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为试材,用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宜温度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最后用优化的条件和培养基进行摇床6d和摇床6d+静置培养10d的液体发酵试验,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蛹虫草菌液体发酵后菌丝体产率以及静置培养对虫草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蛹虫草菌适宜温度为25℃,优化培养基为蔗糖4.34%、酵母粉3.06%、硫酸亚铁0.027%、磷酸二氢钾0.2%、硫酸铵0.04%、硫酸镁0.13%、维生素B10.08%、硫酸锌0.06%;摇床6d和摇床6d+静置10d后,发酵液中的菌丝体产率分别为2.568g/100mL和3.389g/100mL,后者菌丝体产率比初始培养基增加了1.73倍,而虫草素积累量分别达到568.329μg/mL和862.893μg/mL,后者比初始培养基中增加了1.56倍。  相似文献   

2.
以蛹虫草菌株母种的表层菌皮、母种基内菌丝和成熟的待分离的新鲜子实体顶端接种到液体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分析比较栽培所获得不同蛹虫草子实体的有效成分得出:以母种表层菌皮接种液体培养所获得的子实体虫草素和硒元素含量最高;以母种培养基的基内菌丝接种培养栽培所获得子实体的虫草酸、腺苷、虫草多糖、SOD酶、蛋氨酸、酪氨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蛹虫草虫草酸虫草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月  卜宁 《中国食用菌》1999,18(6):19-19
本文采用HPLC法对蛹虫草的虫草酸、虫草素含量作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同种培养基质中蛹虫草不同部位和不同培养基质中蛹虫草相同部位的虫草酸、虫草素含量均有不同, 通过比较确定了虫草酸、虫草素含量较多的部位, 从而为今后虫草酸、虫草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不同培养基中生长的同一品种的蛹虫草的子实体和菌丝体酯酶同工酶的研究,发现同一品种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其子实体的酯酶同工酶酶带也基本相同,其菌丝体的酯酶同工酶也基本相同。但其菌丝体和子实体的酶带略有不同,因此用酯酶同工酶做蛹虫草菌种鉴定是可行的,但应注意使用相同的材料菌丝体或者子实体。  相似文献   

5.
氮源对北虫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生北虫草寄生于鳞翅目昆虫蛹上,以其体内的有机氮化物作为菌丝生长的氮源。经人工驯化后的北虫草可在添加了营养因子的米饭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子座。在所添加的营养因子中,用于代替蛹体的有机氮的种类和数量对北虫草的生长影响最大。本试验通过在米饭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氮源,旨在筛选出既能满足北虫草生长对氮的特殊需求,又经济实用的氮源添加物,为北虫草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供试菌种:北虫草菌种A6号,公司自培育。1.2基本培养基(CK):大米96%,蛋白胨2%,蔗糖2%,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5%,维生素B1微量。1.3供试氮…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人工栽培蛹虫草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我们开展了不同环境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制作液体菌种时以刚长满试管的母种最佳,液体培养基最适p H值为7.0,蛹虫草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子实体原基分化和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17~23℃,子实体生长最适宜湿度为70%~75%,蛹虫草转色和子实体生长最适宜光照强度为700~1100Lx,每d所需补光12h,蛹虫草栽培最适宜通风量为早晚各1次,每次30min。  相似文献   

7.
我国蛹虫草人工栽培培养基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国内7个较大型栽培蛹虫草的产业化基地,深入直观地调查了蛹虫草常用培养基的种类、配方成分、制作技术、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内容,并重点收集了不同产业化栽培培养基上蛹虫草子实体生长特征,以期在保证蛹虫草品质的前提下,得到最优的产业化栽培蛹虫草的培养基,为进一步扩大蛹虫草产业化栽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直径6 cm,高10 cm聚乙烯培养罐固体发酵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以固体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含量为指标,从16个蛹虫草菌株中筛选出虫草素含量最高的菌株,考察固体发酵该菌株的培养基组成、培养时间、培养基装量、料液比、培养温度、接种量和添加物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得到了有利于蛹虫草固体发酵产虫草素的培养条件:培养罐装20 g小麦,按小麦干重6%的量分别加入玉米粉和黄豆粉,按料液比1∶1.4(w∶v,以小麦干重为基准)加入营养液(g/L:2.0 K2HPO4·3H2O,0.5 MgSO4·7H2O,16甘氨酸),培养温度为26℃,时间46 d,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9.
北虫草子实体人工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云  刘莲  夏志兰  刘东波 《食用菌》2009,31(5):49-50
北虫草子实体人工培养条件试验表明,获得北虫草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条件:温度22℃;培养基含水量60%最佳;pH值范围是5-7;光照,子实体分化形成要求光强在150lx以上,最适光强500lx,日光灯强光3000lx对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比色法测定广东虫草虫草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文娟  李泰辉  姜子德 《食用菌》2010,32(5):73-74,78
利用比色法快速测定广东虫草人工培养子实体、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培养后大米培养基中虫草酸的含量,并采用水提取和乙醇提取两种预处理方法进行虫草酸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虫草酸的最大特征吸收峰在412 nm处,质量浓度在10 mg/L-50 mg/L内线性良好,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946X-0.0987,R2=0.9989;样品显色后在120 min内基本无变化,稳定性较好;样品平均回收率及RSD分别为98.83%和3.6%;广东虫草子实体、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培养后大米培养基中虫草酸含量不同,其中子实体的虫草酸含量最高,大米培养基中含量最低;不同预处理方法也对虫草酸含量的测定有不同影响,醇提取法的测出量高于水提取法。广东虫草子实体、发酵菌丝体、大米培养基水提液中的虫草酸含量分别为11.87%,9.49%,3.88%,醇提液中的虫草酸含量分别为17.09%,11.28%,4.03%。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北虫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景刚  刘影 《食用菌》2008,30(6):27-28
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北虫草生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纯小麦培养基培养的北虫草子实体产量高、质量好;随着培养基中玉米糁含量的增加,北虫草子实体产量随之降低,质量渐差。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的富硒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蛹虫草菌丝体、子实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时,能明显提高子实体中硒的含量,但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有一定的延迟与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虫草2种不同主料培养基及培养基不同主料与营养液比例进行对比试验,根据菌丝萌发时间、转色时间、出草时间、北虫草的产量和质量以及生长周期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麦粒为主料、主料与营养液比例为1∶1.6的培养基培养出的北虫草出草快、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14.
将采自长春净月潭的野生蛹虫草进行分离,分离后的蛹虫草菌株进行驯化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对蛹虫草菌丝体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配方1上菌丝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5.
肇莹  马晓颖  陈珣  肖军 《北方园艺》2021,(8):99-105
以小麦、大米和柞蚕蛹为培养基质的子实体为试材,对比其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并测定漆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滤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以此分析各胞内酶活性与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以期为获得高蛋白和高多糖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以柞蚕蛹为栽培基质的蛹虫草中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利用双重检验分析发现蛹虫草子实体中多糖的累积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蛹虫草子实体中蛋白质的累积与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江苏蛹虫草的人工培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灌输野生蛹虫草分离菌人工接种鳞翅目昆虫及人工合成培养基,在人控环境保护下,虫体上长出与野蛹虫草一致的子座,人工合成培养基上长出比野生蛹虫草精壮的子座。  相似文献   

17.
车振明 《食用菌》2004,26(4):40-41
本实验主要对人工蛹虫草子实体及培养基中虫草素(3‘-脱氧腺嘌呤核苷)进行提取、纯化及纯度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对蛹虫草子实体及培养基的粉碎、石油醚脱脂、80-85℃水浴12小时、调节等电点沉淀、732-NH4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离、浓缩、4℃下低温结晶,可得到一定纯度的虫草素晶体。  相似文献   

18.
蛹虫草深层发酵产虫草素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楠  黎勇  徐洁  熊茂  周欣  段辉国 《北方园艺》2017,(5):134-141
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NS-810为菌种,通过对接种量的考察,探索不同孢子浓度对蛹虫草液体一级种制作效果的影响;通过单次单因子试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深层发酵产虫草素的最佳培养基,筛选制备蛹虫草液体一级种和液体发酵生产虫草素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孢子浓度3.0×10~8 cfu·mL~(-1)时制作的母种最适合作为蛹虫草菌种扩大培养中的一级种子液;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5g·L~(-1)、土豆100g·L~(-1)、鱼蛋白胨18g·L~(-1)、(NH_4)_2SO_40.8g·L~(-1)、KH_2PO_41.0g·L~(-1)、MgSO_4·7H_2O 0.5g·L~(-1)、蚕蛹粉5.0g·L~(-1)、维生素B118mg·L~(-1)、水1L。优化后虫草素的总产量为1 144.31mg·L~(-1),较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46倍。分别以价格低廉葡萄糖和鱼蛋白胨作为发酵培养基的碳源和有机氮源,利于蛹虫草产业化发酵生产虫草素。  相似文献   

19.
不同菌种、培养基配方、接种方法对蛹虫草人工栽培的影响不同。对蚕蛹虫草菌种、培养基配方、接种方法三因素进行优化,以接种后蚕蛹感菌率、出草整齐程度、转色情况等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通过菌株活性检测,筛选出性状稳定的蚕蛹虫草菌种;通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发菌快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分别采用喷洒、浸泡、注射的方式接种蚕蛹虫草液体菌种,筛选出最优接种方法为注射。  相似文献   

20.
虫草属真菌无性型的培养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冬虫夏草和蛾蛹虫草在供试培养基上培养出完整的产孢体和分生孢子,经整体鉴定,其无性阶段分别为中国被孢霉和细脚拟青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