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6 毫秒
1.
以发生退化的香菇(Lentinula edodes)灵仙1号为出发菌株,采用含有结晶紫的培养基(20%马铃薯,30mg/L结晶紫,2%葡萄糖,1%木屑粉,0.3%磷酸二氢钾,0.2%蛋白胨,0.15%硫酸镁,1.2%琼脂,pH自然)结合尖端菌丝分离方法进行提纯复壮。获得5个提纯复壮菌株,其中菌株7-2,与出发菌株相比,子实体产量提高12.6%,出菇提前15d,并恢复了灵仙1号正常状态下的"矮坛子"状——粗柄硬质菇特征。较出发菌株,5个提纯复壮菌株的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能力均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引进的香菇“241-4”、“135”、“937”、“939”、“申香4号”、“香选2号”、“泌香3号”7个香菇品种(菌株)在贵州山区进行栽培试验,研究比较了各品种(菌株)香菇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香菇菌株“241-4”、“135”和“939”在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子实体生长性状表现较好;且这3个菌株出菇产量较高,生物转化率都超过65%,分别与其它参试菌株出菇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适宜在贵州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香菇为试验材料,结合分析坝上高原气候特点,对适宜该地区生产的香菇品种、生产周期(茬口)、栽培设施、出菇环境调控、出菇模式等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坝上高原适宜栽培香菇品种为"L808"和"灵仙1号",于每年4月底前完成养菌转色,每年5—10月栽培出菇;栽培设施选择半地下日光温室或连体菇棚与大中拱棚相搭配;出菇环境综合运用定时风筒鼓风通风、高压微雾控湿装置或微喷方式进行调控;出菇模式采用层架式或侧立式出菇等配套技术,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以中原气候条件下夏香菇覆沙栽培模式为基础,以武香1号、931、L808、L18、南山1号、S605、939等7个香菇品种为供试菌株,通过观察比较各品种的菌丝满袋时间、菌丝长速、长势、各潮次产量及子实体主要农艺性状等指标,精准筛选出适宜在河南省夏季覆沙栽培模式栽培的香菇品种。结果表明:南山1号、L18出菇期较短,菇形好,且产量主要集中于6-8月,最适宜夏季覆沙出菇;武香1号出菇期较长,菇形圆正,出菇期集中于7月以后,也比较适宜夏季覆沙栽培。S605、939采用菌棒覆沙栽培,有利于安全越夏,菇形好,菇体适中,后期产量高,但出菇晚,总产量较低,其栽培模式值得进一步探索。L808采用覆沙模式产量低,菇质差,不适宜该模式栽培。  相似文献   

5.
丽水市是我国香菇最大、最集中的主产区,香菇已实现周年栽培,但长期以来,秋季出菇的优质品种多,夏季栽培香菇应用的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是武香一号和931,武香一号和931的优点是耐高温、产量高、易管理,但缺点是菌肉较松,货架期短,  相似文献   

6.
黄忠英 《食用菌》2017,(5):35-36
对引进的香菇农香2号、申香16、申香18和香菇215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香菇农香2号菌株菌丝长速快,且洁白、浓密、粗壮。出菇容易,朵型大、肉厚、圆正、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定向出菇新技术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为对照,开展了定向出菇新技术的出菇试验。试验选用2个香菇品种L808和兴农1号,统计香菇产量,测量子实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在产量上的表现因品种而异,对于品种L808,采用2种栽培方式,其产量持平;而对于品种兴农1号,采用定向出菇技术栽培的产量显著高于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新技术在单菇重、菌盖直径等子实体形态特征指标方面优于传统的免割保水膜袋法。研究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可用于香菇栽培。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夏季香菇栽培品种,以常栽品种武香1号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高温型香菇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比较7个高温型香菇品种的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基本农艺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香菇L18品种具有菌丝长势旺、基本农艺性状好、产量高等优点,有望作为今后密云县夏季半覆土地栽香菇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9.
陈晓  包金亮 《食用菌》2023,(1):35-36+39
为探索香菇工厂化栽培的可行性,筛选适宜工厂化栽培的香菇菌株,进行武香1号、L238、L212、申香215、浙香6号、L808等6个香菇菌株的工厂化栽培比较试验;考察试验香菇菌株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产量、栽培效益和污染率等,结果供试香菇菌株L238、L212、申香215、浙香6号相比较适宜工厂化栽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宜远安县栽培的香菇品种(系)。方法:采用本地征集和外地引进方式,收集16个香菇栽培品种(系),以香菇品种华农215为对照,比较16个香菇品种(系)菌丝生长发育、子实体经济性状及其产量。结果:(1)中温品种(系)昌林212、昌林818、科力生238、七河808表现均为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早,子实体较大、白、圆,产量高,建议作为今后主栽品种推广;(2)低温品种(系)科力生3号、昌林135、科力生5号的子实体较大、菇面白、产量高,可作为低温品种继续试栽观察。  相似文献   

11.
香菇新品种抚香2号利用长白山野生香菇菌株野香3号和生产应用品种L66远缘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配成异合体菌株.经四年出菇试验,产比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而成.具有出菇早、产量高、优质菇率高、适宜北方地区春夏秋三季出菇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2.
稻麦秸秆屑袋栽香菇与木屑袋栽香菇的技术大同小异,现将其不同点分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菌株和种型的选择 香菇属木腐菌,若用稻麦秸秆栽培,就应选育出能在稻麦秸秆上生长发育良好、产量接近木屑栽培水平的菌株。笔者从10个香菇菌株中筛选出82-2、Cr02、苏香、农2、中兴8号等比较理想。所用的种型,通过比较试验,以本粒种(谷粒大小)最佳,接种后吃料快,生长势旺,污染率低,其配方为本粒78%,米糠20%,糖、石膏各1%。  相似文献   

13.
夏香菇出菇期管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生产上因菌袋补水而发生坏袋的现象屡有发生。通过对夏香菇出菇期一、二茬次的菌袋适宜补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补水量对夏香菇菌袋坏袋率及出菇产量、质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五个高温香菇品种栽培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河南省栽培面积比较大的5个高温香菇品种在菌丝长势、出菇特点、产量及商品形状等方面的比较,得出香菇新科25在菌丝长势、产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可以作为当地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合运城市反季节栽培香菇(Lentinus edodes)的最适宜品种,降低烧袋带来的损失,提高反季节栽培香菇的产量,本试验利用水冷降温技术在夏天降低菇棚的温度,选用运城市夏季主栽的5个香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其菌丝体长势、生长周期、子实体品质和产量等性状,筛选出最适宜运城市夏季反季节栽培的香菇品种为庆科212。  相似文献   

16.
代料栽培香菇具有培养料来源丰富、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由于代料栽培香菇出菇集中,菌棒养分消耗大,长出的香菇子实体往往肉薄、色浅、产量低,影响香菇产量和品质的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21,(3)
以收集的国内87份香菇品种(菌株)为材料,多糖含量及农艺性状为指标,筛选出新808、广香2044为杂交亲本材料,通过单孢杂交初步获得农艺性状优良、产量高、粗多糖含量高的两个优势菌株——212号、3号。研究为香菇高多糖含量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具有应用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利用蔬菜中棚进行了周年生产鲜香菇的技术研究,主要思路是利用不同温型、不同菌龄的香菇菌种和不同的栽培设施,采用多种栽培方式,达到周年生产鲜香菇的目的。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香菇菌种 (1)短菌龄型菌种 ①cr—02(浙江引进) 特点是适宜于塑料中棚生产。菌龄80—90天,菇深褐色,出菇密,较小,中温偏低温型,出菇温度为8—22℃。②松香11号 适宜于塑料中棚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色浅,出菇密,肉质松,产量较高,出菇温度为8—22℃。③农香一号 适宜于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浅褐色,出菇密,菇质好,出菇温度在8—22℃。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香菇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出菇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筛选的5号品种为中低温品种,抗杂能力稍差,产量高,可适度规模作春栽试种;而18 cm×60 cm的栽培袋常压灭菌、手割出菇的出菇方式,增产最为显著,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其它种植的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20.
陈余红  钱小华  缪辰  朱玉银 《蔬菜》2019,(12):63-66
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发挥姜堰区香菇支柱产业优势,以及香菇、芋头生长期衔接紧密,设施、露地转换自然的特点,探索出了香菇—芋头轮作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香菇轮作芋头对增加菇农经济效益作用十分显著,使近年来出现的单一种植导致化感物质累积、病虫害加剧、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衡,致使连作障碍严重、产量持续下降,设施香菇的发展受阻等问题得到极大缓解,利用芋头生长期与香菇生长期的高度互补、无缝衔接的特点开展轮作种植,改善了香菇和芋头生长的微生物环境,改良了土壤性状,每667 m~2香菇产量在9 000 kg左右,芋头产量在1 200 kg左右,为提高大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