆对铝毒害的忍耐能力比其它作物稍强,但耐铝毒只是相对的,酸性土壤上铝毒害仍然是大豆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从酸性土壤中铝存在的形态及其对大豆的毒害、大豆铝毒害的研究方法及耐铝毒鉴定评价指标、大豆铝毒害及耐铝毒机理、铝在大豆植株体内的分布及对籽粒品质的影响以及大豆铝毒害的防治等五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来大豆耐铝毒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邵阳市农田长期定位监测和调查分析,得出了其生态环境现状为:农田有效养分失衡、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微量元素锌和硼含量严重偏低、重金属元素和工矿企业"三废"对农田污染较为严重,并分析了造成农田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硼素为作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其在土壤的含量缺乏或过多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品质的严重下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和动物(家畜)的营养与健康。随着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的使用不断增加,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逐渐迫切,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已成为生产上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1博乐垦区土壤有效硼的含量状况1.1耕地土壤有效硼现状及分级评价。土壤中的硼除含有矿物和有机物等难溶固体外,主要是水溶态有效硼,一般占全硼的0.1%~10%,垦区土壤有效硼的平均含量为2.16 m g·kg-1。样本分析结果,有效硼含量在0.13~13.58 m g·k-g 1之间…  相似文献   

11.
大豆连作障碍机制研究初报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6  
于广武  鲁振明 《大豆科学》1993,12(3):237-243
大豆连作减产早已为生产实践所证实。本文在对连作大豆减产规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大豆—土壤两个生态系统出发,对减产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导致大豆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是由土壤营养元素亏缺,物理、化学及生物活性改变,病虫害加剧等原因综合作用于大豆,使大豆生育受阻,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金娜  孙元  陈连江  王贵强 《中国糖料》2010,(1):35-37,39
在黑龙江大学呼兰校区(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大豆-玉米-甜菜-杂粮四区轮作制近60年的50hm2试验田中,以上年栽种玉米、大豆、甜菜、杂粮农田的土壤及相邻农田防护林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理化因子与土栖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的农田土壤中,共收集土栖节肢动物214只,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和蛛形纲。对不同土壤中动物发生数量的比较结果显示:土栖节肢动物的数量与土壤理化因子呈正相关;土栖节肢动物个体数随着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土壤pH值是土栖节肢动物分布的限制因素;未经扰动的农田林带土壤中的动物数量明显高于相邻的玉米、大豆、甜菜、杂粮田。  相似文献   

13.
不同硒水平下两种大豆对土壤中硒吸收积累的生育期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硒水平两大豆品种对土壤中硒吸收累积的生育期动态。结果表明,大豆植株硒累积量与干物质累积量是同步的。大豆植株硒含量在生育早期高于生育后期。植株硒含量主要受土壤硒水平影响,品种间差异不明显。低硒水平下土壤硒的吸收利用程度较高,而高硒水平下植株吸收的土壤硒向生殖器官的迁移程度较高。因此,土壤硒对于大豆的生物有效性与植株硒水平是土壤—作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大豆营养生长时期,根吸收的硒向地上部转移后仍主要分布在叶片中;而生殖生长时期则不同,在高硒水平下植株硒主要向子粒富集,低硒土壤中则主要集中于营养体。不过,以同一硒水平土壤的大豆根的吸收能力和硒的累积量没有差异,但子粒总硒累积量来说,两种大豆在低硒土壤中差异明显,而高硒土壤中没有差异,这可能涉及不同品种硒转运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综合技术措施,创造高产土壤环境,跟踪大豆群体动态发育,探索地下部养分平衡,水分动态及对地上部分群体植株的发育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顷产3750kg大豆的土壤有机质为2.623%,土壤养分全氮0.198%;水解氮5.404mg/100g土;全磷0.166%;速效磷7.058mg/100g土;速效钾8.598mg/100g土,土壤容重为1.0—1.1g/cm~3;土壤孔隙为56—60%。土壤水分含量在幼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为21%、23%、27—28%、28—30%和27—28%(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4%)。研究认为在花荚期及鼓粒期土壤含水量低于24%应及对灌水。 绥农四号大豆品种公顷产3750kg的大豆群体生育动态植株日生长量(株高)由出苗(VE)到分枝期为0.64cm/日,分枝到初花期(R_1)为1.2cm/日,初花期至盛花期(R_2)为1.11cm/日,盛花期至结荚期(R_3—R_4)为1.33cm/日;叶面称指数(LAI)自出苗到盛花期不断增长,结荚期(R_3)最高达5.5左右,黄熟期(R_6—R_7)仍保持3.5—4.0;干物质积累苗期42.6g/m~2,分枝期104g/m~2,初花期149g/m~2,盛花期351g/m~2,结荚期709g/m~2,鼓粒期(R_2)916g/m~2,黄熟期1197g/m~2;公顷产3750kg大豆群体产量结构为790—888荚/m~2,1767.5—2072.7粒/m~2,粒重375.1g/m~2以上,百粒重18.9—22.4g。  相似文献   

15.
根据辽宁省各类高低产农田土壤有机质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土壤有机质下降的主要原因。获得了各类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适宜值。指出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等都是可利用的有机肥资源。积极推广优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6.
硼钼对大豆产量的效应吴绍华,吕晓莉(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近年来,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及黑河地区,大豆面积迅速扩大,重迎茬地块大量增加,致使土壤钼硼缺乏,病虫害加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黑河地区土壤钼含量平均为0.135ppm,硼含量平均为0....  相似文献   

17.
选用五种除草剂在玉米与大豆间作田间进行茎叶喷施,调查不同处理对田间杂草的防效、作物的安全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 g/L烟嘧磺隆和55%咪唑乙烟酸两种除草剂对杂草防效均在90%以上,而且对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安全。40 g/L烟嘧磺隆使大豆增产27.8%,,玉米增产16.4%。5%咪唑乙烟酸使大豆增产42%,,玉米增产16.4%。筛选出的这两种除草剂比较适宜于玉米与大豆间作时的茎叶处理除草剂。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硼砂(B,Na2B4O7?10H2O)、Ulexite granular(UB,NaCaB5O9?8H2O)、Etibor-48(EB, Na2B4O7?5H2O)和Colemanite(CB, Ca2B6O11?5H2O)四种硼肥在花生-油菜轮作中的肥效及其后效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按正常施硼量(纯硼用量1.70 kg/hm2)基施硼砂、UB、EB和CB四种硼肥,花生和油菜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倍施硼量(纯硼用量3.40 kg/hm2)与正常施硼量相比,不同硼肥处理作物增产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土壤有效硼含量0.49 mg/kg时,作物增产率并不随施硼量的继续增加而升高。基施四种硼肥,三季作物收获后土壤有效硼含量均高于0.5 mg/kg,秸秆硼含量与作物产量也显著高于不施硼处理。基施硼肥可以改善土壤有效硼状况,具有较强缓释性的硼肥UB和CB在第二季和第三季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在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土壤有效硼状况和硼肥本身的缓效性作为基施长效硼肥合理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农业小流域的微地形特征对土壤物理特性、作物初期生长呈现显著影响.研究将东北黑土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划分为3类典型景观地块:坡顶高地、坡地和坡底洼地,跟踪了流域内不同景观地块土壤物理性质时空差异及其对大豆(Glycinem加x)籽粒萌发和初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洼地土壤耕作层土壤回温较慢,大豆籽粒萌发和幼苗高度以及发芽率明显低于坡顶高地.流域内3类典型地块的土壤容重和土壤水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尺度农田生态系统空间差异管理的理论框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微量元素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是植物的一种微量养分,数量虽少,但性质重要,土中不含微量硼时,植物生长不良。缺硼的棉铃一般是铃小,呈半开裂状,吐絮不畅,或者完全溃烂。用硼处理的棉花常较缺硼的提前吐絮,并提前2—3周落叶。缺硼症状不易发现,及至发现症状时作物已遭受重大损失。缺硼症状可能出现的地点和条件是:1、深砂土地;2、土壤PH值在6以上时;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