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食用菌》2016,(5)
正江苏省东海县充分利用"全国绿化先进第一县"和拥有森林达到46%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林间香菇、秀珍菇、杏鲍菇等绿色良种无公害食用菌种植产业园,通过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为菇农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拉动  相似文献   

2.
古田县秀珍菇设施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古田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境内农业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食用菌规模栽培。秀珍菇在省内罗源、漳州等地栽培较为普遍,但在闽东北地区自然栽培甚少,设施化栽培技术有待研究。为此,笔者于2010年开始在古田县青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对秀珍菇设施化栽培进行了系统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宜设施  相似文献   

3.
《食药用菌》2015,(1):30
福建是我国茶叶和食用菌生产的第一大省。食用菌栽培用材量大而紧缺,"菌林"矛盾突出。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2013年起,在古田县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设点进行试验和中试示范,积极探索"茶-菌-肥"循环利用模式及茶菌业有机结合的可行技术途径,进展良好。利用茶枝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既可提高出菇率,又可提升菇的品质,益于保健。茶枝中的酚类物质还可降低食用菌杂菌感染率,其中香菇染菌率最大降幅达13.7%,平菇为6.67%。此外,茶枝替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古田县退体干部施道崔,在香菇少占地层式栽培技术上,掌握了成功的经验。为了促进农村发展食用菌生产,他用自己的退休金购买了食用菌的专业书籍41种及食用菌报和杂志,办起了第一家食用菌专业图书室,免费为乡亲借阅,并交流种菇经验,受到菇民好评。施道崔同志是一个食用菌爱好者,退休后发挥余热,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一技之长,家里办了香菇、银耳、黑木耳、平菇等制种站,筛选了优良菌种供应省内外菇农种植,他常发现有些农民在栽培技术上没掌握要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浙江平湖市一菇农成功获得12万元的理赔款,成为浙江省首例该险种的理赔案例。平湖市食用菌栽培拥有多年发展历史,拥有多个专业食用菌合作社和产业园,种植面积覆盖全市所有9个镇、街道,2014年蘑菇产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但在食用菌栽培中,菇农面临着很大的种植风险,除病虫害和常见性自然灾害外,还存在火灾和菇棚倾倒风险。菇棚的搭建材料都是易燃物,加  相似文献   

6.
《浙江食用菌》2008,(3):16-16
在食用菌业界,生产者数量减少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西班牙的菇农也不例外。Champinter公司(www.Champinter.com)是一家西班牙的食用菌生产合作社,现拥有社员117户,该公司是西班牙最大的食用菌供应商之一。尽管合作社的成员人数在减少,但是人均的产量却在增加。Champinter公司年产双孢蘑菇14000吨,其它珍稀菇4000吨。该合作社所使用的培养料分别从两家公司购进,一家专门生产蘑菇  相似文献   

7.
潘湖生  刘江毅  王琴  易如昕  赵琰 《食用菌》2019,(3):62-62,64
针对部分食用菌产区在生产中存在栽培种类单一而导致菇农收入季节化差异明显,同时也造成栽培设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笔者在江西樟树市中州乡西塘村食用菌合作社指导食用菌栽培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情况,总结出一套平菇-秀珍菇-草菇轮作周年栽培技术模式,可充分提高栽培食用菌大棚的使用率和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废料,堆积于菇房或者菇场附近,人为给菇蚊、菇蝇等害虫提供了良好的孳生繁殖场所,造成食用菌生产虫害难治,病害难防,使菇农大伤脑筋。食用菌废料除了开发家畜饲料之外,还可开发生产生物钾肥。生物钾肥是把经过培养繁殖的钾细菌(又称硅酸盐细菌,在分类学上属...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和政府对"三农"的重视极大地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至2008年,我国食用菌鲜菇总产量已达1800多万吨,成为世界上种菇品种最多和产量最高的国家,而且全国各地还在继续发展,在许多农村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亦已成为农业经济中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点。面对国内外食用菌新的产销形势,农业主管部门从服务"三农"、促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增加广大菇农收入出发,组织编写有关"食用菌生产关键技术问答"系列书,以此为"三农"增添新的服务项目和内容。食用菌栽培是现代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生产不仅在农业生态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为我国解决富余劳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食用菌"重茬"的实质和发生原因,通过对老菇棚的处理、土壤处理、培养料的处理、菇棚管理、病虫害处理等方面的介绍,给出防治食用菌"重茬"的措施和方法,旨在提高菇农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食用菌设施栽培若连年重茬种植,易导致病虫害多发,单产下降,效益降低,不少菇农被迫更换栽培场所,甚至连栽培设施都更换。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并查阅有关农业资料,找到了食用菌重茬栽培容易失败的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1重茬栽培失败原因1.1灭菌消毒不彻底种植过食用菌的菇棚再利用时,若消毒灭菌不彻底,尤其是土壤处理不彻底菇棚内的空气、土壤、设施带菌,是造成食用菌重茬栽培失败的主要原因。1.2预防措施不够菇农对前一年发生的轻微病虫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感染菌袋随处乱扔,虫卵和病原菌积累越来越多,导致设施环境恶化,无法再进行食用菌生产。  相似文献   

12.
黄卫华 《食用菌》2020,(3):28-28
自冠状病毒引起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庆元县菇农的香菇滞销,高峰时积压数十吨鲜香菇。作为食用菌行业鲜香菇销售的佼佼者——庆元县斯大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立即行动,开启鲜香菇线上销售、国外合作等模式,为浙江庆元县菇农解“菇愁”。1牵线搭桥助力菇农解“菇愁”该公司与食用菌产销大户联动,搭建农产品“线上”产销对接平台,铺设产销“快速路”,帮菇农渡难关,解“菇愁”;还收购大毛湾、会溪、西洋、大济等10多个基地200余户菇农的鲜香菇,实实在在帮助庆元菇农解决了香菇滞销难题。  相似文献   

13.
宋阳  李盛楠 《中国食用菌》2020,(1):237-239,243
推动食用菌农业合作社品牌建设是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够极大促进食用菌合作社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进而有效加快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为进一步引导农业合作社成员积极参与品牌建设,对合作社成员参与品牌建设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以下三个方面是食用菌合作社成员对参与标准化生产意向的影响程度最为强烈;影响因素还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于食用菌销售收益的满意程度;二是借助合作社销售食用菌的占比;三是食用菌合作社决策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14.
<正>古田县常年栽培香菇规模在4 000万袋左右,2010年开始从浙江丽水引进L808进行示范、推广。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菇质、菇形好,出菇整齐等特点,受到当地广大菇农的欢迎,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常规栽培香菇一般于4月中旬结束,5月之后鲜香菇市场供应紧俏,价格逐渐上扬,基地的收购价为每千克12~16元。古田县菇农从2012年开始在高海拔(1 070米)山区吉巷乡前洋坂村对香菇L808进行冬季制袋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塑料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新型食用菌生产筒袋以使用方便、省料、抗拉力强度大,同时加工费用低,畸形菇减少而深受广大菇农欢迎。它是目前我国较为先进的一种食用菌生产袋。目前,生产实践中使用的食用菌生产筒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半成品,菇农将长卷塑料...  相似文献   

16.
王德明 《食用菌》2009,(4):68-68
最近有菇农来信反映:食用菌生产一到后期,菇蚊、菇蝇等虫害发生特别严重,询问如何防治?现解答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影响袋栽香菇出菇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袋栽香菇○出菇的原因及对策贾亚妮(浙江省松阳县食用菌办公室323400近几年来,松阳县代料香菇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大多数菇农都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每年都有部份菇农出现不出菇、出菇少或出菇迟现象,影响了经济效益,而且常常为此闹出许多经济纠纷。为...  相似文献   

18.
高明金 《食用菌》2010,32(4):40-41
笔者有从事食用菌生产二十多年的食用菌自产自销经历,虽无大建,但经验尚可,加之近年来接触了全国不少的菇友,对有的菇友能种菇致富而有的菇友却为种菇损失惨重的各种现象也作了详细的调查和了解。作为普通的菇农一员,深感食用菌生产者的艰辛和不易,为使更多的菇农劳有所得,特将本人的多年心得整理成文,以供广大菇友参考,希望能以此而使你少走弯路,辛勤劳作能获得最大所报,也算是为菌业的发展尽了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事食用菌生产十多年,并带领周边县、乡、村的很多群众靠种菇富了起来。但近几年来,菇农棚内出现了大钮扣菇杂菌,烂菇和虫害十分严重,给菇农造成减产,严重的造成绝产。针对这类问题本中心根据多年来经验,研究并多次实践了利用化学物品防病菌、虫害技术。本技术推广几年来,使很多菇农受益。笔者了解到这类问题目前在很多地方发生,是菇农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笔者现将此技术献给广大菇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食用菌产业已进入我国农业的六大产业之中,目前成为苏北农业区域的特色和支柱产业,栽培面积以每年15%的量持续增加,成为菇农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苏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和菇农粗放的管理模式导致病虫害发生出现逐年加重的趋势,食用菌的生产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