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酸枣的营养成分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枣是我国常见野生果树,为常用药用植物及最主要的栽培枣砧木,其果实和种子营养丰富、食疗价值高。该研究综述了酸枣果肉、种仁、叶、树皮和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阐述了其食用、药用和栽培价值,分析了近年来酸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酸枣资源科学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酸枣资源的高效利用及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酸枣适应性强,抗干旱,耐瘠薄,是山区应该开发利用的野生资源,为了提高酸枣的开发利用价值,我们于1997~1999年进行了酸枣嫁接冬枣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3.
酸枣适应性强,抗干旱,耐瘠薄,是山区应该开发利用的野生资源。为了提高酸枣的开发利用价值,我们于1997~1999年进行了酸枣嫁接冬枣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侠 《落叶果树》2014,46(5):65-66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现有石质山场面积6930hm2,野生酸枣资源丰富,其中土质较好、坡度较缓,酸枣分布密集的山地约有2260hm2,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利用野生酸枣改接大枣可使灌木成林,既节省造林投入,加快石质山地绿化,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是石质山地造林绿化的好模式.2002~2004年,在埇桥区符离镇梁套、清水、尖山等村,利用野生酸枣就地嫁接优良品种冬枣累计达3.1万株,折合29.6hm2,通过加强抚育管理,达到当年嫁接当年见果,第3年平均株产2.1kg,第4年平均株产7.9kg的丰产水平,深受当地果农好评,对开发利用淮北石质山地野生酸枣资源,建设生态家园,发展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蓟县地处燕山余脉 ,在北部山区、半山区的下营、罗庄子、许家台、五百户等 1 4个乡镇有丰富的野生酸枣资源。为了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我们于 1 997年开始进行干旱山地野生酸枣嫁接大枣试验 ,为山地野生酸枣资源开发提供了经验。1 试验园基本情况试验园建在蓟县罗庄子乡三间房村南 ,面积 3.2 hm2 ,该地年均温 1 1 .5℃ ,无霜期 1 98d(天 ) ,降水量 6 52 .5mm。土层厚 30~ 6 0 cm,坡度 2 0°左右。嫁接的主要品种为蓟州脆枣、冬枣、梨枣 ,平均 6 6 7m2 (亩 )接 1 1 0株。接后第 2年 6 6 7m2 (亩 )产量 79kg,第 3年 30 8kg,第 4年…  相似文献   

6.
临朐县上林镇为充分发挥当地野生酸枣资源丰富的优势,于2003-2005年在该镇的鹁鸪山林场进行野生酸枣嫁接梨枣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调查,嫁接成活率在95%以上;嫁接当年株产1kg,第2年6kg,第3年14kg。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青石山区占全县总面积45%以上,山上有丰富的野生酸枣资源.为了探寻青石山区治理开发与经济绿化的途径,使山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我们从1994年春天开始对费县员外、马庄、郝家村、石井等乡镇的100hm2青石山区野生酸枣嫁接大枣,嫁接的品种有梨枣、雪枣、冬枣、大瓜枣等十几个.  相似文献   

8.
野生酸枣的几种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将野生酸枣嫁接改造为栽培品种;改造为酸枣园,进行产业化开发;改为果材兼用林和改为生态防护林等几种野生酸枣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王义  李存福 《果农之友》2006,(11):22-22
位于甘肃省东部的灵台县,是我国红枣原产地之一,境内野生酸枣资源十分丰富,据测算,可利用酸枣达2亿多株.自从2003年开展酸枣嫁接大枣以来,目前全县共完成嫁接1117万株,嫁接成活率在90%以上.根据多年的嫁接经验,笔者认为,黄土高原野生酸枣在嫁接大枣时,应抓好以下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蓟县山区野生酸枣资源丰富的现状,从酸枣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可持续利用为技术切入点,指导果农从搞好资源调查,科学规划,培养嫁接前壮苗,接前进行选株定棵,按立地条件选好品种八手,为大面积推广、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冬枣是一种特大型晚熟枣新品种,10月中下旬成熟,个大,平均果重40 g,最大果重达80 g.当年种植每株就能收鲜枣1 kg左右,发展前景广阔. 1育苗我国大多数山区、丘陵野生酸枣资源丰富,可直接利用酸枣嫁接成冬枣.在酸枣资源缺乏的地方,也可用酸枣核育苗嫁接.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蓟县山区、半山区有丰富的酸枣资源,主要分布于梯田坝坎、沟谷坡脚两侧。保护利用好野生酸枣资源是发展山区经济、增加果农收入的一条新路。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利用野生酸枣嫁接大枣221万株,  相似文献   

13.
林席跃 《现代园艺》2007,(11):14-15
<正>随着南酸枣野生果实开发利用的深入,南酸枣糕、南酸枣茶等加工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野生南酸枣果实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此,在江西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的主持下,笔者参与了野生南酸枣人工栽培试验。经几年的努力获得了成功,3年生人工栽培的嫁接苗株产达10kg,5年  相似文献   

14.
利用当地的野生酸枣资源进行了驿新圆大枣嫁接,从野生酸枣的抚育、嫁接及接后管理、整形修剪、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野生酸枣嫁接改造成园及早产矮化丰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酸枣适应性、抗逆性强,树势强,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一般根深3~4 m,最深可达十几米。用酸枣做砧木嫁接的大枣也同样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等酸枣的抗逆性优势,并且生长快、结果早,经济效益好。酸枣嫁接大枣是开发山区野生资源、变废为宝的有效方式,也是治理荒山、发展林果业的重要手段。1野生酸枣嫁接改造成园技术要点1.1嫁接园地选择植株健壮,2年生以上,无病虫害,周围30 m内无枣疯病植株;密度大,保证嫁接后  相似文献   

16.
王景峰  马艳清 《北方果树》2004,(Z1):105-106
果业是太和区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亦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由于近些年来果树品种结构、种植分布不合理,加上连年干旱等不利气候条件,果品产量低落,品质下降,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下滑,严重地影响了果农的增收速度.因此探索引进和扩大耐旱抗逆性强的果树,进行果业结构调整,可谓当务之急.2004年区政协提出的<关于利用野生资源酸枣嫁接大枣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案>,区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及时把利用野生酸枣资源开发枣业生产列入当前和今后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抓紧工作部署,从年初到现在已经在营盘、钟屯等乡进行试点开发,取得初步成功.为了更好地落实建议案,加大太和区枣业开发力度,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河北省东北部的燕山山区,野生的酸枣种质资源丰富,大部分生长在沟膛和山坡上,但其多为实生植株,性状复杂多样,致使枣果品质和产量良莠不齐,而以酸枣为砧木改接良种大枣后667 m~2产量可以达到1 000 kg以上,效益可达5 000多元。因此,充分利用酸枣高接优质大枣既能发挥出野生种质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酸枣多生长在荒山、荒坡上,表现为丛生状灌木或小乔木,叶片小,枝条带刺。近年来对迁安市野生酸枣资源进行了效益分析及开发与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酸枣的效益1.1生态效益酸枣根系发达、叶片小、栅栏组织较厚、耐瘠薄、抗逆性强,根系能延伸至十几米外的岩石缝隙中,生命力极其旺盛,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效果良好。冀东地区曾经出现过26.1mm的雨季最低降雨量,但是酸枣却能正常生长。酸枣的抗寒能力也非常强,1978年迁  相似文献   

19.
青石山区酸枣资源丰富 ,利用酸枣嫁接大枣 ,既能加速荒山绿化步伐 ,又能产生较高经济效益 ,我县自1 995年对野生酸枣进行嫁接试验 ,现已收到良好效果。选用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 ,苗基直径 1cm以上的野生酸枣作砧木。用当地的圆铃枣、长红枣和外地引进的梨枣、鸡蛋枣、冬枣做接穗 (粗 0 .6cm以上的 1~ 2年生发育枝或 3~ 4年生二次枝 )。春季嫁接时 ,接穗用95~ 1 0 0℃的石蜡液蜡封。嫁接前一年 ,按一定株行距选留酸枣砧木 ,清理其周围的杂草、石块 ,整修 1m2 的树盘 ,并进行培土 ,促长 ,以备来年嫁接。 4月上旬 (发芽前 )、4月底 (砧…  相似文献   

20.
酸枣是一种宝贵的野生植物资源,耐贫瘠,耐干旱,不择地,生命力强,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山坡、丘陵、山谷、平原、河滩、沟壑、路旁等。在科学规划选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野生酸枣资源,有计划地开发改接大枣,对提高山区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