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鸽特殊的就巢泌乳机理,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技术(RI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公、母鸽在青年期、就巢期和哺育期3个生理时期,血清中催乳素(PRL)、雌二醇(E2)2种激素浓度的动态变化和催乳素受体(PRLR)、血管活性肠肽(VIP)mRNA在脑、肝脏和肾脏3种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测定期间母鸽血液中2种激素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公鸽.在青年期,测定前公鸽血清中PRL和E2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但在测定后期(124 d)PRL浓度下调,而此时母鸽血清中E2浓度显著提高;就巢期,公、母鸽血清中PRL浓度都有显著升高趋势,并在哺育期达到最高峰,母鸽血清中E2浓度随着就巢时间的延续有下降的趋势,到哺育中期才升高.在鸽脑、肝脏、肾脏3种组织中均表达PRLR和VIP这两种基因,与青年期相比,就巢期公、母鸽脑组织中PRLR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在哺育第1天达到最高;在就巢期,脑组织中公、母鸽VIP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青年期和哺育期.初步推断PRL对鸽就巢行为的发生和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鸽促黄体素β(luteinizing hormoneβ,LHβ)基因在公、母鸽不同生理时期不同组织和时期的表达差异,为分析鸽就巢泌乳行为中LH基因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鸡、鸭、鹅、鹌鹑、火鸡等禽类的LH mRNA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提取鸽不同时期的脑、肝脏和肾脏组织总RNA,通过RT-PCR方法合成cDNA第一条链,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LH基因的时空性表达差异进行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公、母鸽LH mRNA表达量在脑组织中与青年期相比,就巢期和哺育第1 d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5),哺育第10 d都极显著增加(P<0.01);在肝脏中,就巢期LH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青年期的表达量(P<0.05),哺育期显著低于青年期的表达量(P<0.05);在肾脏中,就巢期公鸽LH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上调趋势,而母鸽发生下调。(结论)通过对鸽不同生理时期三种组织LH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时空性检测,初步推断LH对鸽就巢行为的发生和维持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结果将为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鸽就巢泌乳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白羽王鸽种鸽哺育前体重对哺育期减重和乳鸽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20对健康种鸽,按哺育前体重由大到小分为A、B、C和D四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5对种鸽。采用"2+4"生产模式,饲喂全价颗粒饲料,预饲10 d,试验期20 d。结果显示:试验第1~10天,A组母鸽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母鸽哺育前体重越大,减重越多;试验第11~20天,不同体重公鸽减重、母鸽减重和公母鸽总减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1~20天,A组公鸽减重显著低于B组公鸽(P0.05),A、C组母鸽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B组公母鸽总减重显著高于D组(P0.05)。白羽王鸽种鸽体重对乳鸽5、10、15和20 d末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从数值上看以B组种鸽哺乳效果最好。公、母鸽初始体重与乳鸽5、10、15、20 d末重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公、母鸽减重与乳鸽平均日增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母鸽哺育前体重能影响母鸽哺育期减重,哺育前种鸽体重对公鸽减重和乳鸽生长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肉鸽的传统繁殖方式是一夫一妻,母鸽产出两蛋后由公、母鸽轮流就巢孵化、哺育。为减少公鸽饲养数量,节省饲料,近年来,我市许多肉鸽养殖户采用人工驯导法,组合一雄二雌配种群体,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人工鸽乳对乳鸽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20羽人工孵化同期出雏的乳鸽,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羽。Ⅰ组为对照组,亲鸽自然哺育;Ⅱ、Ⅲ、Ⅳ为试验组,从初生至28日龄,按高中低蛋能比的人工鸽乳进行人工哺喂。结果显示:14日龄前免疫器官指数随着蛋能比由高到低而逐渐增大,但人工哺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8日龄Ⅰ、Ⅱ、Ⅲ组胸腺指数相近(P>0.05);法氏囊指数、血清抗体水平在各日龄间随蛋能比从高到低表现为逐渐升高,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14日龄时,Ⅱ组血清抗体水平低于Ⅲ、Ⅳ组,Ⅲ、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人工鸽乳的蛋能比是影响乳鸽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免疫血管活性肠肽调节鸡产蛋和就巢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免疫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抑制催乳索(Prolactin,PRL)分泌对鸡产蛋和就巢的影响机制.试验1:对18周龄未开产的泰和鸡,分别在试验d1、d28、d56和d84免疫含VIP羧基端15肽片段的VIP-BSA偶联蛋白,观察对产蛋和就巢的影响.试验2:利用刚开产的23周龄粤黄鸡,在试验d1、d23、d48、d73、d98免疫VIP串联四聚体重组蛋白,观察对产蛋和就巢的影响,并在第98天检测卵泡发育和下丘脑、垂体、F1~F3级LYF颗粒层和膜层相关基因的表达.试验1中免疫VIP组在开产后高峰期(d55~d61)的产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高峰后的(d89~d103)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免疫VIP组的就巢发生也要迟于对照组.试验2中,VIP免疫组的产蛋率在试验初高于对照组;在d33将光照从12 h延长至16 h后,2组的产蛋率均快速上升;产蛋高峰后,免疫组产蛋率快速下降并在dS0~d105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VIP重组蛋白也降低了就巢的发生.2组鸡在d98的大黄卵泡、小黄卵泡和大白卵泡的数量无显著差异.免疫VIP重组蛋白并不影响下丘脑Gn-RH-Ⅰ和VIP、垂体LHβ和FSHβ的mRNA水平,但显著降低了垂体PRL的表达,也显著降低了垂体和下丘脑PRLR的表达.在检测的F1~F3卵泡组织中,免疫VIP重组蛋白也显著降低了F1和F3颗粒层的PRLR mRNA水平,降低了F1~F3颗粒层和膜层的LHR表达量,但对P450scc和StAR的表达量没有影响.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VIP能够降低PRL的表达和分泌,从而抑制产蛋引发的就巢发生,但是免疫VIP在抑制PRL表达分泌后也会抑制卵泡发育和产蛋,这一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卵泡组织LHR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蛋鸽的抱窝性能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母鸽产完蛋后在越短的时间内离开窝,下一窝产蛋时间间隔就相对越短.因此,蛋鸽饲养户可在母鸽产完蛋后,迅速把窝巢从鸽笼中取出,以此来缩短产下一窝蛋的时间间隔,提高蛋鸽产蛋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泌乳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免疫功能和乳腺肥大细胞白介素-4水平的影响.选择12头泌乳后期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和A、B、C组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豆异黄酮(0、10、20、30 mg/kg).分离采自奶牛乳腺的肥大细胞,并分别与0、0.25、0.50、0.75 mg/mL的大豆异黄酮共育.结果表明:1)大豆异黄酮可显著减缓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下降趋势(P<0.05),其中A、B和C组奶牛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7.29%、12.66%和10.13%;2)B和C组乳蛋白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大豆异黄酮可提高血清和乳中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的含量,B和C组效果显著(P<0.05),显著降低生长抑素(SS)含量(P<0.05);4)大豆异黄酮可显著提高血清(P<0.05)、乳(P<0.01)和乳腺组织(C组,P<0.05)中白介素-4(IL-4)的水平;5)0.25 mg/mL大豆异黄酮能够极显著增加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IL-4表达量(P<0.01).由此可知,大豆异黄酮能够通过对乳腺免疫指标表达量的调控,提高奶牛泌乳性能,增强奶牛的免疫功能,可促进乳腺肥大细胞IL-4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鸽新城疫(ND)疫苗免疫程序,研究比较了1日龄乳鸽新城疫病毒(NDV)母源抗体与种母鸽NDV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对乳鸽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进行了检测,对采用ND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不同组合及不同免疫次数的鸽群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1日龄乳鸽NDV母源抗体水平与种母鸽抗体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乳鸽NDV母源抗体水平在1日龄时为(8.38±1.51)log2,5日龄时略有上升,随后逐日下降,22日龄时降至抗体临界保护值4 log2以下,母源抗体半衰期约为4.45 d;无论采用何种疫苗组合,各免疫组NDV抗体水平在二免后17 d均升至9 log2以上,随后逐渐下降,但在二免后5个月依然维持在7.80 log2以上;除首免后40 d A-1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B-2组、A-2组抗体效价极显著高于B-2组,以及首免后93 d时A-1组显著高于B-2组外,其余各时间点各免疫组之间抗体效价差异均不显著;在种鸽场的实际生产中,鸽群如60日龄转入飞棚时未经免疫,抗体水平在二免后21 d(...  相似文献   

10.
饲粮钙水平对泌乳奶牛钙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饲粮钙水平对泌乳早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血液、尿液指标的影响,旨在探讨泌乳早期奶牛饲粮的适宜钙水平.试验选用4头泌乳3个月的荷斯坦奶牛[产奶量(20.33±0.92)kg],采用4×4拉丁方设计,饲粮钙水平(干物质基础)为0.50%、0.68%、0.83%和0.96%.结果表明:1)0.50%、0.68%、0.83%3个处理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0.96%处理(P<0.05),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0.68%处理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P<0.05).2)随着饲粮钙水平的升高,泌乳奶牛钙表观消化率逐渐降低,粪钙、尿钙浓度上升,0.50%处理钙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尿钙/尿肌酐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0.68%处理与0.83%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0.96%处理粪钙浓度显著高于0.50%处理(P<0.05),0.50%、0.68%、0.83%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饲粮钙水平的升高,血液pH和尿液pH逐渐升高,0.96%处理显著高于0.50%处理(P<0.05),0.50%、0.68%和0.83%3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降钙素、骨钙素浓度逐渐升高,0.96%处理显著高于0.50%处理(P<0.05),0.50%处理与0.68%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甲状旁腺素浓度逐渐降低,0.5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合各指标可知,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饲粮的适宜钙水平为0.68%(干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乳鸽是指出壳至离巢出售前的雏鸽。在鸽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乳鸽生长速度最快。该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鸽场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1乳鸽的生长发育特点鸽是晚成乌,刚出壳的推鸽身体软弱,眼未睁开,身带胎毛,不能行走,也不能自行采食,靠亲鸽哺育才能成活。乳鸽阶段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一对良种乳鸽21日龄体重可达1~1.25kg,25日龄发育良好的乳鸽体重可以超过母鸽的体重。由于雏鸽生长迅速,育雏期亲鸽的口粮如果配合不当或缺少保健砂,会使维鸽生长迟缓。2乳鸽的饲养管理孵化出壳的雏鸽,开始食亲鸽消化好的食糜,5日龄后…  相似文献   

12.
目前使用的几种禽流感疫苗都没有说明是否可以免疫鸽.为了掌握禽流感疫苗免疫哺育期种鸽的免疫抗体水平和接种疫苗对种鸽哺育幼鸽的影响,给种鸽场开展免疫提供经验,我们在来宾市某种鸽场进行了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鸽具有独特的繁殖模式,在自然条件下,一对亲本在一个繁殖周期中只产2个蛋,作为晚成鸟,幼崽出生后必须由亲鸽的哺喂,直到28日龄。这种分泌物称为“鸽乳”,由母鸽的嗉囊每4 h分泌1次,以逆行呕吐的方式喂给仔鸽,鸽乳具有促生长、调节肠道微环境和对幼崽的免疫作用。由于其对乳鸽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鸽乳的功能、分泌和调控机制具有提高亲鸽泌乳能力、促进鸽业发展的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讨溶菌酶对内鸡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44只1日龄艾维因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抗生素组及2个剂量溶菌酶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42日龄取样,计算免疫器官指数,检测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和脾细胞因子相对表达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溶菌酶和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抗体水平,有降低动物免疫活化状况的趋势;溶菌酶组2处理可极显著降低脾IL-1β mRNA水平,不同试验处理组的脾TNF-α mRNA水平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热应激时间对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本试验通过不同的高温(41℃)时间(0、1、2、3 h)处理小鼠,通过酶联免疫、放射免疫、组织学方法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以及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血液中的CK、CK-MB、LDH和COR都呈上升趋势,热应激组显著高于常温对照组,且应激组间差异显著(P<0.05);光镜和电镜发现热应激小鼠心肌纤维、肌细胞等都不同程度地受损,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肿胀等程度加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内质网应激蛋白BiP和CHOP随着热应激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综上,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热应激导致的小鼠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鸽GnIH和GnRH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繁殖阶段下丘脑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GnI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基因在鸽繁殖不同阶段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GnIH和GnRH基因与鸽繁殖调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鸽cDNA为模板扩增GnIH和GnRH基因CDS区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产蛋前、产蛋后及哺乳期鸽下丘脑组织中GnIH和GnRH基因mRNA表达水平。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鸽GnIH基因CDS区全长522 bp,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MG589638,编码173个氨基酸,与已知其他鸟类GnIH同源性达85%以上;鸽GnRH基因CDS区全长276 bp,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MG589639,编码91个氨基酸,与已知其他鸟类GnRH同源性达80%以上。鸽GnIH前体包含1个GnIH和2个GnIH相关肽(GnIH-RP-1、GnIH-RP-2),具有典型的"LPXRF"基序;GnRH前体包含1个信号肽、1个GnRH和1个GnRH相关肽(GAP)。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产蛋前鸽下丘脑中GnIH基因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产蛋后和哺育期(P<0.01);产蛋后鸽下丘脑中GnRH基因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产蛋前和哺育期(P<0.01);产蛋前鸽下丘脑中GnI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GnRH基因(P<0.01),而产蛋后和哺育期鸽下丘脑中GnR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GnIH基因(P<0.01;P<0.05)。结果表明,GnIH和GnRH基因的表达与母鸽不同繁殖阶段的转变有关,为进一步研究鸽繁殖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白羽王鸽双雌配对的最佳效应时间及双雌配对下母鸽状态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白羽王鸽216只(种公鸽72只,种母鸽14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配对2、3、4、5个月后,双雌配对鸽与对应的公母配对鸽的母鸽进行置换),每组9对双雌配对种鸽、18对公母配对种鸽。试验记录不同配对周期下双雌配对鸽的产蛋间隔,达到配对周期后双雌拆对再公母配对的产蛋间隔,公母配对下种鸽产蛋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乳鸽0、7、14、21日龄体重。结果表明:配对周期对双雌配对种鸽的产蛋间隔无显著影响(P0.05),双雌配对4个月后产蛋间隔开始变长;双雌配对2个月后的种鸽进行拆对再公母配对后的产蛋间隔较之前有所缩短;随着配对周期的延长,母鸽进行再配对后其受精率、孵化率在4个月后明显降低;不同配对周期对乳鸽体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双雌配对最佳配对周期为4个月。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inhibitory hormone,GnIH)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基因在鸽繁殖不同阶段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GnIH和GnRH基因与鸽繁殖调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鸽cDNA为模板扩增GnIH和GnRH基因CDS区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产蛋前、产蛋后及哺乳期鸽下丘脑组织中GnIH和GnRH基因mRNA表达水平。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鸽GnIH基因CDS区全长522bp,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MG589638,编码173个氨基酸,与已知其他鸟类GnIH同源性达85%以上;鸽GnRH基因CDS区全长276bp,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MG589639,编码91个氨基酸,与已知其他鸟类GnRH同源性达80%以上。鸽GnIH前体包含1个GnIH和2个GnIH相关肽(GnIHRP-1、GnIH-RP-2),具有典型的"LPXRF"基序;GnRH前体包含1个信号肽、1个GnRH和1个GnRH相关肽(GAP)。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产蛋前鸽下丘脑中GnIH基因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产蛋后和哺育期(P0.01);产蛋后鸽下丘脑中GnRH基因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产蛋前和哺育期(P0.01);产蛋前鸽下丘脑中GnI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GnRH基因(P0.01),而产蛋后和哺育期鸽下丘脑中GnR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GnIH基因(P0.01;P0.05)。结果表明,GnIH和GnRH基因的表达与母鸽不同繁殖阶段的转变有关,为进一步研究鸽繁殖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胰岛素(In)、胰高血糖素(GLN)、神经肽(NPY)对体外培养新生犊牛肝细胞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tearoyl CoA desaturase,SCD) 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液中In含量的升高,肝细胞中的SCD mRNA表达逐渐升高(P<0.05),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促进效应;随着培养液中GLN含量的升高,肝细胞SCD mRNA丰度表达逐渐减弱,高血糖素处理组SCD mRNA表达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随着NPY质量浓度在0~1 000 ng/L之间逐渐上升,肝细胞SCDmRNA的表达水平不断升高,各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除50 ng/L处理组和500 ng/L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神经肽Y促进SCD mRNA表达,胰高血糖素抑制SCD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评估了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废弃咖啡渣对乳山羊瘤胃发酵、泌乳性能和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泌乳量为(1.2±0.30)kg、平均泌乳天数为(35.5±9.0)d的40头乳山羊,按照体重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浓缩料不添加废弃咖啡渣,处理组日粮废弃咖啡渣添加水平为2%、4%和8%。对照组与处理组补饲的粗饲料为苜蓿草。试验结果:随着日粮废弃咖啡渣添加水平的升高,乙酸、丁酸和乙酸与丙酸比值表现为显著线性升高(P<0.05),而丙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和支链脂肪酸浓度表现为显著线性降低(P<0.05)。乳山羊每天产奶量、乳蛋白质、乳糖量随着废弃咖啡渣水平的升高表现为显著二次曲线升高(P<0.05),同时泌乳占比方面,产奶量也表现为显著的二次曲线升高(P<0.05)。试验期间,乳山羊每天的采食时间随着废弃咖啡渣添加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而反刍时间表现为二次曲线升高趋势(P=0.06)。结论:浓缩料中废弃咖啡渣添加水平不超过10%时,可以改善瘤胃乙酸和丁酸含量,提高乳产量和乳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