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养殖水体浮游生物是克氏原螯虾的饵料基础,能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影响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池塘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生产性能。为促进克氏原螯虾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品质和产量,2013年5月3日~11月8日,安徽省虾蟹产业体系课题组对当涂县花津湖水产品有限公司克氏原螯虾三种不同类型养殖池塘采集的180个水样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运用Sh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E)指数对浮游生物群落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稻虾轮作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克氏原螯虾稻虾连作水质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克氏原蛰虾稻虾连作是一种"种养结合"的低风险、低投入、高效益生态养殖模式,可促进养殖水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水质的稳定性。既可保障水稻、龙虾质量安全,又能净化养殖水环境。为探讨克氏原螫虾稻虾连作水质的差异性及稳定性,2013年5月~2014年11月,项目组在当涂县花津湖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池塘,逐月采样对各塘口三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养殖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值克氏原螯虾放养季节,笔者一行赴江苏盐城考察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宝龙集团克氏原螯虾人工育苗基地、稻虾轮作标准化示范基地及龙虾池塘养殖基地,并走访了当地克氏原螯虾养殖户,并就其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塘口会诊及对策分析,由于养殖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特将相关对策总结出来,以期对广大克氏原螯虾养殖户起到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成爱兰 《水产养殖》2009,30(7):36-37
为提高蟹池水体的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优化蟹池养殖品种的结构,根据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习性,2008年在兴化市安丰镇江苏红膏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选择了3口池塘开展了连片成蟹池套养克氏原螯虾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时值克氏原螯虾放养季节,笔者一行赴江苏盐城考察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宝龙集团克氏原螯虾人工育苗基地、稻虾轮作标准化示范基地及龙虾池塘养殖基地,并走访了当地克氏原螯虾养殖户,并就其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塘口会诊及对策分析。由于养殖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特将相关对策总结出来,以期起到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1月起,笔者在姜堰市溱湖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了池塘主养克氏原螯虾单茬、双茬对比试验,现将本次池塘主养克氏原螯虾单茬、双茬对比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选择在靠近沟口,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  相似文献   

7.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建清 《水产养殖》2009,30(6):39-40
克氏原螯虾是较适宜稻田养殖的水产品种,开展稻田养虾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特点;在养殖过程中克氏原螯虾能消灭稻田中的虫卵、幼虫,降低稻田虫害的发生率,减少稻田的用药量和施药次数;还可利用克氏原螯虾大量摄食秸秆,实行稻草还田,降低养殖成本,有效改善稻田湿地水质,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复合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池塘水质及螯虾成活率的影响,设计了3组试验塘(使用复合芽孢杆菌)和3组对照塘(未使用复合芽孢杆菌)进行92d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塘总体水质优于对照塘,与对照池相比,试验池氨氮含量显著降低了69.6%,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减少了54.5%,透明度显著降低了23.5%,pH值和电导率变化显著(P<0.05),试验塘克氏原螯虾成活率显著提高了12.8%,养成规格显著增加了27.8%,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塘(P<0.05)。研究表明,浓缩复合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对养虾池塘的水质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并可通过调节螯虾免疫系统减少病害发生,提高螯虾养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正克氏原螯虾习惯称为"小龙虾",本文中为方便读者,将克氏原螯虾介绍为小龙虾。我国养殖小龙虾的模式以池塘集约化养殖和稻田养殖较多,为提高养殖成功率,总结了这几年小龙虾养殖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大家分享。一、培育水质,保持优良藻相在小龙虾养殖中培育好水质非常重要,尤其是池塘中有上年留存的抱卵虾或已孵出幼体的虾存塘时,更需要施肥培育水质,使水体中有合适的浮游生物饵  相似文献   

10.
<正>1龄鱼种池套养克氏原螯虾是利用上半年饲养鱼种的空闲塘口和时间,于3月底至4月初投放克氏原螯虾幼虾,或是采取本塘上一年的自繁存塘幼虾,通过载种水草、放养螺蛳、强化投饵、调节水质、精精心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饲养出1—2季成虾的养殖模式。2008—2009年在260×667 m~2不同面积的12口池塘养殖试验,平均产成虾121 kg/667 m~2,1龄鱼种产量426 kg/667 m~2。产值8 920元/667 m~2,其中养虾产值3 410元,养鱼产值5 510元。利润  相似文献   

11.
三、克氏原螯虾养殖 (一)养殖方式 1.池塘养殖 在池塘中养殖克氏原螯虾是一种获得较高产量和效益的方式,尽管如此,近年来仍有不少农户因养殖克氏原螯虾而亏损,其主要原因是对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较少、误区较多和养殖方法不甚合理,因此要想取得克氏原螯虾养殖生产的稳产与高产,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掌握符合当地水域环境特点的养殖模式和正确的养殖方法,只有上述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克氏原螯虾土池生态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氏原螯虾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近年来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天然资源锐减,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价格节节攀升。因此,养殖克氏原螯虾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们于2009年至2010年进行了克氏原螯虾土池繁育苗种试验,现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试验点位于姜堰市沈高镇溱湖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我们选择了4个土质池塘,池埂坡比为1∶2.5,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深入,在克氏原螯虾市场吸引和稻虾高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稻虾种养得到迅猛发展。据2020年小龙虾产业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克氏原螯虾养殖总面积1.286×10~6 hm~2,其中稻虾种养面积达1.105×10~6 hm~2,占小龙虾养殖总面积的85.96%。稻虾面积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稻虾田秸秆还田早期漫水后,短期内秸秆腐烂极易造成塘内水质变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以下简称稻田养虾)起步于本世纪初,尤以湖北潜江为代表,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在克氏原螯虾几个主产省份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克氏原螯虾主要养殖方式之一,形成了以稻虾连作、稻虾共生等为主的稻田养虾模式。本文对我国克氏原螯虾稻田养殖现状及展望作了分析综述,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的稻田稻虾轮作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模式中存在的虾苗在规格、数量、质量上参差不齐,苗种间相互残杀死亡率极高,同时成虾上市时间晚、规格小、上市不集中、价格低等问题,通过改造新型田间工程和种养管理方法,提出一种克氏原螯虾稻虾轮作新模式,并与稻虾轮作传统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虾轮作新模式平均单产小龙虾2 010 kg/hm~2,单位产值106 530元/hm~2;稻虾轮作传统模式平均单产小龙虾约1 605 kg/hm~2,单位产值60 990元/hm~2。稻虾轮作新模式单位产量和单位产值较稻虾轮作传统模式分别提高了25.2%和74.67%,经济效益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6.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建清 《水产养殖》2009,30(5):41-43
第四讲 克氏原螯虾池塘主养技术 池塘主养克氏原螫虾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养殖模式,由于其养殖技术和传统的虾蟹主养技术接近,普遍受广大养殖户应用,但克氏原螯虾毕竟与其他虾蟹的生活习性不同,养殖技术也就有较大的差异,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项目组在江苏盱眙县明祖陵镇锡丰龙虾养殖有限公司进行了克氏原螯虾池塘规模化苗种生产试验,试验池面积共130×667m2,为已养殖克氏原螯虾3年的池塘,秋季减小捕捞强度,留足亲本,同时向池中补充平均规格35g/尾野生亲本计750kg,翌年4月初开始捕捞出售,9月底结束,共计出售克氏原螯虾29860kg,1579.99万尾,平均667m2产229.7kg,12.1万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唐建清 《水产养殖》2009,30(2):40-41
第二讲 克氏原螯虾养殖场地选择与设计 克氏原螯虾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一些常规的鱼、虾、蟹类不能存活的水域,克氏原螫虾也能生活。克氏原螯虾养殖追求最高的产量和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克氏原螯虾养殖产量,减少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建立一个克氏原螯虾养殖场,首先要考虑场地是否适宜克氏原螯虾的生活与生长,根据克氏原螯虾昼伏夜出,营浅水底栖生活,喜逆水,冬夏穴居,  相似文献   

19.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1养殖条件1.1稻田选择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保水性能好,土质最好为壤质土,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涝不渍不旱,尤其是冬季,要保障稻田能上足  相似文献   

20.
克氏原螯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课题组在南昌市民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3号池塘(面积268×667m2),采用牛粪培育水质、种草、微生态制剂调水等综合生态养殖技术开展克氏原螯虾池塘养殖试验,投放规格为4.6g/尾的自育虾苗10400kg(226万尾),结果共捕获商品虾63754.6kg(158.2万尾),平均规格达到40克,成活率为70%,平均亩产237.9kg;实现产值138.85万元,利润64.3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86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